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現在恢復了光明,再也不用女兒貼身照顧了,還可以幫家人分擔一些家務活。」日前,家住魯甸縣樂紅鎮樂紅村的彭天秀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
78歲的彭天秀是魯甸縣人民醫院「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成立以來的受益者之一。一年半以前,她的眼睛突然模糊,看不清東西。患病之初她去過醫院,卻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近乎失明的她生活難以自理,需要家人全天候照顧。2019年10月,彭天秀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魯甸縣人民醫院「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醫生初步檢測後發現,她的視力小於0.05,接近於盲人。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彭天秀免費獲得治療,3000多元的手術費用全部免除,僅用15分鐘左右就完成了白內障手術。
魯甸縣屬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大部分地區為高寒山區,由於地理氣候、飲食習慣等原因,白內障、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角膜異物等致盲眼疾高發,因病致貧返貧風險大。然而,47.9萬人口的魯甸縣僅有2名眼科、五官科醫生,且均不能獨立完成治療性手術,眼疾患者得不到有效醫治。許多老人患有白內障後無法及時得到治療,長年需要家人照顧,生活質量極差。
為幫助眼病患者重見光明,防止和減少因病致貧返貧,鞏固脫貧成效,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積極溝通協調,在東莞市衛健局和全國眼科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指導下,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與魯甸縣建立幫扶關係。2018年9月雙方籤訂《東西部扶貧協作眼健康醫療幫扶框架協議書》,首創「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醫療幫扶模式,2019年3月在魯甸縣人民醫院掛牌成立「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
從僅有一個診室,到擁有專業診療室、檢查室、手術室、病房等全套設備的眼科治療中心,魯甸縣眼科診療條件發生了巨變。日前,「粵滇扶貧協作」聯合採訪團在「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了解到,一年多來,該中心已為上千名白內障患者掃除眼前陰霾。截至2020年12月20日,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先後派出56人次到魯甸縣開展幫扶,眼視光診療中心已接診患者2萬餘人次,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200臺、各類其他眼科手術200多臺。
「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項目填補了魯甸及周邊地區眼科空白,把東莞先進的眼科醫療技術帶到昭通,為當地群眾送去了光明。目前,中心可以開展眼底螢光造影術、糖尿病視網膜光凝術、眼底螢光造影術等幾十種眼科手術,鄰近縣區的患者紛紛慕名而來。
「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創新性地以點帶面,著力培訓魯甸縣衛生院、社區全科醫生,在97個村建立眼科檢查點、配備基礎檢查設備,逐步建立起縣、鎮、村三級全覆蓋的眼健康保健體系:在魯甸縣卯家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全縣12個鄉鎮共建設13個眼科工作室,作為「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功能的延伸和補充,服務範圍覆蓋了一個4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和12個鄉鎮,受益人口47.9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萬餘人。
本報記者 謝毅 楊苑 趙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