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肺癌晚期病人,能長期生存了!新療法把肺癌變成慢病!

2021-01-18 澎湃新聞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專家:

陳 雄,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莊 武,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主任、教授

周向東,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教授

(按姓氏拼音排序)

一聽到晚期肺癌、轉移性肺癌,很多人覺得求生無望,實際上有越來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也能夠獲得長生存期。

三位晚期肺癌患者

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2013年我曾接診一位51歲女患者劉麗(化名),因為間斷性胸痛就醫,做CT、穿刺後確診肺癌。」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周向東教授表示,「診斷肺癌以後要看分期,患者全身PET-CT顯示右肺病灶有2.4×2.8釐米。雖然腫瘤不算大,但有廣泛淋巴結轉移,最後診斷為3B期的晚期肺腺癌,而且基因檢測提示EGFR 基因19缺失突變,因此我們推薦她用靶向藥物。但當時患者沒有接受,做了兩周期化療後腫瘤沒有縮小,這時她才同意用靶向藥物。用了一代藥物一個月後複查CT,病灶明顯縮小為1.5×1.8釐米;又用藥一個月,病灶縮小到1.6×1.0釐米。2014年原發灶曾加做過伽馬刀放療,此後患者一直用靶向藥,到今年2月份生存期就滿8年了,情況非常穩定,還回到了律師工作崗位。」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00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陳雄教授也講述了一個長生存期患者的案例。「2014年,60歲的患者張平(化名)查出肺癌後做了手術。但手術後一個月複查,又有病灶出現。做基因檢測發現,他也是EGFR突變。」陳雄教授表示,「針對這樣一個復發轉移性的肺癌,當時沒有什麼好辦法。幸運地是,這個患者符合ARCHER 1050研究篩選條件,入組了實驗組,口服靶向藥物達可替尼。後複查發現病灶全部消失。持續到目前為止患者還在用藥,已經超過6年時間,現在每半年定期隨訪,一直很穩定。」

相比前兩個病例,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主任莊武教授分享了一位更加年輕的肺癌患者的經歷:「我們十年前接診了一位37歲男性肺癌患者李明(化名),他從事銀行工作,沒有吸菸,因為咳嗽來就診,影像學檢查顯示肺癌,並已雙肺轉移。考慮到他年輕、不吸菸、父親有肺癌,我們給他做了基因檢測,發現是EGFR基因突變,就用了靶向藥物治療。雖然後來患者出現了耐藥和疾病進展,但結合化療後肺部腫瘤明顯縮小。到現在近十年時間,患者病情控制得很不錯,生活質量非常好,目前也在正常工作。」

這三位都是獲得長生存期的晚期肺癌患者,都被查出有EGFR基因突變,經過靶向治療後獲益。靶向治療,正如瞄準特定基因突變肺癌的「狙擊槍」,一擊即中。

資料圖

基因突變常見於三類肺癌患者

女性、腺癌、不吸菸者

肺癌患者中存在基因突變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目前來看,肺腺癌裡70%-80%驅動基因我們已經發現,亞洲人群最常見的就是EGFR突變。」莊武教授介紹,「EGFR突變最常見的是女性、腺癌、不吸菸的患者,這跟傳統認為肺癌患者具有的老年、吸菸等特徵不同。」

在發病特點方面,目前來看基因突變肺癌和普通肺癌差別不是特別大。但容易出現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會有一些特點:

1. 首先,是小病灶大轉移,原發灶可能比較小,但是已經出現遠端轉移;

2. 其次,臨床表現不僅集中在肺部,主要跟病灶有關,病灶出現在哪裡可能就有相應的症狀,像骨轉移導致的下肢無力、腰背酸痛,腦轉移導致的頭暈、噁心嘔吐、偏癱。

「所以我們收到的很多患者是從骨科或神經內科轉過來的,可能是患者出現偏癱跑到神經內科,出現骨折跑到骨科,請我們會診發現的。預防肺癌,不管有沒有基因突變,都應該定期規範體驗,早發現才是比較好的預防方式。」陳雄教授說。

如何找出基因突變肺癌患者?

做個基因檢測!

既然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沒有特異性的症狀表現,如何從眾多肺癌患者中找到他們呢?

「患者來到後,第一步就是先確診,根據患者的拍片情況,病灶比較小、靠近周邊的可以通過經皮肺穿刺確診,如果是中央型肺癌,就需要通過支氣管鏡活檢,確診肺癌病理類型,是小細胞肺癌還是非小細胞肺癌。」周向東教授介紹,「確診以後,我們會建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做一個基因檢測,並且應該覆蓋整個驅動基因。當然,還要確認患者是早期肺癌還是中期、晚期肺癌,根據具體情況再選擇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

目前來看,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國內外指南推薦做基因檢測。陳雄教授表示,「基因檢測的結果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是有指導作用的。如果不做檢測,而是隨意給患者用上免疫治療等方案,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可能會迅速進展,出現嚴重的毒性反應,所以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必須要做基因檢測。就像患者張平,棘手的復發轉移性肺癌,幸好做了基因檢測,又有靶向藥物可用,這才收穫了病灶清除、病情長期穩定的好結果。」

面對這類基因突變的肺癌,

新藥延長生存期!

