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美文化》是由中國殘聯宣文部主管,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主編,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殘疾人高端文化藝術類專業期刊。《仁美文化》是殘疾兄弟姐妹的文藝花園,也是助殘仁人志士的心靈驛站, 更是社會大家庭的精神風景線。《仁美文化》為新時代蓬勃芬芳的生命樂章作印證,擁抱超越時空的璀璨星河,無論您立足在哪裡,都能夠仰望那仁愛和美好的光華。
今天,【仁美文化】欄目為大家帶來散文《距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女兒還小的時候,我在鄉下教書。獨自帶著剛剛蹣跚學步的她,自然是十分不便的。因為工作時間比較緊張,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八九點,除了飯點,基本都在辦公室和教室打轉,實在騰不開身子,便僱了保姆,在上班的時間幫我看管。近兩年的時間裡,先後換了三四個保姆,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每天早上,我將女兒交給保姆,看著她緊緊抱著奶瓶,哭著離開,心裡疼痛,卻又無奈,還得做出輕鬆的樣子來,帶著笑容和她說再見。一下班,無論天有多晚,天氣好壞,只想著趕緊衝出去接孩子。一天了,不知道她哭得厲害不,身體是否不舒服,心情是否因為離開親人和熟悉的環境而焦慮害怕。即便是中午短暫的一個多小時,也只想著把時間計劃得再緊湊些,一分鐘也不耽擱地去看看孩子,哪怕遠遠地望望也好。可是每次看到孩子緊緊地抱著奶瓶,含著淚水守在門口無助張望的樣子,小小的,委屈的,孤單的身影,就把我的心揪疼了。哪怕就一分鐘,我也想多陪陪她,讓她知道,自己並沒有被捨棄。
每個夜晚,我帶她回家的路上,是最幸福的時候。我在她的身邊,她也在我的身邊。在一起,真好。那時候,天有多黑,風有多大,是記不清楚的,似乎只有星光和潔白的雪花在心裡留下了痕跡。如今想起來,那間又黑又舊的、頂棚都快要掉下來的、被我用鐵絲打孔固定著的、八十年代的老瓦房,裝滿了我們的笑聲和回憶。老鼠在房頂跑步,時不時地在裝饅頭的盆子裡找吃的;咔啪一聲,風把卡著煙囪的紙片吹下來了,涼風猛灌;冬天的火爐呼呼地燃燒著,紅色的火光映在房頂上……種種種種,都成了我們溫馨的時光,看著孩子明亮的眼睛,聽著她稚氣的聲音,就是一天中最溫情的時刻。當然,回到家了,和最信賴的親人團聚了,也是孩子一天中最安心的時刻。
那時候,我覺得,孩子和母親在一起,就是團圓。為了這份珍貴的相處時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乾脆獨自帶著她。雖然更忙了,可是也更有意思了。每天的生活節奏,就像打仗一樣,尤其是早上。五點起來把前晚備的飯熱好,奶粉衝好用毛巾一裹放在孩子枕邊。電視調好動畫頻道,關閉頁面,遙控器放在孩子手邊。然後悄悄出去跑操、上早讀。課間十分鐘,用兩分鐘的時間衝到宿舍,兩分鐘給她穿衣服,一分鐘把飯裝到盒子裡,三分鐘端著飯盒拎著她衝到辦公室,給她擦把手讓她自己吃,我就去上課了。下一個課間十分鐘,就是給她梳頭洗臉,整理書包。再下課的時候,孩子已經被幼兒園的老師接走了。直到下午才回來。那時候,一天的節奏,基本就是「衝啊衝啊」,但可貴的是,我們在一起,所以快樂也是更多的。
整整十年,經歷了種種波折,我終於回到城裡,分居三地的一大家子終於團聚了。可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生活中的種種艱辛一點點地展開。我才明白,那些所謂的艱難時光,真的是一種清苦的幸福。真正的艱難,藏在漫長歲月裡的點點滴滴和跟著命運而來的種種際遇裡。
譬如,孩子突然間的掙脫和自己措手不及的恐慌;譬如,習慣性的自主和相互空間的留取;譬如,為了所謂的平衡而違背了的心願;譬如,對理想的各種追尋與現實生活的對立;譬如,傷害親人的理性與妥協忍讓的感性;譬如隨波追流的小確定與順意而為的自由。這些,都在矛盾中共存,錯綜交雜,此消彼長。最親愛的孩子,似乎也開始變得陌生。
那些雜草叢生的日子,一點點地蔓延著,荒蕪著,我們似乎忘記了出發的本宗。在背離的過程中艱難地走著。悲哀而又憂傷。我們在一起,卻好像離得很遠。而且,還在走向更遠的遠方。
直到有一天,我們看到了彼此心裡的淚水。才突然發現,我們所有的矛盾和爭端,都是自認為的執念。因為在乎,所以計較,所以要求。歲月一直在流逝,而我卻站在原地,忘記了成長。讓焦慮和恐慌,遮住了生活本來的樣子。擇其短而視之,罔見其長!何其悲。
轉身,放下,用平和心審度,一切回到了原本的樣子。我在乎的,依舊在乎著我。我怕別離,親人又何嘗不是?看著長得比我都高的孩子,哪怕剛剛和我大聲爭執也能轉身抱著我讓我叫她「狗狗」,纏著我沒完沒了地講述她一天裡的雞毛蒜皮各種開心悲傷。我也開始慢慢學著放鬆,告訴她,我也是個孩子,雖然年齡大了點,但也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次經歷人生。人人平等,所以,只聽對的,不論權威。孩子開始長大,學著幫我分擔,一點點地給我展示著不曾奢望的驚喜。而我,開始學著做一個孩子,學會單純地感受,不再市儈精明,錙銖必較。一天天地過去,我們的心慢慢地靠近。很多時候,她會想到我,我也會想到她。我們的生命,除了血緣和情感,開始慢慢地有了思想的交融。
這時候,我才懂得,心在一起,才是真的在一起。
再回望生活,似乎就有了釋然。一輩子那麼長,會有各種原因,讓人們經歷別離,經歷孤獨。有的時候,為了靠近,為了團聚,甚至要付出長久的別離,才能架起時空的橋梁。可是只要不忘來時的路,一切就會奔往所期望的方向。時空的距離,是可以跨越的外在,心的距離,必須用心去追。無論親情、友情、愛情,人與人、與家、與故鄉、與祖國,也許會有各種不得已的別離,可是只要心在一起,他們,就不曾經分開過。
作者簡介
唐新娜,女,筆名秋原,陝西省延安市富縣人,陝西省殘疾人作家協會會員,延安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延安文學》《西北文學》《延安日報》等雜誌報刊,代表作有散文《狐行川上》《打開世界的窗口》等。
來源:《仁美文化》
編輯: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