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月姐歌再唱響 唐代古韻傳承有人

2020-12-22 大洋網

農婦打扮一新唱月姐歌。

大洋網訊 中秋國慶到,在韶關市仁化縣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老少婦女齊上陣,載歌載舞傳唱一首首獨具唐代宮廷韻味的月姐歌,通過傳承省級非物質文化月姐歌的方式,共同慶祝國慶、中秋佳節,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石塘古村有650多年歷史,有月姐歌和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月姐歌,可追溯至唐宋代,從每年農曆八月初一月姐開壇至八月十五送月姐,成為石塘村婦女歡慶中秋佳節的獨特形式,代代傳承,豐富了農村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天,村中老少婦女穿著鮮豔的新衣裳,聚集在月姐歌壇,在傳承人的帶領下,齊唱月姐歌,包括「繡香包」調、「石榴打花」調、「睇龍船」調、「送月姐」調,其間有歌舞、遊戲等環節。

石塘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歡唱的婦女,她們有種菜賣的阿婆,有種水稻的大嬸,有釀酒的大姐,但在中秋佳節,她們都是月姐歌女,用方言清唱,傾訴種田耕作、鄰裡關係、內心情感等,抒發對生活的美好嚮往。當晚舉行了送月姐儀式,大家齊唱送月姐歌,一路將月姐送到村外的小溪邊,對著水中月影祈福,共祝未來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記者了解到,仁化縣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縣建設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文明縣城工作,把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作為守護群眾共有的精神家園,打造了省級「石塘月姐歌」傳承基地。該縣鼓勵省級傳承人做好傳幫帶作用,設立了2支婦女月姐歌隊,組織小學生成立了一支小月姐隊,整理了100多首曲譜,並經常參與非遺民俗宣傳展示活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瑜 通訊員譚玉玲、肖曉珍、何梅娣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中國·瀋陽 網絡中國節 漢服同袍相聚「端午漢風市集」 同展華夏古韻
    6月27日,中國·瀋陽 網絡中國節「善行端午 福滿盛京」系列公益活動之「漢服傳承大使選拔活動」在太原街玖伍文化城舉行。活動現場,身著漢服的小姐姐們齊聚玖伍文化城B1中廳,或輕歌曼舞,或提傘持扇,或撫琴弄弦……在一支優美的古風感現代舞蹈中開啟了漢服傳承大使的選拔,帶領市民、遊客和漢服同袍們穿越千年時空、探尋千年古韻,深入體驗傳統的端午文化,
  • 楓橋夜泊——傳承千年的文化意境,至今讀來,濤聲依舊
    相信很多人都曾沉醉在歌曲古韻十足的意境中 。這首歌在當年的傳唱度是相當高的,從中學校園的莘莘學子到大街小巷的俊男靚女,從寧靜閒適的鄉間小道到車水馬龍的城鎮集市,到處飄揚著《濤聲依舊》悅耳動聽的旋律。好歌就是這樣,不論歲月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那一絲絲淡雅的憂愁卻始終縈繞你我,久久無法忘懷。從當初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中年落魄大叔,變的是與日俱增的滄桑落寞,不變的是暗藏心底的懷舊情緣。
  • [特別策劃]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剡溪古韻》朗誦會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1200多年前,李白在浙江嵊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傳承至今的詩句。
  • 致敬歷史 傳承匠心 五糧液舉行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
    12月17日,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四川宜賓舉行。作為白酒行業標誌性傳統酒禮文化活動,本次酒聖祭祀大典旨在致敬歷史傳統、傳承工匠精神、弘揚白酒文化。蒼山疊翠,佳釀飄香。上午11:38分,九門禮炮五響齊發。伴隨著激昂的鐘聲,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宣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現在開始」,正式拉開祭祀大典序幕。
  • 致敬歷史,傳承匠心:五糧液舉行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
    12月17日,2020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在酒聖山隆重舉行。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宣布「五糧液第二十四屆酒聖祭祀大典現在開始」(受訪者供圖)作為白酒行業標誌性傳統酒禮文化活動,本次酒聖祭祀大典旨在致敬歷史傳統、傳承工匠精神、弘揚白酒文化。
  • 千年鹿鳴宴裡傳承的成者之風
    「鹿鳴宴」因《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鹿鳴》原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樂歌,一共有三章,三章頭句皆以「呦呦鹿鳴」作為伊始,其意為鹿子發現了美食不忘夥伴,發出「呦呦」叫聲招呼同類一塊進食。《述異記》云:「鹿千年化為蒼。又五百年化為白。」 鹿被稱為仙獸,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帝王仁德的象徵。「呦呦鹿鳴」乃成者之聚,一呼百應,共飲美酒,成己又成人,乃成者之風。正因如此,「鹿鳴宴」一直傳承,作為貴族、成者之宴的代名詞。《祥驗記》載:「鹿者,祿也。
  • 石塘月姐歌
    「月姐歌」是仁化縣石塘村流傳的一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民間音樂,數百年以來,在當地女性群體中口傳心授,一直傳唱,獨特的演唱方式中餘存唐朝宮廷韻味,是客家民歌中一枝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寶。  舊時,女性受封建社會禮制的種種束縛,藉助「月神」的威嚴,唱「月姐歌」成了當地婦女們宣洩內心情愫的方式,漸漸地形成了中秋月圓時婦女群集唱歌的習俗,並成為石塘村婦女歡慶中秋佳節的獨特形式,代代傳承至今。  每年中秋時節,石塘村婦女聚集設月姐歌壇、唱「月姐」,活動由農曆八月初一持續到八月十五。
