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樣的膽囊息肉會癌變?

2021-02-12 好大夫

沒錯,咱們又見面啦,我是膽囊。問我為啥又來了?因為上次我慷概激昂的演講,(沒看的朋友可以點擊《膽囊控訴:主人!膽結石都是你吃出來的》)得到非常熱烈的反響,竟然還有朋友問我,你到底在哪個位置?你在人體裡到底有個啥作用?還有很多朋友叫我講講「膽囊息肉」的問題。

(今天我打算心平氣和地和你們聊聊,氣壞了我自己可咋整…<( ̄︶ ̄)>)

看下面這張圖,大家可以看到我生下來就受我大哥肝臟的庇佑,它一直「罩」著我。

可能很多人以為膽汁是我分泌的!無功不受祿,膽汁是我大哥(肝臟)分泌暫時放在我(膽囊)這裡保管的。在你們吃東西的時候我再慢慢的將膽汁釋放進腸道,幫助腸道消化脂類物質。這就是一個膽囊的使命。

簡單敘述完我的身世,下面好好聊聊「膽囊息肉」,這個病在中國有近6%的發病率(差不多16個人裡就有一個)。大多數人是體檢B超發現「膽囊息肉」的,因為它經常沒啥症狀,少數人會感覺上腹部不舒服,還可能牽扯著右肩背一起痛。

但如果息肉長在我的脖子處(接近膽總管的位置)就可出現膽絞痛,那種疼就是叫人生不如死了。


很多人剛一看到報告單上「膽囊息肉」幾個字就嚇得花容失色,寢食難安,以為是啥癌。其實「膽囊息肉」只是超聲報告上的一個影像名詞,簡單說就是能看到我身體裡(膽囊壁上面)長了東西,但這個東西是不是癌,超聲是分辨不出來的,於是統稱為「膽囊息肉」。

那肯定有朋友問了「超聲看不出來,那做CT或MRI可以確定息肉的性質嗎?」CT或MRI的確有助於診斷,但準確率也不是100%,能妥妥信任的只有把我整個切掉做病理檢查…/(ㄒoㄒ)/~~

有些息肉性質不能確定,還需要每3個月做一次B超複查,密切觀察。不過給大家寬寬心,「膽囊息肉」其實有「真」有「假」~!「假性息肉」是個大大滴良民。

 和膽結石是一奶同胞:絕大多數的膽囊息肉屬於「膽固醇性息肉」,佔膽囊息肉的65%以上。這類息肉和結石一樣,是你們胡吃海塞導致膽汁裡膽固醇增多,最後多到無法溶解而形成的結晶。只不過結石是「自由」的結晶,而膽固醇性息肉是被禁錮在膽囊壁上的結晶。

相對是個良民,至今沒發現癌變:「膽固醇性息肉」就是我們說的「假性息肉」,還算是「良民」,目前還沒有發現它癌變的報導。如果你飲食習慣改善它還有可能縮小哦!

● 多長几個反而是好事:「膽固醇性息肉」喜歡拉幫結派,一發現就是好幾個,所以如果你的影響報告寫著「多發性膽囊息肉」,你反而可以鬆口氣呢!沒想到吧?

● 小、乖、多發的息肉可以暫不處理:醫生一般認為直徑<1釐米、多發的、無症狀不鬧騰的膽囊息肉可以暫不處理,3~6個月做一次B超嚴密觀察就可以了。


● 「真性息肉」的家族中膽囊腺瘤最可怕:「真性息肉」的家族成員有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小弟炎性息肉最老實,是結石長期刺激合併慢性膽囊炎形成的,可能會叫你疼痛,但幾乎不癌變。

二哥腺肌增生症、三哥腺瘤樣增生就有點手腕了,有3%~6%的機率癌變,但這還不是息肉裡最厲害的。最厲害的當屬膽囊腺瘤,雖然它是一種良性腫瘤,但癌變率在30%左右!!(真是說翻臉就翻臉啊(>﹏<))

● 喜歡單打獨鬥的「真性息肉」:「真性息肉」大多比較特立獨行,喜歡單打獨鬥,而且有些還會有血管專門為其提供養料,使其迅速增長。所以當發現單發、直徑>1釐米、膽囊壁增厚>4毫米、息肉增大較快(6個月增大>3毫米)、B超發現息肉中有血管,以及伴有膽結石、反覆出現腹痛等情況,不要猶豫及時手術切掉我/(ㄒoㄒ)/~~!(為了你的健康,我視死如歸!)

