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新鼎資本
全球財說峰會
張馳,新鼎資本董事長,中國知名投資人,擁有超15年資本市場投資經驗。新鼎資本投資項目40餘個,發行基金超過70支,投資規模超過50億元。投資案例代表有小鵬汽車、寒武紀等。
隨著近些年私募股權市場快速發展,市場參與者結構也逐漸多元化,私募股權投資成為市場關注熱點。市場如何變化?存在何種危機與機會?面對風口又將如何把握?
(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
大家好,很榮幸在這個場合跟各位朋友分享一個比較大的話題——私募股權投資未來十年的風口預判。
主要是一些趨勢性的判斷,正如之前付立春先生所講,現在是一個危機共存的時間點,「危」 是全球的經濟衰退,「機」一方面是中國最先經濟復甦,另一方面則是2020年是過去10年中資本市場最活躍的一年。
截至目前,A股年內融資額超4000億元,是過去10年中單年A股融資規模最大的一年。所以2020年與2021年,我認為是私募股權投資最黃金的幾年。
10年前,創業板推出。2009年-2011年三年間造就了今天的一線私募投資機構,包括九鼎、中國招商、深創投、同創偉業、矽谷天堂等知名一線機構,都是在2009年、2010年、2011年那三年快速崛起。
我是2009年加入九鼎投資(600053,股吧),所以印象非常深刻。這三年,九鼎以最快的速度成長,實際上其他私募機構也是一樣,在2011年之後趨於平穩。
2019年科創板推出,又是一個私募行業快速發展、快速搶佔先機、快速更迭的黃金時間窗口期,時間大概維持在兩到三年左右。
所以,雖然受疫情等外部因素影響,但從私募投資行業角度而言,今明兩年是最黃金的投資及退出窗口期。
下來我先簡短介紹一下新鼎資本。
我畢業於外經貿,後在安永工作6年,2009年加入九鼎投資,2015年創立新鼎資本。
從2015年開始,新鼎資本累計投資將近60億元,投了40多個項目,發行70多隻私募基金。尤其在2020年,今年我們投資近30億元,相當於過去三年,因為這個市場的機會太多了。
在發行過的所有基金中,除了新三板6隻基金外,還發行了很多股權類基金,2020年我們就發行基金近30隻,累計基金備案已超70隻,還有一些正在備案。
所以說,2020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私募行業規模從年初的12萬億激增至現在的15萬億。而美國目前是70萬億,還有一定距離。
什麼時候在貿易摩擦中趕超美國?什麼時候GDP接近美國體量?那麼中國私募行業的規模也會與美國接近,15萬億到70萬億還有一個很大的跨越,所以私募行業還會加速發展。
新鼎資本投入的項目裡,在過去5年中沒有一個上市,但是今年有6個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
從2015年創業到2020年,包括寒武紀,2019年10月投1個億,今年已經上市;阿爾特汽車、億華通是在三四年前投的;小鵬汽車,在過去的三年中每輪都在增持,累計投資三個多億,小鵬汽車上市後最高衝到3000億市值,最早的基金是50億估值投入,三年多時間60多倍收益;威馬汽車也一樣,過去三年一直在加倉,7隻基金進了12個億,是威馬汽車第五大股東,威馬汽車也很快準備登陸科創板。
所以,私募股權投資就是提前把握風口,2020年新能源汽車火了,但是火了之後再去投就沒有意義,都是提前幾年布局投資。
2020年,新鼎投資還投了一大批項目,包括智行者、馭勢科技、希迪智駕等自動駕駛企業;海光信息投2.5億元,紫光展銳投1個多億,集創北方也投了近一個億,這些企業都屬於集成電路板塊;此外還包括屹唐半導體、京微齊立、靈汐科技等。
2021年,將會有一大批項目申報科創板,包括像海光信息、希迪智駕、紫光展銳、集創北方、屹唐半導體等,2020年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都將會申報科創板,2021年年上半年申報科創板的項目將會超過10個。
上述這些,都是科創板帶來的一大波行業的機會。
如果是原有的整個體系下,這些企業的上市進程會十分緩慢,或者只能去境外上市。因為,大部分企業都屬於科技型重研發投入,科創板給這些企業帶來巨大機會。
接下來正式切入今天的演講主題,對未來10年的風口預判。