  • 白醪酒再唱大風歌
    白醪酒再唱大風歌歷經千年風雲變幻,一曲《大風歌》曾經喚起了多少中華兒女強國魂、壯國威的豪情壯志,更成為漢高祖家鄉豐縣百萬人民的驕傲、自豪和象徵。而以大風歌冠名的「大風歌牌」泥池酒也在這激蕩的旋律中,見證了歷史,傳承了文化,傳播了文明,創造了輝煌,激揚了夢想。據《史記•高祖本紀》及《漢書•高帝記》記載,劉邦滅了暴秦和戰勝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 比徽州古韻,比江南詩意!這座千年古城終於要火!
    進入12月,天氣愈發的寒冷了起來,許多地方已滿是冬日的蕭瑟,但有一處這樣的地方,一棵棵落羽杉卻正是豔麗的時候!而黃田古村更多的,還是個質樸靜謐的千年徽州古村。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老屋,訴說著這裡的滄桑與美好。
  • 古韻新風洛陽城
    在央視秋晚總撰稿楊啟舫看來,站在應天門上能明顯感受到「一眼千年」,由天堂、明堂等建築組成的中軸線,讓人充分體會到洛陽「古今輝映」的城市魅力。同時,應天門坐落在城市繁華地段,有著滿滿的「人間煙火氣」。近年,我市牢固樹立「保護為先、傳承創新、合理利用」理念,讓記載於典籍中的河洛文化「走出來」,讓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化遺址「活起來」。眼下,我市正加緊建設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著力打造包括應天門在內的隋唐風貌核心展示區。
  • 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舉辦地贊皇:賞秀美山水 品古韻新風
    贊皇縣委宣傳部供圖&nbsp&nbsp&nbsp&nbsp9月,第七屆石家莊市旅發大會將在贊皇縣舉辦。會期臨近,不斷有遊客慕名來到位於太行山中段東麓的贊皇,在槐河發源地欣賞湖光山色、田園風光,感受山水靈性,品味歷史文化。
  • 千年萊夷古樂再次奏響,展示靈氣、活力、時尚萊西
    新銳大眾記者 張曉帆 宋弢 通訊員 侯義鳳萊夷古樂撞擊觀眾心靈編鐘、石磬、古琴、錞於、陶鼓、陶號、瑟等十幾種樂器逐一排開,編鐘聲起,奏出鳳凰展翅的旋律;磬聲悠揚,打擊、吹奏、彈撥,如玉樹臨風,似大海掀波;舞者們身著古色古香的服裝,翩翩起舞……5月30日,千年前的萊夷古樂在萊西市民文化中心重新編排再現
  • 以電影講述沙井蠔民故事 傳承千年蠔鄉精神
    9月19日上午,大型院線電影《天地蠔情》在寶安區沙井街道中亞矽谷舉行啟動儀式《天地蠔情》以沙井的「蠔」文化為基調,通過年輕一輩的浪漫愛情,以及老一輩堅守傳承的鄉情,側面襯託出了一代又一代蠔民投灑在紅樹林與合瀾海的熱情與愛,堅守與傳承。
  •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或是傳承經典最合適方式
    原標題:和詩以歌,或許是 傳承經典最合適的方式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文學名篇在音樂中重獲新生。其實,除了《經典詠流傳》(配圖為海報)外,還有不少歌曲的歌詞源於古詩詞,不少觀眾認為,在歌唱中學詩詞、背詩詞,或是經典最合適的傳承方式之一。   知多D   記者獲悉,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已經錄製完成,即將跟觀眾見面。
  • 邂逅定海美麗鄉村①丨千年稻香露古韻 李樹弄影煥新顏
    2015年5月25
  • 今天,一起再唱這首歌!
    今天,一起再唱這首歌!升旗儀式後現場還舉行了少年課間操和大眾活力健身操表演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回顧解放軍進駐澳門珍貴畫面1999年12月20日零時隨著五星紅旗在澳門緩緩升起外國殖民統治從中國土地上被徹底清除漂泊400多年的遊子重回祖國母親懷抱
  • 惟楚有材 於斯為盛 嶽麓書院何以傳承千年仍弦歌不絕?
    9月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面對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總書記說:「見到你們很高興,讓我想起嶽麓書院的兩句話:『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真是人才濟濟啊!」「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的確是嶽麓書院的真實寫照。
  • 千年學府 其命惟新(1)千年弦歌
    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了解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情況,並勉勵青年學子不負時代重託,不負青春韶華。牢記總書記囑託,走向全面現代復興的嶽麓書院,不斷推進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千年學府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 千年佛光寺 循著梁思成林徽因足跡,尋找唐代大木作
    千年佛光寺「這是我們這些年裡搜尋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結構建築,除殿本身為唐代木構外,殿內尚有唐塑菩薩像數十尊,梁下有唐代題名墨跡,栱眼壁有唐代壁畫。此四者一已稱絕,而四藝集於一殿,誠我國第一國寶也。」發現 千年古寺放光芒走在青石鋪就的坡路上,如同踏著斑駁的歷史足跡。放眼望去,佛光寺三面環山,因勢而建,坐東朝西,雄踞山腰,周圍松柏青碧,環境清幽。這條遠離五臺山的荒涼小路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經過了,然而,1937年6月,這條路卻留下了震驚中外的一串串重量級腳印。
  • 五臺山佛光寺:全國最大唐代建築保存千年的秘密
    也是唐代僅存的四座木建築中最完整,最大的一座。其次,唐代時期的五臺地區寺廟雲集,同時作為交通要道來往的人數眾多。但隨著唐朝的滅亡,曾經熱鬧的五臺地區也逐漸荒涼。人們逐漸忘記這座唐代寺廟,並且離開交通要道的佛光寺也避免了因戰火而被毀壞,或是在歷朝歷代中被拆除重建的命運。這也是能保存千年到近代不被破壞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