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提高帖:孫曉雲談臨聖教序心得

2021-03-01 書法網

《聖教序》臨習要領點滴 原載於《書法》雜誌 

孫曉雲


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好比鋼琴中的練習曲,油畫中的素描。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書法的學習入門首先必從臨摹開始,臨摹好比是一塊敲門磚。臨習到什麼水平,相對個人的書法創作便到什麼水平。尤其是學習王字,對《聖教序》這種筆法森嚴、結構完美、變化無常、刻工精良的碑帖,臨習時必須心平氣和,細緻周到。無論從氣勢、章法,還是從用筆、結體,都須注意觀察,細細體驗。


  一、《聖教序》因為是集王字,字跡大小完全是按墨跡的原尺寸,多為一寸之內,也是當時晉代指的「八分」書大小。系用指,稍加掌功而得。初學者,不容易將字寫到原大,可以先放寬尺寸,逐漸縮小恢復至原大。不宜寫得過大,因為這要牽涉到用腕、用肘及用臂,便不得其本碑要領。


  二、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寫工具的選擇尤為重要。我們可以從古代書論中反覆體察到「紙筆精良」的諄言。而今人往往不以為然,用極不相配的工具,花大量時間,欲得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無。久而久之,便喪失臨習的興趣,或自然地放棄,草草、急迫地進入「創作」,隨意發揮,走不了幾步便可能自食其果。因此,如何擇紙、筆等工具,勢必首當其衝。


  就《聖教序》而言,那個時代屬王字的鼎盛時期,工具極其考究。如果要實臨得相像,工具當選用準確,或是比較貼近。那時,貴族、宮廷中大部分用絹、綾,或是質地柔綿、細膩的紙。生宣誕生在明末,《聖教序》時代是沒有生宣的,因此如今實臨也避免用這種滲水量過大的生宣。也不宜用雜質過多、顆粒過粗的紙張,否則王字的細微處便無法體現。我們如今在實臨中當然不可能常用價格昂貴的絹、綾之類(如今絹與古代絹又有不同),可以選擇一些質地細膩、綿柔的紙,吸水量要小些,譬如元書紙、報紙、仿古宣、熟宣、包裝紙及一些書籍用紙均可。


  筆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要選擇新或較新的筆。古書論中常言口「池水盡墨,頹筆成冢」。一是指古人用功程度,二也是指古人用筆之講究,稍一頹毛,禿了,舊了,便棄之,不像今人一支筆會用上五年、十年,也不更換。

  王字遒勁堅挺,且婀娜多姿,清利颯爽,且志氣平和。雖羊毫、狼毫均可,但羊毫不宜過長過軟,狼毫不宜過粗過硬,最好是中、小白雲加健。筆鋒一般在一寸之內。不宜長放於水中浸泡,過於胖大,使用不便。用後清水爽幹。使用起來不順手、不見效的筆不要勉強為之,多試幾種為好。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總之,筆是宜小不宜大,鋒是宜短不宜長,筆桿是宜細不宜粗,毫是宜尖不宜禿。能夠選擇一支合適的筆,等於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再則是墨。古人研墨,故深淺,濃淡自如。今人研墨者已甚少,大多是墨汁加水。水加得多少,是一學問,過少粘厚枯滯,拖不動筆,過多則肥爛稀薄,字無筋骨。因此首先得調好墨的濃淡度,筆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過多過飽。王字多在筆尖上做文章,墨的爛、枯皆不行,故臨習者要重視這個問題。

  三、由於《聖教序》不同於其他碑帖,其中二千多字是由楷、行、草間隔組成,因此臨習中須全面地掌握楷、行、草三種字體的寫法與規律,然後巧妙地搭配組合在一起。因此臨習者同時要學習三種字體,相對來說,難度要大些。同時,學習的面也相對廣些。初學者最好先具備楷書功底,或先臨習些與王字相近的楷書,再涉及《聖教序》,或先將此碑中的楷字練熟,再沿及碑中的行、草字。沒有一點書法基礎常識,即臨《聖教序》,不易見成效,更不易到位。


  四、《聖教序》從章法上看,似無規律可言。字的大小排列隨意自由,間隔也緊寬不等,似不可預測。一個極工整的楷字下面可以接上一狂草字,粗厚與纖細的用筆可以同時出現在上下二字中。間距的不等也是一大特徵。因為拓本是把碑上的字拓好,再一條條連接成文的,因此《聖教序》可以隨意拼接成任何一開本,仍不失其面目。這種無規律正是《聖教序》的規律。在臨習時,必須首先準確地把握其中無規律的規律,立足於把每一個單獨的字寫好,寫標準,然後尋出各種偏旁部首,各種不同結構字的造型規律以及它們的各種變化。來源書法屋,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


