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門古村從千年禮儀文化傳承中邁向新時代

2020-12-24 騰訊網

春分時節,繁花似錦。3月26日,記者來到浮梁縣黃壇鄉港口村採訪,沿途展現在眼前的是幢幢樓房新穎別致,條條整潔的路面通著各戶,片片綠蔥蔥的農田長勢喜人,不時還能看到參天的古樟樹,真有「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遊」之感。

港口村人口495戶,2198人,19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563.37畝,旱地面積1442.58畝,山林面積51364.8畝。該村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大理石、瓷土、瑩石和國家一級保護古木紅豆杉等珍貴植物。

該村不僅有風景秀麗的環境,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裡的古村文化,更是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鄭氏禮門古村落尤為突出。禮門,一個「禮」字,說明這裡的村民注重禮儀,誠實好客,敬畏「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理,禮,還是一種做人的道理。古人孟子有曰:「禮,門也」,是君子遵行的禮儀之道。「禮門」蘊含的意義,已經形成了這裡的一種禮儀文化,因此民風純樸,深入民心。

隨行採訪的港口村黨支部書記鄭友林,說起他們鄭氏禮門的古村文化,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起來。「禮門古村位於黃山餘脈南北方向的狹長谷地,四周崇山峻岭,這裡綠水青山,四季分明,竹林資源豐富。禮門村內西河雙溪並流,景德鎮昌江重要的支流西河就是由禮門開始向下拓寬的。禮門曾是近古時代陶瓷窯火的原材料產地,由西河上遊把窯柴運抵景德鎮……。」

據歷史記載,禮門鄭氏祖先鄭延英,始從浮梁儲田祖廟裡的新家源遷到此地。據禮門祠堂保存的《鄭雙溪暨黃夫人合葬暮銘志》碑文記載,禮門村的歷史上出了位叫鄭雙溪的名人,生於明朝正德十一年丙子正月,他在朝廷中了進士,並由皇帝授任官職,曾就任南京都察院司務、廣東會事、南京吏部尚書等要職,官至一品,在許多地方留下許多輝煌業績。

到明朝嘉靖年間,禮門村人丁不斷興旺,宗親發展成四股,分別是德成股,立成股,日成股,永興股,於是眾人提出修建鄭氏宗祠的計劃。鄭氏禮門祠堂規模宏大,建築面積2100多個平方米,是當時地位和精神的象徵,對中國祠堂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有著寶貴的參考價值。禮門祠宗分別為書堂,習武堂,子孫堂,陰陽堂,祖先堂,具體分為前門、前院、戲樓、天井,正廳、享殿、供奉祖先的龕位等,木作、磚作、石作、泥作,頗具匠心,石刻木雕的精緻做工,這此都見證了中國宗族祠宇建築文化的豐富與燦爛。

據禮門村裡的老人們介紹,過去村裡的古建築眾多,說起他們的祖屋都充滿著自豪感。當時禮門鄭氏眾多房屋建築均分為門廳、享堂與後寢三大部分,整體造型的構部件,以魚龍吐水梁柱支撐為例,整體上大刀闊斧,細部中絲縷入微,表現出一種難能可貴的古代建築藝人豪放瀟灑的創作氣勢,雕飾構部件數量的有限,使建築裝飾部位的選擇性尤為突出,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性簡樸特色。眾多古建築中均有雕龍畫柱,天井飛簷,柱墩石刻,體現了明清時期輝煌的建築風格,更演繹了鄭氏先祖在昌江支流西河流域的繁榮生息的輝煌過程。

當老人們說起村裡古建築的現狀,他們的臉上又流露出婉惜之情。鄭氏禮門祠堂及許多古建築,歷經明清、民國以來的風霜雨雪洗禮,尤其是文革期間又遭受過破壞後,所剩無幾,後來村民們多次自發組織修繕,才讓部分建築得以保存至今。禮門村處於江南多雨的潮溼谷地,祠堂難免遭受風吹雨打,尤其是祠內木製結構和露出屋簷,處於不斷腐爛的過程中,雖有村民們的維護和當地政府的重視,但是許多古建築仍然破爛不堪,險處環生。老人們無不嘆息道:「禮門古文化面臨消失的跡象,令人堪憂,期盼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時下是鮮花盛開的季節,村內鳥語花香,一派濃鬱的山水田園風情。禮門村的古建築是一年比一年少,但村裡的新景象卻是越來越多了。記者走進一家農戶,新穎別致的樓房裡電燃氣、電視、網絡、太陽能一應俱全,門前小院幽雅整潔。該戶村民對記者說:「以前我們村是雨天泥,晴天灰。現在我們也像城裡人一樣,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衛生廁,住小洋樓,用清潔太陽能已不再是夢。夜幕降臨,風景秀麗的廣場和寬敞的農民活動中心,更是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最佳場所。

