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左上方獨家關注我們! 圖片來自網絡
文|陳建強
好夢由來最易醒!沸沸揚揚的佔領運動曾以爭取「真普選」為號召,以「雞蛋撼高牆」為感召,也曾創造「佔領區」的烏託邦神話。一切看似有望夢想成真,既吸引不少年輕人以「朝聖」心態到訪佔領區,亦吸引眾多海外遊客和傳媒以「獵奇」的心態到臨。然而,神話總有破碎時,一個人只要尚存理智,就不會相信螞蟻真的能撼動大象。學生們近乎天真的熱誠,經歷70多天的跌宕折騰,已到了夢醒時份,往後如何迎接佔中後的新常態,將是對香港的真正考驗。
這個被稱為「佔中一代」的力量都是80後、90後甚至千禧後,他們基本上都是學生和剛離開校園的年輕人,其中很多人都是專業人員。他們在佔領行動中突起冒起,亦在行動過程中接觸、學習和深化有關民主理念,而他們對爭取民主的堅持,以及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警惕,都與包括「佔領」運動的最初組織者、支持者有明顯的差異。充滿超現實主義和浪漫色彩,不理會行動的成功機會和代價,也欠缺按部推進的謀略,更未曾考慮失敗的後著。只是希望一衝到底,一步到位,當中並夾雜不少一廂情願,令致整個運動從一開始就成為燃燒青春式的實驗,只要政府不犯錯,佔領運動就會自毀自亂。
民意已經轉向,佔領區亦已遭清場,只餘下野貓式的流動佔領,滋擾有餘,氣候難成。兩個多月的政改南柯夢,也應到了夢醒時,但一覺醒來,就真的春夢了無痕?絕對不是。
這場被喻為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失控民眾運動,對香港政治、經濟、法治和社會秩序造成的衝擊破壞,都屬於實體上的破壞,待局勢穩定後將可逐步恢復,但「喚醒一整代的民主意識」所存在的扭曲和負面影響,將會是持續性並會在年輕新世代植根,因而急待處理善後。
第一,佔領行動不是推動民主,而是以天馬行空的口號去扭曲民主。政制民主是特區憲制架構的主要內容,並不是大學辯論比賽題目,也不是電子遊戲,而是關乎整個特區的發展建設,任何構思都離不開能落實執行並能取得成果這個現實前設。法律是第一關,政治倫理是第二關,而其他政策的配套支援則是第三關。
學生在佔領行動期間提出的公民提名、撤回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等都明顯牴觸了頭兩關;至於第三關,公民提名目前仍只有理念,而未有具體執行方案,但一旦實施,對特區政府的行政主導體制、行政立法關係,以及政黨、政團及一般社團的角色功能和相應規範,需否以及如何調整等,目前一切空白,而由此引發的影響和執行困難,更未曾探討。在此情況下,貿然提出甚至堅持公民提名,完全是不負責任的。
第二,推動政制民主,是全港市民共識,亦是泛民主派人士過去30
多年的集體努力,而《基本法》和中央政府亦一再作出莊嚴承諾。至於特區政府亦已依法開展政改五部曲,並已完成其中的頭兩部,第二輪政改諮詢本亦即將展開,一切有序推行,普選特首有望水到渠成。只是佔領行動的突然出現,令整個政改步伐驟然生變,即使佔領行動失敗、公民提名的訴求落空,政改的進程已經受阻,破壞亦已造成。更令人感觸是,泛民人士過往的長期努力可能會被全面抹殺!
第三,清場行動並不是佔領行動的終結,而是下一波戰役的起點。佔領行動由盛而衰,學生們似仍未認知教訓,反只覺心有不甘,因而即將開展的第二輪諮詢將是他們絕地反擊的新戰場,以及他們爭取敗部復活的新希望。傳統泛民的走向是甘心退讓,還是別樹一幟,將是此場戰役的新觀察點。
第四,「佔中一代」的崛起,標誌著泛民世代更替的「洗牌效應」即將全面展開,對香港政局,以及特區與中央關係,將會是禍是福,有待觀察關切。不過,可以肯定,佔領行動對香港的衝擊,隨著清場行動而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香港的反對力量亦將由一批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掌領,這將是一場全新的政治博弈,大家亦應有面對或接受一個「新常態」的準備。
所謂新常態(the new normal),是指金融風暴之後,全球經濟的不正常狀態。在香港,經歷漫長的佔領行動,傳統的價值和規範都遭扭曲,要正本清源,重回正軌,恐非三朝兩夕可以理順,大家必須接受新常態的出現和存在。
政治是要讓矛盾得以和解
政治從來就不是要讓所有人都滿足,而是看看有沒有可以和解的矛盾,然後不讓這些矛盾激化。因此,大家必須抱持兩手準備,即在爭取盡速回復法治和政治倫理的同時,亦應務實地考慮在姑息養奸和容忍引導之間取得平衡,為短期內出現的新常態作出全面的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