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臺盾構機下線!中鐵引領我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步入發展...

2020-12-28 騰訊網

9月29日,在河南鄭州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盾構總裝車間,一臺直徑8.64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粵海14號)正式下線,該設備將用於廣東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這也是中國中鐵自主研製的第1000臺盾構機。

廣東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務院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計劃總投資約338億元,工程輸水線路總長113.1公裡,是迄今為止廣東省歷史上投資額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資源調配工程。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隧道掘進機可穿山越海,是集機械、電氣、液壓、傳感、信息、力學、導向研究等技術於一體的高端裝備,其中一類是地鐵施工的盾構機應用最多,所以在國內多被稱為盾構機。

盾構機是衡量一個國家裝備製造業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關鍵裝備,作為「入地」的利器,它決定了我國基建的實力,一直以來都是大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裝備。

在2008年以前,盾構機的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使用的盾構機嚴重依賴進口,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設備需要外國專家遠渡重洋進行檢修。昂貴的進口成本,低效的設備維護,耗時的跨國溝通,中國在盾構機的應用上處處受制於人,這也嚴重影響著中國基建的效率和發展。

「盾構關乎國家建設,一定要造出屬於中國人的盾構!」這是最早一批使用國外盾構機的中鐵人共同的夢想。

2008年我國研發團隊經過多年探索與努力,突破核心技術封鎖,研發製造了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中國中鐵1號,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次年,中鐵裝備成立,在鄭州建立了國內最大盾構研發製造基地,拉開了中國盾構產業化的序幕。

「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造中國最好的盾構,造世界最好的盾構。」在中鐵裝備盾構車間的三句醒目標語,既是對中鐵裝備盾構機騰飛之路最真實的寫照,也是中國工業自強不息奮鬥史的縮影。

從2008年第一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下線,到現如今盾構訂單超過1200臺、出廠1000臺、出口21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知名的中國盾構行業領先者,支撐中鐵裝備快速發展、中國盾構機產業爆發的,正是創新創造。

2013年12月,中鐵裝備成功研製了超大斷面矩形盾構,首次將矩形盾構用於城市下穿隧道和地下停車場的施工;2016年10月,為浩吉鐵路白城隧道定製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蒙華號」,應用項目榮獲2018年ITA (世界隧道協會)「科技項目創新獎」,標誌著中國在異形盾構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18年,用於寧波軌道交通3號線鄞南區間工程的國內首臺聯絡通道盾構機成功應用,相關專利獲得國家專利金獎。

中國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地質條件和結構形式最複雜、修建技術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在巨大的軌道交通建設市場下,盾構掘進機械需求旺盛,行業高速增長。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掘進機械分會統計,2019年中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產量達610臺,是2012年的5倍之多。

我國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湧現出了以中鐵裝備為代表的中國隧道掘進機企業的佼佼者,誕生了中國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世界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等一系列標誌性、創新性產品。

在探索中發展,在創新中超越,中國製造正逐步走向世界。2012年中鐵裝備第一臺盾構機走出國門,成功應用於馬來西亞。至今,中國盾構機先後應用到新加坡、義大利、波蘭、澳大利亞、法國等世界各地,中鐵裝備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為世界隧道建設提供中國裝備、中國方案。

「中國盾構下一步將挑戰18米直徑的世界紀錄,一個盾構機就有六層樓那麼高。我們通過十多年的努力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的『跟跑』到『並跑』,未來還要爭取引領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從0到1,從1到1000,我國盾構技術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如今,無論是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年產量還是市場保有量,中國都是世界之最。中國盾構家族系列豐富、尺寸齊全,部分技術領跑世界,並不斷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臺發起衝鋒,在世界隧道掘進機領域刷新中國高度,寫下了激蕩人心的中國故事。