港口村地處偏僻山區,過去村裡的房屋低矮破舊,雜物隨處堆放,垃圾遍地都是。近年來,該村為了美化村莊環境,給村民們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園,他們圍繞建設秀麗新村主題,開展「雙創雙修」活動,整治村裡環境,並實行了衛生保潔責任制、美化亮化規劃、文化設施完善化等制度,有效提高了村民們參與環境整治活動的積極性,營造了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該村始終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目前,他們在挖掘古村文化的同時,積極發展特色產業,由過去糧、林、茶為主導產業的單調格局,發展為現在以糧、茶、林、食用菌、野生蔬菜、藍莓果園、藥材、養豬、雞、山羊等特產農產品全面發展的大格局,實現了集體經濟增長、村民生活提高的喜人成績。

聲明: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安義古村驚現「鋤頭導遊」
    在背依梅嶺,內環群池的安義千年古村群,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肩扛鋤頭行走在田間地頭,手執鐮刀收穫喜悅。你腦海中的鋤頭導遊?or你來到古村才能看到的鋤頭導遊古村千年傳承不息,他們收起鋤頭,也在這裡向外來的遊客講述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沒錯,他們既是農民也是導遊,雖然忙著田地裡的農事,但也隨時能為遊客講解他們村裡的故事。這樣的「鋤頭導遊」,你敢說還有誰能比他們更
  • 生活著的千年西塘,傳承中的文化美學,方文山在這發起漢服文化周
    在西塘就要逛一次寬窄石弄,感受一下曲徑通幽的意境,還要看一次西塘的夜色,江南水鄉的廊棚,走走送子橋,沾一點好運氣,吃一次八珍糕,還要聽一聽吳儂軟語的越劇唱腔迴蕩,再在西塘住上一晚好好地感受一下小橋流水人家……可由方文山發起的西塘漢服文化周更令我傾心,這樣一場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彰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2013年11月1日創立至今
  • 千年月姐歌再唱響 唐代古韻傳承有人
    大洋網訊 中秋國慶到,在韶關市仁化縣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老少婦女齊上陣,載歌載舞傳唱一首首獨具唐代宮廷韻味的月姐歌,通過傳承省級非物質文化月姐歌的方式,共同慶祝國慶、中秋佳節,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石塘古村有650多年歷史,有月姐歌和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仁堂邁向高質量發展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這是對中醫藥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老字號企業,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集團」)將帶頭落實好重要指示精神視為重要責任與使命。目前,同仁堂集團正努力推動百年老字號邁向高質量發展。
  • 最美南灣:發揚水鄉文化,600年古村煥發新活力
    穗東街黨工委和南灣村黨委充分挖掘南灣紅色文化,在時代感厚重的會堂精心打造初心館,讓南灣人回味鄉愁,感受初心,並且立足當下,堅定使命,為新時代水鄉「揚帆起航」增效賦能。神廟廣場上由清朝康熙皇帝題字的「海不揚波」,是穗東千年來對外開放貿易的見證。
  • 北京城郊發現千年古村,村中全是四合院,地形隱蔽到無人問津
    連陶淵明都發現不了的桃花源北京市門頭溝區楊家峪古村——這是個神奇的地方。這裡綠林遍布、佳果成片、古色古香,就是跟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有的一比。這麼好的地方就是有一樣,北京的寸土寸金大法在這裡不起作用,跟錢沾邊的東西在這就不靠譜,它不是「活久見」,只是人們沒發現。
  • 2020全國卷II高考優秀作文:回望過去,邁向新時代-
    邁向新時代,當代青年要立鴻鵠之志,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信仰、信念、信心,對於青年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前進道路上,廣大青年唯有堅定信仰,堅執信念,堅持信心,方能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
  • 義烏雅端村:幽幽古村綻新顏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古建築群千年的歷史記憶,可以體驗到民俗文化傳承下來的珍貴禮儀。這個千年古村,就在「古」與「今」的交替中向前邁步,同時,依靠古建築發展旅遊經濟,讓村莊在新時代中熠熠生光。一脈相承,留住千年古村的記憶「說起我們村,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古建築群了,這是村裡的文化底蘊所在。」雅端村黨支部書記陳步青說。
  • 古村巨石縫中長出千年古樹,引出文化專訪,崔慶和之深處嚮往
    #文化傳承#李東升│文導讀:古村連花掌有兩株千年老樹,特別之處是從一塊巨石的石頭縫裡長出。當地人在上面又蓋了廟,難道是樹成精了,還是要壓著什麼?又一處,有韓信背水之戰的古碑,看的時候,要挖出來,看完再埋回去,這是為什麼?諸如此類的村落故事,引出今日的專訪:陽泉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崔慶和之深處嚮往。歲月寒涼,但這冬景恰似春華。
  • 邁向新時代,唱響自信之歌