首先數據很能說明情況,這些數據是我摘錄。從2014年到2020年A股包含科創板上會數量和過會數量可以看出,2020年截至11月底,科創板過會193家,A股整體過會522家,是2019年的2倍,是2020年的5倍。
為什麼2020年整個私募行業這麼火?我認為和IPO加速有很大關係。
A股整體過會522家企業,如果投資機構在2020年都沒有上市企業,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今年對於中國的整個私募投資行業來說,都是豐收的一年。
我相信,2021年這個數字還會持續。我認為,2021年整個A股包括科創板上市數量只會多不會少,這個數量急劇增加,就預示著註冊制的快步走來。
這個數字,如果一年能到800家、1000家,基本上註冊制就真正得以實現,現在正快速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對於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這便是黃金時間窗口。
上市進程快速推進,就意味著資金退出更快,在之前2015年、2016年,投資一個項目沒有5年別想退出,排隊、報材料等就要3年多。而現在,一個項目只要報進材料,基本6個月就能上市,再過鎖定期,兩年多就能實現退出。投資周期相應縮短至3年內,大大提升了效率。
這是整個時代的背景,在貿易戰及疫情的推動下,國家層面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推動科創板、推動註冊制,才帶來這一波黃金周期。
有幾大背景想重點強調,這些背景決定了未來10年的風口。
背景一,就是剛剛提到的整個IPO提速。
背景二,是科創板。科創板於2019年7月推出,從去年的不溫不火,到今年突然爆發,且還在加速上市。
首先,科創板的定位特別重要,叫三個面向,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行業和企業。
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去科創板,一定要是科技最龍頭企業,也就是目前中國卡脖子的行業,可以說就是下面所列的七大行業。
我認為,如果說未來10年存在投資風口,那一定是圍繞這七大行業展開。中國缺什麼、鼓勵什麼,我們就投資什麼。國家最需要的,就是我們最需要投的,就是這個邏輯。
未來10年的風口,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就是5G、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及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這七大行業。
當然,這也是科創板推崇的行業。
這七大行業也並等同於所有企業,更關鍵是要有「三個面向」的屬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這些就是我認為的最大風口,而且相信也是國內所有私募機構的投資方向。
第三個背景,是多層次資本市場。
我們一般稱,主板和中小板是一板,創業板和科創板是二板,全國性場外市場為三板,各省的股權交易所叫四板,中國股權市場便是由這4個板塊組成的。
現在的局面是,科創板註冊制、創業板同樣於202年9月全面推行註冊制,然後2021年計劃主板、中小板註冊制,同時新三板精選層也已推出,也是類註冊制。
所以,我們突然發現,中國資本市場30年,2020年到2021年已經全面擁抱註冊制,速度非常快。至明年年底同樣時間點,我相信整個A股市場將基本走完註冊制進程,包括前幾日的退市制度正式徵求意見稿,便明顯是為整體註冊制打通剩餘關竅。
註冊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行,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核心原因還是一點:付立春先生前面也有提及經濟轉型,20年的房地產黃金周期已經結束,通過房價上漲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已經熄火,房價漲不動了,經濟也不漲了。
但是,經濟還要持續增長,不能因為房價不上漲經濟增長就停滯。那麼,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會是什麼?
