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楷書四境,達到的人真不多!

2020-12-27 騰訊網

四個系統楷書的取法,當代都有學習者,因人素養不同而水平不齊,有佳者,但大多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對楷書的層次認識不足。以筆者拙見,楷書有四境。

1

求器

器,為器物,指有形的物質形象。對書法而言,就是追求紙面上的形。「形」,指古人所創立的紙面上的平面形象,以寫像、寫準某一家為目標要求。這一境要解決的問題是筆法、結字、章法。在這三個方面能夠找準古人特點,較熟練再現。

筆法正確,筆畫有一定質感,表現為較好的控制點畫能力。其熟練者,落筆成形,筆到意到,筆畫搭配協調妥帖;維學重心穩固,布白勻稱,表現為較高的視覺空間布白能力,對大小,斜正、方圓的布白空間敏感。章法方面,對兩字及多字的組合。

能在矛盾中取得協調統一,上下字氣脈貫通,並能控制其斷連關係,對行與行之間的寬窄,斜正關係敏感。橫向上無並頭之病,有大局現念,視野開闊,能很好地控制全局的開合關係,使整篇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篇,都能協調統一。

2

得法

在第一境熟練之時,必然進入第二境,得法。不得法,形不準,就寫不像,或者味道不對。故得法是在求器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比較、思考而逐漸得到的。

法,重點在知其何以為,明白是怎樣的書寫過程,如「永字八法」「結字三十六法」,即如何寫的問題。楷法完備,加以練習,便有寫準、寫像,寫熟的資本。如王羲之雲:「為一字,數體俱入。著作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得法之謂也。

3

明理

此境著重於書外之思,作書者之心意,即為什麼這樣寫,是究其所以然,是師古人之心。這個過程要得其筆法揮運之致,結字之思維,章法變化之理。如明馮班所說:「晉人循理而法生,唐人用法而意出,宋人用意而古法俱在。

」能循理則法必備,用法者須知其理,意才能出。明理,法才能不露做作痕跡,不顯工匠之氣。雖法有不到處,而意足,書理通達之故也。而由求器,得法,科到明理,也是學書遞進過程,如不能明理,則法不知,形不準。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反過來又促進前者的認識深刻,循環往復,就會不斷提高對楷書的認識和書寫水平。

4

有道

入此境,首先要求作者有很好的學術素養和品行修養,於其他方面有極高的修為,表現為人格的清廉和高貴。知天地之理,通宇宙之心。以人為本,萬物為懷。此謂人「有道」,「有道」則書通道,通道則書有神。

唐太宗說:「神氣衝和為妙。'字無神,則徒具其形,故又說:「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因此,要做到「心合於氣,氣和於心」,神已具,則」法、理」俱在,而此時「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著意於「神」,「理、法」居於第二位。

因此,此境楷書,初觀特別,無所宗,即無他人相,無時代相;細觀生動、有趣,乃楷書之新面貌也。如弘一法師晚年之書,恬靜可人,初觀異也,然為其靜氣所服,絕無塵俗氣,是為有道之書。

有道之境,非求之而得,乃自然而然,修為而得也。鼓努求之,反露市儈氣息。刻意求「率意、無為」之態者,皆有所圖,故等而下之,不足論。

楷書之美,在得典雅、正大之象,得恬靜自然之境,正如柳公權所說:「心正則筆正。」然「正」,絕非如排版印刷的宋體字,齊頭齊尾,大小均等,而是充滿了人世間的冷暖相知和人文關懷,喜怒哀樂在其中,是書品「正」。施以文翰,境乃動人。

綜上所述,對寫字與書法藝術的區別和對楷書四個系統的了解,是我們明確楷書四境的前提。只有明確取法的方向和目標,才不至於走錯路。方向明了,再依楷書四境的遞進和修為,才能步步前進,到達理想境地。而方向不明,則終不見天日,何其苦哉?