    這首以「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主題,含蓄而巧妙地將「四個自信」進行藝術化融入而創作的主旋律歌曲,高度契合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著人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 泰順小鎮故事|十裡桃花笑春風 座座古村醉遊人 羅陽懷抱千年文化...
    2019-04-04 10:32 | 溫州都市報粉嫩的桃花,在崇山峻岭的懷抱中,顯得無限柔媚。村莊靜靜守望,石屋臨溪而建,走進山城泰順羅陽鎮的大溪源村,眼前景象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大溪源村的桃花村尾村的木拱廊橋 「村尾村是天然的『古樹文化博物館』,擁有百年以上古樹484株,千年以上20餘株,名貴稀有樹種數不勝數。整個村的生態植被覆蓋率達90%,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達到每立方釐米1萬以上,是山清水秀的天然氧吧。」村尾村黨支部書記潘長宋介紹,「來村裡旅遊的遊客在了解古樹文化的同時,也喜歡體驗『道古、樹眾、溪長』的天關古道。
  • 藏在北京深山中的千年古村,免費開放卻鮮有人知,如今已成無人村
    自大寒嶺關城盤旋下山約兩公裡處,藏著一座千年古村,這裡免費開放,卻鮮有人知,今天我們就走進這裡,探訪這個大山深處的千年古村莊。這座歷經滄桑的古老村莊名為楊家峪,雖然歷經千年,村落的整體格局卻被完好地保留下來。周邊環繞蒼松翠柏等自然植被,一派古樸蒼涼的情境裡,蘊藏著深厚的歷史風情。這裡的數代村民同居、同耕、同樂,過著田園般的生活。
  • 湛江這個盛產荔枝的千年古村,據傳蘇東坡都慕名來過
    「廣東千年古村落」系列報導 去年8月,廣東省評選出10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其中,湛江市遂溪縣2條路線入選。遂溪縣建新鎮蘇二村,作為粵西地區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納入「遂溪鄉村人文古色線路」。
  • 北大教授:把土葬改為火葬,等於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了禮儀文化傳承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大國,文化之邦。古語說:死生無大事。人一旦將死,就會和家裡的人交代後事,安排一場葬禮,自此人的一生蓋棺定論,走向終結。 近期,北大教授吳飛在一次講座中講到:把土葬改為火葬,等於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了禮儀文化傳承 。此觀點一出引發了巨大爭議。支持的人認為把土葬改為火葬又好保存,又不佔用公共資源,又可以避免大操大辦帶來的鋪張浪費,是很好的。反對者認為:人本來就是要入土為安的。而且保護好死者的整體性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孝道的一種體現,如果把人火化草草了事,那還有什麼禮儀可言呢?
  • 《大國芬芳》滇瓊兩地震撼上演,捨得持續創新傳承酒文化千年文脈
    (原標題:《大國芬芳》滇瓊兩地震撼上演,捨得持續創新傳承酒文化千年文脈)12月2日至10日,大型詩樂舞劇《大國芬芳》全國巡演走進雲南、海南兩地。
  • 匠心傳承 福膠以中國智慧走向世界
    現如今,福膠集團所承載的,早已不只是一塊阿膠,更是作為優秀的中國品牌帶領中醫藥邁向國際市場的文化自信與硬實力。阿膠文化正本溯源「神農一脈」薪火相傳  典禮現場雖天寒依舊,卻絲毫沒有影響福膠人的熱情與虔誠,古老的傳統文化儀式,「以言傳、以身教、師帶徒、代代傳」的傳統體系,傳承下來的不光是技術,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對技術的鑽研精神。  為何要選在冬至這一日?
  • 世興堂傳承珠珍媽祖文化
    2020年10月8日(歲次庚子年八月二十二日)晉主開光系列活動完畢,恭請媽祖金身迴鑾安座,由華陽珠珍祖廟媽祖文化董事會董事長吳寶明、副董事長吳烈升、吳烈青、秘書長吳永清、副秘書長吳烈欽率全體人員陪同
  • 文化藝術與禮儀生活雅集
    文化就是生活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自覺或是不自覺地在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不斷被傳承和詮釋它除了文字語言記錄表達以外我們還運用藝術的表現形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禮儀文化」時時處處為我們所接受,「禮尚往來」就是最樸素的禮儀文化。
  • 產品測評丨巧奪天工《尚禮沙發》傳承禮儀文化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古至今,中國人有著悠久的客廳文化。而客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家具當屬沙發。巧奪天工尚禮沙發,彰顯深遠流長的東方古韻,既滿足現代人了當代對起居生活的新要求,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那麼,巧奪天工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巧奪天工)的《尚禮沙發》,是怎樣弘揚傳統美德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的呢?
  • 武漢這座千年古村,依靠一個「泥娃娃」,聞名全國
    作為一個承載了幾千年農耕文化的大國,國人自古以來對於土地的熱愛和那種深厚情感,致使從古至今,湧現出諸多的和土地相關的神話傳說以及無數的民諺詩詞歌賦。「女蝸造人」、「土地公」、「面朝黃土背朝天」等,皆是因此而來。泱泱大國,從不缺乏的,就是各種能人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