我們說,任何一個行業都沒有房地產業規模大,即使是第二大的汽車產業,也僅相當於房地產產業規模的五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所以房價一旦停止上漲,經濟便會立刻下滑。
那麼,新的經濟支撐點將不再是某個行業,而是整個資本市場,或者說整體科技型企業。新一輪的經濟增長,一定是通過科技企業的快速崛起,從而拉動新一輪的增長引擎。
而科技企業增長的背後,就是資本市場。
通過資本市場整體註冊制來擁抱科技型企業,讓科技型企業打通融資、估值、資金等問題,那麼在未來10年,科技型企業將迎來爆發性增長的黃金周期,從而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
這才是未來10年國家層面能夠看到的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而產業的背後一定是資金。
過去20年,資金持續向房地產聚集,但在未來10年或20年資金將通過資本市場向科技型企業聚集。
我們可以看到,科創板的歷史估值非常高,科技企業的估值也很高,而且我認為這種高估值能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什麼?
主要是因為一個大背景,便是中美貿易摩擦。只要貿易摩擦存在,中國就要全力發展科技,中國要發展科技,科技股就一定需要泡沫。畢竟,有泡沫的地方才有機會才能賺錢,能賺錢才會有更多人投資,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科技股的泡沫在科創板和A股市場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是泡沫由小變大的過程,提前入場就能抓住機會,撿到便宜的標的,越往後走這些標的的估值只會越來越高。
投資邏輯,就是這樣。
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迎來了歷史性改革,而改革背後最大的推動力就是經濟轉型。
這次轉型只允許成功,不許失敗,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也只允許成功。
我們很看好科創板、創業板,以及包括新三板。雖然,新三板現在依舊比較低迷,但包括轉板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行情肯定可以起來。再有就是2021年的主板及中小板註冊制,也定會一往無前的推行下去。
於是,便迎來「最好的時代」。從傳統房地產投資的時代切入股權投資的時代,相信未來10年中國大量的資金會進入股權市場,包括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尤其是通過股權市場進入科技型企業,並推動科技型企業崛起。
有很多出資人,2020年開始大量賣房,調整資產配置,把房產資金挪到股權市場中,事實上很多人已經看清這個趨勢。
做為投資人,主要是賺取三五年後的錢,而不是賺今天的錢。所以我們要考慮多年後資金的流向,未來資金的流向才是私募投資人今天要布局的地方。一方面是產業的流向,另一方面是資金的流向。
我們時時刻刻在考慮明年、後年及再往後中國大量資金會去哪裡?首先肯定不會去房地產,不去房地產就只能去股權市場。未來幾年一二級股權市場都有很大機會。
投資還有一點,就是先進來的人賺後進來人的錢,這樣一個邏輯。
今年基本上周末我們都沒休息,全員在忙項目投資。我們認為2020年是整個科技股的價格處於開始回升的過程,因為中國的科技股在過去30年被房地產壓著,一直處於傳統行業高估而科技股低估的境況,隨著國家層面大力支持科技企業,科技企業估值在近一兩年快速回升,誰能先投進去拿到低估值,就可以賺一個短時間的高溢價。
2020年、2021年是整個科技企業的爆發性估值調整期和上市集中期。
當然還有一點,在過去30年,中國的大量科技企業沒有上市,沒有上市的原因不是他們不想上市,是上不了市。
那麼科創板的推出為這些科技企業打開了一扇窗,所以中國最龍頭的科技企業會集中在2020年、2021年完成上市,到2022年基本上就不有現在這麼多標的了。
就類似於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頭部10家機構把國內3000萬利潤以上的項目全投完了,2012年之後國內基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投資的好項目了。2020年、2021年基本上國內最好的項目都能完成上市,到2022年再去投資,相對而言標的選擇就會少很多。
第四個背景,是科創板設立進程。
從2018年11月5日習主席講話,並以最快速度在2019年7月開板,到現在已有200多家企業上市,科創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充分說明國家的重視程度。
2020年,我們遇到的局面,除了疫情還有幾個資本市場上的大事件。
一個是新三板的改革,新三板從降門檻、精選層、連續競價再到轉板。雖然精選層表現一般,還需要配套制度完善,但是畢竟轉板精選層已經推出,所以多層資本市場在這一方面已經補足。
