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潮汕方言歌謠 千首歌仔免費點讀點聽【高清視頻,看看吧!】

2021-02-16 潮州古城


麻雀相打跋落坑

  擁呀擁,擁金公,金公做老爹,阿七阿八來擔靴……

  打呀打鉸刀,打來鉸綾(糹羅),綾(糹羅)整,過深河……

  天頂一粒星,地下開書齋,書齋門未曾開,阿奴拼愛食油(飠追)……

  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潮汕方言歌謠,曾經陪伴著一代代潮汕兒女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而隨著社會變遷,如今的80後年輕父母中,能夠完整誦讀一兩首方言歌謠者,已經少之又少。不必嘆息!在韓山師院潮師分院高級講師林朝虹、韓山師院院長林倫倫,以及兩所高校一批大學生的共同努力下,近日,千首潮汕方言歌謠「上網」了。只要點擊滑鼠,登陸「潮汕方言歌謠」網站,就可以免費在線閱讀、收聽海量方言歌謠的文本和音頻。作為潮州一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方言歌謠也通過網絡途徑,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網上方言歌謠 有文本有音頻

  在瀏覽器的地址欄輸入網址「http://www.csfygy.com」,輕敲回車鍵,液晶屏幕上立刻出現了一個富有卡通色彩的界面。正上方是「潮汕方言歌謠」六隻卡通字,中間循環播放著《麻省相打跋落坑》的動畫視頻。

  該網站分為「簡介」、「歌謠類別」、「文本音檔」、「歌謠動畫」、「歌謠研究與傳承」等若干欄目,「文本音檔」欄目中收錄了1003首方言歌謠的原文、音頻和評註,這千餘首歌謠又分為「序曲」、「愛情之歌」、「時政之歌」、「生活之歌」、「過番之歌」等10個部分。記者隨意點開「序曲」,見到第一首歌謠是《畲歌畲嘻嘻》,頁面中央有這首歌謠的原文、解題、注釋和押韻介紹,點擊頁面下方一個三角形標誌,立即聽到音箱中傳來這首歌謠的誦讀音頻。

  隨後,記者向部分潮州網友推介了這個網站,多數網友登陸後,都十分感興趣。80後網友「半杯水」去年剛當上老爸,他說,小時候母親時不時為他誦讀方言歌謠,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耳熟能詳的歌謠已經漸漸陌生。自從當了父親之後,每次哄寶寶,他都會想起母親誦讀過的歌謠,卻往往只記得開頭兩三句。「這樣的網站,喚起了我兒時的記憶,讓我重溫那些有趣的歌謠,還能再次誦讀給寶寶聽,真的很贊。」

  編寫迄今最全方言歌謠集

  說到「潮汕方言歌謠」網站,就不能不提起一本書——由韓山師院潮師分院高級講師、方言學碩士林朝虹和中國語言文學二級教授、韓山師院院長林倫倫共同編著的《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註》。

  林朝虹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她攻讀在職碩士,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就選定了潮汕方言歌謠作為題材。由於她主修方言學,本身又是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導師認為她論述通用語言沒什麼意義,要求她一定要從方言方面著手。於是,她想到了家鄉民間盛傳的方言歌謠,並搜集了許多原始素材。

  轉眼到了2010年,有一次,林朝虹就潮汕方言歌謠的話題,與長期從事地方方言與文化教學研究的林倫倫溝通,兩人一拍即合,決定編著一本關於方言歌謠的書籍。林倫倫提出,此類書籍之前不少人編著過,現在要做就得做「全」,在涵蓋前人編著內容的基礎推陳出新。

