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佛光寺:全國最大唐代建築保存千年的秘密

2020-12-19 小郭曰

歡迎關注「小郭曰」,各種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古蹟等你去發現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之大佛光寺

佛光寺內所存的東大殿是目前我國已知第三早的木建構建築。從年代上講,僅次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南禪寺大殿(782年)、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廣仁王廟(832年)。也是唐代僅存的四座木建築中最完整,最大的一座。

國內僅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jian'zhu

歷史沿革

根據史書上的一段記載,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可以想像下,如今已聞名海外的大同雲岡石窟在當時也只是剛剛開鑿不久。當然佛光寺最初的模樣已經無法考證。

來到唐朝,當初的佛光寺升級稱為全國的「十大寺」之一,地位之顯赫可見一斑。現在東大殿的位置原本為一座彌勒大閣,高度甚至達到了32米,高度大致相當於現在的9層樓。

但200年後來到了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大舉滅佛。這座唐初的「十大寺」之一也沒有倖免遇難。寺院被全部砸毀,一片廢墟中只有一座師祖塔倖存。

「會昌法難」當時的場景

這次的滅佛運動隨著武宗離世而終止,宣宗即位後宣布復法,12年後,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和高僧願誠主持重建。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佛光寺東大殿,就是這次1150多年前重建的遺物。

佛光寺大殿的側視圖

之後,宋、金、明、清,均對佛光寺進行了修葺,再加上民國初年增築的窯洞和南北廂房。如今規模的佛光寺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如今佛光寺的平面圖

保留至今的秘密

佛光寺免於被毀的主要原因有三:

雖然在「會昌法難」中遭到了滅頂之災,但畢竟是唐初著名的「十大寺」之一,滅佛運動結束後很快得到了官方重視,規模雖然不及當初,但好在及時被重新修復,這是其一。

其次,唐代時期的五臺地區寺廟雲集,同時作為交通要道來往的人數眾多。但隨著唐朝的滅亡,曾經熱鬧的五臺地區也逐漸荒涼。人們逐漸忘記這座唐代寺廟,並且離開交通要道的佛光寺也避免了因戰火而被毀壞,或是在歷朝歷代中被拆除重建的命運。這也是能保存千年到近代不被破壞的最重要原因。

衛星地圖下佛光寺被群山環抱

最後,也是多虧了中國建築史上的泰鬥---梁思成及營造學社一行人。1937年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對佛光寺進行了考察、測繪。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被很好地保護了起來,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免於在之後的十年浩劫中被打砸破壞的命運。

佛光寺的一些趣事

佛光寺在中國的建築史上保持著多項的第一,其中之一就是擁有著中國最古老的木門。在大門的背後有著千年前唐人遊覽佛光寺所留的「塗鴉」,也正是這些所留字跡才推斷出東大殿正門在建造後就從未更換過,是唐代原物。

千年前遊客所留下的「到此一遊」

營造學社成立後不久,日本同行誇下海口。當時曾有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質建築,建築學家要想領略唐制木構之風格,得去日本的京都、奈良才行。這種說法直接刺激了營造學社的眾人。

1932年到1937年間,梁思成等營造學社一行人在中國各地進行考察,但是並沒有發現有關唐代建築的線索。

當眾人在敦煌考察的時候,偶然間得到了一本外國人出版的畫冊《敦煌石窟圖錄》,圖上有一座名叫「大佛光之寺」的寺院。他們驚喜之餘,第三次來到山西,專程來尋找這座壁畫上的寺廟。

傳說建於公元607年的奈良唐法隆寺

林徽因是遠視眼,雖是傍晚時分來到佛光寺,但她在大殿梁上看到一排不清晰毛筆字,當拂去千年的灰塵後,發現上面寫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的字樣。後來林徽因又想起大殿外面的石幢上,也刻有同樣的字樣。兩者相互佐證,證實了這座大殿是建於唐大中十一年