另外便是創業板註冊制,實質的註冊制也已經開始,2020年9月完成改革。
上周,上交所和深交所推出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很明顯是要再次加大推動註冊制力度。
最後,就是2021年即將推出的主板中小板的註冊制,相信到明年這個時候一定就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完成註冊制的節點。
實際上,我們可以想像的更大層面,每次改革都能拉動一次經濟增長。這次改革,我認為就是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金融體系是改革最晚的一個領域,那麼縮短中國資本市場和美國的差距,就是這次改革的目標。
很明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最後均要參考美國資本市場制度,再按照中國特色進行改革。改革之後,中國的科技企業才有可能跟美國企業去競爭,並進一步孵化,否則貿易摩擦中的短板無法改變。
只有通過資本市場的改革,真正讓沒有利潤甚至沒有收入的企業,能夠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不要看收入、不要看利潤,更多看企業的發展、研發投入。只有這樣的一套體系徹底建立起來,才能推動科技創新,最終實現科技進步,從而在補足貿易摩擦中的短板。
實際上,今年資本市場改革表面是改革,背後蘊含著貿易摩擦下中國必須推動科技企業崛起的決心所在。另外也看到一些事情,包括螞蟻金服科創板上市失敗,我認為核心因素還是科技屬性不強,也就是說它還不是一個真正的科技企業。
十四五規劃中非常強調科技創新核心技術突破,而且在十四五規劃裡基本沒有再提到房地產。
其中,十四五規劃後面有一個解讀,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深刻,我認為很有道理。強化國家戰略的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強國的行動綱要,瞄準人工智慧、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科學、腦科學、生物育種空間、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未來10年的投資風口,我認為就一定在這些方向。一方面是貿易摩擦中卡脖子的方向,另外一方面就是最前沿的技術領域。
既然在集成電路等傳統領域中已經落後了,那麼在如量子通訊、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的新興領域,中國肯定不能也不會再落後。
資金往這裡走,也會鼓勵上市,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中國想快速發展並達到美國的科技水平,核心就是讓資金進入到上述板塊。整個資本市場改革都是為資金進入科技企業而服務,2019年到2020年再到2021年都是這樣,會快速推動一大批科技龍頭企業完成上市。
即使企業有問題也沒關係。基本上,各個科技行業的前三企業均會在2021年全部完成上市,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包括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所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機遇。
最後再說一下我們所關注的領域,主要是4個方向,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對這4個領域我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新能源汽車行業現在已經爆發,雖然銷售量不大,但特斯拉漲到5000億美金市值,小鵬汽車也漲到將近3000億人民幣市值,蔚來汽車則漲到5000億人民幣市值,新能源汽車行業均已經爆發。
但是,在三年前投資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存在很多的爭議,募資也很難,可現在最早的一批投資人帳面賺了60倍,僅是三年半的時間。
新能源汽車火了之後,還有哪些圍繞它的產業會火?類似於有了智慧型手機之後,才有了微信、餓了麼、美團,它是一個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現在已經沒有必要投了,因為已經貴了,貴了肯定不投。
那麼,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下一步我認為,最快火爆的領域就是自動駕駛。
雖然現在看還比較遙遠,但最晚明年年底自動駕駛這個賽道就要火起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量普及,自動駕駛包括L3、L4級別的各種應用會快速投入使用。新鼎資本今年也連投3個自動駕駛項目,投資額都超過一個億。
