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息肉、囊腫……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定時炸彈」

2020-12-23 澎湃新聞

哎喲不怕

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等,於是看到自己身體內長了一些多餘的東西都會惴惴不安,甚至擔心這些會發展成癌。

結節、息肉、囊腫.......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哪種發展成癌症的概率最大呢?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一講~

結節,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在影像檢查中(如CT、胸片),發現類圓形的直徑小於3釐米的病灶通常描述為結節灶,直徑小於1釐米時被稱為小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時就稱為微小或細小結節。隨著近年來多排螺旋CT的出現,小結節或微小結節發現得越來越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

1、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

調查顯示,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高達18.6%,其中有5%~15%為惡性,即甲狀腺癌。一般結節直徑>1釐米時就能用手摸到,這也是初步檢查甲狀腺最簡單的方法。

如果結節大小在1釐米~4釐米,一定要定期做檢查。

如果結節的活動性很差,且檢查中顯示血流量比較大就一定要當心,要按照醫生的建議做穿刺活檢。此外,如果良性的結節,但結節比較大,且對氣管周圍器官造成壓迫症狀,也需要考慮手術。

2、肺結節:選對檢查方式很關鍵

一般年齡大、肺部有基礎疾病的人,做檢查易發現肺部結節。即使發現肺部結節也不必恐慌,因為其中只有極少部分人最後被證實是肺癌。

但對於以下情況必須找專業醫生鑑別判斷:

● 對於小於5毫米的微小結節,僅做隨訪觀察,3個月到半年重新做一次CT檢查;

● 如結節沒有變化、沒有異常增大,一般被認為是沒有風險的,有的甚至會隨著時間變化慢慢消失;

● 1釐米以上的大結節,建議要儘早診治。

3、乳腺結節:不痛的結節最危險

乳腺結節是對乳腺佔位的一種描述,常見於乳腺增生及乳腺腫瘤性疾病。乳腺小葉增生、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炎及乳腺癌等都可以表現為乳腺結節。

息肉,一部分會惡化

息肉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大多數息肉屬良性,但有一部分會惡變。

✦ 直徑小於2釐米:體積較小、帶蒂的炎性息肉,不會發生癌變。沒有症狀,定期複查,及時了解病情變化並處理即可;有症狀、複查期間長得較快,要及時手術。

✦ 直徑大於2釐米:及時切除,是防止其癌變的最有效措施。

1、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大腸息肉是息肉家族裡面最陰險的,經常多發分布,平時隱蔽生長,到時「搖身一變」就可成為結腸癌。

2、胃息肉:發現了就得切除

發現胃息肉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胃腸鏡檢查。胃息肉有惡變的「潛能」,要積極地進行治療,減少胃癌的發生。

3、膽囊息肉:大於1釐米,要切掉膽囊

膽囊息肉差不多16個人裡面就有一個,通常沒啥症狀,大多通過B超發現。如果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釐米,那就有高度癌變的風險。

4、宮頸息肉:45歲以上女性要警惕

宮頸息肉多在婦科檢查時發現,絕大多數宮頸息肉都是良性病變,但也有可能癌變。

5、鼻息肉:手術是首選方案

鼻腔的息肉長到豌豆大小時會出現鼻塞、鼻出血等症狀,比較容易被醫生發現。

一旦出現鼻塞感加重症狀,建議到醫院做鼻窺鏡檢查。如果確診是鼻息肉,手術是首選方案,以緩解鼻塞,恢復鼻呼吸。並在術後做活檢明確診斷。

囊腫,基本不需要特殊治療

囊腫是一種良性包塊。囊腫有的是單獨一個,也有多個的,一般來說對健康沒有多大影響,體檢查出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囊腫沒有對周圍器官存在壓迫症狀或發炎感染,基本不需特殊治療。

如肝囊腫過大,可能壓迫鄰近器官,引發不適症狀,則需積極治療。如出現併發症,像囊腫破裂、囊內出血等,需進行外科手術。

1、乳腺囊腫

乳腺囊腫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乳房疾病。95%的乳腺囊腫無需做特殊處理,只要定期觀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40歲以上患者每年加做一次鉬靶檢查。

2、肝囊腫

絕大多數肝囊腫不會癌變,且不會影響肝功能,所以只要肝囊腫沒有導致身體不適都可以不作處理,但建議每6個月做B超複查一次,觀察囊腫大小變化。

3、腎囊腫

囊腫以單純性腎囊腫較為多見,絕大多數單純性腎囊腫為良性,惡變機率微乎其微,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發現前,幾乎沒任何症狀。

