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未必幸福源,幸福永遠只屬於那些有感受幸福能力的人

2020-12-22 夜坑之戀

有一天,我們集體乘車外出,前面由一小轎車帶路,我們乘坐的巴士跟車。沒走多久,遇到一輛寶馬車加塞進我們兩車中間。我們之所以跟車,是因為巴士車司機不熟悉路,小轎車是專門領路的。寶馬車一加塞,我們的司機就不同意了,藉機再次超車跟上了領路的小車。這樣一來,寶馬車主發飆了,於是開起了鬥氣車,他藉機超車後突然斜插猛拐到我們的大車前面來個急剎車,我注意到寶馬車司機滿臉怒氣,隨後又來了幾個類似的回合。這時,我們全車人都勸自己的司機別搭理他,不著急,安全第一,同時同車一位女乘客探出頭友好地與寶馬車司機打招呼,示意他我們在跟車。這樣才解決問題。

事件平息後,同車的一位警察感慨說,開寶馬車的人也不一定幸福,他可能遇到如何如何的問題,今天一天的心情都不好。這份感慨,既是對寶馬司機的理解、諒解和包容,也是對我們大車司機的寬慰與提醒。

是啊。當下能開寶馬車的人肯定是個相對有錢的人,他們外在光鮮,令人羨慕,但是有錢人未必就比窮人更幸福。當你有錢時,你的錢再多也只是個數字,一個概念,錢本身是不能直接創造幸福的。錢多了,錢怎麼花、花到哪裡去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許多會掙錢的人並不見得會花錢,有不少人因為花錢的地方不對反而害人害己,現實中太多這樣的案例了。此外,錢再多,在你不使用和消費時,錢本身就只是一個放在銀行裡的數字,或堆在家裡鎖在柜子裡的一堆廢紙。錢本身不能自生意義和價值。

在幸福與金錢之間,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你對金錢的態度,而你對金錢的態度又受制於你的生活閱歷,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這些內容決定著你的金錢觀。就幸福而言,沒有幸福感的人是永遠不可能幸福的,因為幸福也需要感受幸福的能力與忠誠。一個善於與人分享生活生命中點點滴滴的人一定是一個極富幸福感的人。這樣的人才是領悟了生命價值真諦的人。

人為物所累,人被金錢奴役,做個守財奴,物慾橫流,這樣的人只能通過金錢滿足生理欲望並從中獲得肉體的快感,他們不可能享有高尚精神情感的真正愉悅。特別是有些人所擁有的金錢財富不是靠自己誠實的創造性勞動所獲,而是與生俱來繼承前輩的遺產或通過其他不正當途徑所獲,比如有些富二代官二代及貪官等,貪官們估計連一個安穩覺也難得一個,而富二代官二代們一味躺在前輩的功勞簿裡生活,就根本談不上對勞動成果的珍惜。所以,他們驕奢淫逸,荒淫無度,精神無所寄託,很多時候如同行屍走肉,極其容易精神空虛,同時又趾高氣揚,自以為是,惹是生非,在困難面前不堪一擊,因為他們除了有錢,其他方面則一無所有。

所以,是坐在寶馬車裡哭好,還是蹬著腳踏車笑好,這個選擇並不難。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利,最終就看你如何掂量幸福的分量了。