其次,就是傳感器雷達,圍繞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單目雙目攝像頭等也可以投。
另外,圍繞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演進需要布局。現在是寧德時代(300750,股吧)的三元鋰電,同時比亞迪(002594,股吧)的刀片電池也已推出,性能可能會更好。特斯拉一定概率會選用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再往後可能會發展至固態電池等,所以電池技術可以挖掘一些項目。
還有車路協同,目前中國有三條無人駕駛高速公路已經處於修建階段,2021年準備通車,在路端會有很多的自動駕駛相關設備,這些設備屬於車路協同的路測設備,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再有,就是氫燃料電池,新鼎資本在三年前投了億華通,現在億華通已經在科創板上市,有將近7倍的收益,它還一直在漲。氫燃料電池相對小眾,好項目不多,但肯定也是一個方向。有一些標的圍繞氫燃料電池系統,再向上遊到電堆\隔膜材料等,氫燃料電池板塊也會有一批項目。
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並不衝突,國家稱為三橫三縱戰略,三縱就是指純電動、油電混合和燃料電池,三個技術路線並存發展,是共存的局面。
所以,新能源汽車板塊我們還在關註上述積累項目,然後進行投資。往後,整車已經不是投資標的,但智能應用領域還能投,這也是一個風口預測。
另一個風口,是集成電路。集成電路板塊現在很熱,而且每個項目都非常強。
當然,類似於寒武紀、地平線、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實際上都投的差不多了。
現在更主要的是投資集成電路製造公司,現階段國內集成電路產能嚴重不足,中芯國際的產能已經爆棚,基本上都排到一年後,設計商要找關係才能拿到代工廠產能去代工生產晶片。
晶圓廠的投資量也很大,並且是有必要的,晶片代工廠的建設項目具備投資價值。
同時,還有晶片的製造設備,包括光刻機、退火設備、光刻膠等上遊核心材料,但是這類項目並不多。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已經火了好幾年,現在平臺級企業已經差不多投資完畢,像雲從、商湯、曠世、依圖人臉識別四小龍也將陸續遞送材料,語音識別的雲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基本也差不多都已申報。
人工智慧大數據領域後面更多的是垂直應用,比如人工智慧+教育、人工智慧+醫療、人工智慧+影視等等,在垂直領域還會湧出項目可以投資。畢竟人工智慧會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人工智慧實際上是和大數據相結合的,我認為也是一個風口。
生物醫藥板塊,原研藥也是方向。
科創板本就鼓勵沒收入的原研藥公司上市,中國創新藥本就較少,尤其需要補足短板。生物醫藥板塊更多的是原研藥,這幾年原研藥公司都在爆發。
另外像基因編輯、手術機器人(300024,股吧)等顛覆性技術,在解決疾病問題上進行探索。目前,生物醫藥板塊能投的藥品已經不多了,更多的會是醫療器械領域相關,通過顛覆性醫療器械技術改變原有的手術方式等。
生物醫藥板塊,一直以來都是常青藤,永遠可以投資。和人類健康有關,這個板塊便可以持續關注。
最後還有,航空航天領域。
美國有了特斯拉,中國就誕生了小鵬、威馬、蔚來、理想等新能源汽車企業,在17年底投資小鵬汽車時,特斯拉已經快要上市。
目前,在新領域中美國暫時處於引領,那麼美國有Space-X,而且它的星鏈計劃擬發射5、6萬顆星,已發射1000 -2000顆星,那麼中國拿什麼應對?
在航天領域,也是有項目可以投的,而且這個領域有可能會爆發出類似Space-X的企業。
那就是火箭衛星相關的民營企業,國家級星網公司預計在這兩個月內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1000億元,主要是地球以外的通訊,與美國的Space-X競爭。因為第一軌僅能發射10萬顆星,如果美國發射六七萬顆上去,中國就沒地方了。
所以航天領域的競賽即將開始,一些火箭、衛星公司已經在提前布局,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必須得投,這也是新鼎資本的一個重點。
還有深海領域,但標的太少。習主席講話也專門提到了航天深海的技術突破,海底的技術,也是私募投資的未來風口。
由於可投資的產業太多,科技型的行業太多,這只是在我自己的認知範圍內所列舉的方向,肯定還有很多沒有涵蓋到的。
但至於像平臺型、消費級的公司,從賺錢的角度而言,當然可以,而且現金流很好。只是如果從科創板、從大戰略的角度講,並不會是未來幾年的方向,包括影視、娛樂、餐飲、消費等。
圍繞著十四五規劃,國家推什麼我們就投什麼,跟著國家戰略走,才有機會。
最後再說一下投資,什麼樣的企業值得投資?