● 「真性息肉」藥物治療無效:「真性息肉」不建議保膽及藥物治療,首先藥物治不住它,保膽還有復發的可能,所以還是建議把我切掉!(請叫我「劉胡蘭」(ㄒoㄒ))


唉,不是我妄自菲薄,我也不想承認,但事實如此——我,膽囊,並不是你身體裡不可缺少的器官!(在風中狂奔哭泣╥﹏╥...)前面就講了,我就是我大哥(肝臟)的跟班,充其量是個裝膽汁的袋子。

如果膽囊息肉叫你痛不欲生,或者醫生檢查發現它不老實有惡變的可能,那麼請放棄我…

當然,我不在了,膽汁一下沒有了儲存的地兒,肝臟分泌的膽汁就直接進入了十二指腸。所以手術初期人會出現食慾減退、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但一般3個月內會慢慢消失。因為人體像個縝密的「處理器」,會自己慢慢調整突然出現的變化,比如肝臟會調整膽汁分泌的節奏,膽總管會擴張充當一下我的角色等等。

研究表明,切掉我的人消化吸收功能與正常人相比,差別不大。

另外,因為我還是具有濃縮膽汁的作用,濃縮的膽汁對膽固醇的溶解度更高,而失去我以後膽總管裡的膽汁對膽固醇的溶解能力低了,久而久之溶解不了的膽固醇就會形成結石,也就是膽總管結石。

❶ 控制熱量,每餐吃七八分飽就夠(特別是晚餐)。

❷ 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避免吃動物油,儘量少吃濃肉湯等食物,減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堅果類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等。嚴格限制動物內臟,蛋黃、魷魚、沙丁魚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每周最多吃四個雞蛋,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飢餓,儘量做到少量多餐。

❸ 補充優質蛋白質。補充充足的低脂肪優質蛋白質(如魚、蝦、禽、豆腐及少油的豆製品),有利於修復因膽囊炎和膽石症引起的肝細胞損害。

❹ 蔬菜水果要充足,每天蔬菜攝入量應大於500克。水果至少有2種。

❺ 粗糧有益多選用,多吃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麥等粗糧,以促進膽汁排洩。

❻ 菸酒辛辣需戒除。

❼ 講究烹調有方法。烹飪應力求清淡,最好採用清燉、蒸煮、煨湯等方法。避免油炸、燒烤、煙燻、半生半熟的燒煮方法,並儘量少用調味品。

本期小編:許多樂子)

如果你的膽囊尚且健康,請注意飲食多運動,善待它就是善待你自己。如果你已經不得不捨棄你的膽囊,它也算完成了一個膽囊的使命,相信你的醫生在建議你切除我時,已經權衡了所有利弊。再見,祝大家健康快樂!〒▽〒

