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我的嘆息,不是你想的那些。
臺灣大選結果出來,國民黨宣布敗選。
我倒沒有驚訝,不只是因為國民黨敗選早在大家預料之中,而是對臺灣大選本來就已經不存在什麼懸念,如果不是黃安、周子瑜事件鬧的,大周末的,估計連選情都不會關注。
我前面說的懸念其實不是指誰當選這個懸念,而是不管誰當選,都沒什麼懸念。這十幾年看過來,所謂臺灣,所謂臺灣大選也就這樣了,這個小確幸的社會,一群小清新的政治家,能有什麼魄力做點扭轉乾坤的舉動嗎?國民黨上臺固然不會,民進黨上臺也不會。臺灣,在我看來,已經是個沒有進取心的社會,從上到下,都安安穩穩混日子吧,也是幸福。
現在大陸還有一些人把統獨之爭看得非常嚴重,但臺灣人卻又未必--除了你不停的刺激他們。人家真正關心的是經濟與社會福祉,馬英九幹了八年,臺灣經濟一塌糊塗,一定是要負責的,但再往前,陳水扁幹了八年,一樣是一塌糊塗,加起來就是16年,就這麼浪費了。
這16年,是大陸狂飆突進的16年,也是臺灣優勢盡失的16年,臺灣從科技產業到娛樂業都乏善可陳,當年我還痴迷過臺灣研發的遊戲,現在連康熙來了都關門大吉,李敖也垂垂老矣。
雖是路人,我也為臺灣一嘆。
我們這一代人,所謂的70後,受臺灣影響太深了,從瓊瑤三毛到古龍李敖林青霞殷海光,誰的價值觀裡沒有臺灣的因子?我從初三年級開始,就抱著一個短波電臺收聽臺灣廣播。那大概是1990年代,官方的電波幹擾忽然就消失了,大陸人民只要有短波收音機就能聽到臺灣廣播,我常聽的叫中廣新聞網,並不是對大陸的政治廣播,而是純粹的正常市民節目,從上面,我同步接受到現代傳媒的整個形態,他們有路況直播,早間的訪談,議會吵架的直播.跟20年後的大陸一樣,所以那時候,我儘管在一個小縣城,卻受的是現代都市文明的薰陶,就是因為有臺灣來的廣播,我和臺灣人民一起見證了三毛的自殺,張愛玲的老死,東方不敗拿到金像獎,那時候陳水扁馬英九剛剛出道,跟趙紹康,陳履安同稱四傑,意氣風發,我對選舉政治對民主政治的直觀了解,甚至都是通過臺灣的市民廣播,相當於親歷,還有統一虎、味全龍.那時候,臺灣是真發達啊,是一個大陸縣城少年仰望的所在,因為電波的存在,他的視野與魂魄有一部分像穿越到未來一樣活著,這對後來的成長,真的是受益匪淺。
但隨著大陸的復甦,臺灣終於被祛魅了。
這也是理所當然,歷史的必然,臺灣從1949年歷史拐了個彎兒以後,其作用就被放大了幾百上千倍,這是它的幸運也是不幸,但五十年已經太久,歷史終究還是要走回原處的,臺灣終究還是要回歸本位,就像香港一樣。歸根結底,因為它們歷史地位的得來,本就屬於偶然。
沒必再要過於關心臺灣,或許在地緣政治和軍事上,臺灣依舊重要,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臺灣,也就是大陸東南的一個島嶼,中國的一個省份,放進來說,他們也就等於在選舉省長,或者說進行村幹部直選,放出去說,在觀感上跟菲律賓大選也沒太大區別,對於臺灣人民的選擇,我們是尊重的,但觀者如太投入,就是過於入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