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胸部內二科收治了一名12歲的小男孩小家(化名),如果不是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他應該坐在初一的教室裡。
今年7月底,陳女士發現小家的左邊鎖骨上長有一鵪鶉蛋大小腫塊,質地較硬,不痛不癢,於是連忙前往醫院就診。
在相關醫院進行鎖骨上腫塊部分切除活檢術,術後病理報告提示:尤文氏肉瘤,但送往湖南省腫瘤醫院病理科會診考慮:未分化癌。
小家在接受肺部穿刺活檢。醫院供圖
因結果不同,陳女士立馬帶孩子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就診,經過完善相關檢測,結合所有檢查結果,目前診斷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或為肺癌晚期。因患者年紀小,臨床分期晚,病理提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
湖南省腫瘤醫院主治醫師李康介紹道:「原發性支氣管肺癌,這個病在惡性腫瘤中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現在位居全球第一,因為他年紀比較小才12歲,至少在我的從醫生涯中,包括我們科室年紀是最小的,從表面看小孩子和正常人差不多,其實病情已經很嚴重了。」
對小家父母來說,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
今年41歲的陳女士,29歲懷上小家,對於這個家裡的獨苗,陳女士和丈夫對他寵愛有加。這幾年,夫妻倆在深圳打工,也把小家帶在身邊。
「兒子沒怎麼吃過早餐,中晚餐也是我們追著餵才吃上半碗飯菜。白開水基本不喝,渴了就喝飲料、果汁。」
據陳女士說,小傢伙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有時,他深夜趁著父母睡著,就會偷偷拿手機玩,導致經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
小小年紀為何會患肺癌晚期?
醫生分析,肺癌發病年齡平均為60歲,好發於長期大量吸菸的男性患者,未成年人肺癌的患病率極低。像小家這樣的病例,自開科以來也是屈指可數。
醫生介紹,肺癌患病的誘因可能與吸菸、環境汙染、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但上述依據尚無明顯證據證明。即便如此,未成年人若存在長期不規律生活習慣,也需引起重視。
癌症越來越年輕化
目前癌症正成為許多國家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中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患癌症。
但如今,癌症越來越年輕化。很多年輕人會想,我這麼年輕,身體這麼棒,怎麼可能得癌症呢?
腫瘤科醫師提醒年輕人,癌症是一種不良生活方式性疾病,因此,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特別重要,如吸菸、飲酒、飲食不規律、刺激性飲食、熬夜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在接受採訪時說,癌症已經成為中國民眾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並且出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病。
熬夜是「家常便飯」
《癌症日記》作者、復旦大學優秀青年教師于娟曾說:「12點前就沒睡過覺!我十多年來的習慣就是晚睡。其實,晚睡在我這個年紀不算什麼大事,我認識的所有人都晚睡,但我要說晚睡真的非常不好。」
一坐一整天 不運動
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下班回家沙發上一躺看手機,很少起來活動。這些不好的習慣導致了腸胃蠕動慢,身體代謝也易出問題。
飲食無辣不歡、越冰越爽
長期喜歡喝冷飲,越冰越爽,喜歡吃辣,無辣不歡。這些都很傷脾胃。飢一頓、飽一頓,飲食不規律,也會影響正常的腸胃功能。
仗著年輕,不把病當回事
很多人覺得自己年輕,小病沒事,也得不了大病,不去醫院。所以,有時會錯過疾病最開始的信號,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等到發現,已是晚期,後悔莫及。
兒童癌,常常被忽略
與年輕人相比,12歲的孩子癌症晚期更令人惋惜,兒童癌症也常常被忽略。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腫瘤外科主任王珊說,很多人覺得癌症離兒童很遙遠。實際上,兒童在各個年齡段、全身每個系統都有患癌可能,3歲以內尤其多發。
但是,因為兒童腫瘤的發病症狀多是發熱、炎症、腹痛,診斷時難以聯想到腫瘤,最終確診時癌細胞往往已經廣泛轉移。
與龐大的患兒數量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只有北京、重慶、天津、廣州等少數幾個城市的兒童醫院或腫瘤醫院開設有兒童腫瘤科,專業的醫生也只有100多人。
因普通家長對兒童腫瘤認知不足、非兒童腫瘤專科的醫生誤判,很多孩子未能及時接受治療。
那麼,孩子和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兒童腫瘤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早診早治,治癒率也可以很高!
重慶市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穎指出,與成人腫瘤不同,兒童腫瘤進展極快,從一期發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個月,因此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黃科副教授表示,以兒童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白血病為例,標危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接近90%,高危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後5年生存率也有70%。
兒童癌症早期發現至關重要!
當孩子身體出現8種變化時,就要格外警惕癌症風險:
除了要知道怎麼發現,還要知道怎麼預防。
重慶市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王穎指出,與成人腫瘤發病的原因不同,兒童實體腫瘤主要與母孕期胎兒發育過程中胚胎組織殘留有關。
因此,孕婦在懷孕前三個月應儘量少生病,不要亂用抗生素,避免接觸電磁輻射、放射線及有苯、甲醛等有毒物質的裝修汙染。
此外,家長應培養兒童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均衡營養,增強免疫力;不買激素類食品給孩子,堅持讓孩子鍛鍊身體;孕婦和幼兒不要長期暴露於吸菸環境中。
來 源 :青春山東、青春浙江、福建共青團、揚子晚報、環球時報客戶端、浙江在線健康網、浙江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