如果腎囊腫小於5釐米,且沒有給患者帶來不適,大可不必治療,一般3-6個月複查B超觀察其變化即可。

來源:健康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結節、息肉、囊腫,哪個才是癌症「前身」?聽聽醫生全面解答
    在體檢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體檢報告單上會出現結節、息肉、囊腫等之類的詞,可以說出現頻率還是比較高的。一旦看到身體突然之間長出一些很陌生的東西,心裡難免會不安,擔心以後會不會發展成不好的疾病,甚至有沒有可能發展成癌症呢?
  • 體檢查出的息肉、增生、囊腫、結節,哪個和癌症更接近?有答案了
    那麼就有部分人體檢的時候檢查出身體有息肉、增生、囊腫、結節的症狀,這些不能說一定是得癌症的因素,但這些卻是和癌症走得很近,那麼這些症狀哪一個和癌症更加接近呢?往下看你們就知道了。01息肉這個相信很多人都能夠了解,息肉就是人體組織和器官長出來多餘的肉,但是絕大多數的息肉都是屬於良性的,可是不能排除它具有癌變的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切除息肉,並且檢查一下,到底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會變「壞」?一篇全看懂!
    很多人體檢時,有時會查出各種「結節」「息肉」「囊腫」「增生」等,然後會惴惴不安,擔心這些會不會發展成癌。那麼,結節、息肉、囊腫、增生……這些到底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不過,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率不足1%,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需治療。息肉:有一部分會惡變息肉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大多數息肉屬良性,但有一部分會惡變。建議只要在體檢中發現息肉就應儘可能切除,隨後送去病理活檢,確診息肉類型,防止復發。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哪個是癌先兆?幾個分析揭曉答案
    「小夥便血半年,才來做腸鏡;腸鏡檢查發現癌前病變,他仍不在意。我打電話催了3次,他才去治療,一耽誤又是3個多月,可惜,已是腸癌!」最近,福州市第一醫院消化內鏡室的蔡筱蕾醫生在朋友圈發了這段話,引得不少人唏噓。
  • 結節、增生、息肉、囊腫,哪個癌變的機率大?看完此文,就懂了
    25歲的小王已經便血半年,一開始以為是痔瘡,就沒太在意,半年後才去做了腸鏡,檢查報告顯示小王的腸道當中長了五粒息肉,由於無法確定良惡性,所以還要做活檢才能知道是否是幾天後報告出來了,小王體內最大的息肉是癌前病變,必須儘早採取措施。但小王手頭正在忙著一個項目,只能等項目忙完才有時間住院治療。等到小王終於有時間了,做檢查時顯示的已經不是息肉,而是腸癌。
  • 結節、息肉、囊腫是癌症先兆嗎?北腫專家們說出了真相!
    但看檢查報告的專業術語又看不太懂: 甲狀腺結節、肺小結節? 胃息肉、腸息肉? 卵巢囊腫、肝囊腫? 結節、息肉、囊腫有啥區別?哪些有危險?
  • 體檢查出結節、息肉、囊腫,哪個會癌變?什麼情況下容易癌變?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養生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很多人都有體檢的習慣,有不少網友反映,體檢會查出結節、息肉或囊腫,甚至一次還查出了兩個。體內長了腫塊或異物,會越長越大,最後惡變嗎?查出結節、息肉或囊腫,到底該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先別自己嚇自己。首先得知道結節、息肉和囊腫都是什麼東西,這三種是不一樣的。結節一般是可以觸及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實質性皮膚損害,大小不一,能相互融合,不同問題引起的結節,發生部位不同,甲狀腺結節、肺結節是比較常見的。
  • 結節、息肉和囊腫,哪個最危險?有些離腫瘤很遙遠,但要及早治療
    相當一部分人的檢查報告中有所謂的結節、囊腫、增生以及息肉等,這讓他們很是擔心,最害怕發展成腫瘤,不知道該不該手術切除,不妨一一來為人們解惑。結節、息肉和囊腫是不是腫瘤?1、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是最常見的,其實一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不必太擔心,也不需做特殊治療,此類結節質地軟,表面比較光滑且邊界清楚,能跟隨著吞咽上下活動。甲狀腺結節在1~4釐米之間需定期做複查。若結節活動性差,檢查時顯示血流量大,需進一步做穿刺活檢。
  • 體檢查出的結節、增生和息肉,要不要進行治療?這裡一次性告訴你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和人們對體檢必要性的越來越重視,體檢報告上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結節、增生、息肉等字樣,很多人對這些疾病不了解,就會十分害怕自己是不是生了什麼不得了的病。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結節、增生和息肉,到底要不要治療。
  • 體檢出息肉、囊腫,要不要馬上切除?惡變的機率有多大?
