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孫曉雲,小字楷書寫《中庸》,這水平,可不是吹出來的

2020-12-24 沐石陪您學書法

俗話說得好:大字好寫,小字難為。

首先我們要明白,小字並不是大字縮小了那麼簡單。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你平時學的是唐楷,不做任何改變,只是將字的尺寸給縮小,然後寫出來。這樣的字會好看嗎?我相信,即使勉強寫出來,也會有些呆板無趣。

當然了,要想寫好小字,技法是一方面,還要能在方寸之間體現出宏大氣象,給人一種寬綽且大氣的感覺。怎麼才能做到呢?最基本的一點,你在結體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橫向伸展,寫扁一點不要緊,千萬別寫得太瘦長。

光這麼空空的說,感覺有點無趣。下面,咱們來欣賞一下當代書法名家孫曉雲,小字楷書寫的《中庸》。這水平,可不是吹出來的。

孫曉雲的這篇小字楷書,寫得好不好?當然是好。特別是在用筆的精到程度上,可以說是筆筆到位,一絲不苟。如此長篇,能駕馭得如此精熟,沒有過硬的功底,很難完成。

在結體方面,孫曉雲的這篇楷書也有諸多獨到之處,或大或小,或長或寬,因勢賦形,輕鬆自然。任何一個漢字,都有他本身的結體屬性,咱們在書寫的時候,首先要把握這些最基本的特點,然後將這些體現出來。這是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

孫曉云為什麼能寫這麼好?別的方面暫且不說,光是用功方面,一般人就做不到。孫曉雲在分享學習經驗的時候曾說,4年的時間,寫禿了200多支毛筆。算下來的話,不到10天,就用壞一支筆。就這學習強度,有幾個人能做到?

所以說,咱們別光看著別人寫的好,人家背後下的那些功夫,你是沒看到。學習書法,當然要講究方法,可是呢,方法再好,也需要反覆地長時間地磨練。少了這個,任你天分再高,也很難寫出高水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用在書法學習上再合適不過了。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孫曉雲的楷書,精熟有餘,韻味不足,並沒有看出有什麼太高妙的地方。這麼評價有沒有道理?也是有的。如果你將這種風格和魏晉的小楷比的話,自然會有些平淡。可是呢,咱們也不能老是用聖人的眼光去評價別人的字。

誰都有不足,誰也不可能落筆即是神品。多看看別人的優點,多找找別人的長處,如此這樣,你才能在書法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再者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審美是個人的,風格也是存在差異的,誰又能真正寫出「人見人愛」的作品呢?

