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演員嘆內地電視劇規模:製作費是臺劇10倍

2021-01-09 搜狐網
 臺灣演員嘆內地電視劇規模


  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近年多在北京拍戲、臺灣第一個少女團體「紅唇族」成員張靜懿受訪表示,伴隨內地影視市場擴大,兩岸在電視劇製作成本的投入差異也越來越大;比起臺灣電視劇一集成本僅約幾十萬元,內地劇每集成本往往可達幾百萬,這是市場造就的規模。

  張靜懿早期在臺灣以少女團體「紅唇族」成員出道並走紅,兼具偶像氣質與實力唱功,後涉足影視,當起演員,曾主演《家有仙妻》、《七色橋》、《刺馬》等作品。最近,她在北京接受訪問,談近年在大陸拍戲心得。

  談到兩岸拍戲的異同,張靜懿表示,最明顯的應該是製作成本,臺灣因為市場小,製作公司只想壓低成本,每集成本大約只有20萬元左右;反觀內地電視劇,由於市場規模大,如果觀眾反應好,各省衛視都會想購買播放權,一套時裝劇的製作成本在6千萬人民幣左右,平均30集來算,每集成本也有200萬元。

  這還不算大型的歷史古裝劇,成本更令人咋舌。例如《楚漢傳奇》,總共50多集,製作成本高達1億元人民幣,相當5億臺幣。

  由於成本考慮,劇組人數也差很多。臺灣一部電視劇的劇組人員大約10幾人,大陸動輒2百多人,各司其職,很少有1個人兼很多工作的情況。

  在拍攝方面,臺灣演員一般都住家裡,內地則統一住在劇組指定的飯店,集中管理,這樣的好處是不會有人遲到,化妝和其他工作行程比較容易協調安排。

  拍攝形式上,臺灣多是邊拍邊播,劇情常隨著觀眾想法而變化;在內地則是先完成所有劇本,演員對整部劇的脈絡,掌握度比較高。

  至於兩岸戲劇的相同點,就是都重視收視率,這方面符合市場和商業邏輯;臺灣叫好的電視劇可賣到海外,內地光是內部市場就夠大,各省區的衛視臺很多,好的電視劇,各省都搶著要播。

http://yule.sohu.com/20140424/n398746148.shtml yule.sohu.com true 中國新聞網 http://yule.sohu.com/20140424/n398746148.shtml report 1274 臺灣演員嘆內地電視劇規模中新網4月24日電據臺灣「旺報」報導,近年多在北京拍戲、臺灣第一個少女團體「紅唇族」成員張靜懿受訪表示,伴隨內地影視市場擴大,兩岸在電視

