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為雲南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2021-01-09 東莞日報i東莞

怒江州職教中心的同學們在廣東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堂演練

粵滇同心,山海可鑑。

長期以來,由於交通不便、技術封閉和人才缺乏,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簡稱「怒江州」)、魯甸縣等地的整體醫療水平比較低,看病難、看病遠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當地的老百姓。

2016年以來,廣東省堅持「中央要求、雲南所需、廣東所能」,對雲南脫貧攻堅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在醫療幫扶上投入資金、輸送人才、推廣技術,為當地醫療提質注入新動能。

珠海醫療隊帶來眾多「怒江首例」

12月23日,「粵滇扶貧協作」聯合主題採訪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雲南省怒江州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該院副院長李坤賢對記者表示,作為珠海市香洲區落實「東西扶貧協作」定點幫扶的醫院,深切感受到對口幫扶帶來的可喜變化。「三年來珠海市香洲區共派出10名醫療業務骨幹駐院幫扶,共開展了各級各類各個不同層級的臨床教學講座經驗交流120餘次,教學查房239次,教學培訓1238人次,完成手術操作80次;開展關節畸形矯形、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共18項新技術。」

目前,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增設了急重症醫學科、後勤保障科、採購管理辦公室、設備科、醫改辦、體檢科、精神科、質控辦以及醫學影像科等12個科室,以及健全了急救醫學體系,並於2019年5月成功通過了優質護理評審,2020年1月通過二級乙等醫院評審並掛牌。

「不光是資金投入和人才輸出,還要讓當地的醫療機構能自身『造血』,建立珠海怒江兩地醫師交流平臺,舉行醫療技術應用培訓班,就是為了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珠海幫扶小組的工作人員指出,珠海醫療工作隊在怒江開展新手術340餘項,實施新技術、新項目312項。在怒江州人民醫院開創全州首例婦科腹腔鏡手術、首例冠脈造影手術、首例心臟支架植入術等眾多「怒江首例」。

李坤賢表示,「利用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2017年以來我院共派出培訓27人,長期進修(半年以上)8人,短期赴香洲區進行技術交流學習進修(半年以下)19人,目前還在外進修人員1人。」

東莞眼科醫生給魯甸帶來了光明

在雲南魯甸縣,一群來自東莞的眼科醫生給這裡的患者帶來了光明。12月20日晚上,當記者來到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的時候,來自東莞的駐點幫扶醫生劉祥開還在為病人醫治眼疾。

魯甸縣位於昭通市南部,是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縣內絕大部分地區都是高原高寒山區,由於紫外線輻射強、飲食習慣等原因,群眾白內障、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角膜異物等致盲病發生率高。劉祥開醫生透露,之前昭通市眼科診療整體水平較低,魯甸縣沒有專業眼科醫生,眼疾患者得不到有效醫治,殘疾人群體中眼病患者佔比很高。

東莞扶貧協作工作組潘祥佐介紹稱,2018年9月,受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和駐魯甸縣工作隊所託,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副院長於強教授帶領專家團隊來到魯甸開展醫療幫扶。於強是我國知名的眼科專家。在東莞市衛健局和中山眼科中心的指導下,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與魯甸縣人民政府籤訂《東西部扶貧協作眼健康醫療幫扶框架協議書》,在魯甸縣人民醫院成立魯甸·東莞眼視光診療中心。2019年3月魯甸·東莞眼視光中心正式掛牌。東莞財政和社會資金對此幫扶了400多萬元。

從僅有一個診室、兩個醫生、轉診率居高不下到擁有專業診療室、檢查室、手術室、病房等全套設備的眼科治療中心……一點一滴的變化都見證著東莞幫扶的成果。截至今年12月,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先後派出56人次到魯甸縣開展幫扶,眼視光診療中心已接診眼科患者2萬餘人次,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200臺,1000多人通過免費手術重見光明,各類其他眼科手術200多臺。