對於前面提到的三位患者來說,他們雖然不幸患上肺癌,但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們都檢測出有明確的EGFR基因突變,可以「對症下藥」,非常有利於病情的控制。面對我國發病率較高的EGFR突變肺癌,現在已有多種藥物和方案可以選擇。「目前有一代、二代、三代多款EGFR突變靶向藥物,臨床上可選擇的藥物較多,如何排兵布陣才能獲得最理想的生存獲益,這個是我們廣大臨床醫生非常關注的問題。」莊武教授說。

據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布的數據,一代EGFR肺癌靶向藥治療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OS)為26.8個月,而二代藥物則是34.1個月,提高了半年多。

「接下來第二年,在2019 ESMO Asia會議公布的亞洲患者的亞組分析結果中,二代藥物較一代藥物的中位總生存期(OS)延長了8.6個月。」莊武教授表示。

總生存期,是醫患追逐的最大目標,讓患者活得更長才是王道。從本文三個患者的經歷中可以看到,他們患病後積極採納醫生的建議,及時按照醫生調整的治療方案執行,都獲得了令人欣喜的長生存期,甚至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生活質量獲得大大提升。醫生們對這類患者的印象也格外深刻,並發自內心地替他們高興。這樣的範例,充分體現了醫患的互信互助,也給醫生和患者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整體來講,目前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可供選擇的藥物和方案較多,我們會根據患者的腫瘤負荷、體力狀態、突變狀況,甚至醫保情況,個體化地為患者制定診療策略。」陳雄教授說,「雖然在精準這方面我們已經走得非常靠前了,但是還要再精準、再細分,讓患者更多獲益。」