相關焦點

  • 78年的美女,硬筆寫鍾繇楷書《宣示表》,這才叫書法
    對於咱們絕大多數朋友來說,平常接觸最多的,實用頻率最高的,當然還是硬筆書法。這裡的硬筆書法,包括鋼筆、鉛筆、中性筆、以及粉筆等等。怎麼寫好硬筆書法呢?相比軟筆而言,由於書寫工具的不同,硬筆書法的變化不像軟筆那樣多,掌握起來呢,需要考慮的要素也相應少了一些。如果您只是從實用角度考慮的話,只是想讓寫出來的字工整美觀一些,那麼,您只要掌握好整體的結體布局,處理好點畫的長短疏密,把字形弄的平穩工整一些,寫出來的字就不會太難看。
  • 孫曉雲:我的書法是怎樣煉成的?
    孫曉雲是中國書畫界唯一一位連任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的藝術家。今天,俠客來給大家回顧一下這位書法巾幗的學書之路。01昔日聖賢一脈孫曉雲的家族譜系非常吸引人,她的外公叫朱復戡,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書畫金石名家。
  • 匾額書法並不是小字放大版!
    這種題名的功用,在制式、內容、書體、色彩上各呈其美,集思想、文學、書法、裝潢等功用為一體,字雖不多卻令人矚目,既有可識性,強調標示性,大而明顯,又言簡意賅,志趣高遠,使人目擊而道存,「登其堂,觀其匾,整飭工致,名雅而字佳,雖未見其主人,而風度家規可明徵矣」。
  • 河北省書法名家劉志明,楷書《桃花源記》欣賞,筆法清秀自成一體
    劉志明的楷書有柳體楷書之姿、顏體書法之勢。經過多年的鑽研,最終將顏、柳楷書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字體。有很多的網友給我們留言說,當今的書法家太多了,而且不會寫楷書的書法家也太多了。比如中書協的歷任主席,會寫楷書的除了啟功就沒有人了,張海倒是發表過自己的楷書《千字文》可是屬水平未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對此我們為了滿足書友對楷書的熱忱之心,決定尋找地方的楷書代表。今天我們推薦的這位,便是河北省的書法達人。在開篇我們就介紹了他楷書的出處。
  • 技法好學,氣韻難求,王寵的這篇小字楷書,一見傾心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書法和做手工活一樣,單純只考慮手頭的技法的話,那書法也就沒有那麼大的魅力了,大家也不用考慮別的了,打磨好手頭功夫就萬事大吉了。回過頭來講,書法真的單是技法那麼簡單嗎?當然不是。很多喜歡書法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感觸,臨帖的時候,能寫好一個點畫,也能把整個字弄出個差不多,可當自己真正創作的時候,卻怎麼也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味道。這是為何呢?清代的王妤說: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林散之也曾經說過: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麼樣的人,就寫什麼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寫字和做人的關係,聽起來總感覺有點玄妙。
  • 「鋤禾日當午」的作者,唐朝宰相李紳,寫起楷書,不輸名家高手
    說起唐代的楷書名家,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絕大多數初學者學書法,也是從臨寫他們的法帖開始的。當然了,唐代的楷書高手還有很多,比如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人,也是書法史留名的高手。上面說的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
  • 田英章最新硬筆楷書作品,水平如何?
    有朋友問我,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英章這幅最新硬筆楷書書法作品,水平如何?田英章的硬筆楷書水平沒得說,無論是他最新的硬筆楷書作品,還是三十年前的硬筆楷書作品,其結構都無可挑剔,當今書法界少有人能把硬筆楷書寫成這樣,堪稱楷模。
  • 最美女書法家,孫曉去書法作品寫出藝術美!網友:漢字真漂亮!
    我國書法界最有名的書法家當然就是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更是非常的有名,因為千年無人超越,所以這幅書法作品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在我國的古代除了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名家外還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楷書鼻祖鍾繇、顏真卿、歐陽詢、懷素等等,正是在這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愛好者是當今著名女書法家孫曉雲。
  • 書法提高帖:孫曉雲談臨聖教序心得
    《聖教序》臨習要領點滴 原載於《書法》雜誌 孫曉雲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好比鋼琴中的練習曲,油畫中的素描。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
  • 書法界最大的謊言: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位「書聖」就不懂楷書!
    我們之前曾經解讀過許多關於古代名家草書的文章,在很多朋友的留言當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說法:為啥要寫一些花裡胡哨的草書,好好寫楷書不行麼?很多人總會認為,那些寫草書的,楷書一定寫不好!試試真的是這樣的麼?當然不是,有人說在書法界有一個最大的謊言:「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首先,我們從書法的源流上解讀下,五種書體的由來。