  經過兩年時間的搜集、走訪、整理,林朝虹和林倫倫兩人從2000多首民間歌謠中篩選了1003首,結集出版了《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註》一書。林朝虹介紹說,歷史上,潮汕方言歌謠一直口頭傳唱,到1929年才有了第一本歌謠集。《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註》收集的內容,包括從1929至2010年間出版的17種歌謠集、資料本及其他書籍上的潮汕歌謠,此外還有網絡、手機簡訊上的最新流行歌謠。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用字原則相當嚴謹,通過比較辨析,統一用字,一改以往歌謠集「用字不究、少有注釋」的弊病。據林朝虹介紹,林倫倫提出了用字的四個原則:首先,使用老百姓已經知道的通用字,包括訓讀字和土造的方言俗字。群眾普遍使用的方言字,一般予以保留。其次,使用專家已經考證出來、大家能夠接受的本字。再次,字典上查找不到且不是群眾已經通用的字,則大膽創新,自己造字。最後才使用同音字替代的辦法。

  2012年底,該書出版以後,得到眾多潮州文化愛好者和相關專家學者的肯定。2013年,該書獲得中國民間文化山花獎·民間文學作品獎,這是我市首次獲得的中國民間文藝界最高獎項。

  建立讀聽一體網絡資料庫

  在編撰《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註》一書的過程中,林朝虹設想,書籍的傳播有一定的極限性,如果能夠建立數位化資料庫,錄製誦讀音頻,分享到網際網路上,則可以更直觀展示方言歌謠的面貌,群眾更容易接受,傳播範圍也更加廣泛。該書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潮汕方言歌謠收集整理與資料庫建設」潮州市重點文藝研究項目立項以後,林朝虹決心創建一個專題網站,用於收錄和展示潮汕方言歌謠文化的研究成果。

  2013年,林朝虹開始在韓師潮師分院選擇學生參加方言歌謠誦讀及錄製工作,最終選取的10名學生分別來自潮州、汕頭、揭陽三市。這些學生雖然都是90後,但對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誦讀和錄製過程熱性高漲。不過,三市口音各不相同,誦讀歌謠時會不會出現韻腳方面的偏差?林朝虹告訴記者,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她在錄製過程發現,用三市不同口音誦讀歌謠都能押韻。如「尾聲」部分《畲歌畲咳咳》:「畲歌畲咳咳,畲到恁(女哀)眠床前;畲到恁(女哀)無好穿,畲到恁(女哀)穿褲畔……」韻腳「前」和「畔」,潮州市區音分別為[zoi]、[boi],揭陽音則分別為[zai]、[bain],雖然讀音不同,卻同樣押韻。

  最讓林朝虹感到頭痛的是,90後學生們說起普通話十分流利,對自家方言卻較為陌生,歌謠中許多字詞,普通話發音完全沒問題,但潮汕話發音卻五花八門。不得已,她只能將學生們叫到身邊,一字一詞糾正方言發音,再讓他們去錄製,然後調回錄好的音頻聆聽校對。千餘首歌謠,每一首她都親自把關,儘量確保不出現發音錯誤。

  今年2月,音頻錄製工作基本完成,韓師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緊接著進行網站製作。「由於文本方面存在許多方言字,必須採用造字程序完成,常規輸入法打不出來,負責製作網站的學生只能將每一首歌謠的原文、評註文本轉換成圖片格式,再上傳到資料庫,並配上事先錄製好的音頻。」林朝虹說,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完成這項工作,實屬難能可貴。

  最近,1003首歌謠的文本和音頻上傳完畢,「潮汕方言歌謠」網站正式對外開通,潮內外潮人只要登陸該網站,就可以免費點看、點聽所有歌謠。向記者展示該網站的功能時,林朝虹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

  希望方言文化 得到更好傳承

  談到創建「潮汕方言歌謠」網站的意義,林朝虹說,潮汕方言歌謠,民間俗稱「歌仔」,是潮汕地區民間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民間流傳形式以口述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年輕一代對方言歌謠已不再熟悉,這一文化陷入瀕危狀態。編著《全本潮汕方言歌謠評註》一書,是讓方言歌謠以文本形式得以保存、傳世,而「潮汕方言歌謠」網站除了收錄文本內容,還增加了誦讀音頻,且完全免費,對方言歌謠的保護力度更大、傳播範圍更廣泛。