");}

相關焦點

  • 臺劇瀕死:無力再造F4般爆紅奇蹟」
    臺灣藝人內地片酬不要說是與演技掛的內地大咖相比,就是與靠著一部劇就能片酬急劇上漲的內地小鮮肉比都便宜太多。當然,這是橫向比較,同一藝人的內地片酬比起他們在臺灣的片酬還是要高出5-10倍。這些還都是臺灣最頂端的藝人,普通的、新生代的臺灣演員片酬更是低得可憐,但即便這樣,內地的片方也不願意用他們。某個負責演員方面的副導演一語道破玄機:「沒市場。」
  • [有視力]臺劇瀕死:無力再造F4般爆紅奇蹟
    言承旭、周渝民等臺灣藝人的片酬普遍在單集30-35萬之間,都不是很高。相比之下,目前李易峰對外的片酬報價在3500萬左右,後來居上的楊洋報價也達到了2500萬左右。臺灣藝人內地片酬不要說是與演技掛的內地大咖相比,就是與靠著一部劇就能片酬急劇上漲的內地小鮮肉比都便宜太多。當然,這是橫向比較,同一藝人的內地片酬比起他們在臺灣的片酬還是要高出5-10倍。
  • 《想見你》誕生啟示錄:臺劇文化「新革命」-虎嗅網
    但事實是,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不能是朋友》和《想見你》相繼以豆瓣高分和高討論度的熱劇姿態在內地播出。題材多樣又現實、製作精緻,臺劇似乎擺脫了10年前偶像劇霸屏的態勢,走入另一個階段。麻怡婷反倒覺得這是種巧合,「因為這幾部戲都是不同公司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幾部戲剛好在題材上是內地不會過的。」
  • 被大眾市場遺忘的小眾臺劇
    那是臺劇最後一次在內地掀起高潮,之後連電視臺引進播出的臺劇數量都愈加低迷。曾經熟悉的臺灣藝人在內地劇中頻頻出現,大勢的臺劇卻沒了聲息。不斷有人追問臺劇去那兒了,為什麼這麼黯淡。2014年前後被認為是內地古裝劇的巔峰,從較嚴肅的《三國》《新西遊記》《新水滸傳》,到有偶像氣質的《甄嬛傳》《步步驚心》《宮鎖心玉》《傾世皇妃》。那一年被認為是「內地電視劇藉機全面佔據臺灣八點檔」。
  • 35萬成本一集的《想見你》帶領臺劇復興,我們呢?
    當然,本劇最出圈的是演員許光漢,他應該是臺劇沒落近10年來第一位在內地走紅的臺灣男演員。但實際上,啟用許光漢確實花了麻怡婷一些力氣去說服投資方和老闆。黃天仁告訴我們,60人的團隊在臺劇中已經算是中上配置。這自然與內地動輒200人的製作班底大不相同。據麻怡婷透露,《想見你》的製作成本是普通臺灣偶像劇的1.5倍,但總體還是略低於另一部在內地走紅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長期從事臺灣娛樂研究的資深媒體人落山風向娛樂資本論透露,據他了解,《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費約為800萬人民幣。
  • 臺劇能否靠舊IP搭上網際網路這股東風?
    眾所周知,內地電視劇製作成本越來越高,先不說動輒上億的演員片酬,現在就連一部小成本的網劇製作費都被騰訊定義在7000萬以上。而臺灣目前的情況用陶晶瑩在《奇葩說》上說的一段話就可以看出來,內地節目十分之一的製作費,就在臺灣引起了軒然大波。
  • 《想見你》誕生啟示錄:題材多元、按質補助,臺劇文化「新革命」
    題材多樣又現實、製作精緻,臺劇似乎擺脫了10年前偶像劇霸屏的態勢,走入另一個階段。 麻怡婷反倒覺得這是種巧合,「因為這幾部戲都是不同公司的。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幾部戲剛好在題材上是內地不會過的。」 當然,本劇最出圈的是演員許光漢,他應該是臺劇沒落近10年來第一位在內地走紅的臺灣男演員。但實際上,啟用許光漢確實花了麻怡婷一些力氣去說服投資方和老闆。
  • 19位男演員、8位女演員,當紅臺灣演員內地檔期一覽
    作者 / 周燚 今年在大陸大火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每集酬勞30萬臺幣,據悉這是近幾年女星演臺劇高片酬,10集300萬臺幣(約人民幣65萬)。有網友戲稱:大陸的劇摳個圖都比這個片酬貴。
  • 臺灣演員席捲內地影視圈,究竟打了誰的臉?
    可以看到,臺灣演員已經日趨成為內地影視圈的中流砥柱。這些對觀眾來說無疑喜聞樂見,畢竟臺灣演員的加入,讓如今的國產電視、電影越來越精彩了。不過,也有專業人士憂心忡忡——為何臺灣演員能在短時間內被認可並且重用,而內地演員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幾十年磨一劍,最終脫穎而出者依然寥寥無幾?難道真的是內地演員不行嗎?和臺灣演員相比,內地究竟缺了哪些東西?
  • 臺灣演員成內地影視圈中流砥柱,他們憑什麼「後來者居上」?
    ,《我可能不會愛你》幾乎也成了臺劇走向衰落的轉折點,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一部像樣的臺劇能深入內地觀眾的心,臺劇長達幾十年的黃金時代也宣告結束。這種成本投入上的巨大差距,反映在電視劇上,就是場景、服裝、特效等全面落後。2.劇情雷同,觀眾視覺疲勞像《我可能不會愛你》這樣獨具特色、能吸引人的劇少之又少,「瑪麗蘇」劇情的劇一大堆,10年前,內地觀眾可能會接受《惡魔在身邊》、《不良笑花》、《命中注定我愛你》這樣的設定,現在早已無感。
