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

2021-02-08 雜說類

在太陽系中,除了我們熟知的八大行星外,還有很多彗星,不過在地球上能看見的只有哈雷彗星。對此,許多人想知道: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哈雷彗星下一次何時出現?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解惑。

一、哈雷彗星是什麼星

彗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掃帚星」,它是太陽系中質量較小的天體,與地球一樣圍繞太陽轉動。據了解,人們至今已發行1600多顆彗星,其中最大最容易觀測的就屬哈雷彗星了。之所以有此名,是因為這顆彗星是一位叫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第一次算出的。

二、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76年

根據計算,也根據早期的一些記載,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76年,這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其實,人類能肉眼看到的彗星除了哈雷彗星外還有很多,而且更加壯觀,不過那些彗星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人很難看到。

三、哈雷彗星最早記載的書,春秋

據小編查詢得知,從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起到清代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現過31次,每次出現,我國都有詳細記錄。至於哈雷彗星最早記載的書,應該就是《春秋》一書了,西方最早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是在公元66年,這比我國晚了幾百年!

《春秋左傳·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鬥。」這是世界第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其實中國人對哈雷彗星的記載,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時代。《淮南子·兵略訓》:「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時有彗星,柄在東方,可以掃西人也!」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

四、哈雷彗星記錄

公元前240年;《史記-始皇本紀》:「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

公元前164年下半年;巴比倫的黏土版中記錄 

公元前87年8月

公元前12年10月;當時有學者稱其為《聖經-新約》的伯利恆之星

公元66年1月

公元141年3月

公元218年5月

公元295年4月

公元374年2月

公元451年6月

公元530年9月

公元607年3月;《日本書紀》中有記錄

公元684年10月;《日本 書紀》天武12年有記錄

公元760年5月

公元837年2月

公元912年7月

公元989年9月;日本和中國均有記錄,日本並因此更改年號為永祚。

公元1066年;諾曼人入侵英國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歸。

公元1145年4月

公元1222年9月

公元1301年10月

公元1378年11月

公元1456年6月

公元1531年8月

公元1607年10月27日

公元1682年;為哈雷彗星發現的那年

公元1759年3月13日;哈雷的預言被成功證實,此時中國為乾隆24年

公元1835年11月16日

公元1910年4月20日

公元1985年底至1986年5月哈雷彗星回歸地球;1986年4月11日距地球最近,約6300萬公裡

五、哈雷彗星下一次何時出現,2061

根據上面哈雷彗星記錄,以及哈雷彗星圍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哈雷彗星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也就是人類還需等42年才能再次目睹哈雷彗星的樣子。

小結:看完全文,大家對哈雷彗星應該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吧!中國民間把彗星貶稱為「掃帚星」、「掃把星 」、「災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種把彗星的出現,往往被人與戰爭、饑荒、洪水、瘟疫等災難聯繫在一起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哦~