當年正在佛光寺測量唐代經幢的林徽因

寧公遇夫人與佛光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對於她的身世,大家一開始一無所知。但是有一位叫王守澄的人,他以「功德主」的名義與寧公遇的名字出現在同一根木樑上。人們在結合大殿梁上的「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兩行題記,推測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右軍中尉是唐代宦官的一個首領,這位寧公遇很有可能就是宦官王守澄的家人。在唐代,有宦官娶妻的習俗,結合這一點,可以知道寧公遇應該就是這位宦官的夫人。夫婦兩人共同捐贈了佛光寺的修建。

林徽因與千年前的寧公遇夫人合影

佛光寺是幸運的:

因為遇到了寧公遇這樣的恩人,才能在廢墟上得以重建。

因為避開了交通要道,才能千年以來免於各樣的戰火。

因為遇到林梁二人,才能在千年後再次閃爍出昔日的榮光。

夕陽下壯美的佛光寺

—(End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千年佛光寺 循著梁思成林徽因足跡,尋找唐代大木作
    梁思成偶然看到了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時,翻到第61窟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從圖上發現了「大佛光之寺」這座古樸的寺廟,欣喜萬分。於是夫婦倆跋山涉水來到五臺山尋找,使這座積澱了數千年東方文化藝術之光的佛寺終於重放光芒,驚動了世界。同時,確鑿無疑地證實:中國有唐代木構建築,日本人的定論可以休矣!
  • 五臺山佛光寺
    更因這一座不大的寺廟「中國第一國寶」,是中華留存唯一的唐代國家工程。但去過五臺山的遊人卻不一定都來過這裡,因佛光寺距離五臺山臺懷鎮有較長的路程,它位於五臺縣城東北32公裡,距離五臺山臺懷鎮也有30多公裡。我們去的時候已近傍晚,想像著兩位大師當初應該是騎著毛驢走了很久,千般尋找才得以發現在佛光山山腰的這個寺廟吧。
  • 林徽因與五臺山佛光寺
    根據五臺山《清涼山志》記載: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唐武宗滅佛時被毀,僅僅12年後佛光寺重建。於是二人推斷:保羅・伯希和所著的《敦煌石窟圖錄》中大佛光之寺應該就是《清涼山志》記載中的這個佛光寺。▲佛光寺資料圖只是上千年過去了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佛光寺現在還仍然存在嗎?
  • 去山西玩兒啊 - 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寺東大殿修建於公元857年,唐玄宗大中十一年。它是目前中國幾座唐代建築裡體量最大,而且是唯一的一座殿堂式結構。梁思成先生當年認為是「中國第一國寶」。在1937年的6月26日下午,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在山西的五臺山發現這座當時中國第一座唐代的木結構建築,梁林對佛光寺東大殿的唐代建築的認定打破了日本學者的論斷。佛光寺是在五臺山的五座山峰之外的寺廟,佔地面積大概有34200平方米左右,是一座三進的院落。一依山而建,步步高升。
  • 五臺山瑰寶-佛光寺的興衰歷程
    除東大殿七間為唐代木構建築,下院靠山門北側的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其餘建築群均為明、清以後所建。東大殿東南側有一座北魏始建的祖師墓塔,從祖師塔的記載中可看到佛光寺深厚的歷史底蘊。在東大殿門口和下層院文殊殿南側各有一座經幢,這兩座經憧都屬於唐朝建築物,對考查佛光寺歷史具有很大幫助和參考價值。
  • 忻州五臺山,徐帥故裡,佛光寺和南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
    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五臺山佛樂),省級5項(晉北鼓吹--五臺八大套、溫氏空心澄泥硯、五臺賽戲、五臺山民間傳統彩塑、五臺山騾馬大會),市級9項,縣級37項。五臺文物眾多,風光秀麗。全縣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國家級8處(佛光寺、南禪寺、廣濟寺、延慶寺、尊勝寺、徐向前元帥故居、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省級18處,市級7處,縣級79處。
  • 除了佛光寺,五臺山還有一座國寶級的唐代佛寺,趙樸初曾詠詞盛讚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先生《五臺雜詠》詞中對唐建南禪寺和佛光寺的評價。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稱國寶,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1961年,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梁思成 林徽因)
    編 者 小 記1937年6月,梁思成夫婦第四次來到山西,與中國營造學社調查隊一起深入五臺山地區,終於發現了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佛光寺。後梁思成撰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登載於《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七卷一、二期。
  • 「中國古建第一瑰寶」佛光寺,是如何被梁思成發現的?