相關焦點

  • 16人就有1個膽囊息肉,啥樣的會癌變?
    沒錯,咱們又見面啦,我是膽囊。問我為啥又來了?因為上次我慷概激昂的演講,(沒看的朋友可以點擊《膽囊控訴:主人!膽結石都是你吃出來的》)得到非常熱烈的反響,竟然還有朋友問我,你到底在哪個位置?你在人體裡到底有個啥作用?還有很多朋友叫我講講「膽囊息肉」的問題。
  • 膽囊息肉長大會癌變嗎?真的要把膽囊切掉嗎?來來來,中醫療法了解一下...
    所以,「膽囊息肉」這個病是近代才有的病,是科技發展的成果。如果你不去做檢查,你就不會得「膽囊息肉」這個病。我這句話一講出來,估計會有很多人會跟我抬槓。他們也許會說:按照你說這意思,不要讓大家去體檢,只要不去檢查,就不會得這病,是這個意思嗎?我不是這意思,你要不要去做身體檢查,要先看看自己適不適合做體檢,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體檢的。
  • 超聲如何鑑別膽囊息肉與膽囊癌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由膽囊壁向腔內呈局限性隆起性病變的總稱,多在健康體檢或因輕度不適者行超聲波檢查時發現。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二者聲像圖不易鑑別,因為膽囊息肉樣病變表現有隆起性病變,而早期膽囊癌90%~98%,也表現為息肉樣病變的特點。
  • 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看完這篇,了解息肉的全部
    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等容易癌變;多發性息肉癌變的機率增加,如一個息肉的癌變率為1%,那麼生長了100個息肉,癌變可能就接近100%。四、關於膽囊息肉的三件事膽囊息肉:小心真性息肉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膽固醇性息肉,喜歡組團出現,直徑大多小於1cm,只是膽固醇結晶,基本沒有惡變可能。而真性息肉包括膽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樣增生四類,其中膽囊腺瘤是最危險的,雖發病僅佔膽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變率約30%,一般喜歡單打獨鬥。
  • 結節、息肉、囊腫……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定時炸彈」
    哎喲不怕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等,於是看到自己身體內長了一些多餘的東西都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這些會發展成癌。結節、息肉、囊腫.......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哪種發展成癌症的概率最大呢?
  • 膽囊切除心慌慌,真的要切嗎?什麼情況下要切
    比如以下幾類疾病:01膽囊息肉這是膽囊壁出現隆起性病變的統稱,而根據息肉類型的不同,又可劃分為膽固醇、腺瘤性等種類。這其中以腺瘤性息肉的癌變可能為最大,特別是單發狀態的息肉、直徑大於1釐米以上,且患者年齡大於50歲時,為了避免後期癌變,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膽囊摘除術。02膽囊結石膽囊結石同樣可劃分為多個種類,其中以膽固醇結石最為多見,其次則是膽色素結石、混合型結石種類。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會變「壞」?一篇全看懂!
    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然後會惴惴不安,擔心這些會不會發展成癌。那麼,結節、息肉、囊腫、增生……這些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息肉:有一部分會惡變息肉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大多數息肉屬良性,但有一部分會惡變。建議只要在體檢中發現息肉就應儘可能切除,隨後送去病理活檢,確診息肉類型,防止復發。
  • 體檢查出的結節、增生和息肉,要不要進行治療?這裡一次性告訴你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和人們對體檢必要性的越來越重視,體檢報告上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結節、增生、息肉等字樣,很多人對這些疾病不了解,就會十分害怕自己是不是生了什麼不得了的病。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結節、增生和息肉,到底要不要治療。
  • 大腸息肉是「定時炸彈」,一定要及時拆除!
    腸息肉是局部腸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樣病變,說白了在大腸黏膜表面長出來的「小瘊子」。發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現在中年以後,50--歲以後的人群大約有25~80%的發生率。 儘管它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癌前病變。
  • 息肉多是良性的,但很多人覺得要切掉?這得看它們生長的部位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於體檢,但體檢報告上顯示息肉兩個字,讓他們膽戰心驚,生怕發展成癌症。息肉也就是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跟遺傳以及受到慢性刺激有關。大部分息肉屬於良性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會發展成癌症,息肉生長的位置、大小和形態決定其處理方法。息肉該不該切除?
  • 結節、增生和息肉,哪種要治,哪種不要治,本文有答案?
