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幸福,並通過各種外在途徑找尋。可在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許多人在充分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並未找到幸福。
原因何在?其一,不知幸福為何物;其二,不了解建立幸福人生的原理。因所作所為恰與幸福背道而馳,所以,儘管人們拼命追求著,幸福卻依然遙不可及。
我們在追求幸福時,首先要知道,何為幸福。所謂幸福,究竟是一種客觀實體,還是一種主觀感覺?究竟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假如不了解幸福的實質,那麼,努力的方向又在哪裡?或者這樣說,為什麼你感受不到幸福?或許沒弄懂這4件事,難怪尋尋覓覓一場空。
幸福並非固定的實體
人們往往以富有、位高、健康、長壽為幸福,以事業成功、婚姻美滿、兒女孝順為幸福,以為得到這些便得到了人生幸福。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幸福並非固定的實體。假如是的話,幸福應該很容易得到,事實上,得到財富、地位的很多,但未必找到了幸福。可見,幸福並非某種客觀的固定實體。
幸福是相對的
人們往往以為,擁有某種條件才會幸福。其實,世間的幸福是相對的。首先,由於願望不同,對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異。
或以有錢為幸福,或以有地位為幸福,或以長壽為幸福,或以健康為幸福,或以成家為幸福,或以獨身為幸福,或以居住繁華鬧市為幸福,或以常處偏僻鄉村為幸福。因為人們的觀念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大相逕庭。
其次,幸福是從比較中產生的。自己和自己比,現在處境悽涼,遙想過去的美好生活,會從回憶中感到幸福;現在處境順利,回想過去的痛苦遭遇,會從對比中感到幸福。
幸福也會從和他人的比較中產生,自己的生活雖算不上富貴,但比比那些衣食無著的赤貧者,就會感到滿足,覺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其三,幸福是一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腳上,舒服與否,只有自己知道。
幸福由眾多因素構成
當我們偏愛某種東西(財富、地位等)時,會以為得到這些東西就是得到幸福。其實,財富、地位等任何一種實體,本身都不具備幸福的實質,只是引發幸福的一種因緣。人生的幸福,是由眾多因素構成。
中國古代有五福之說,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等,作為幸福人生而言,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幸福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幸福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呢?有人以為,生活條件優越就能獲得幸福,將幸福視為物質的;有人以為,只要精神愉快就獲得幸福,將幸福視為精神的。事實又是如何呢?其實,幸福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幸福需要物質基礎,因為凡人總是心隨境轉,所以,事業成功、衣食無憂等外在環境也是產生幸福的物質基礎。但幸福更需要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如果心情不好,即使貴為帝王,擁有普天下的權力、地位和財富,依然會活得痛苦不堪。
好了,本篇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不要忽視了身邊的幸福,也許你現在覺得可有可無的,當你某一天失去時才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