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書。知居士近來修持親切,自訟寡過,希 聖希賢。非徒博一修行之虛名而已。欣喜無量。夫 欲學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慚愧懺悔止惡修善,即自訟寡過,克己復禮。若能自訟,自然寡 過,寡過即克己之實行。既能克己,自然復禮矣)。持齋警策, 意甚真切。但須腳踏實地,盡力做去。否則便成妄 語中妄語。知之匪艱,行之維艱。世間多少聰明人, 皆以唯說不行,了此一生。徒入寶山,空手而歸。可 痛惜哉,可痛惜哉。
若夫妄念滿腔,憧憧往來,朋從爾思。由未真提 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則朋從於專注一境之正念 矣。所謂調御得法,即寇賊皆為赤子。調御失道,雖 手足亦作怨家。
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 遇境逢緣,不至卒發。縱發亦能頓起覺照,令其消滅。起煩惱境,不一而足。舉其甚者,唯財色與橫逆數端 而已。若知無義之財,害甚毒蛇,則無臨財苟得之煩惱。與人方便,究竟總歸自己前程,則無窮急患難求 救,由惜財而不肯之煩惱。色則縱對如花如玉之貌, 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縱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憐憫心, 生度脫心。則無見美色而動欲之煩惱。夫婦相敬如 賓,視妻妾為相濟繼祖之恩人,不敢當作彼此行樂之 欲具。則無徇欲滅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煩惱。子女從小教訓,則無忤逆親心,敗壞門風之煩惱。至 於橫逆一端,鬚生憐憫心。憫彼無知,不與計較。又 作自己前生曾惱害過彼,今因此故,遂還一宿債,生 歡喜心。則無橫逆報復之煩惱。然上來所說,乃俯 順初機。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則無盡煩惱,悉化 為大光明藏。譬如刀以磨利,金以煉純。蓮因淤泥 滋培,方得清淨光潔。境無自性,損益在人。三業 四儀(四儀即行住坐臥),常持顏淵之四勿。五戒十善, 必效曾氏之三省。暗室雖無人見,而天地鬼神鹹知。念始萌乎隱微,罪福判若天淵。若能如是修省,將見 舉動皆善,惡無從生矣。此實正心誠意之宏規,切勿 謂釋氏瑣屑,不若儒者之簡捷也。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近來修持真切,自責以減少過錯,仰慕效法聖者賢人。不是徒然博得一個修行的虛名而已。非常欣喜。想要學佛祖了生死,必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慚愧懺悔、止惡修善,就是自責少過,約束自己,行為合禮。如果能夠自我責備,自然少犯過失,少過就是克己的實踐行為。既然能夠約束自己,行為自然就符合先王之禮了)。持齋修持,警策自我,心意很真切。但必須腳踏實地,盡力去做。否則就成為妄語中的妄語。《尚書》中說:「懂得道理不難,實踐道理很艱。」世間多少聰明人,都因為只說不做,了此一生。徒然入於寶山,而空手而歸。實在痛惜啊!實在痛惜啊!如果滿腔妄念,來往不停,成群結隊的從你的心中出現。這是由於沒有真正提起正念的緣故。倘若正念很真切,那麼妄念就會成群的跟從於專注一境的正念了。所謂的調御得法,敵寇盜賊都成為臣民。調御失道,雖然兄弟手足也成了怨家。在凡夫位,誰無煩惱。必須在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到境緣,不至於馬上暴發。縱然發生,也能夠頓時生起覺照,令它消滅。生起煩惱的境界,不一而足。舉出其中厲害的,只有財色與橫暴無理這幾件事而已。如果知道無義之財的危害勝過毒蛇,那麼就沒有面臨財物,貪求得到的煩惱。給與他人方便,究竟總歸是自己的前程利益,就沒有窮急患難的人來向你求救,由於吝惜財物而不肯布施的煩惱。美色方面,縱然是面對如花似玉的容貌,常存如同是自己姐妹的心。縱然是娼妓,也這樣想,生憐憫心,生度脫心。就沒有看見美色而動色慾的煩惱。夫婦相敬如賓,看待妻妾是互相幫助,承繼祖祠的恩人,不敢把她們當作彼此行樂的工具。就沒有隨從色慾毀滅自身,以及妻子不能生育,兒子不能成長自立的煩惱。子女從小教育訓導,就沒有違抗雙親之心,敗壞門風的煩惱。至於橫暴無禮這件事,必須生起憐憫心。憐憫對方的無知,不與他計較。又作自己前生曾惱害過他,現在因為這個因緣,還了一個宿債,生歡喜心。就沒有因遭橫暴而尋仇報復的煩惱。然而上來所說的,是隨順初學之人。如果是久修的大菩薩,能夠明了我空的道理。那麼無盡的煩惱,都化為大光明藏。譬如刀因為磨而鋒利,金因為煉而精純。蓮花因為淤泥的滋養培育,方能夠清淨光潔。外境沒有自性,得損害,還是得利益,在於個人的修持。身口意三業,行住坐臥四威儀,恆常保持顏淵的非禮四勿。五戒十善,必定效法曾子的三省吾身。暗室雖然沒人看見,而天地鬼神全知全見。念頭才開始萌發在隱微之間,罪福的判定已如天淵之別。如果能夠這樣修持反省,就可以見到一舉一動都是善,惡就無從生起了。這實在是正心誠意的遠大的規劃,千萬不要說佛家繁瑣細碎,不如儒家的簡便直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