「第1000臺,既是裡程碑,也是新起點。」中鐵裝備黨委書記、董事長卓普周說,下一步,中鐵裝備將以只爭朝夕的姿態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入踐行「三個轉變」,加快基礎共性技術研究、新材料創新步伐,加大新產品、前沿技術的研發力度,加強企業管理,把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重要的位置,積極搶佔世界掘進機技術制高點。

遙望新徵程,

生機勃勃的神州大地上,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

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的步伐,

將更加堅實而沉穩。

記者:李政 衛寧 慄思倩

編輯:關關

責編:陳英

統籌:李冬平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王杜娟:從「民族的」到「國際的」,中鐵裝備這樣做|...
    大河財立方《極刻》第463期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 賈永標全國兩會前夕,好消息再次從鄭州傳來。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裝備)近日展示了首批國產化6米級常規盾構3米直徑主軸承、減速機,這標誌著我國盾構核心部件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主軸承有全斷面隧道掘進機(簡稱盾構機)「心臟」之稱,承擔盾構機運轉過程中的主要載荷,是刀盤驅動系統的關鍵部件。
  •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杜娟:向「世界領先」目標奮進
    「當時,我向總書記匯報了行業的發展情況。總書記一邊聽一邊點頭,還問了我三個問題——世界第一品牌是什麼,我們還有哪些差距?目前關鍵部件有沒有『卡脖子』?中鐵裝備有沒有與科研院校合作?可以看出,總書記對製造業非常關心並寄予厚望。」
  • 我國最大直徑盾構機長沙下線 刀盤塗裝猶如京劇臉譜
    自主研發國產盾構機以來,鐵建重工一次次挑戰極限,突破自我,從4米、8米,到12米,再到16米。27日,一臺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這臺「巨無霸」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
  • 酒泉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廠家哪家好
    酒泉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廠家哪家好無錫工程機械廠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公司是一家以掘進機租賃、銷售為一體的企業,掘進機主要型號有對於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而言,或工作的其他子集的單位。在轉換的基礎上,U從接近99.9%到零變化。當在整個項目的基礎上評估時,35%到50%的值是典型的。
  • 我國首臺全國產主軸承盾構機成功通過試掘進驗收
    原標題:我國首臺全國產主軸承盾構機成功通過試掘進驗收   10月27日,我國首臺國產3米級主軸承盾構機「中鐵872號」掘進裡程達到439米,成功通過試掘進驗收,
  • 國產盾構機又上新了!首臺上海製造超大直徑盾構「騏躍號」下線...
    這臺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發製造的超大直徑泥水氣平衡盾構,今天在浦東國產盾構研發製造基地成功調試下線。這也是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上海牌」國產超大直徑。 「騏躍號」體形巨大,猶如一條鋼鐵巨龍橫臥車間。
  • 我國研製最大直徑盾構機下線,從被卡脖子到全球領先
    9月27日報導,我國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刀頭塗裝代表著忠勇義烈的紅色京劇臉譜,在長沙下線。我國又一款大國重器下線了!這款重4300噸、長150米,直徑16.07米的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是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聯合研製,也是我國盾構機研製的又一突破! 在盾構機領域,通常把12米及以上直徑的盾構機,稱之為超大直徑盾構機。一般超大直徑盾構機,都是集機械、電氣、液壓、信息、傳感、光學等尖端技術於一體,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極高。
  • 晶片的榜樣「大型盾構機」,從被封鎖到壟斷全球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挖隧道是一件巨大的工程,我們不可能像愚公移山一樣完全藉助人力,不然我們現在可能最發達的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車了。挖隧道這樣的大工程是需要大型機器的,那就是隧道掘進機,而盾構機是隧道掘進機中的一種,我們國家將用於巖石地層的稱為TBM,用於軟土地層的稱為盾構機,只是大家習慣上都統稱為盾構機。
  • 「最大」盾構機,有何「大」不同