相關焦點

  • 風景永遠在路上,幸福永遠在心裡
    就如曾經流行的音樂,在風靡一時之後便會歸於沉寂,或許還是會有很多人想起唱起,但那已經屬於經典與回憶,與現實早已遠去。我越來越相信:人生是一首曲目。這曲目或許很長,又或許很短,或許很有名,又或許默默無聞,但無論怎樣,它都是屬於我的,屬於每一個人的。曲目裡的歡喜悲憂只有自己懂,節奏的急驟與舒緩也只有自己能夠把握,他人,只是一個旁觀者。
  • 「前妻再婚後比我幸福,好沒天理」:嫉妒別人的人,多半不幸福
    人與人之間只要一有比較,幸福就會大打折扣。很多人感覺不幸福,就是來自於跟別人比較。本來自己知足常樂還挺幸福的,結果跟別人一比,覺得處處不如別人,瞬間就感覺不幸福了。這種問題看似不可破,看似是人性使然,其實不是,任何問題都有突破口,關鍵看你是否能看到突破口。
  • 散文:幸福屬於那些有勇氣直面困難的人
    幸福屬於那些有勇氣直面困難的人 文|白迅齊 敢為、敢當,乃勇氣也。 張飛長坂橋上怒吼曹操的五千精騎:「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的豪言壯語,乃勇氣也。荊軻刺秦王不可謂不膽大,仍乃勇氣也。 英雄以勇為榮,而被世人所讚譽,奉為楷模;凡人以勇為先,嘗到了成功之味,令世人所敬仰。勇氣不可謂不是人世間的一劑良藥。
  • 忙碌未必就是辛苦,閒適未必就是幸福
    你貪圖眼前的舒適愜意,就要為將來的辛苦奮鬥做好準備,我情願用多一點點的辛苦換取將來多一點點的幸福。如人所說,人生最好的安全感是飯在鍋裡,錢在兜裡。而這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奮鬥才能實現。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緊緊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才不會把你背叛。所以,我不羨慕別人年輕時的舒適人生,我情願用現在的辛苦和汗水換取我將來更大的幸福和笑臉,也不要現在坐在父輩的努力上揮霍,等將來一事無成時後悔。
  • 幸福來自於感受還是判斷?幸福的雞與蛋問題
    由此而來就會有一連串問題,究竟是先有幸福的感受還是幸福的觀念呢,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該看重哪一個或該淡化哪一個呢?那麼我們來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一下,我想從三個方面,先一般的來看一下這個問題的本質,然後再深入到具體的「幸福」上面,最後綜合前者,去一個更高維度上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 人若不知足 永遠不幸福
    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密切相關。先哲們說: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    人生實在是太苦短,自己何必總是活得不開心。有煩惱是正常的,沒有煩惱才是不正常的。如今大多數人感嘆,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壓力大;累,是心禮品資訊理上的負擔重。
  • 嫁給有錢人,就能幸福?
    但如果你把一個男人是否有足夠的錢,是否能夠讓你過上富太太的生活,當成是否嫁給對方的唯一條件,那麼毫無疑問,你不僅無法獲得幸福,而且還有可能失去獲取幸福的能力。1.嫁給金錢的人,就一定幸福嗎?那麼如果我們將一個人是否有足夠多的錢,當成我們是否和對方結婚的唯一條件,會帶來什麼後果呢?顯然,除非對方直接把他的錢轉到我們的銀行卡上,否則,儘管我們和對方結婚了,想要花錢還是需要看對方的臉色。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 《幸福終點站》的幸福能力
    不過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津巴多普通心理學》定義了主觀幸福感的組成三要素: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緒相對多和消極情緒相對少。不過我認為馬斯洛需求理論更精確的定義了幸福的基本要素:較為豐厚的物質、愛情、友情和人際交往、受到尊重與肯定(尊重需求)和超越自我。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理論的頂端是實現理想和超越自我,其成就感和滿足感是最長久悠遠,但也是最難實現,畢竟金字塔下面還有很多基礎需要鋪墊。
  • 愛情是幸福的開始,婚姻是幸福的延伸,讓「幸福定格」
    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處境的夫妻,將帶領觀眾再次反思自身的婚姻與幸福的定義。你們夫妻倆多久沒有深入對談?紀錄片中,有多對夫妻針對婆媳的紛爭、生活習慣的差異、性與生小孩的責任…等,某些刻意忽略、禁忌不談的話題,在鏡頭下吐露出內心深處的感受、對彼此不滿的部分、對事件的觀點的分歧…等。沈導演引導夫妻倆,做深度的溝通,講出平常對方從不知道的內心話與事件。
  • 阿嬌閃婚又閃離:童年不幸福的人,如何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