首先最核心的,投資還是投人,不管是投VC還是投PE,我們都是一樣的邏輯,就是投人,團隊是第一位的。再好的賽道,團隊不行也幹不起來,團隊行了,即使賽道不好,換個賽道還能幹起來。
所以我們投資,最核心的是團隊,其次就是它的技術壁壘、行業壁壘。
希望是硬科技、技術壁壘較高,競爭對手難以逾越,另外要看股權是否集中、是否有股權激勵,然後便是行業整體是否規範。投資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退出,出資人的資金是寶貴的,投時就會想好關於上市計劃和路徑。
還有就是估值,並不是什麼便宜投什麼,有的時候往往貴反而去投。
因為好的資產永遠是貴的,行業第一永遠比行業第二估值高好幾倍。在二級市場是這樣,在一級市場也是,只要是行業龍頭一定是貴的。只要測算有足夠空間就可以參與,只投自己熟悉的行業,布局上下遊。
至於收入利潤,從投資角度來說是次要。因為好的項目一定會把當年利潤都拿出來投入,為以後賺錢,所以更看重的是研發投入和技術領先程度。至於收入利潤完全是其次,大客戶依賴也不是大問題。
還有就是把握大的趨勢,投資最終賺取的是趨勢的錢。
就像過去5年,所有的人投資基本都沒賺大錢,但今年很多人賺錢了,賺了過去5年布局的錢。但在過去5年中,沒有幾個投資機構大量退出,2020年這種情況發生改變,因為趨勢到了。
之前幾年就是下行趨勢,包括資管新規、去槓桿,從2016年至2019年都在做,所以整個市場是低迷的。從2019年開始,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加之疫情,開始放水並刺激經濟,進行資本市場改革,大趨勢已經到了。
二級市場有周期,一級市場一樣有周期,2016年至2019年是上一個周期,那麼現在2019年至2021年又將是一個大周期。周期下把握大趨勢,然後賺取趨勢的錢,這是我們每個投資人都在思考和把握的。
有的時候就是這樣,行業的機會往往是短暫的,把握住當下,在這麼好的一個時間窗口裡,抓住這個時代最好的機會,一方面為出資人賺錢,一方面也是把自己迅速做大。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2020全球財說峰會 精彩內容
「新引擎 新格局」
· 2020全球財說峰會主題演講:2021中國經濟的十大關鍵詞及政策要點
· 2020全球財說峰會「金財獎」獲獎名單揭曉
· 2020全球財說峰會精彩瞬間
· 「新引擎 新格局」——2020全球財說峰會成功舉辦
● 推薦閱讀 ●
上海家化 | 碧桂園服務 | 中國平安(601318) | 湯臣倍健(300146,股吧) | 新華百貨(600785,股吧)
德邦股份 | 神州數碼(000034,股吧) | 上海醫藥(601607,股吧) | 牧原股份(002714,股吧) | 晶方科技(603005,股吧)
美年健康 | 好想你(002582,股吧) | 北汽藍谷(600733,股吧) | 深康佳 | 萬達影視
聯想控股 | 富力地產 | 中國飛鶴 | 小米集團 | 平安好醫生
蔚來汽車 | 特斯拉 | 拼多多 | 青客公寓 | 宜人貸 | 玖富
中信銀行 | 招商銀行(600036,股吧) | 鄭州銀行 | 青島銀行(002948,股吧) |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
銀河基金 | 工銀瑞信 | 融通基金 | 博時基金 | 寶盈基金
● 現已入駐平臺 ●
今日頭條 | 新浪財經 | 一點資訊 | 中金在線
百度百家 | 騰訊證券 | 騰訊理財通 | 界面
東方財富號 | 搜狐號 | 企鵝公眾平臺 | 雪球
QQ訂閱號 | QQ股票 | 鈦媒體 | 鳳凰號 | 同花順(300033,股吧)
微證券 | 騰訊自選股APP | 企鵝號 | 大魚 | 新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全球財說。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