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近年多在北京拍戲、臺灣第一個少女團體「紅唇族」成員張靜懿受訪表示,伴隨內地影視市場擴大,兩岸在電視劇製作成本的投入差異也越來越大;比起臺灣電視劇一集成本僅約幾十萬元,內地劇每集成本往往可達幾百萬,這是市場造就的規模。
張靜懿早期在臺灣以少女團體「紅唇族」成員出道並走紅,兼具偶像氣質與實力唱功,後涉足影視,當起演員,曾主演《家有仙妻》、《七色橋》、《刺馬》等作品。最近,她在北京接受訪問,談近年在大陸拍戲心得。
談到兩岸拍戲的異同,張靜懿表示,最明顯的應該是製作成本,臺灣因為市場小,製作公司只想壓低成本,每集成本大約只有20萬元左右;反觀內地電視劇,由於市場規模大,如果觀眾反應好,各省衛視都會想購買播放權,一套時裝劇的製作成本在6千萬人民幣左右,平均30集來算,每集成本也有200萬元。
這還不算大型的歷史古裝劇,成本更令人咋舌。例如《楚漢傳奇》,總共50多集,製作成本高達1億元人民幣,相當5億臺幣。
由於成本考慮,劇組人數也差很多。臺灣一部電視劇的劇組人員大約10幾人,大陸動輒2百多人,各司其職,很少有1個人兼很多工作的情況。
在拍攝方面,臺灣演員一般都住家裡,內地則統一住在劇組指定的飯店,集中管理,這樣的好處是不會有人遲到,化妝和其他工作行程比較容易協調安排。
拍攝形式上,臺灣多是邊拍邊播,劇情常隨著觀眾想法而變化;在內地則是先完成所有劇本,演員對整部劇的脈絡,掌握度比較高。
至於兩岸戲劇的相同點,就是都重視收視率,這方面符合市場和商業邏輯;臺灣叫好的電視劇可賣到海外,內地光是內部市場就夠大,各省區的衛視臺很多,好的電視劇,各省都搶著要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