  林朝虹認為,此次對潮汕方言歌謠的收集較為完整,文本和音頻相輔相成,非常難得。參與音頻錄製和網站製作的學生,為民系歌謠的搶救傳承作出了積極貢獻,尤為令人讚賞。另外,此次整理方言歌謠,同時整理出許多方言文字,其中有不少是固有的潮汕古文字,對潮汕方言文化的傳承也有一定意義。

  採訪中,林朝虹表示,潮汕方言歌謠文化內涵豐富、鄉土特色鮮明,今後希望進一步研發製作出相關動畫視頻,更加生動地向年輕一代展示方言歌謠,讓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下一代中得到更好的傳承。

文/本報記者 江馬鐸

來源:潮州日報

======回復編號,獲取豐富內容======

回復 155:潮州——— 在「活著」的古城裡,沉醉潮風潮韻/潮州構築「一江兩岸」
回復 156:吳瑞深 — 源興號手拉壺第四代傳人
回復 157:雜食潮汕/薄殼手瓜烙/大潮商魂
回復 158:吃貨城市:潮州/旺記銅藝/壺藝《鐵骨》/瓷板畫《潮州湘子橋》
回復 159:牌坊街2014年群眾文化活動 最新版/厚記餅家
回復 160:發現最美潮州——明眼看筆架山/手工銅藝/西天巷蠔烙
回復 161:視頻專訪潮州方潮盛銅鑼/三達尊黃府/李嘉誠「人造蛋」
回復 162:央視七 鄉土味道之美味識潮汕/潮州古建築之萼廬

