文/依光流
如今,靜下心來玩遊戲是一種奢侈。
我想《音樂世界 Cytus II》就是一款值得這樣玩的遊戲。
它構建了一個龐大的賽博朋克世界,串聯出十多名性格鮮明的角色,上演了一場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在前兩個月,它甚至迎來了故事的大結局。
手遊的汪洋大海裡,每一片海浪都衝洗著所有人碎片時間、想方設法困住玩家時間和精力,上線兩年就完結的《Cytus II》仿佛異類:它只讓你聽聽歌,看看故事,有興趣了再挑戰一下演奏,並為此將一切都打磨得十分精緻。
這是它最寶貴的特質,也是玩家認可它的根基。上線兩年以來,《Cytus II》在TapTap已經積累了270多萬的下載量(付費下載)和31000多條評價,總體評分高達9.7分,評價它「為推廣核心向音遊做了傑出貢獻」都不為過。
現在《Cytus II》的主線完結了,但它還在用更多的方式豐滿著自己的世界。
注意:以下全文涉及嚴重劇透,請尚未通關的讀者謹慎閱讀。
雷亞的音樂遊戲,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質,他們多少都在玩家演奏音樂的間隙,講述一個故事,讓你窺見故事背後的世界。
如果把《Deemo》的劇情比作小女孩夢中所見的一縷溫熱的微光,讓我們看到了夢醒後的留戀;而《Voez》仿佛是一本少年少女的日記,翻過的每一頁都代表了青春的點滴;那麼《Cytus II》或許就像一個壞掉的硬碟,無數的數據碎片拼湊起來的,是名為「Cytus」這個時代中,掙扎的每個人的面孔。
初代的《Cytus》只是一個半成品,它並沒有清晰地告訴玩家,自己要講的故事到底是什麼,話音未出,欲言又止。遊戲中出現的線索,也只能依靠玩家自行揣測。這些碎片化的信息跟續作《Cytus II》的不一樣,後者是精心安排過的演出。
還記得遊戲最初展現出來的數位化的科幻世界觀。精神網絡的普及之下,人們的生活向著虛擬空間偏移,音樂是人們尋求精神共鳴的一種方式,成為了Cytus世界著重弄描寫的一角。
遊戲剛開始,給我們展示了恰如當今網絡環境的世界:各種聲音遍布網絡,或狂歡或對立,真相與留言充斥其中無法辨別。這時,引爆輿論的是一場本該大放異彩的演唱會,背後牽扯出的又是幾名頗有背景的音樂人。
這時看《Cytus II》的敘事手法,已經能發現它與雷亞前幾作音遊都大相逕庭。遊戲中用一套類似博客的IM系統,向玩家灌輸輿論大環境中各種嘈雜的聲音,用多層信息去勾勒出亦真亦假的世界形態。
與此同時,又用一套主角視角的OS系統,來展示每個角色自身「眼見為實」的種種信息。
兩年來隨著官方的更新,主角們的視角所呈現出來的信息越來越複雜。在那場演唱會背後,是某些因素的驅使下,發生的一次非人道實驗和慘劇。這場慘劇牽扯出來的,又是精神網絡之外,人們面臨的生存困境和致命病毒「終焉」。
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了謀求生存,又牽扯出更多湧動在地下的暗流,以及整個Cytus世界賴以運轉的技術來源「古文明」和它的管理機構「A.R.C.」。慢慢你會發現,不同的人懷揣著不同的目的,在Cytus的世界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最終,在故事的碎片都快湊齊的時候,《Cytus II》迎來了大結局。這次不一樣的是,選擇的權利放在了玩家的手中:「是否回應主角,是否殺死另一個角色」。而如遊戲中所說,最殘酷的莫過於「每個選擇都要付出代價」。
在更新了3.0版本之後,一時之間遊戲中包含的種種寓意被挖掘出來,成為討論的焦點。《Cytus II》討論了人性、討論了末世之下的選擇,討論了人類的情感,反諷了虛擬網絡中的人類社交環境,不僅如此,它對的細節描寫也讓人折服。
但我想,玩通《Cytus II》的人或許都看到過「音樂逝界」這樣的調侃,或許大家的心中多少留有一些遺憾,哪怕最完美的結局,仔細想來也不是一路走來皆大歡喜的過程。而且由於線索過於龐雜,在剛步入大結局的《Cytus II》中,多少有一些沒交代的細節。