    體檢是我們預防疾病的一個好方法,不過有些時候,當我們拿到體檢單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疑惑,看見體檢單上面一些陌生的字眼可能會感到害怕,比如結節、增生和息肉。往往就會擔心,這會不會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雖然有時可能只是一些輕微的症狀,但是卻會導致我們自己憂心忡忡,影響平時的工作生活,那麼這三種症狀,究竟是怎麼回事?哪種要治?哪種不用擔心,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地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看結節。常見的結節有肺部結節、甲狀腺結節。
  • 大腸息肉——藏在肚子裡的「定時炸彈」,必須格殺勿論!
    腸息肉是局部腸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樣病變,說白了在大腸黏膜表面長出來的「小瘊子」。發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現在中年以後,50--歲以後的人群大約有25~80%的發生率。儘管它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癌前病變。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哪個會癌變?什麼情況下容易癌變?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養生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很多人都有體檢的習慣,有不少網友反映,體檢會查出結節、息肉或囊腫,甚至一次還查出了兩個。體內長了腫塊或異物,會越長越大,最後惡變嗎?息肉是人體內長出來的贅生物,息肉的類型較多,腸道息肉是很常見的一種。通常來講,多數息肉是良性的,但有部分會惡變,機率比結節要高一些。發現息肉時,要進一步確定是哪種類型的息肉,根據其惡變機率的大小,在專業人員的建議下考慮是否切除。
  • 結節、增生、息肉、囊腫,哪個癌變的機率大?看完此文,就懂了
    癌變前兆。息肉,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是一塊肉,就是身體裡面的某個部位突然多長了一塊肉。息肉有良性和惡性之分,雖然說良性的癌變機率小,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也會有癌變的可能。不管是否會癌變,發現息肉時都應該儘早切除,然後再對息肉進行活檢,來判斷它的性質。息肉有不同的類型,大腸息肉、胃息肉、鼻息肉等癌變的機率比較高,如果發現這幾種類型的息肉,應高度重視。
  • 60歲大媽查出膽囊息肉,一個好習慣幫她化險為夷
      不久前,60歲的郭女士在美年大健康濰坊分院奎文體檢中心體檢時,被查出膽囊息肉病變,第一時間去濰坊人民醫院做手術,短短幾天便康復出院。一場有驚無險的經歷後,更堅定郭女士堅持每年體檢的信心。
  • 大腸息肉的治療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
    對於大腸癌的預防,要及時做腸鏡篩查,發現就切,讓它根本沒有機會癌變。在腸鏡篩查時發現腸道裡的息肉,將之切除,這樣就可以避免發展為癌症,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這是基本的規律。即使息肉已經癌變了,但只要是早期,大部分可獲得良好預後,5年生存率超過90%,部分可行內鏡微創治療獲得根治。所以說腸鏡檢查是篩查結直腸癌非常有效的辦法。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哪個是癌先兆?幾個分析揭曉答案
    通常在胃腸道、鼻腔內、子宮膀胱或膽囊等部位常常會發現息肉。有些息肉是良性的,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會有癌變的可能。哪些息肉是癌先兆?1.大腸息肉。大腸息肉是消化道常見的息肉之一,其中以大腸腺瘤性息肉最為危險。這種息肉形成時間很長,一般在10到15年左右。
  • 體檢查出肛門息肉,有癌變可能嗎?肛腸科醫生:需要分情況處理
    定期體檢是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負責任的一種方式,而在體檢的時候發現任何的異常,都可能會使得人們有擔心,尤其是檢查出身體某些部位有息肉,因為息肉可能就是癌症的先兆。在進行肛腸科檢查的時候,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有肛門息肉的問題,這種息肉是肛門部位受到糞便或者是肛門部位的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而產生的一種腫塊。肛腸科醫生說,一般人們的肛門部位長出的息肉,都是良性的腫瘤,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肛門部位的息肉,一經發現之後,若是能夠及時治療,是不會癌變的,大家不需要擔心。
  • 我叫 「 息肉 」,很容易變癌,但我最怕它
    以下是正文我的名字叫息肉,其實我就是塊多餘的「肉」,或叫贅生的「肉」,在你的體內空腔臟器由黏膜覆蓋的內表面上,從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到子宮、膀胱,都是我喜歡生長的地方。短期內生長迅速的息肉往往兇多吉少,應警惕其癌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釐米的息肉,應將其當作惡性來看待;2. 組織學屬於腺瘤型的息肉易癌變,屬炎症型的則惡變較少;3. 體積較小、帶蒂的息肉,多屬於良性,且不易癌變,你不必緊張害怕。但寬基廣蒂的息肉常難平安,容易癌變。4. 某些有遺傳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等容易癌變;5.
  • 醫生忠言:這3種息肉若不及時切除,惡性腫瘤「等」著你
    檢查後,老楊被確診為腸息肉,醫生建議他儘快切除。一、息肉是什麼?一定會癌變嗎?息肉是一種肉瘤,通常是癌變的前期,因此一旦患有息肉就要引起重視。息肉可生長在人體很多部位,沒有太多局限性,目前來看息肉惡變度很高,約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