回復 163:吃貨橫行的時代 潮州就是最佳落腳地/潮州旅遊品牌/高義村

回復 164:驢友潮州3日遊實用記錄/韓愈/划龍舟民俗

回復 165:潮州人端午食俗:梔粿/世界各地粽子

回復 166:潮州端午「五月節」習俗/六一兒童節/巨繡《幽燕金秋圖》

回復 167:端午節三市報導

回復 168:潮州木雕製作技藝 央視七/木雕藝術傳承人:李得濃/賽龍舟 包粽子 吃麥熟

回復 169:潮州美食 老柯蠔烙/蟬鳴叫/搞笑小品:相親

回復 170:尋味潮海鮮(視頻)/潮州己略黃公祠 高清圖/苦瓜楊梅

回復 171:饒宗頤 《南粵紀事》/龍湖古寨 高清圖/人造蛋19.5元

回復 172:潮州潮劇 央視十一 《戲曲採風》/潮州開元寺

回復 173:駟馬拖車 財富地位/官塘陳氏大宗廟/潮州婚嫁習俗

回復 174:重回1870 追尋約翰湯姆遜的腳步/三元塔

回復 175:來自潮州八邑的築夢天下/歌手元朝/約翰湯姆遜之二

回復 176:潮州華僑17年建671座民居 形成南盛裡建築群/龍湫寶塔與鳳凰塔

回復 177:潮汕方言歌謠/潮州鼻煙壺雕刻/草藥:多年

==================================

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訪問微網站

相關焦點

  • 潮汕歌仔丨記憶裡最初的Rap
    我聽著各種風格的Rap,讓自己跟著節奏一起抖動。抖著抖著,我想起自己童年時候經常哼著的潮汕歌仔。許多年過去了,我依舊清楚記得某幾首歌仔的內容,雖然童音早已不在,但重新哼起來依舊朗朗上口,就像是一首首充滿回憶的Rap。
  • 歌謠,歌謠,為什麼是歌謠?!
    而且,他還把歌謠寫入書法,在家鄉潮州和深圳等地展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後來乾脆由朋友製作成「潮汕歌謠」年曆印行,大受歡迎。汕頭廣播電視臺的黃斌老師就利用自己是電臺播音員的專業特長,不遺餘力地做方言歌謠的教學和推廣,她的公眾號文章,有些點讀量達到幾十萬之多,深受受眾歡迎。而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幾天,就有汕頭的某兩個區的幼兒園,向主管單位申報了方言歌謠特色教學的項目。
  • 方言與歌謠(音頻) | 鄭思敏:陸豐童謠,連鎖調(福佬話)
    圖片摘自斌說潮汕白鷺鷥,圖片來自網絡白鷺鷥,
  • 視頻聊天室 用方言誇一個女孩子好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很多人形容女孩子長得好看,通常都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天生麗質、美若天仙等等,那麼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怎麼形容女孩子長得漂亮呢?樂嗨視頻聊天室,讓你自由發言的聊天室,在現在主播開啟了新的話題,來這裡大家一起用方言來誇一個女孩子長得好看,你的家鄉話是怎麼說的呢?
  • 莆仙方言歌謠:古韻鄉愁今唱響
    當年近七旬的陳文鳳吟誦起他學會的第一首童謠《搖籃搖擺擺》時,恍惚回到童稚,無論他離開家多遠,只要開口念起他喜愛的童謠,故鄉又回到了心裡。從1969年到1989年,上山下鄉離開莆田20餘載,為了緩解自己的思鄉情,他便開始找尋和家鄉有關的痕跡,憑記憶吟誦方言民謠。
  • 潮汕講古——潮汕人的方言文化
    中國各地的說書人常以自己的方言向人們講述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潮汕也有本地特色的講古文化。聽說在解放前,在汕頭的福合埕、潮州的開元寺、揭陽的城隍廟等地都設有講古攤,講古藝人每日每夜,使用潮汕方言,講述各種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而聽者不計其數。舊時的講古是一種謀生手段。
  • 潮汕話版的Mojito,歌名就叫《四點金》
    我聽著周杰倫的《Mojito》,突然想起了小時候住過的「四點金」,於是我就用潮汕的口語及元素重新填了詞,讓這首歌變成了潮汕風味,一字一句地唱著童年回憶。免做泥擔哪 耍到歡喜哪(不用怎麼去說他們,讓他們盡情去玩得開心)嘛日愛讀書了撮作業還未寫(明天要上學了,但是那些作業都還沒有完成)一日走趴趴 一夜點豬臘
  • 首部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8月24日登陸全國院線!
    每一位前輩都看得很細、很投入,看完後都跟我們聊了很多,感慨萬千,第一部走向院線的潮汕方言電影,可以說,承載著老一輩們深切的期盼。▲觀影沉思的許友文欣賞一下預告片吧該電影的主創人員——從導演編劇,到主演配樂
  • 潮汕首部電影震撼上映,潮汕第一部電影上映啦,快點來看看吧
    除了父子明線和感情暗線,我更喜歡貫穿其中逐漸被年輕一代遺落的潮汕傳統民俗:英歌舞、婚宴「食桌」、中秋賞月拜月娘、街坊鄉情……中秋節就要到了,這部影片讓無論是在外求學或是打工的潮汕遊子們,看完之後都想回家看看!:電影反映了潮汕孩子的一種成長曆程,受傳統影響,潮汕家庭裡有不少孩子的成長是較辛苦的,因為身上背負著太多期許的目光,一邊想掙脫束縛一邊又不想辜負父母的期望。
