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果仔細盤點古代的一些書法家的話,就不難發現,他們身上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徵,除了天分以及藝術敏感度之外,他們的大多都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
比如王羲之家族書法家輩出,劉禹錫有一句詩說「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面的「王謝」就是書法家輩出的「王謝」家族。
唐代武則天時期,有一件《萬歲通天帖》記載了王羲之家族8位成員的書法,皆極精妙。
到了唐代、宋代、明代,幾乎所有的書法家都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因為在網絡和印刷術不發達的時代,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書法資源才能培養出一個書法家,而對於普通人來講,見到一本字帖,尚且不易,平生只為稻粱謀,吃飽肚子就不容易了,學書法根本就是貴族藝術。
在書法史上曾經有這樣的一個「官二代」,也是一位「富二代」,他的一幅楷書賣出了6000多萬的天價,這幅作品字數不多,折合起來,一個字能值50萬,這樣的價格能夠在北京賣一套別墅了!在當代書法家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比得上他。
這件作品便是5年前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的《楷書華嚴經殘卷》,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張即之。
如果說宋朝的書法在北宋有「宋四家」在支撐著的話,那麼到了南宋的書壇,有兩個人不得不提,一個就是我們的天才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另外一個就是被譽為「宋朝殿軍」的張即之!
張即之乃是大詩人張孝祥的後人,世代的富貴且為官人家,他是一個十足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在一個優渥的環境中,受到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滋養,又有著極高的藝術天分,張即之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宋史》當中是這樣記載他的書法的:
他以能書聞天下,其書法大字古雅遒勁,細書尤俊健不凡。
這裡的「大字」是指大字楷書,細書乃是小楷。
有過書法經驗的人都知道,晉唐楷書傳世的作品皆為小楷,最大的楷書如顏真卿的《大唐中興頌》也不到10公分,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才3公分左右,所以在「二王」一脈書法影響中成長起來的書法家,對於大字的創作和書寫往往會捉襟見肘,而古人又沒有經典大字作品作為參考,所以書壇能夠寫好大字的並不多。
直到張即之的橫空出世,給大字楷書領域彌補了一個空白,從此學習大字楷書有了絕好的範本。
那就是張即之著名的大字楷書作品《書杜甫詩》。
這件作品如今是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乃是古代大字作品當中的傑出作品,具有「乘風破浪」的氣象,全卷每個大字都16-20公分大小,有13米多長。
這件楷書《杜甫詩》輕、重、緩、急極富節奏感,點畫之間顧盼生姿,奇趣橫生。
如今我們將這件張即之大字楷書《書杜甫詩》按照原作大小進行超高清的掃描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有人買到這件作品之後評論道:
搞了一幅張即之的《書杜甫詩》大楷手軸,激動不已!張即之的字很多人臨過,但他的大楷的確是妙趣橫生、卓然不凡!細細一品頭皮都發麻,看得我渾身起雞皮疙瘩!真正好字!這個出峰、這個枯筆、這個提按!真是大筆似刀、小筆如劍、筆筆若金石之錚錚!我何年何月才能達到這樣的運氣和布勢啊!
欲購張即之此大字楷書《書杜甫詩句》,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