相關焦點

  • 【天雨流芳】方放書法的「唯美四境」
    其書法風格境界,在此嘗試用四個關鍵字來略述。以《作品選》中一幅名為《筆妙喻水》的楷書為例,真可謂「筆筆到位」。八法精緻,乾淨爽利,使得每個字都經得起細味。有人認為,方法書法是以「帖學」為宗,實際上,應該是「碑帖相應」。遵照「小字用帖」「大字用碑」的用筆,方放能熟稔地在碑帖兩種筆法中自由切換,使其書寫變化豐富,層次多樣。
  • 「天雨流芳」方放書法的「唯美四境」
    文/劉麗娜日前獲得《當代名家書法創作經典——方放書法作品選》,展卷研讀,愛不釋手。聯想起近年來多次觀摩方老師書作,以及2019年底與其見面聊論書道之緣,不禁為她的書法再上層樓感到高興。其書法風格境界,在此嘗試用四個關鍵字來略述。
  • 書法界最大的謊言: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位「書聖」就不懂楷書!
    我們之前曾經解讀過許多關於古代名家草書的文章,在很多朋友的留言當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說法:為啥要寫一些花裡胡哨的草書,好好寫楷書不行麼?很多人總會認為,那些寫草書的,楷書一定寫不好!試試真的是這樣的麼?當然不是,有人說在書法界有一個最大的謊言:「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首先,我們從書法的源流上解讀下,五種書體的由來。
  • 書法名家楊永法新作《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出版發行
    《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分三十二品進行創作,每品的書法作品之後,還配有精準的譯文註解,以便於社會各界和書法同行鑑評。此外,著作還收錄了楊永法楷書作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楊永法與佛禪淵源極深,他不僅熟讀佛經,深通佛理,更是將佛學思想滲透到其書法創作之中。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楷書篇一般來說,了解了楷書的藝術特點,有了楷書的基礎,再學其他字體會相對容易得多。楷書從書法誕生的那一天起,歷經幾千年,不管是「師傳承」還是「師造化」,都是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可謂是萬變不離其宗啊。所以說,我們學習書法,就要認認真真的從筆法、結構和章法學起。
  • 春夜喜雨楷書書法欣賞
    羲之傳         傳播文化書法精髓   《春夜喜雨》是唐詩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
  • 動不動讓人用楷書來證明的,真不懂楷與草的關係,肯定沒讀過書譜
    有一種人,在斷定別人的書法好與不好時,有一個殺手鐧就是:把你的楷書拿出來看看。一種是在評論草書的美醜時,說人家沒有功底,算醜書。急了眼,就會把這句話搬出來。還有一種是說,別人指出他的楷字呆板無神,像印刷體一樣時,也能得到這麼一句:能寫得這樣工整是有功底的,不行把你的楷書拿出來看看。
  • 懷素的草書幹不過張旭,吃了楷書不精詳的虧,別為不練楷書找藉口
    懷素的草書幹不過張旭,吃了楷書不精詳的虧,別為不練楷書找藉口。從書法歷史上來看,草書就兩大家,一是張旭,二是懷素。後人,前人寫書法,似乎很難再與這兩位草書賢聖相攀高低了,比不過這兩位。現在的朋友們可能就有疑問了,既然懷素的草書幹不過張旭,那為什麼在平常咱們練習草書的時候,多數都學懷素,而不學張旭呢?這與法帖的流傳有關係,懷素流傳下來的法帖多,有一些真跡作品可供臨寫。張旭的草書法帖沒有真跡流傳於後世,所以張旭的草書基本上就是在傳說中了,有名氣,沒有帖本,無法可學。有的朋友又有疑問了,不對呀,張旭不是有一本草書法帖傳於世,名為古詩四帖嗎?
  • 李雙江書法真漂亮,字字寫出行書精髓,書法水平達到專業水平!
    ,歐陽詢是唐朝的著名書法家,他的楷書也是非常的有個性,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歐體」,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高手,比如今天我們介紹的著名藝術家李雙江,他的漢字就寫出了專業的水平。
  • 書法教師楊華,12幅楷書作品鑑賞,集盧中南、劉小晴楷書之精髓
    楊華的楷書吸取了盧中南和劉小晴的書法特點,雖說是學的現代人的字,但卻也下了功夫。他把楷書寫得雋秀自然,遒勁堅挺。楊華先生的法書作品確實是:結體精美,筆法老辣;基礎紮實,功力非凡。所謂書法往深裡講太深奧。說白了,就是間架結構和筆畫都要有講究,有技巧,要脫俗。不要死臨帖,要多讀帖,其中奧妙自會明白。今人的字、大都未脫俗。
  • 一位「富二代」寫得楷書,一個字值50萬,當代書法界幾乎無人能比