  王字素有「魔術師」的魅力,千變萬化,出其不意,不是很快就能把握、認識的。再加之《聖教序》較長,達二千四百多字,四五十版面,臨習者得耐下心來逐字逐句地做功夫。好在此碑中亦有多處重複造型的字,比如「福」、「教」、「生」、「賢」等,會寫一處,遇他處便少臨一字。待每個字都能寫得標準,寫到位時,一頁的字便會自然暢通一氣,自然成章法。

相關焦點

  • 孫曉雲:我的書法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朱家唯一的後人,孫曉雲是幸運的,她不僅受到外婆、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更在精神上受到舅舅的深刻影響。在孫曉雲的家族裡,寫字是家族成員的必修課。孫曉雲三歲開始寫字。「那時候看大人們下棋,我在旁邊臨寫棋子上的字,沒有誰來要求我寫,我就自己開始天天寫了。也許是我的血液裡有這個遺傳,對寫字畫畫天性喜歡,也特別敏感,很快就能入行,找到感覺。母親是最早向孫曉雲傳授書法技能的人。
  • 孫曉雲:我是這樣學《聖教序》的
    集王羲之《聖教序》臨習要領點滴孫曉雲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好比鋼琴中的練習曲,油畫中的素描。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書法的學習入門首先必從臨摹開始,臨摹好比是一塊敲門磚。
  • 孫曉雲:我是這樣學《聖教序》的 ​
    集王羲之《聖教序》臨習要領點滴孫曉雲臨摹,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好比鋼琴中的練習曲,油畫中的素描。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書法的學習入門首先必從臨摹開始,臨摹好比是一塊敲門磚。臨習到什麼水平,相對個人的書法創作便到什麼水平。
  • 孫曉雲談"聖教":臨不像別拿"意臨"來搪塞!
    臨習,是為創作打基礎,同時臨習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一項高超的技能。書法的學習入門首先必從臨摹開始,臨摹好比是一塊敲門磚。臨習到什麼水平,相對個人的書法創作便到什麼水平。尤其是學習王字,對《聖教序》這種筆法森嚴、結構完美、變化無常、刻工精良的碑帖,臨習時必須心平氣和,細緻周到。無論從氣勢、章法,還是從用筆、結體,都須注意觀察,細細體驗。
  • 與書法聖賢對話——確山籍著名書法家馬健中跋臨經典碑帖賞析
    ——馬健中《馬健中跋臨<集王聖教序>》和《馬健中跋臨<顏真卿爭座位帖>》兩部書法專著,分別於2018年、2019年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和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一經問世,很快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書法看好者的追捧。這次書展便是應眾多熱情讀者的要求和期盼,從兩本跋臨專著中精選出126幅原作,舉辦的一次別開生面的跋臨書法展。
  • 畢羅談《集王聖教序》
    從2015年上半年到2017年年底,我把王羲之全部書作的可靠摹本,《喪亂貼》《蘭亭序》《孔侍中帖》《奉橘帖》《集王聖教序》(劉鐵雲本)《新集金剛經》《興福寺斷截碑》,所有的單字都剪下來,按照偏旁部首整理出來。所以,我現在很清楚《集王聖教序》單字有多少、這些單字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也很清楚《金剛經》有多少字,不同的字,比如「大」「佛」「則」「知」字有幾個。
  • 這5位臨帖高手,臨的比原帖還精神
    王羲之《聖教序》(局部) 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臨聖教序》, 書於皇慶二年 趙孟頫《臨聖教序》 原帖:王獻之《廿九日帖》 臨帖:明代祝允明
  • 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演員認真學習書法,卻這麼不待見?
    ,提高自己文化素養的同時,也能夠修身養性,打發業餘時間。馬蓉臨《曹全碑》確實,近些年很多明星都喜歡用書法給自己鍍金、洗白,拿去貼金就算了,當成「潔廁靈」大家肯定反感了。馬蓉微博轉發故宮談書法很多工作忙碌的明星,私下寫字是不錯的,要麼獨具天賦,要麼下過功夫,比如張鐵林、夏雨、戰衛華等,甚至還得到書法專業人士的肯定
  • 聖教序的缺點
    書法太完美了不見得是好事,如果你認識不到這個問題,就容易寫入歧途。懷仁當初集王羲之字的時候,大多作品是借來翻刻的(有點像美聲翻唱),所以經過了很多次摹寫,丟掉了很多細節,也或根據唐人的思維進行「優化」。
  • 孫曉雲說的書法中的「捻管」,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用嗎?
    孫曉雲在他的《書法有法》中說:「那些左右圓滑呈扭曲狀的筆畫,正是左右轉筆所致。我試了一試,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這句話所說的就是他一直在提倡的「捻管」。那麼孫曉雲說的書法中的「捻管」,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用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探討一下。
