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風風火火,一拿體檢報告就「膽小如鼠」,尤其害怕在報告上看到「結節」、「囊腫」、「增生」、「息肉」等字眼,總覺得它們和癌症只有一線之隔,從而加重心理負擔引發焦慮。其實,它們都是身體的預警信號,只要及時發現、積極治療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關鍵就是要重視,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對待。
體檢查出肺部結節,科學手術將癌症扼殺在搖籃裡
市民李女士最近體檢時通過胸部CT發現左上肺9毫米磨玻璃結節,由於該結節是首次發現,李女士特別重視,拿著體檢報告找到重慶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專家馬錚。馬主任分析,該結節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其影像學特徵考慮惡性腫瘤可能性較大,推薦李女士行微創手術治療。經過一番深思熟慮,5月29日李女士在市人民醫院順利完成「單孔胸腔鏡精準左上肺聯合亞段切除術」,術後病理結果顯示其結節為原位腺癌。一段癌變風波,因李女士的樂觀面對,積極治療而避免,實踐證明採取科學手段就能將癌症扼殺在了搖籃裡。
查出結節就要手術?判斷要有醫學依據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馬錚介紹:肺部結節是指肺內直徑≤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可單發或多發,邊界清晰或不清晰。根據結節密度不同,可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三種。大多數結節並不需要手術,但是以下三種情況需引起重視考慮手術:
1.大於15mm的實性結節,或者介於8mm-15mm之間,但是有分葉、空泡、毛刺、胸膜牽拉、支氣管充氣徵等惡性徵象的結節;
2.大於8mm的混合磨玻璃結節,實性成分增加;
3.純磨玻璃結節,隨訪提示結節增大或者結節的密度增加。
手術選擇有講究,精準手術損傷小
「李女士這臺『單孔胸腔鏡精準左上肺聯合亞段切除術』最大的意義在於根治腫瘤的同時,精準切除病灶所在的肺段,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呼吸功能,並在減少術後住院時間、減輕術後疼痛等方面取得良好療效,使病人全方位獲益。」主刀醫生馬錚主任說道。
手術的選擇對於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幾點無非是:效果好、損傷小、恢復快、費用低。而「單孔胸腔鏡聯合亞段切除術」剛好具備以上全部優勢。「單孔」代表微創、「聯合亞段切除」代表精準處理病灶,這一系列特徵使它成為國際上目前治療早期肺癌公認的首選方案,集微創、切除徹底、肺功能保留的完美統一,特別適合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大大降低了圍手術風險。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馬錚主任從事胸外科臨床工作近30年,尤其擅長胸外科微創技術,他也是重慶地區首批開展「單孔胸腔鏡聯合亞段切除術」的佼佼者。當談起該手術對比傳統手術的優勢,他舉例說明:「以患者李女士為例,通過三維重建影像檢測,我們確認她的結節位於肺部中央深處。若採取傳統的肺葉切除,患者將喪失左側50%肺組織,嚴重損害患者術後期生活質量。如若採取局部切除,則肺段結構將被嚴重破壞,術後極大可能出現亞段肺不張,阻塞性肺炎,咯血等併發症。最終使用聯合亞段切除的方式,我們僅切除了左側1/20的肺組織,在保證病灶徹底切除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肺功能。術後3-5天即可出院,又快又好價格還跟傳統手術差不多,這是醫療進步帶來的益處,我們何不欣然接受呢?」
從傳統開放手術,到3孔/2孔聯合手術,再到單孔精準手術,我們切身體會到微創技術的不斷革新,在這個過程中大眾面對疾病的心態也從「諱疾忌醫」轉變為「激濁揚清」,有了醫生和患者共同進步,我們才能與健康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