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開工第一天,帶著對春節假期美好的懷念,
我們決定開啟一個春節美食大盤點,也算是給這個胖三斤的假期一個交代,
小編是個地道的北方人,所以今天就從北方年味佳餚中必不可少的豬聊起。
在北方(特指東北),殺豬是春節到來的象徵,
中國人吃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那時候受限於烹飪方式,豬的食用價值並沒有被挖掘的極致,
現在,一頭豬,從頭到腳、由表及裡,
每一個部位,都能獨立撐起一道或者多道讓人垂涎的美食,
我們按照順序盤點:
1、豬頭
豬頭肉,是一道聲名遠播的熟食品種,
在任何一間肉鋪、超市和菜市場裡,豬頭肉都能獨佔一席之地,
燉的軟爛的豬頭肉,仍然有嚼勁,下酒來二兩豬頭肉,
簡直不要更美好。
拆解一下,豬頭上,豬耳朵、豬鼻子、豬口條,都是可以單獨成菜的,
涼拌、爆炒、燻滷,豬的五官經得起各種烹飪考驗,
而豬腦花,更是一道讓人慾罷不能的超級美食,
豬腦花可以作為火鍋涮肉的配搭,
在沸騰的湯鍋裡浮浮沉沉過後,蘸上適合自己口味的蘸料,
一口下肚,黏膩醇厚的口感,讓人滿足,
當然,稱霸川渝地區的烤腦花,也是不得不提的特色美食,
紅油、辣椒、蒜泥、花椒、豆瓣醬,各色調味料做配,
眾星拱月般圍繞著錫紙碗裡滋滋作響的腦花,
凡是吃過的人,都會被那種滑唧唧、黏呼呼、熱辣辣的味道擊中靈魂。
2、豬頸
豬頸分為肩頸肉和豬頸肉兩個部位,
一般來說,肩頸肉,也就是豬頸靠上接近豬頭的部位,是口感好味道佳的上品,
經常去菜場買菜的小夥伴一定知道,肩頸肉價格不菲,
所以懂行的老饕,都會慎重對待肩頸肉,烹飪的食用時,往往十分用心,
而豬頸肉,也就是豬頸上靠後的部位,口感就很一般了。
3、豬身
豬裡脊,就是豬背上的肉,這裡的肉緊緻不肥,
溜裡脊、鍋包肉、紅燒裡脊、搭配任意蔬菜炒著吃,都難不倒豬裡脊,
有的小夥伴,豬身上的其它部位一概不吃,唯獨拒絕不了豬裡脊,
豬排骨,是一道怎麼做都好吃的神奇食材,
烤著吃、煎著吃、燉著吃、蒸著吃、紅燒吃、糖醋吃、油炸吃。。。。。。
每一種烹飪方式,在豬排骨這裡,都能得到充分發揮,
豬五花,是豬肚子上的肉,
它的吃法應該算得上是豬身之最,
東坡肉、紅燒肉、粉蒸肉、梅菜扣肉、過油肉、回鍋肉。。。。。。
太多了,豬五花成就的美食數不勝數,
豬皮,把它歸為豬身部位,其實不太準確,
按照面積分布,我們索性將其劃歸到豬身部位,
豬皮熬凍兒,是一道知名的東北美食,
跟很多其它東北美食一樣,豬皮凍也是滿族人創造的,
東北一般喜歡用豬皮凍拌涼菜,滴上香油、醬油和醋,拌上蔥花香菜,
口感Q彈、味道爽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解膩美食,
4、豬臀
豬臀可以細分為臀尖肉、坐臀肉、彈子肉和豬尾巴,
臀尖肉比較瘦,東北常說的豬後鞧就是這個部位,
炒菜、包餃子,都是臀尖肉擅長的,
坐臀肉比起臀尖肉略差一些,但過油之後,味道也非常好,
彈子肉也叫元寶肉,肉質優於坐臀肉,
豬尾巴,又是一道下酒佳餚,
燒、滷、醬、涼拌等,怎麼做都好吃。
5、豬腿
豬腿可以細分為豬肘子、豬蹄子,這些部位的吃法,應該無人不知吧,
特別說明下,豬腿醃製風乾後,就是另一道風靡全球的美食——火腿,
從地中海到長江三角洲,火腿見證了中西方文明彼此獨立發展過程中,體現出的人類文明重疊現象,
可以說是一道內秀美食。
6、豬內臟
首先澄清一個誤解,並不是只有中國人吃動物內臟,
西方人吃動物內臟的歷史也很久遠,
擅長烹飪的法國和義大利,就有這跟中國一樣悠久的內臟烹飪史,
不吃內臟的是北美人和澳洲人,是因為這些人對美食的理解太過狹隘,
懂吃的民族,怎麼可能放棄內臟?
豬血腸、豬肥腸、豬肝、豬肚、豬肺無一不是禁得起咂摸的美食,
要把豬吃到極致,就不能放過豬身上的任何部位,
回想下自己的年夜飯,你把豬吃到極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