    過去因為檢查手段不夠精準,從而一些體積較小的息肉、囊腫都很難被檢查出來。體檢設備的不斷更新,讓人們能夠更早的發現身體內細小息肉和囊腫。但是這也讓人們產生了很多的困惑,這些身體內長出來的「異物」,會發生惡變嗎?體檢出息肉、囊腫要不要馬上切除?
  • 結節3個月縮小至消失,北京專家1個方法消結節、祛息肉、散囊腫,化解腫瘤!
    「百病生於氣」,肝鬱氣滯的人最容易被結節、腫瘤盯上。建議有結節、腫瘤、息肉、囊腫等疾病的人群,早發現、早治療,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如何科學正確應對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囊腫、腫瘤等疾病問題呢?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張永生主任,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罹患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囊腫哪個嚴重?
    所以一旦甲狀腺出了問題就會引起許多疾病,比如,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癌以及各種併發症等。 常常見到有很多患者分不清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囊腫,也經常將其混為一談,那麼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 抓住這個階段,消結節、除息肉...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大眾健康管理意識的提高,結節、息肉、增生、囊腫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很多人對這些「異樣」的檢查結果,還是一知半解,有些人認為這是癌前病變,離患癌只有一步之遙了,整日惶恐不安;有些人卻對這樣的結果放任不管,再去體檢時發現已經是癌症了。那結節、息肉、增生、囊腫是不是癌前病變?
  • 乳房有囊腫結節可以治癒嗎 如何治療能消除乳腺囊腫結節
    乳房有囊腫結節可以治癒嗎?如何治療能消除乳腺囊腫結節?乳腺囊腫結節是乳腺疾病中常見病之一,對女性身心有一定的危害,而且乳腺多發囊腫結節也會引發很多乳房疾病。那乳房有囊腫結節可以治癒嗎?又該如何治療能消除乳腺囊腫結節。
  • 如何區分乳腺結節、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
    大多數的乳腺結節、包包都是良性的,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也是良性的。但如果你們不聽招呼,不定期檢查,隨便亂按摩,它可能還真會興風作浪!先說清楚,乳腺結節不是一種病的名稱,而是在影像學儀器比如彩超、X線等這些檢查中乳腺內出現的一種形態學改變,比如良性的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炎等病變會出現乳腺結節,乳腺癌也有乳腺結節…… 在查出乳腺結節後,想要確切的答案,還要做一系列的檢查才確定。
  • 肺部結節不要怕,重慶市人民醫院專家教你如何把癌症扼殺在搖籃裡
    體檢時風風火火,一拿體檢報告就「膽小如鼠」,尤其害怕在報告上看到「結節」、「囊腫」、「增生」、「息肉」等字眼,總覺得它們和癌症只有一線之隔,從而加重心理負擔引發焦慮。其實,它們都是身體的預警信號,只要及時發現、積極治療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關鍵就是要重視,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對待。
  • 體檢發現結節、增生、肌瘤、囊腫怎麼辦?分享一下,讓你不緊張不害怕!
    十月裡的收穫 關於結節、增生、肌瘤、囊腫類的科普文章,由於最近科普中在原有西醫視角的基礎上加入了中醫的內容,很多人留言想了解中醫有沒有好的辦法應對結節、增生、肌瘤、囊腫等。今天,就從中西醫角度系統給大家介紹一下。
  • 乳腺囊腫和結節有什麼區別?
    核心提示:成都頤和專家:乳腺囊腫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現自己患有這種疾病的話,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治療,建議患者朋友們及時的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然後根據自己的檢查結果積極地配合醫生治療,這樣才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這兩種疾病的區別我們下面來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大腸息肉是「定時炸彈」,一定要及時拆除!
    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時間,腺瘤性息肉100%會發生癌變 結腸息肉約30年演變為癌前病變,5-10年演變為癌症,後浸潤、轉移。 所以,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就是體內的定時炸彈,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它100%會癌變,如不及時發現並切除,早晚會釀成大禍。 1.常見症狀(絕大多數沒有症狀) 90%以上的腸息肉不會產生任何症狀,往往在長大、癌變後才會出現,所以醫生們稱之為「隱匿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