  • 免費看!首部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上映!
    ▼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3D效果也沒有大手筆的華麗場景而是展現了最純正的潮汕風情作為目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方言電影,能上映著實不易!不過其潮汕方言的屬性,也限制了很多觀眾的購票欲望,就怕自己聽不懂,不過你大可以放心了,這都8102年了,帶上方言的喜劇片,只能是更搞笑啦!電影立足校園青春,在展現潮汕特色的同時,也具有強烈的時代背景。
  • 很潮汕!這支寶藏樂隊把方言/民俗寫進歌裡,還唱給「老爺」聽
    2009年,他和自己的髮小蔡澤雁找來另一位同樣來自潮汕的貝斯手,組成樂隊,取名「六甲番」。李四順向南都記者解釋,他小時候常聽奶奶講,絕大數潮汕人腳丫小趾頭都有指甲分瓣,這是潮汕人一個顯著的遺傳特徵,由此,潮汕人曾被稱為「六甲番」,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標記樂隊「潮汕」的這一屬性。
  • 潮汕方言電影《老爺保號》即將上映,「全潮汕人陣容」等你來看!
    潮汕,嶺南文化中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存在。旅遊的人離開潮汕,翻遍中國都找不到這麼彈牙的牛肉丸;工夫茶裡的人生哲學,仿佛每個潮汕人生來就能說上一二。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潮汕人心中的潮汕,高頻詞一定少不了老爺保號。這一次,老爺保號被拍成了電影。下個月就在全潮汕火熱上線。今日預告片首發,讓我們先睹為快。
  • 潮汕方言中的「食」文化真有趣!
    郭沫若曾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潮汕方言中至今尚保留著諸多古漢語,是外界公認的「古漢語的活化石」,當然潮汕方言比較難弄懂,是較難學的語種,也曾被調侃為「學老話」,簡單地說就是學到老都難學會的!
  • 潮汕籍音樂人易白將為故鄉潮汕唱作兩首潮語新歌
    在雲南當兵的易白,用家鄉母語「潮汕話」嘗試作詞、作曲、演唱錄製了潮汕方言歌曲《黑夜裡的太陽》;歌曲發布後,許多在外地打拼的潮汕人聽後紛紛觸動,有的甚至淚目。 一位網名為「毋影」聽眾在網易雲音樂留言評論:「覺得是聽過的最好聽的潮汕歌了,也是最感動的。」聽不懂潮汕話的聽眾留言評論:「好喜歡這首歌,很乾淨,瞬間就拉回童年。」還有聽眾表示,聽完歌曲瞬間大哭,想起故鄉的親人。 連日來,繼原創新歌《唱給人民的信》後社會反響熱烈。
  • 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獲獎了...
    小夥伴們還記得去年火了的潮汕電影《爸,我一定行的》
  • 潮汕話,一門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目前,潮汕三市教育局開始推進潮汕方言文化進校園,一些學校也陸續開展了童謠吟誦、講故事、繞口令、把課文改編成潮州歌冊等活動,希望激發學生學習潮汕方言的熱情。清代早期,因海上貿易需要,一批批潮汕先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等地「過番」謀生,將潮汕方言帶至異國他鄉。據記載,19世紀中葉,曼谷的華人有25萬—40萬人,而說潮汕話的人就佔了2/3。如今,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仍有不少說著地道潮汕話的華僑。港澳臺地區有一些地方也流行潮汕方言。儘管時過境遷,有的地方已改說其他方言,卻依然留下潮汕話的痕跡。
  • 2019洗腦潮語神曲,聽懂的人聽了睡不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潮州話是潮汕人的母語,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潮州話又稱潮汕話、潮汕方言,屬中國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的次方言。近年臺語歌曲也在內地歌壇大受歡迎,今年《歌手》楊坤在決賽中演唱的《浪子回頭》,就是臺灣獨立搖滾樂團茄子蛋樂隊的閩南語歌曲,歌曲本身好聽,楊坤的動情演繹也大獲聽眾點讚。
  • 片名一般但很多人都打算看了,首部潮汕方言電影你還不來看看
    小編先給大家賠個不是,因為上次寫了一堆,沒有寫片名和劇情簡介,首部潮汕方言的電影篇來了,從預告片來看,《爸,我一定行》各類元素都很齊全——本土、喜劇、校園、愛情、民俗,也有臺灣青春電影的感覺。實際上,這部片子很有潮汕自己獨特的氣質。小編有點內幕消息,嘻嘻嘻,但是劇透可恥小編還是知道的。
  • 《潮汕人在廣州》有多酷,這群潮汕嘻哈元老這樣唱給你聽
    「我說,我們寫一首《潮汕人在廣州》吧。這首歌我們都知道它可以立足,幫我們在廣州站得住腳,就覺得它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