    因為在網絡和印刷術不發達的時代,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書法資源才能培養出一個書法家,而對於普通人來講,見到一本字帖,尚且不易,平生只為稻粱謀,吃飽肚子就不容易了,學書法根本就是貴族藝術。在書法史上曾經有這樣的一個「官二代」,也是一位「富二代」,他的一幅楷書賣出了6000多萬的天價,這幅作品字數不多,折合起來,一個字能值50萬,這樣的價格能夠在北京賣一套別墅了!
  • 在所有書體中,楷書最後才出現,為什麼有人鼓吹楷書是書法的根?
    有人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書體,是學習書法的根。有人認為篆隸更適合打基礎,篆隸起源最早,篆隸才是書法的根。還有觀點認為喜歡哪種書體直接練就可以。這些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有人先練楷書,有人先學篆隸,還有人直接學起了古人的行草,這些書法觀點通過實踐,在一些人的書法學習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所以不必非得分個對錯。具體如何操作應由習書者自已作出判斷,並加以選擇。
  • 中書協著名女書法家李硯,楷書《滕王閣序》欣賞,筆精墨妙真書法
    書法之神韻就是一種渾然天,成一氣呵成組成的蘊含美感。所以說書法不存在文無第一,因為書法有技術層面的東西,有實戰的成分,技術層面的高低是不可忽視的。在楷書的發展中,顏真卿的開先河之處在於字形大小趨同,用筆畫粗細調整字內布白疏密。
  • 金馬獎男演員夏雨,精品楷書作品欣賞,網友:真書法不比書法家差
    金馬獎男演員夏雨當代演藝圈的書法達人還真不少,在前期的文章裡我介紹了徐靜蕾的書法,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本著深挖娛樂圈書法達人為導向的創作思路,我們經過多次的篩選,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金馬獎得主夏雨的書法作品,希望螢屏前的您能夠喜歡。在一些娛樂頻道就曾爆料過夏雨的書法,而且夏雨本人也在自己的微博曬一些自己的書法。我們所推薦的書法作品均是來自於夏雨的微博。
  • 顏真卿50歲的書法,達到了「神仙之境」,卻被外行當成「醜書」
    產生這種爭論的原因是很多沒有書法經歷的人,以自己的審美眼光,來評定一定書法作品的好壞,認為看起來「好看」的字就一定是好書法,看起來「醜」的字,就一定不是好字!顏真卿《祭侄文稿》行草書長卷這種看法顯然是偏激的,理由是真正高明的書法作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看懂,尤其是一些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沒有一定的書法修養和藝術審美經驗,是很難看懂的!
  • 初學書法,不宜從楷書入手,給你一張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
    中書匯書法學苑一圖在手心不慌——效率倍增的書法入門路線圖,請你查收!請看上面《書體發展簡圖》,絕不是楷書→行書→草書,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甲骨文→兩周銘文→先秦、秦漢簡牘→漢代摩崖石刻、廟堂隸書→兩晉尺牘→隋唐碑刻楷書→唐代大草、狂草→兩宋尚意書法→元明清的各體拓展→民國的大發展→現當代書法。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局部一個出生在官二代又是位及「翰墨之冠」的超級大書家的家庭裡,真是「蝦掉進開水——不紅都不行了」,無可置疑,小歐受到的是最好的書法教育而且用功異常才能出後世稱譽的「大小二歐」,君不見書法史以父子皆善齊名傳世的也不過只有二王二歐二米數對最為顯赫著名
  • 楷書書法基礎結構,辶偏旁和大字部首,五分鐘多學兩種書法結構
    楷書中的走之兒筆畫用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我們舉例:遠字,還字,逮字等等一系列。我們針對這樣的走之偏旁,今天介紹的主要它半包圍住的內容,他們的結構是如何布局的,這裡面有一個相對書法口訣「之辶中字於上略大而下小」。之辶中字,指的就是我們說含有辶偏旁字的內部結構。
  • 範笑歌楷書六種解析書法作品欣賞
    在今天的書法界似乎對楷書分外重視,但當今的楷書也讓許多人困惑。怎樣能夠使楷書在傳統的基礎上在變化革新,並且擺脫匠氣呆板的毛病呢?我們就以範笑歌的五種楷書作為範例進行分析,這五種楷書都有其特點,有的楷書是完全的獨創,有的楷書是繼承傳統後的再次創新,但這些楷書都有共同的特點,也就是嚴謹的法度和特殊的韻味和美感。其中許多是可以借鑑和學習的。
  • 「宋四家」中誰的書法更好?誰在書法上的成就最高?
    而「宋四家」中的大哥級人物蘇軾就深愛晉人書法,東坡對晉人書法的高古雅韻極為推崇,對唐人的法度束縛反倒多有厭惡。他認為書法就應講求天真意趣,不應被條條框框所局限。東坡的一句至理名言亦很好地表達了他的書法理念,他說:「我書意造本無法 點畫信手煩推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