  • 內地古裝劇臺灣霸屏:9部收視破1 「武媚娘」稱霸
    臺灣包括民視、臺視、華視、中視構成「四國爭霸」,再加上有三立、八大、TVBS這些有線強臺,收視競爭非常激烈。而近幾年,臺灣電視劇市場越發單一化,臺劇開始呈現兩極化趨勢,要麼是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追捧的偶像劇,要麼就是45歲以上中年婦女愛看的閩南語長劇,灑狗血的婆媽劇情可以拖到幾百甚至上千集,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電視劇市場唯有閩南語劇依舊保持著本土原創的製作,且市場過於單一,並沒有撼動其本土地位。
  • 內地古裝劇臺灣霸屏:9部收視破1 擠走韓劇
    臺灣包括民視、臺視、華視、中視構成「四國爭霸」,再加上有三立、八大、TVBS這些有線強臺,收視競爭非常激烈。而近幾年,臺灣電視劇市場越發單一化,臺劇開始呈現兩極化趨勢,要麼是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追捧的偶像劇,要麼就是45歲以上中年婦女愛看的閩南語長劇,灑狗血的婆媽劇情可以拖到幾百甚至上千集,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電視劇市場唯有閩南語劇依舊保持著本土原創的製作,且市場過於單一,並沒有撼動其本土地位。
  • 當香港導演、臺灣演員席捲內地影視圈,究竟打了誰的臉?
    可以看到,臺灣演員已經日趨成為了內地影視圈的中流砥柱。這些對觀眾來說,無疑是喜聞樂見的事,畢竟臺灣演員的加入,讓如今的國產電視、電影越來越精彩了。但是在臺灣演員霸屏的當下,作為一個關心內地影視行業發展的媒體,文創資訊卻憂心忡忡。為什麼臺灣演員能在短時間內被認可並且重用,而內地演員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幾十年磨一劍,最終能脫穎而出者依然寥寥無幾?難道真的是內地演員不行嗎?
  • 【新現象】內地古裝劇臺灣霸屏:9部收視破1 "武媚娘"稱霸
    臺灣包括民視、臺視、華視、中視構成「四國爭霸」,再加上有三立、八大、TVBS這些有線強臺,收視競爭非常激烈。而近幾年,臺灣電視劇市場越發單一化,臺劇開始呈現兩極化趨勢,要麼是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追捧的偶像劇,要麼就是45歲以上中年婦女愛看的閩南語長劇,灑狗血的婆媽劇情可以拖到幾百甚至上千集,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電視劇市場唯有閩南語劇依舊保持著本土原創的製作,且市場過於單一,並沒有撼動其本土地位。
  • 《放羊的星星》重拍、《流星花園》被翻拍,臺灣IP還能否在內地掀起「旋風」?
    而在電視劇之外,網絡文學領域,痞子蔡代表作品《第一次親密接觸》,遊戲領域內以臺灣大宇旗下《仙劍》系列、《軒轅劍》系列等亦被各種方式引進內地。《仙劍》系列早在2004年就被內地改編成電視劇,而後者則是由唐人影視開發了系列同名電視劇。
  • 內地綜藝給的酬勞究竟有多高?這位臺灣藝人說了他的經歷
    隨著內地娛樂工業的發展,投入內地綜藝的資金可謂是越來越多了。以至於,從前綜藝比我們發達的港臺地區,如今他們的綜藝咖都會選擇來內地發展。前不久,一位臺灣綜藝咖在節目上說出了讓他震驚的經歷。這位臺灣綜藝咖名叫大愷,他說第一次看見內地的錄影棚時,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
  • 臺劇華麗轉身,硬核高品質吃香
    文化輸出新渠道 臺劇市場的式微和製作費的困境曾一度令電視臺及產業領頭人感到焦慮。 2004年至2008年間,引進劇佔臺灣整體電視劇收視的比率在25%上下波動 ;到了2012 年,大陸引進劇收視率的佔比已經提升到35% 。
  • 2019華語劇:內地劇出爆款、臺劇口碑高、港劇最冷清
    隨著內地影視工業技術的提升,電視劇領域早已不是被香港武俠劇和臺灣偶像劇支配的時代。
  • 內地電視劇佔據臺灣黃金檔 "甄嬛"紅遍寶島
    臺編劇驚嘆  下輩子也寫不出《甄嬛傳》  10年前,臺灣電視劇《流星花園》捧紅了大S、F4,也在大陸培養了一大批臺劇粉絲。真是風水輪流轉,10年後,甄嬛在臺灣聚攏起陸劇「死忠」。  大陸電視劇的好口碑絕非甄嬛一人之功。
  • 《那年花開月正圓》在臺灣也大火:臺劇衰落,大陸劇崛起?
    《那年花開月正圓》無疑是暑期檔至今最火爆的電視劇,有孫儷這個大保險,俞灝明陳曉都貢獻了驚人演技,算是讓大家看了一次真正的「靠演技」的現代古風劇。除了在全網受到關注,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一提:臺灣網民參與度甚高,不乏對劇情的討論和演員演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