「東莞方面不僅給予資金支持,還把先進的醫療技術帶到了這裡,不光是派駐了專業醫生,還對當地醫療工作者進行深入培訓,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工作隊。」東莞濱海灣新區黨工委委員、掛職魯甸常委副縣長的鐘雅哲表示,魯甸·東莞眼視光中心項目填補了魯甸及周邊地區眼科空白,把東莞眼科最強的醫療技術帶到昭通,惠及整個昭通地區的眼病患者,為當地群眾真真實實地送去了光明。

文/記者 林曦

圖/記者 楊奇

相關焦點

  • 讓當地醫生成長和進步 援疆醫生林進團在喀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
    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林進團援疆期間多次參加巡回醫療,為老百姓送醫送藥。6月17日林進團跟隨隊伍從塔縣向南出發,經過200公裡坑窪不平、陡峭的山路,翻越兩座海拔4500米的達坂,顛簸8個小時來到了熱斯喀木村。林進團將村委會大院作為臨時「診所」,開始了義診,連續4個多小時,為40多名村民看了病,向每一位就診的村民都詳細詢問病史,做仔細的體格檢查,給出治療方案,並免費發放治療藥物。
  • 鍛造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年健康扶貧...
    5年,他們一邊默默地履行著白衣天使的職責,一邊忠誠地踐行著醫療扶貧工作者的使命,給幫扶醫院鍛造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做好為民服務家門口享受省城專家診療服務「我的手術是在縣醫院做的,手術做得很好,費用低且方便家人照顧。」江口縣中醫院門診,該縣雙江街道向陽小區的張女士前來複查時不停稱讚。記者了解到,今年張女士在縣醫院做了一個腫瘤切除術。
  • 廣州對口幫扶:給畢節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
    廣州向對口幫扶的畢節市派出醫療援助人員,提高貧困地區的診療水平,造福當地居民。6月16日,記者走訪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了解到,醫療援助人員不僅為當地居民做手術,還幫助提高當地醫療水平如培養人才、引進先進醫療技術、從零到有建設新科室等,留下帶不走的優質醫療資源,培養帶不走的醫療隊,切實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
  • 在延邊汪清,寧波醫生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因為腸道不通暢、脾胃不好,導致他的腿部功能也不行了,10月10日第一次來汪清縣人民醫院,他是坐著輪椅來的。十一節後,碰巧北侖區人民醫院康復科醫生齊苗放完假,回到汪清,接診馬興明。摸清症狀後,齊苗展開她擅長的針灸,開始為馬興明行針。「扎了兩次,我感覺舒服多了。」馬興明說。
  • 南方日報: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原標題: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
  • 雲南籃球 路在何方
    9月16日,記者從在東莞舉行的宏遠大益茶冠名合作儀式上了解到,廣東宏遠將以「廣東東莞大益隊」為隊名出徵新賽季CBA聯賽,球隊將保留上賽季基本班底,目標仍然是奪得冠軍。雙方籤訂的協議時長為3年,新賽季的主客場球衣,背面冠名字樣將為「大益普洱」。
  • 山東疾控系統援助湖北工作隊開展「疾控大培訓」,為當地留下一支...
    閃電新聞記者從山東省疾控中心獲悉,按照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國家及各省援鄂疾控工作隊暫緩離鄂的通知》和《關於開展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訓的通知》要求,山東省援助黃岡和鄂州的疾控工作隊隊員在凱旋迴濟之前,在黃岡開展了疫情防控疾控大培訓,全面提升各級疾控中心、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能力和水平,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疾控隊伍。
  • 雲南推進工會社工人才隊伍建設
    本報訊 (記者黃榆)近日,雲南省全面推進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會議在昆明召開。會議提出,雲南將加快推進工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規範化建設,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建立一支優秀的工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為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後一公裡」提供有力支撐。
  • 廣東援疆醫生「傳幫帶」打造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