    人在極度匱乏的時候,會拼命的想要抓住什麼,於是阿嬌抓住了向她求婚的賴弘國。然而,這種「飢不擇食」的感情,最終只會讓她更加缺愛。所以他們的感情最終以離婚結尾,的確是意料之中。最後她問我,為什麼我一直都沒辦法獲得幸福呢?我只能說,她曾經有機會得到的,只是她自己從心底認為:她不配。和阿嬌一樣 ,在她心中悲慘的過去就像一個詛咒,懸掛在命運的上方。
  • 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讓別人幸福的實力
    有能力成就自己,讓自己變得幸福的卻不多。毛曉彤就是奇蹟之一。星途璀璨的她,剛出生,就被父親拋棄。後來父母鬧離婚。毛曉彤是與母親相依為命過活。父親的缺席,並沒有影響母親對她的栽培。從小就學習拉丁,樂器,表演等,成就了她紮實的基本功。長大後,靠自己闖天下。
  • 幸福永遠在我們心中
    何為幸福?有人認為有錢有權有勢就是幸福,有人認為家人及自己身體健康就是幸福,還有人認為孩子學業有成,家庭美滿就是幸福。可幸福到底是什麼呢?需求不一,對幸福的理解就不盡相同,我認為幸福就應該學會知足感恩。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在不斷的變化,更別說有感情的人類?
  • 狼狽奔跑,邂逅幸福---《當幸福來敲門》觀後感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難以忘懷克裡斯在籃球場對兒子說的話。也許他的兒子可能小不明白,但是我們都懂對不對?我已經不止一次看過這部電影了。每一次看完內心都久久不能平靜。
  • 擁有愛的能力,與誰結婚都幸福
    常常導致付出的人真的付出了愛,被愛的人卻感受不到,因為不會愛。愛是一種能力,想好好地愛一個人需要具備愛的能力。但它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包括了五種具體的能力,有了這五種能力,無論跟誰生活,都會容易幸福。愛的能力之一 「情緒管理」:每個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 沒有進過急救室,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朋友做手術第二天,我去醫院看他,他一臉大難不死的樣子,很激動地說:「沒死過,永遠不知道活著這麼幸福。」「突然就覺得腦門一懵,渾身惡寒,瞬間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兩腿發軟,好像被人抽了魂一樣。想伸手拉一下旁邊的人,一點力氣都沒有。」他說,這是他「瀕死」時的最後體驗。
  • 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就很幸福
    這兩天分別做了冪學8套卷的3、4套,想著把剩下的條充好好做一做,前面的選擇題就先放一放,因為真的有很多重複的題目。重寫了2011年的作文,改第一遍的論效時,真的覺得自己當時簡直完全不會寫作文,連漏洞都找的亂七八糟,好在現在有了進步,用給別人改作文時的嚴格標準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了批評與修改。小杜昨天說送我考研禮包今天就到了,真的被小杜暖到,以後誰做了他女朋友肯定特幸福!!
  • 人在追求幸福時,首先要知道,何為幸福?
    人類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幸福,並通過各種外在途徑找尋。可在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許多人在充分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並未找到幸福。原因何在?其一,不知幸福為何物;其二,不了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幸福並非固定的實體人們往往以富有、位高、健康、長壽為幸福,以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兒女孝順為幸福,以為得到這些便得到了人生幸福。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幸福並非固定的實體。假如是的話,幸福應該很容易得到,事實上,得到財富、地位的很多,但未必找到了幸福。
  • 為幸福做好準備,幸福只給予準備好幸福的人!
    這難免使人對幸福有種可望不可及的感覺,我們找不到打開幸福之境的大門。如果你知道幸福不是一些具體的硬指標,也絕不是偶然遭遇到的幸運,幸福不是外在世界的賜予,幸福就是你自己對自己的賦予,你還會繼續迷惑嗎?幸福是一種意識模式意味著你就是幸福的開始。為什麼此前幸福沒有開始?是你沒有幸福的根據。
  • 心懷感恩,幸福常在。快樂屬於知足者,幸福屬於感恩者。早安
    2、心懷感恩,幸福常在。快樂屬於知足者,幸福屬於感恩者。用平常心對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對待眼前的每一個人,幸福和快樂就會不請自來。懂得感恩的人,遇到禍也可能變成福;只知抱怨的人,碰上福也可能變成禍。幸福的秘訣,就是不抱怨過去,不迷茫未來,只感恩現在。早安!3、活著,在乎那麼多幹嘛!
  • 愛倫·坡:幸福是一個人感受樂趣的能力
    愛倫坡一生寫了六七十篇短篇小說,雖然只寫了四五篇推理小說,但是舉世公認為「推理小說的鼻祖」。代表作《莫爾格街謀殺案》《瑪麗·羅傑疑案》《被竊之信》《金甲蟲》都被奉為這類小說的先河,對後世影響很大。然而有一個疑問卻久久盤桓在我心底,這就是:癲狂到底是不是人類智慧的最高顯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