  • 怎麼寫好小楷?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
    文/一者小楷,雖屬於楷書範疇,嚴格講是一種獨立的書體,小楷固然是楷書之小體,但並非是楷書的縮小體,其點畫、結構、韻致有自己的特色。小楷具有極高欣賞和實用價值,歷代科舉考試寫經、抄書、碑文題詩,甚至尺牘等都用小楷,故世用極博。
  • 自稱「書法宗師、百體大師」,寫美術字的範笑歌,牛皮吹大了
    範笑歌書法,更像江湖體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書法分為真、草、隸、篆、行五體,即使再以風格來細分,楷書有大楷、中楷、小楷、魏碑、寫經諸體,篆書有大篆、小篆之分,草書分狂草、大草、小草再看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即使強如王羲之、趙子昂,也僅僅自稱擅長一二體。一個當代的書法寫手,竟敢號稱「百體書王」,明顯有吹牛皮的成分。再者說,書法藝術追求的是深度、高度,而不是能玩多少「花活」。王羲之被奉為「書聖」,是因為他改變了魏晉以來書法崇尚樸厚的風氣,轉而開啟妍美的書風。
  • 書法名家楊永法新作《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出版發行
    日前,知名學者、書法名家、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永法創作的《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98歲高齡的書畫泰鬥陳佩秋先生為該著作作序。《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五千多字,是佛教重要經典之一。全經文字簡潔、思想深奧。
  • 甘肅老漢喜歡書法,一天寫1000多個字,漢字贏得專家稱讚!
    李濟暢是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人,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喜歡上了中國的書法,特別是對歐陽詢和趙孟的楷書更是有著深刻的研究,每天都在堅持臨摹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帖,一天大概要寫一千多字,就這樣堅持了近80年,或許很多網友也會對李濟暢的書法有質疑,難道一位農民也能寫好中國的書法嗎?
  • 學生練書法,為什麼不要多練王羲之的字?
    因為我們如果王羲之字帖的單字來看的話,會發現王羲之的很多字單個挑出來並不好!其好看是因為排列組合的好看,是因為這些字在整幅字中搭配成了一個立體的書法體系,這樣才好看。比如說如果《蘭亭序》中的一個字寫扁了,那麼下一個字就會寫長;一個字寫方了,下個字就寫圓;一個字左邊的點畫收縮,下個字就左伸以求平衡。
  • 孫曉雲:我是這樣學《聖教序》的
    集王羲之《聖教序》臨習要領點滴孫曉雲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好比鋼琴中的練習曲,油畫中的素描。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書法的學習入門首先必從臨摹開始,臨摹好比是一塊敲門磚。
  • 孫曉雲說的書法中的「捻管」,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用嗎?
    孫曉雲在他的《書法有法》中說:「那些左右圓滑呈扭曲狀的筆畫,正是左右轉筆所致。我試了一試,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這句話所說的就是他一直在提倡的「捻管」。那麼孫曉雲說的書法中的「捻管」,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用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探討一下。
  • 1500年前的一塊墓志銘,造型奇特怪異,楷書書法清勁秀拔
    1500年前的一塊墓志銘,造型奇特怪異,楷書書法清勁秀拔!北魏時期的一張書法作品,是用墓志銘的形式留在了一塊烏龜形狀的石頭上面。也因此這一篇《元顯俊墓志銘》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這一件距今已經超過1500年的書法墓志銘,上面的楷書作品非常了得,字體也是寫得清秀有力,成為了如今眾多書法愛好者喜歡的一件作品。這塊作品如今被收藏在了南京博物博,如果有興趣的網友們可以去看看。整個墓紋是刻在了烏龜石頭的肚皮上面,而龜背背上面則是刻滿了陰線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紋樣,相當的講究。
  • 他是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非常喜歡寫書法,書法水平卻很一般
    他是國內娛樂圈的大明星,非常喜歡寫書法,書法水平卻很一般 文/秋香如今,各行各業的人都愛寫書法。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大牌導演馮小剛,他也很喜歡寫書法,他的書法清雅娟秀,水平也算得上高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潘長江沒有進行過系統專業的練習,他的書法基本功不夠紮實。 所以他寫出來的書法,筆畫、線條和字體結構都達不到專業水準,另外,他也沒能把氣韻表現出來。因此,他的書法水平有待提高。
  • 孫曉雲:我是這樣學《聖教序》的 ​
    集王羲之《聖教序》臨習要領點滴孫曉雲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好比鋼琴中的練習曲,油畫中的素描。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書法的學習入門首先必從臨摹開始,臨摹好比是一塊敲門磚。臨習到什麼水平,相對個人的書法創作便到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