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大字好寫,小字難為。
首先我們要明白,小字並不是大字縮小了那麼簡單。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你平時學的是唐楷,不做任何改變,只是將字的尺寸給縮小,然後寫出來。這樣的字會好看嗎?我相信,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會有些呆板無趣。
當然了,要想寫好小字,技法是一方面,還要能在方寸之間體現出宏大氣象,給人一種寬綽且大氣的感覺。怎麼才能做到呢?最基本的一點,你在結體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橫向伸展,寫扁一點不要緊,千萬別寫得太瘦長。
光這麼空空的說,感覺有點無趣。下面,咱們來欣賞一下當代書法名家孫曉雲,小字楷書寫的《中庸》。這水平,可不是吹出來的。
孫曉雲的這篇小字楷書,寫得好不好?當然是好。特別是在用筆的精到程度上,可以說是筆筆到位,一絲不苟。如此長篇,能駕馭得如此精熟,沒有過硬的功底,很難完成。
在結體方面,孫曉雲的這篇楷書也有諸多獨到之處,或大或小,或長或寬,因勢賦形,輕鬆自然。任何一個漢字,都有他本身的結體屬性,咱們在書寫的時候,首先要把握這些最基本的特點,然後將這些體現出來。這是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
孫曉云為什麼能寫這麼好?別的方面暫且不說,光是用功方面,一般人就做不到。孫曉雲在分享學習經驗的時候曾說,4年的時間,寫禿了200多支毛筆。算下來的話,不到10天,就用壞一支筆。就這學習強度,有幾個人能做到?
所以說,咱們別光看著別人寫的好,人家背後下的那些功夫,你是沒看到。學習書法,當然要講究方法,可是呢,方法再好,也需要反覆地長時間地磨練。少了這個,任你天分再高,也很難寫出高水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用在書法學習上再合適不過了。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孫曉雲的楷書,精熟有餘,韻味不足,並沒有看出有什麼太高妙的地方。這麼評價有沒有道理?也是有的。如果你將這種風格和魏晉的小楷比的話,自然會有些平淡。可是呢,咱們也不能老是用聖人的眼光去評價別人的字。
誰都有不足,誰也不可能落筆即是神品。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多找找別人的長處,如此這樣,你才能在書法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再者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審美是個人的,風格也是存在差異的,誰又能真正寫出「人見人愛」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