所以填補細節,就成了遊戲繼續書寫這個世界的重點。
雖然《Cytus II》的主線完結了,但這款遊戲的路越走越寬了。前不久,先是與SEGA旗下街機音遊maimai DX進行聯動,在音遊圈內繼續擴大自身的受眾面,也回應了雙廚(兩邊都喜歡)玩家的熱情。最近,《Cytus II》又與知名Vtuber絆愛展開了主題聯動。
可能對於很多產品而言,聯動只是一個定期擴增用戶群的常規操作,但對《Cytus II》來說,就和之前與初音未來的聯動相似,這次與絆愛的聯動也意義非凡。
相信各位讀者對絆愛,這名虛擬主播始祖級人物都有了解,也知道她的發展也並非順風順水。3年前,絆愛在YouTube上走紅,憑藉新穎和親切的虛擬形象,贏得了諸多粉絲的關注與支持,不過在原企劃方的推動下絆愛分身四人,主打不同的節目內容、市場。
但對於喜歡絆愛的人來說,絆愛儘管有著虛擬的形象,卻也是不可分割的個體,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樣的探討和議題,在基於虛擬世界而成的《Cytus II》世界裡同樣存在,不如說,倘若要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尋找一個可以在《Cytus II》討論的對象,絆愛可能是最合適的主體。
就在絆愛脫離原企劃,原中之人(可簡單理解為聲優)被正名和回歸之後,《Cytus II》與其展開了聯動。在遊戲中上線了絆愛個人專曲DLC,並邀請絆愛直播試玩自己的曲包。
絆愛本人也非常重視這次活動,不僅從頭到尾試玩了遊戲裡收錄的每一首自己的曲子,還在直播過程中邊唱歌邊演奏,配合不同曲風的主題換裝,為粉絲們呈現了一次小型的線上演唱會。
而在我看來,比線上聯動活動更重要的,還是遊戲中的劇情。絆愛的篇章,不僅與遊戲契合度高,更是用另一個視角填補了遊戲世界觀中的很多細節。
在劇情中,絆愛的硬體數據與遊戲角色年幼時期Neko的精神網絡意外連通,兩人受困於Neko精神網絡製造出來的疑似夢境中,穿梭在各自不同的時間線和意識中。之後隨著Neko找回自身的意識,夢境世界瀕臨崩壞,兩人面對的又是一場「終焉」和「離別」。
儘管這次的劇情看起來像是一場虛構的夢境,但在細節之中又給玩家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去了解《Cytus II》世界的種種側面。甚至有玩家根據絆愛章節的劇情線索,串聯初代《Cytus》、二代《Cytus II》和NS版《Cytus α》的劇情,展開了諸多的推理和猜測。
用戶「隨遠必豬」的分析
我想這大概是雷亞希望達成的效果,用最符合《Cytus II》世界觀的聯動內容,去側面補足玩家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結局之外,體會更多細節帶來的震撼和感動。
從玩法上看《Cytus II》僅僅是一款音遊,但它以作品身份給人的震撼已經遠遠超出音遊的範疇,伴隨著今年3.0版本、絆愛聯動版本的推出,這款遊戲的作品屬性也越發完整。
就像製作人張翔(GuluJam Chang)在接受巴哈姆特採訪的時候說到的,他們一直在尋找能與《Cytus II》世界觀契合,能擦出火花的點,並在終局之後繼續通過更新來滿足玩家的好奇和疑問。也如遊戲的變化,聲優的加入,更多動畫片段的加入,今後的《Cytus II》只會越來越完整和立體。
所以即便離遊戲上架已經過了兩年,現在我仍舊希望沒有嘗試過《Cytus II》的讀者體驗一下這款遊戲。或許多年以後回想起手機裡的這款遊戲,會因為曾被它震撼而不舍,會回想起這個賽博朋克的世界裡,一個個鮮活的角色。
哪怕對劇情不感冒,透過音樂同樣能感受到《Cytus II》的十足的魅力,畢竟音樂承載著的情感,是不會說謊的。
推薦閱讀
Vtuber|戰歌競技場|動森經濟學|原神
後浪|二次元遊戲困局|遊戲設計書籍
最新的遊戲專業書上架啦!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