原標題:《這類肺癌晚期病人,能長期生存了!新療法把肺癌變成慢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肺癌晚期能治癒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各種治療方案及生存期匯總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非小細胞肺癌類型中,無論PD-L1狀態如何,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均能改善OS。對於非鱗狀細胞亞型的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聯合化療,死亡風險比為0.49,12個月OS率為69.2%。
  • 晚期肺癌可以活多久?
    有些患者得了癌症可以活很久,可有些患者的生存期卻很短,許多人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特別是一旦診斷晚期肺癌,很多患者或者患者家屬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肺癌晚期到底可以活多久?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吧,肺癌晚期到底可以活多久?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時值「世界肺癌宣傳月」之際,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官方指定節目,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近日上演,作為劇中醫生角色真情出演的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表示,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肺癌有望成為慢性病,肺癌患者可以像劇中演示的『帶癌生存』,『與癌共舞』,活出精彩人生。」
  • ...肺癌晚期!|肺癌晚期|湖南省腫瘤醫院|癌症|腫瘤|肺癌|重慶市...
    醫院供圖因結果不同,陳女士立馬帶孩子來到湖南省腫瘤醫院就診,經過完善相關檢測,結合所有檢查結果,目前診斷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或為肺癌晚期。因患者年紀小,臨床分期晚,病理提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湖南省腫瘤醫院主治醫師李康介紹道:「原發性支氣管肺癌,這個病在惡性腫瘤中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現在位居全球第一,因為他年紀比較小才12歲,至少在我的從醫生涯中,包括我們科室年紀是最小的,從表面看小孩子和正常人差不多,其實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對小家父母來說,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
  • 肺癌免疫治療的三把大「斧」!「撬」動晚期患者五年長生存大門!
    作為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症,肺癌每年影響約210萬人,估計造成170萬人死亡,是導致男性和女性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幸運的是,在過去的六年中,免疫療法已經成為肺癌研究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不斷刷新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真正可能使肺癌變為慢性病。
  • 肺癌發現都是晚期,醫生闢謠:肺癌早期這5大症狀,不容忽視
    原創 羅思文 羅醫生健康說本文編輯:Daisy昨天一位老年患者因為肺癌去世了。老人發現肺癌時其實已經是中晚期,最初是因為長時間的咳嗽、胸痛治療未見好轉才到醫院做的檢查。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Scagliotti教授指出,在中國,降低肺癌死亡率,必須注重早期發現。推薦高危人群要定期做篩查,主要是低劑量螺旋CT。低劑量螺旋CT能發現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此時通過早期幹預手術治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幾乎能達到5年、10年,甚至100%的生存。
  • 出國看病:晚期肺癌診斷並非死亡判決
    Zheng現居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患IV期非小細胞肺癌,試用新藥pralsetinib 3年,無疾病進展。以下是患者自述:不幸的是,一系列失誤,首先是放射科醫生看了片子後,認為結果正常,然後我選擇無視醫生的建議,沒有在一年後再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最終導致我被確診患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我害怕這次要掛了。
  • 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最佳療法——通過檢查點抑制...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  肺癌在全球人口中佔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肺或支氣管癌,也稱為肺癌,是下呼吸道最普遍的惡性腫瘤,分為三大類: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SCLC)和肺類癌。
  • 肺癌這個病,其實是可以治癒的,關鍵就在『早』!
    肺癌是我國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一種癌症種類。然而,肺癌的治癒率低,主要與肺癌早期發病很難察覺,確診疾病時多為晚期有關係。此外,肺癌的治療效果,也與肺癌的不同類型,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患者的情緒等一系列因素有關係。肺癌能治癒嗎?
  • 吳一龍、李峻岭等專家談:能被臨床治癒的III期肺癌—抗癌管家
    吳一龍教授:讓肺癌患者活下去是硬道理吳一龍教授告訴記者,肺癌一般被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可以治癒的,這部分病人往往屬於早期病人,早期病人都是I期、II期、部分III期肺癌患者,通過手術為主的治療可以把病人徹底治好,再活五年十年。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第二類是不可治癒的,治療目的是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這部分病人是晚期病人,癌細胞已經發生多處轉移。
  • 周圍型肺癌早期症 周圍型肺癌能活多久
    周圍型肺癌早期症所謂周圍型肺癌,其實也叫做肺野型肺癌,是指發生於肺段以下支氣管直到細小支氣管的肺癌,其特點表現為,臨床症狀出現較晚,擴散的速度較慢,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等特點。周圍型肺癌早期症狀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1、胸痛是周圍型肺癌的典型表現大多疼痛集中在一個局限區域。
  • 肺癌靶向治療新突破!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位總生存期超過3年
    ,顯著延長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造福廣大肺癌患者。」靶向治療讓肺癌進入精準治療時代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約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中國每年的新發病例高達65.3萬人,死亡病例大約60萬人,是當前腫瘤防控的重點疾病。
  • 香港「大哥」級打星陳慧敏,因患肺癌被關注,肺癌是怎樣的疾病?
    也正是這張照片,使得不少人猜測陳慧敏的病情並不是所說的「初期」。那麼,肺癌到底是怎樣一種腫瘤呢?讓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它。肺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有全球第一的「癌症殺手」之稱,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相當高。肺癌早期的信號極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也很容易被忽視,常表現為胸腔隱隱作痛,或者是突然刺痛,之後會慢慢緩解,很多人會因淡忘而忽略。
  • 實不相瞞:肺癌病人臨死當天表現!
    患者胸悶,總感覺喘氣不夠,且很累,從而出現氣促症狀,這主要是因為肺癌晚期癌細胞大量擴散轉移造成胸腔積水引起的,積水壓迫胸腔。死前肺癌晚期患者面、頸部一般還都會出現水腫症狀,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嚴重的水腫現象是肺癌晚期的主要表現之一。若腫瘤侵及縱隔右側壓迫上腔靜脈,最初會使頸靜脈因回流不暢而怒張,最後還會導致面、頸部水腫,這需要得以及時診斷和處理。
  • IC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
    另外重要的是,對這兩項研究的綜合分析顯示,與多西他賽相比,nivolumab具有長期的臨床效益和良好的耐受性。在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ivolumab的2年OS率為23%,而多西他賽為8%,在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ivolumab為29%,多西他賽為16%。
  • 肺癌晚期病人,最忌諱吃什麼?吃肺癌靶向藥真的能活很久?
    肺癌是屬於惡性腫瘤,致死的機率非常高,如果早期沒有及時發現,等進入到中晚期情況會變得很嚴峻,因此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把肺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咳嗽超過兩周時間,經過正規治療後沒有痊癒,活動之後有發生胸悶氣促,肩背部或者胸部突然發生持續疼痛,痰中帶血等,應該及時診斷。
  • 多種新療法聯用,肺癌5年生存率可達50%以上,肺癌漸成慢性病
    在過去20年,肺癌患病人數直線上升,目前是中國第一癌腫,在城鎮人口癌症患病率排名中高居第一,農村人口當中第二。大部分肺癌患者是在出現相關症狀到醫院檢查時發現的,此時基本上已經是中晚期,少部分患者實在體檢中發現,這裡面又有少部分人為中晚期,但大部分是早期,早期的肺癌患者是可以通過手術根治的,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
  • 得了肺癌,還有被治癒的希望嗎?到了晚期,還能活多久?
    得了肺癌,還有被治癒的希望嗎?還能活多久?肺癌並非完全無法治癒,滿足以下這幾個條件,被治癒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發現得早,確診時還是早期階段,被治癒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肺癌在臨床上,分為四期,其中前三期又被分為IA、IB、IIA、IIB、IIIA和IIB。通常,在IIA期之間的病人,通過手術和化療等手段,有希望被治癒。總之,發現得越早,治癒率也就相對越高。肺癌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前者惡性程度大,進展快,發現的時候往往都是晚期,並且不太好化療,很難能被治癒。
  • 肺癌來臨前的5次「暗示」
    2020年11月14日,據港媒報導,香港知名演員曾偉權因肺癌去世,終年58歲。在TVB許多經典劇集中——《大唐雙龍傳》、《雲海玉弓緣》、《封神榜》;《飛虎》、《護花危情》、《法證先鋒》等系列等劇,我們總能看到曾偉權的身影。雖然他未曾當過主演,但他卻以精湛的演技塑造出讓人印象深刻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