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浮沉雨打萍
周會濤
關於香菱這一形象,紅學界普遍認為,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對這個人物特別鍾愛,賦予她特殊氣韻,幾乎涵蓋了幾乎女性的所有優秀品質,在大觀園中遊移著一股極清的暗香, 是一道有著剎那芳華的風景。雖歷盡磨難,卻依舊保持初心,熱愛生活,堅守心靈美好的一位女孩,對此我是毫無異議的。
然而細細品讀,卻總感覺有什麼不大對勁的地方。香菱,雖從個體上而言沒有明顯瑕疵,然而,把她放到爭奇鬥豔的紅樓女兒國裡 ,她真不過黛玉,賢不及寶釵,美不如可卿,爽難及湘雲,純稍遜寶琴……她甚至不及鴛鴦、小紅、晴雯、彩霞這些丫頭們的個性十足。作者塑造她的目的,絕不是與大觀園裡的眾姐妹一決高下的。
再者,香菱學詩一節,若不是曹雪芹有意讓那個挨了打的薛大傻子離家出走,她怎麼有機會隨寶釵進大觀園學詩,一展完美的個人魅力與超凡脫俗的才華呢?薛蟠一怒之下打死馮淵,她竟然聽之任之地隨從了一個無惡不作的殺人兇手,後來竟然心甘情願正式納了妾,並且無怨無悔地廝守度日。有一次薛蟠在外尋花問柳被人打得半死,竟然哭得眼晴都腫了。 這裡面除了一些無能為力的成分之外,誰又能說沒有些許善惡不分,貪圖富貴之嫌呢?最起碼,也得算得沒有主見,任人宰割,隨波逐流吧!
在《紅樓夢》的女兒王國裡,香菱絕對算命運多舛的一位。遭遇不幸,甚至超出任何一位紅樓兒女。然而,眼見得其他各色人等相繼悲慘的謝幕,而香菱卻頑強地貫穿於故事的始終,其實,曹雪芹完全可以在香菱遭遇的任何一次的不幸中讓她消失 ,比如開始被拐,可以從此銷聲匿跡;比如嫁給薛蟠做小妾,完全可以讓她無聲無息地了此一生。然而,作者卻一次一次給了她重現天日的機會讓她淋漓盡致地展現自己。她位居薄命司副冊之冠,在通部紅樓粉黛中排名十三。她是小說中第一個出場,又是最後被度脫送到太虛幻境,交由警幻仙子對冊謝幕的紅樓女兒,這是包括黛玉、寶釵等都有所不及的。香菱學詩更是小說中的重頭戲,加之賈府上下眾口一詞的溢美之詞,香菱幾乎成了《紅樓夢》中的一朵奇葩。作者為什麼把這樣一個毫無個性可言,聽任命運擺布的女子如此濃墨重彩地加以刻畫呢?
其實,剛剛讀完前幾回,我就心存疑慮了。故事第一回可算整部小說的一個引子,引子之後,按慣例首先登場的應該是引子裡提及的絳珠仙草登場亮相,也就是說應該開始的是黛玉投親的情節。然而,作者卻宕開一筆,讓似乎與引子引述的故事關係不大的甄士隱、賈雨村登臺,也就自然有了英蓮(香菱)被拐的情節。讓次要人物先登場,主要寓意小說純屬虛構,世事真假難辨之外,也在小說結構上埋下了一個大伏筆。從這一點講,續集結尾重新讓甄士隱、賈雨村等謝幕,士隱度脫香菱,送到太虛幻境,交給警幻仙子的情節收尾,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一個絕妙的大手筆。香菱(英蓮)在整部小說中的結構作用,線索作用,也就是通過她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印證出來的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透露出的世事險惡、真假難辨,才是作者刻畫這一人物的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其作用遠遠超出了人物本身的人性魅力與詩意才華。
根據第五回的判詞,「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判斷 ,香菱的結局應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所以續集中所述因香菱是薛家早她進門之前納的妾,便有心整治香菱。 金桂自扎紙人,挑唆薛蟠,薛蟠不問清渾皂白,抓起門閂打香菱,香菱倍受精神與肉體雙重磨折。這些情節都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看做判詞中表露出的惡夢的開始。但是金桂弄巧成拙,自己落入自己設計的陰謀中毒斃了,以及後來香菱解除禁忌,扶為正室,後來又為薛家懷上了一個胎兒,自己卻難產而死等等情節就與判詞對不上了。我倒覺得夏金桂不應死得那麼早,後來還會有更加諸如王熙鳳之類的毒辣的手段,致使薛蟠休掉香菱,無親無故的香菱饑寒交迫流落街頭的情節。沿著這條思路寫下去,香菱流落街頭之際,一日,被官差無端帶去衙門,卻原來是當年被賈雨村迫害發配的門子,因在邊塞出生入死,竟然出人頭地當了將軍,通過關係,調任金陵地方專司調查問題官員之職(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而賈雨村,正是他上任後有針對性的第一個懲治目標。為搜集證據,便重新調查當年葫蘆僧一案,拿當事人香菱當堂對證(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案情真相大白之後,薛蟠被判死刑,薛家被抄(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賈雨村入獄(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夏金桂不顧寶釵等人的反對,毅然拋棄薛姨媽,一走了之,改嫁他人(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門子見香菱尚存幾分姿色,又與薛蟠(疑是陰陽人)並無夫妻之實,強行納她為妾。一日大醉,無意講出當年葫蘆僧一案,香菱方知他當年為賈雨村出謀劃策之事,原來他才是導致自己悲慘人生的元兇。香菱萬念俱焚,風雪之夜離家出走,路遇一破廟,饑寒交迫,蜷縮而睡。忽然見一僧一道站立面前,聲聲呼喚英蓮。香菱大驚,問其故,他們就將她的身世一五一十詳細說明,並曰受其父甄士隱之託帶她去一極樂世界。見她不信,雖將她身體各隱秘特徵詳說一二,香菱遂深信不疑,也已看破紅塵,早已心灰意冷,心甘情願隨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邊走,一僧一道唱起了《好了歌》……
各位一定笑我太不自量力,也敢為《紅樓夢》中的人物來個狗尾續貂。各位也太高看我了,本人俗人一個,即使有狗尾,也不敢往曹公的奇「貂」上續啊,權當自己根據根據對《紅樓夢》的理解,突發奇想,做了一次樓外樓夢,如次而已。
作者簡介
周會濤 ,從事小說創作與紅樓夢研究。書法作品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