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美文化》是由中國殘聯宣文部主管,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殘疾人高端文化藝術類專業期刊。《仁美文化》是殘疾兄弟姐妹的文藝花園,也是助殘仁人志士的心靈驛站, 更是社會大家庭的精神風景線。《仁美文化》為新時代蓬勃芬芳的生命樂章作印證,擁抱超越時空的璀璨星河,無論您立足在哪裡,都能夠仰望那仁愛和美好的光華。
今天,【仁美文化】欄目為大家帶來散文《「宅」時光裡親情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的初春顯得不太好過,人們紛紛「宅」在家中,以往喧囂熱鬧的城市冷清得像一座空城。城市裡的一切實際上靜而不寧,大家同仇敵愾地與病毒作鬥爭,正如作家畢淑敏說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慌、不哭、不煩躁、不崩潰,以反省的姿態思慮過往,以鎮定的勇敢走向未來。」「宅」也是抗疫的一種方式,但「宅」不等於無聊,要「宅」出生活的質量。
欣是我的一位武漢文友,對文學共同的喜愛,讓我們結識並彼此欣賞,平日裡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如今武漢是疫情嚴重地區,我也著實為欣捏了一把汗。我們每天通過微信彼此關心,互道平安。欣說,她妹妹是武漢一家大醫院呼吸科的主任醫師,目前正在一線救治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而她自己則從年前就回到父母身邊,陪伴二老。
起初,欣的父母一看新聞就愁眉緊鎖,特別是看到醫護人員被病毒感染的消息時,戒菸快10年的父親又開始一根接著一根地吸菸,母親緊張到血壓驟升。為轉移兩位老人的注意力,大年初一當天,欣興致勃勃地拿起筆記本,給父母作了一個獨家專訪,請他們講講年輕時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人老了經常記不住眼前的事兒,那些陳年往事卻記得倍兒清。欣的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是省軍區的退休幹部;母親曾是中學校長,育人無數。追憶流年,兩位老人滔滔不絕,時光也在點滴回憶中飛逝。欣說,以往她總是忙得像上足了發條的鬧鐘,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靜享與父母獨處的溫馨時光,她倏然明白: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才是成全圓滿的人生。
表弟是一家公司的業務主管,表弟媳是警察,我們用微信語音互道平安。問到表弟家的「宅」生活,他說從年前疫情剛開始,表弟媳就一直奔忙在抗疫第一線,每天早出晚歸,半夜歸來還電話不斷,處理、協調、安排、落實,看得他心疼不已。剛開始,他四歲的女兒一直哭鬧,不是要出去玩,就是要找媽媽,於是他只好想著法兒逗女兒開心,在客廳的地板上擺滿了玩具跟女兒玩套圈圈。玩膩了,貓下腰給他女兒當馬騎,女兒一邊咯咯笑著喊「駕、駕」,一邊還使勁拍打著「馬屁股」。最有趣的是,表弟竟然把自家魚缸裡的金魚倒進浴缸裡,又自製了一根簡易魚竿,讓女兒玩釣魚。微信視頻中,我笑著問表弟的女兒:「蔓蔓,你今天釣了幾條魚啊?」她萌萌地說:「一條也沒釣到,爸爸說最近有病毒,不能出去玩。魚兒也怕病毒,它們沒口罩,所以嘴巴都閉著。」我和表弟都被這天真可愛的話語逗得開懷大笑。
新年「宅」在家中,我與兒子一起收看徐崢導演的春節檔電影《囧媽》。電影中,控制欲爆棚的母親對兒子徐伊萬從婚姻生子到生活瑣事,都事無巨細地百般幹涉,她的「無微不至」讓母子關係總處在劍拔弩張的地步。徐伊萬崩潰至極地告訴她:「愛絕不是讓你把我改造成你想要的樣子,愛是尊重和理解,是讓我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那一瞬間,面對已長大成人的兒子,我不由得反躬自省:愛他,就應如他所想,而非如我所願吧!兒子也仿佛猜中了我的心思,摟著我的肩膀說:「媽,幸好你懂得如何愛孩子,和那個『囧媽』完全不一樣。」
「宅」時光中,我不斷地在新聞報導中看到,那些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也有著深深的親情。可當疫情來臨時,他們臨危受命,勇敢逆行,為保大家而難顧小家。有人說:「這既是一場災難,也是中國人的集體修行。災難過後,願你成為一個身體健康、平安喜樂、活在當下、時時感恩的人!」其實我們最該感恩的,就是那些抗擊在「疫」線的勇士們,他們用責任與擔當,為我們的「宅」時光構築起了一道平安防線,也讓我們更加懂得團圓和親情的珍貴。
作者簡介
李仙雲,筆名金心,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肢體一級殘疾,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羊城晚報》《現代婦女》《做人與處世》《博愛》《思維與智慧》《風流一代.青春》等500餘種期刊和報紙上發表作品千餘篇,多次在各類徵文比賽中獲獎。
來源:《仁美文化》
編輯:宣 佳
審校:張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