相關焦點

  • ,不過這顆彗星不太對勁兒|科通社
    1200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迪亞馬特彗星的軌道半徑超過了168億千米,當身軀龐大的它再一次拖著青色輝閃的彗星尾部,橫穿過半個夜空「拜訪」地球時,天幕上出現了堪比極光的絢目美景,湧去欣賞天文奇觀的人們沒有誰想到彗星內核會在地球附近炸裂。
  • 2020年日全食期間新發現的彗星
    2020年12月14日日食期間,一個小斑點正飛過太陽,這是最近由泰國業餘天文學家Worachate Boonplod首次發現的一顆彗星。他在日食的前一天就發現了這顆彗星,並在日食當天,在沒有強烈日光幹擾下確實觀察到了這顆「小斑點」,它出現在太陽的外層大氣中,距離太陽極近。
  •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圍繞星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的是什麼?
    地球自轉以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然而,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並非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封閉。太陽外有上千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雲,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星系,星系盤的直徑估計在17萬到20萬光年之間,平均厚度在2000光年左右。
  • 彗星是什麼,為何成為了「掃把星」?
    當彗星這個髒雪球飛向太陽時,由於太陽風的作用,彗星表面的冰會蒸發成氣體,與塵埃粒子一起同繞彗核形成雲霧狀的彗發,它與彗核合稱彗頭。彗發又散射陽光,便形成了閃爍著淡光的彗尾,彗尾只是很稀薄的氣體和塵埃,一般總是朝著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有時尾巴會分叉變成兩條以上。
  • 旅行者1號距半人馬座α星比距太陽還近!
    一般來說,「太陽系」一詞通常指從太陽到最後一顆行星海王星之間的空間。然而,科學界的共識是:太陽系的邊界一直延伸至奧爾特雲(Oort Cloud),在太陽系內長期穿梭的彗星就來自那裡。但是,在40000年後,相較於太陽,旅行者1號將更接近AC+79 3888恆星系統。實際上,AC+79 3888朝向旅行者1號的速度比太空飛行器朝向它的速度要快。旅行者號宇宙飛船由位於加州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建造並維護運行。加州理工學院為美國宇航局管理噴氣推進實驗室。
  •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那麼有沒有天體能圍繞月亮轉啦
    月球繞地球運行,地球繞太陽運行,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太陽也在繞著什麼運行。實際上,不僅是太陽,還有整個太陽系,都在圍繞著我們的母星系銀河系的中心旋轉。銀河系也在旋轉(圖源: passmil198216 / Fotolia).
  • 從《你的名字.》說到彗星
    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彗尾一般長几千萬千米,最長可達幾億千米。彗星的形狀像掃帚,所以俗稱掃帚星。彗星的運行軌道多為拋物線或雙曲線,少數為橢圓。目前人們已發現繞太陽運行的彗星有 1700 多顆。
  • 六探測器圍堵彗星,只有一個安全到達,發現「火山」正在噴發!
    哈雷彗星是牛頓的好朋友愛德蒙·哈雷在1705年時計算木星和土星對彗星周期影響時發現的,他發現1682年出現的這顆彗星與1531年阿皮昂(Petrus Apianus)以及1607年克卜勒觀測的彗星的軌道關鍵參數幾乎相同,所以他大膽推測這顆彗星將在1758年回歸!
  • 科學家們開始研究神秘外星彗星的星際起源
    天文學家很久以來一直相信彗星是早期太陽系形成時的殘留物。理論上認為,在那段時間裡,隨著巨型行星變得越來越大,彗星也散落到了太陽系的外部空間裡。 但是一個刊登在《皇家天文協會月報》(MNRAS)的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不同的,關於這些運動的物體來源理論。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將會有更多我們尚未發現的,圍繞太陽運動的外來彗星。
  • NEOWISE彗星
    英仙座流星的前身,是周期彗星史威福-塔託釋出的塵埃微粒。在影像中,曳著寬廣塵尾掠過北天的幽靈狀天體,則是地球住民目前最鍾愛的NEOWISE彗星。              NEOWISE彗星節理分明的彗尾影像提供與版權:Zixuan Lin(Beijing Normal U.
  • 各行星的運行速度與逆行周期
    例如,當涉及錢財問題時,會第一時間想到第2宮,它運行速度快,會加快問題的結果,而慢速則會拖延。兩顆行星之間的運行速度差異還將產生入相位和出相位。如果太陽的運行速度快於另一個行星,並且從地球的角度看,這個行星似乎正在向後移動,那麼就會出現逆行現象。所以逆行並不是說行星行相反方向運行,而是因為行星的軌道並非全是正圓,也不是在同一平面上,再加上行星之間運行速度的影響,導致了某些特殊的觀察角度和投影時,會出現行星被禁止移動和倒退情景的假象。
  • 宇宙中的隕石彗星橫衝直撞,為什麼行星恆星仍然有規律的運動?
    首先,我們要知道隕石,彗星來自哪裡?然後我們來衡量一下質量比。再有,用行星的運行規律反推可能性。我想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一.隕石,彗星來自哪裡?隕石一般來自於小行星帶,這個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間的密集分布區域。
  • 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就有了四季,那太陽繞著銀河系公轉地球會怎樣?
    根據天文科學家的計算,太陽以每秒230公裡左右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其公轉的周期大約為2.2億年。太陽從誕生至今,已經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了20圈了,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四季之分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引起的,那麼在太陽繞銀河系的中心公轉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
  • 北半球大彗星?比太陽還亮?
    來大彗星啦!堪比太陽呢!」「5月底天空將有兩個太陽!?」 且慢!先別激動!彗星到底是何方神聖?這次的彗星真堪比太陽嗎?海爾-波普彗星分開的塵埃尾(淡黃色)和離子尾(亮藍色)(圖源:NASA)而地球上看卡特裡娜彗星的兩條彗尾甚至分開了約140°的角度(圖源:EN菌)這時候你又要問了:那我這輩子怎麼就沒見過彗星呢?彗星到底能有多亮啊?首先,彗星發出和反射的光全部來源於太陽,所以如果有人彗星能比太陽還亮,可先別激動,這肯定是在吹牛。不過彗星沒太陽那麼亮就不好玩了嗎?
  • 彗星軌道研究解釋了黃道面以外第二個太陽系對準面
    日本職業與環境健康大學助理教授Arika Higuchi通過追蹤長周期彗星距離太陽最遠的點,表明可能存在第二個 "空黃道"對準平面。"空黃道"指的是原本是空的,但後來被彗星填充的平面。   我們知道如果觀測太陽系,最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太陽系中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或多或少地位於黃道平面,也就是地球軌道形成的平面。
  • 《你的名字.》中彗星碎片撞擊地面的影響是否合理?
    作品中登場的彗星的名字叫做迪亞馬特,迴轉周期是1200年。這種周期的天體屬於長周期彗星或非周期彗星,其往復周回運動所帶來的核質量的減少可以說是十分小,所以可以算是比較巨大的彗星。從這種周期來看,該彗星的起源大概就應該是比冥王星更遙遠的太陽系外緣,也就是所謂的「奧爾特雲(Oort cloud)」了。它應該是以橢圓軌道(或者拋物線軌道)在繞太陽周圍運行。
  • 太陽動力學觀測站十年來教會我們的關於太陽的十件事
    SDO對太陽的測量-從內部到大氣,磁場和能量輸出- 極大地有助於我們了解離我們最近的恆星。SDO的圖像也變得具有標誌性-如果你看過太陽活動的特寫鏡頭,那很可能是來自SDO的圖像。來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SDO(太陽動力學觀測站)在太空的漫長職業生涯讓它見證了幾乎整個太陽周期-太陽的11年活動周期。以下是SDO多年來成就的一些亮點。
  • 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那麼太陽繞著什麼轉?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那麼太陽繞著什麼轉?太陽系內八大行星都繞太陽公轉,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太陽繞著什麼轉?每個人都知道每個天體都有質量,有質量它就會有一定的引力。一些非常大的天體會吸引一些小天體圍繞它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