    直徑16.07米、總重量4300噸,「京華號」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最大」盾構機,有何「大」不同?記者逐一揭秘。「隧道需要穿越砂土、富水高緻密砂層、粉土及黏性土交互層等複雜地質,工程面臨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深覆土、超敏感環境等施工難點。」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掘進機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帥坤介紹。砂層、粉土,聽上去「軟」,實際上「硬」。砂層裡的石英含量高,日常生活中的磨刀石常常就是用的石英。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上山」「入地」「下海」我國超長隧道(洞...
    今日,在世界交通運輸大會成都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分享了《中國超長隧道(洞)全斷面掘進機成就與智能化發展展望》的主旨報告。在重大裝備方面,杜彥良主要介紹了全斷面掘進機的五大發展特點。第一是從常規到超大、超小直徑發展;第二是單一模式到多模式發展;第三是由原型向異型發展;第四是由單一方向向多維度發展;第五是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在重大工程技術方面,杜彥良提到了幾大成就。第一是「上山」,即超長山嶺隧道修建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 方大集團北方重工:創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北方重工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積極調整發展戰略,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健康發展。
  • 中鐵山河「龍祥號」盾構機下線 助力滇中引水工程建設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郭志強)6月23日,用於滇中引水工程建設的「龍祥號」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在長沙成功下線。「龍祥號」盾構機在長沙下線。(陳暉莉 供圖)相關人士介紹,「龍祥號」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由中鐵山河自主研發設計,針對昆明段4標段所存在的「大距離、大埋深、高水壓」問題,該盾構機在研發過程中進行了適應性改進,可謂是為滇中引水工程建設施工環境「量身定製」。
  • 中國研製最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長 150 米,總...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一臺最大開挖直徑達 16.07 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這臺盾構機整機長 150 米,總重量 4300 噸,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
  • 「振興號」盾構機掘進長江最難隧道
    「振興號」是中國首臺採用自主技術和多項國產核心零部件設計製造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其刀盤直徑達15.03米,總長135米,總重量達4000噸。2019年6月21日,該臺盾構機在中交天和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天和)常熟基地生產出來;2019年12月,正式於南京和燕路過江通道右線八卦洲工作井始發。
  • 國產盾構機的崛起,打破德日美三國壟斷,銷量蟬聯3年全球第一
    如今,我國正遭遇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由於基礎薄弱、幾乎毫無經驗,因此在高端光刻機的製造上一籌莫展。但要知道,建國初期我國在盾構機等高端設備的研發製造方面,何嘗不是如此。十多年前,深知「想致富,先修路」的中國大搞基建,利用人海戰術瘋狂鋪路、在山區挖隧道。但用人力挖隧道,效率低下不說,工人很容易受傷。因此我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從德國購入兩臺挖隧道專用設備——盾構機。
  • 全球最大隧道盾構機破土而出,場面震撼!
    全球最大隧道盾構機破土而出,場面震撼!世界最大的隧道盾構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超級怪獸?給你個形象的比喻,這玩意兒像極了《變形金剛3》裡面的大反派「利鑽魔」。(原理圖)Bertha的尾部除了運送碎土的管道外,還有一臺負責拼接混凝土板的裝置,可以一邊挖一邊讓工人在後方直接安裝混凝土加固板,這樣隧道挖完了也就差不多加固完了,就只剩下鋪路了,是個功能十分強大的一體化隧道掘進機
  • 國內在建最大隧道斷面順利打通
    建在蔡尖尾山「肚子裡」的立交工程,很罕見:需通過四條匝道互通,在國內尚屬首例;隧道最大開挖斷面跨徑30.51米,最大斷面面積421.73平方米,是國內在建最大的立交隧道斷面。昨天,中鐵十二局集團建設者經過720天的艱苦奮戰,成功打通海滄疏港通道工程蔡尖尾山2號隧道進口端421.73平方米超大斷面。此次通過超大斷面打破了全線施工的瓶頸,為我國該領域施工提供了借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