    今年3月,廣東援疆醫生李詩成擔任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把廣東先進的心血管治療技術帶到了師市,並幫助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培養了一支思想紅、業務精、作風實的醫護團隊。受醫療衛生條件較薄弱、疾病防控意識不強,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影響,師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較內地人數多、比例高,且患者就醫時往往病情已較重和複雜。
  • 「感謝醫院有一支 優秀的護工隊伍」
    摘要:「醫院陪護工作是一個平凡而高尚的職業,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幫患者刮鬍子、洗衣服、擦洗全身,24小時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顧老人,感謝醫院有這樣一支優秀的護工隊伍……」
  • 廣東佛山醫療隊員 你們想念的煲仔飯已送到!
    2月23日央視新聞記者到達馳援武漢抗疫醫療隊定點酒店,採訪廣東佛山醫療隊,這隻隊伍由322名醫護人員組成,於2月13日到達武漢,目前已在武漢奮戰11天,是地級市中最龐大的一支醫療隊伍。 這臺煲仔飯機器人2月16日投入使用,目前已24小時不停歇連續工作10天了。煲仔飯機器人負責向漢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隔離點保障醫護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全天供應免費廣式風味煲仔飯。在疫情防控期間,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只能吃放冷的盒飯或方便麵。而這臺由碧桂園全自主研發的貨櫃煲仔飯機器人,可以24小時為醫務人員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
  • 慎海雄談總臺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培養造就四個「一批」
    、運營、技術的全媒體人才,一批有責任有擔當、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做到精心育才、廣泛聚才、人盡其才,不斷夯實人才儲備基礎,打造一支既能「守正」又善「創新」的人才隊伍。總臺需要培養造就一批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名製片人,一批懂語言知文化、會講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人才,一批精通網際網路製作、傳播、運營、技術的全媒體人才,一批有責任有擔當、懂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做到精心育才、廣泛聚才、人盡其才,不斷夯實人才儲備基礎,打造一支既能「守正」又善「創新」的人才隊伍。
  • 豐潤有這樣一支隊伍
    豐潤有這樣一支隊伍 2020-07-27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雲南迪慶這支特殊隊伍登上了《人民日報》!
    今天,雲南迪慶這支特殊隊伍登上了《人民日報》!……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五境鄉澤通村活躍著一支村民自發組織成立的志願服務隊他們的成員不是軍人而是黨員、貧困戶基層幹部群眾、農村產業帶頭人
  • 誰會是最後一支四強?山東遼寧二選一,廣東機會最小
    女排聯賽第三階段的最後一個比賽日,排位賽和7、8名的爭奪已經落下帷幕,7-13名的最終排名是:北京、浙江、雲南、福建、河南、四川、河北。六進四比賽還有最後一個四強名額待確定,目前入選四強的球隊依次是:天津、江蘇、上海,剩下的三支球隊山東、遼寧和廣東將爭奪最後一個四強名額。
  • 「組團」模式助力新疆醫療 改變著新疆醫療衛生狀況
    五年來,新疆在醫療資源總量上,16所組團受援醫院新開設專科288個,增設床位4390張,新購置了CT、磁共振、PET-CT等大型醫療設備1168臺。除了增加醫療資源,新疆在醫療服務、醫療管理以及醫療人員隊伍素質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 劉喜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為五指山醫療事業添磚加瓦
    人民網五指山12月31日電(王碩)「我們是2019年正式過來工作的,當時從河南帶過來32位專家,組建了6個病區,重組暢好農場醫院,為咱們五指山老百姓提供醫療服務。」在五指山市郊,什翁嶺山腳下,記者見到了五指山市中西結合醫院院長劉喜成。
  • 廣東最後一批返粵的援鄂醫療隊員結束休整...
    今天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55名援鄂醫療隊員結束休整 回到市一大家庭 作為最後一支撤離武漢的醫療隊 她們堅守到最後,盡顯廣東擔當! 上午11時,醫院舉行了簡短隆重的歡迎儀式,熱烈歡迎隊員們返院。
  • 眾多明星帶貨「雲南味道」
    本次活動由雲南省商務廳、雲南省投資促進局、共青團雲南省委、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雲南省扶貧辦等眾多部門聯合主辦,雲南省人民政府駐廣東辦事處和深圳金碧酒店共同承辦。活動集合了產品展銷、直播帶貨等內容,屆時,來自雲南省迪慶州、石屏縣、石林縣、劍川縣、昌寧縣、易門縣、永德縣等地的綠色食品和手工藝品將亮相活動現場,並同步在「騰訊微視」「騰訊看點」等眾多線上平臺開啟直播帶貨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