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鎮做題家」引起了網友熱議
大家紛紛認為即使考上好學校,似乎也不能彌補原生家庭帶來的缺憾。
同學們是不是經歷過這樣的心路歷程:自己高中時期是班級甚至是學校裡鳳毛麟角的佼佼者,到了大學卻成了「一粒塵埃」,——比自己優秀的比自己還努力;比自己聰明的比自己還上進。
這種現象在保研中也極為普遍:
有些頭部大佬包攬top5院校的offer,而有的人連入營資格都沒有。
在這種落差之下,不少同學心裡難免產生焦慮、傷感、羨慕等情緒,同學們該怎么正確對待這些情緒呢?如果你也有著這種困擾,就看下去吧!
01、真實案例
@黑咖啡:我是那種對自己期待很高、要求很高的人,因為高考失利進入了這個雖然是985,但是自己不太滿意的大學,原本希望通過保研了卻自己的遺憾,去到自己想去的學校。後來我卻發現這種心理無時無刻不在給我造成壓力,讓我一刻也不敢鬆懈。甚至我身體不舒服、不在學習狀態的時候,我都不敢停下來不學習,否則會讓我很有罪惡感。唉,我好羨慕那些不用保研、能夠舒舒服服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同學們啊。
02、焦慮原因
1、同齡人壓力。
有句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免不了與身邊的人打交道,在有意無意的對比之下就會產生心理波動。所以有時候焦慮往往來自外部的影響:我們拿自己和身邊的優秀的同學作比較,認為自己處處不如人;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但努力之後還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大學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背景,有時你甚至會發現,自己的上限就是別人的下限:班裡總是存在著幾個比自己聰明,並且比自己還用功的同學,他們看似平時不學習,老是跑出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到期末的時候隨手一複習就是接近滿分的成績;有些同學就是適合參加競賽活動,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可以通過單項保研獲得資格;有些同學就是擅長英語,六級、雅思裸考分數都輕輕鬆鬆高得離譜;有些同學就是擅長面試,在夏令營過程中自己都感受到了壓制……各方面的對比數不勝數,這些都是你的壓力源頭。
2、心理預期太高。
高考能到985的同學都是原先班裡鳳毛麟角的學生,能到985的讀研的同學學習、科研、競賽、實踐有一項甚至多項都很強,本來懷揣著「我很強我知道」的心態想來學校做點大事,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之下,凡事都要做到最好,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事都追求完美,久而久之就會把自己的情緒和能力消耗殆盡。並且考上985之後,家長親友對自己的預期越來越高、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些就把自己越架越高,「明日之子」們最後就到了進退維艱的窘境。特別是保研的過程中,同學們似乎就有了只能去更好的學校的想法,人往高處走是一種很正常的心態,但是這也意味著更大的心理壓力。
3、信息爆炸。
上了大學之後同學們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學習,保研也不再是成績的比拼。競賽信息、期末考試的考試範圍、六級的押題預測、夏令營與預推免信息、目標院校的招生偏好等等,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認真搜集的信息。就像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同學們必須成為一個水性極好的遊泳健將,才能在無邊無際的海洋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點。
03、怎麼化解這種焦慮心理呢?
1、分析壓力來源。
島主也經歷過這些歲月。每當感受到自己被壓力浸染的時候,島主總是習慣拿出一張紙,把讓自己感到壓力和焦慮的點一條條寫出來,分析這些壓力是怎麼來的、是主觀還是客觀、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些地方。一點點寫下來也是讓同學們剖開情緒的外衣,慢慢發現問題的實質的過程,畢竟情緒不能解決問題,正確適當的努力才能解決問題。
2、培養自信。
能夠有考上985說明同學們已經比大多數同齡人走得遠的多了,你們也會是別人羨慕的目標哦。「何須仰望別人,自己亦是風景」,所以同學們要比較但不要執著於比較,不和任何人比,只和昨天的自己比,正所謂「以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勝今日之我」。
3、建立合適的心理預期。
對大部分保研er來說,焦慮代表著進步,代表著你還有向好的心;如果只想當鹹魚,就不會感到絲毫壓力。人各有志,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和達成目標的手段。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就不會和別人盲目比較。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可以是每周,也可以是每月,一個一個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如果小目標是先賺一個億,當島主沒說,狗頭保命~)。在小目標達成的過程中,同學們慢慢就會適應這種焦慮,就能慢慢學會舉重若輕。
你還年輕,一切皆有可能。能上985隻是對過去的成績的一個肯定。985的起點可能會給你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但接下來怎麼走,能走多遠,取決於今天的自己做了什麼。盡力而為,順其自然,適當放過自己,給自己建立合適的心理預期,讓自己每天都過得快樂。
島主想對同學們說:每一位保研er加油!但最重要的是每天開心!
來源:保研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