  • 《聖教序》好就好在這裡!
    《聖教序》則完美地收錄王羲之行書精華,單字最多,變化最為豐富,歷來學者,無不奉為圭皋,可謂高峰。今天,我們為大家分析《聖教序》究竟好在哪?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全稱《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
  • 《集王羲之聖教序》圖解
    這些楷法功夫在聖教序得到了精湛體現。從後來得《大觀帖》中所保留下來的王羲之《追尋傷悼帖》和《建安靈柩帖》中能窺見懷仁心目中集字《聖教序》的理想。 《聖教序》中的字,來自於王羲之不同的帖中,我們通過現存的王羲之帖可以知道,王羲之是一帖一面目,將這麼多規定內容的字收集起來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但畢竟,情長紙短,再怎麼肆意的書法也不能完全表達出一個人的所有言語。所以《逸民帖》裡他最後可惜地說,「無緣言面,為嘆,書何能悉」,不能見面聊,讓人嘆息。寫信,又如何能夠寫得清楚!這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書法或者書寫,本只是一項工具或技能。不可因為學書法而陷得太深或不能自拔。
  • 書法人物劉千書
    首屆「湖北省100名優秀書法人才」、入選「湖北省優秀青年文藝人才庫」,首屆、二屆「孝感市傑出書法人才」,獲「首屆孝感市槐蔭文藝獎」。學書數十年來,遍習歷代碑帖,楷、隸、行、草諸體兼備,作品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作品展、「絲綢之路」全國書法作品展、第二屆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等多次展賽。
  • 王鐸草書研究第五期:學古,臨仿《淳化閣帖》的作品佔四分之一
    作者:鄧建民(首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王鐸一生臨帖眾多,他孜孜不倦地臨寫《淳化閣帖》《集王聖教序》《蘭亭序》及米芾墨跡等。就草書而言,以臨寫《淳化閣帖》最為頻繁,且從中取法的對象眾多。據曹軍統計,王鐸傳世的全部書法作品中,臨仿《淳化閣帖》的作品達101件,幾乎佔四分之一。在這101件臨作中,草書又佔了53件。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書法風格產生的思想背景
    《雁塔聖教序》則是世人公認的褚遂良晚期書風的代表作。《雁塔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 凡二石, 皆楷書, 萬文韶刻字, 現均藏於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為序, 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 18行, 行42字;後石為記, 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 唐高宗李治撰文, 20行, 行40字, 文右行。
  • 養眼,集王聖教序書法春聯來了!
    春節來臨之前,書法理想為大家整理這份《王羲之聖教序書法集字春聯》,集得相當不錯,春節有了它,春聯創作更方便,並且你會發現:原來寫春聯也是在臨帖學書法啊!王羲之聖教序書法集字春聯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佔天時地利人和聚五湖四海財寶門迎曉日財源廣寶納春風吉慶多歲月更新人不老江山依舊景長春人逢盛世豪情壯節到新春喜氣盈
  •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下載_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官方下載【含安卓模擬...
    《書法碑帖大全電腦版》是一款專為書法愛好者打造的軟體。功能介紹?功能貼心:提供字帖大圖預覽、專門為行書草書提供原文對照功能,方便讀貼臨習;?書友會功能:書法愛好者學習交流平臺;如果您喜歡書法,喜歡練字,那麼請直接下載吧!!
  • 書法名家孫曉雲,小字楷書寫《中庸》,這水平,可不是吹出來的
    下面,咱們來欣賞一下當代書法名家孫曉雲,小字楷書寫的《中庸》。這水平,可不是吹出來的。孫曉雲的這篇小字楷書,寫得好不好?當然是好。特別是在用筆的精到程度上,可以說是筆筆到位,一絲不苟。如此長篇,能駕馭得如此精熟,沒有過硬的功底,很難完成。
  •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刻畫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
    懷仁和尚歷經24年完成了集字拼文任務唐太宗的《聖教序》和皇太子的《述三藏聖記》寫成以後,大臣們為了使其永垂後世,就籌備刻碑立石。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讚揚王羲之的書法是「盡善盡美」。文武百官提議用王羲之的書體來刻《聖教序》碑。經過商量,邀請懷仁和尚來擔任集字拼文的工作。懷仁承擔的這項工作,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