    ,其中許多建築的意義是首次被認識,例如明確了五臺山佛光寺為中國唐代木構建築實證。而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只剩4座唐代中晚期的寺廟,其中就有被建築學泰鬥梁思成發現的,建築年代久、規模大(七開間)、等級高(廡殿頂),稱之為「第一國寶」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 佛光寺大殿:是中日歷史建築學術之爭,更是傳統建築之美的縮影
    揚木質材料的受彎和受壓之長處,避木質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處,並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在很早的唐代,中國木結構建築方式就已經自成一套非常嚴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們今天要探索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唐朝木質結構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它帶我們一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蘊,一起了解唐代木結構建築。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1937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紀玉堂四位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正式確認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築,這也是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日本學者早在1922年就來過佛光寺,不過並沒有發現這是唐代建築。
  • 五臺山第一寺廟,被譽「最古老的唐代建築」,門票僅要15元
    也是因為山西的古建築在國範圍內屬於保持最完善的,特別是在國內僅存的4座唐代木質建築全在在山西境內,這也最令歷史文化愛好者神往,也是在建築領域用於極高的評價。其中最應該說的就是位於五臺山景區旁邊的古寺。該寺佔地3078平方米,建造於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別看他小,該有的一樣不差。
  • 夢回大唐,打卡梁思成夫婦發現的佛光寺,看1200年前的木結構建築
    山西五臺山雖以佛教聞名,建築卻是看點之一。五臺山佛教建築群始建於漢明帝,現存有唐代以來七個朝代的寺廟68座。日本建築史學者曾說過,中國全境內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中國人要想研究唐朝建築,只能到日本來。這一說法,卻在上世紀30年代,因梁思成夫婦發現佛光寺而遭到顛覆。
  • 來看央視航拍的佛光寺 解說詞裡有一個小錯誤
    它雖沒有南禪寺古老,但它的唐代結構幾乎沒有被大改動,比南禪寺大殿保留下來更多歷史信息。 如果你看過很多古廟的話,一定會被它粗大壯實的鬥拱所震撼,被它舒展宏大的屋頂折服,被它精巧內斂的結構吸引。 它是目前國內僅存三座唐代磚木結構古建中,體量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的。另兩座南禪寺大殿和廣仁王廟大殿與它相比都稍顯侷促。
  • 建築、塑像、壁畫和墨跡「四絕」,山西五臺山最美風景探秘
    推薦最值得你去,震撼人心的三個地方:佛光寺、菩薩頂、竹林寺。佛光寺1.佛光寺:佛光寺大殿被稱「中國建築的第一瑰寶」,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 。1937年6月,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懷著中國古建築的夢想來到五臺山,她們被五臺山的建築樣式而感到,建造於唐代的佛光寺,終結了唐代木結構建築在當代消亡的謬論。撰寫了《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一書,該書的出版發行,轟動了中外建築學界,佛光寺從此名冠天下,被譽為「亞洲佛光」、「國之重寶」;佛光寺結束了中國無唐代木結構建築的定論。是了解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活化石」和參考書。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光明日報-光明網
    編者按    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    1937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紀玉堂四位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正式確認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築,這也是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    日本學者早在1922年就來過佛光寺,不過並沒有發現這是唐代建築。
  • 【短視頻】航拍古建~佛光寺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所有中國古代文化愛好者一生必須去的景點之一。抑或是絕對值得一去再去、多次去體會盛唐文化的所在。它雖沒有南禪寺古老,但它的唐代結構幾乎沒有被大改動,比南禪寺大殿保留下來更多歷史信息。 如果你看過很多古廟的話,一定會被它粗大壯實的鬥拱所震撼,被它舒展宏大的屋頂折服,被它精巧內斂的結構吸引。 它是目前國內僅存三座唐代磚木結構古建中,體量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的。另兩座南禪寺大殿和廣仁王廟大殿與它相比都稍顯侷促。
  • 佛光寺東大殿(上):唐風悠悠吹不盡,鑿巖建寺已千年
    關於五臺山國寶佛光寺的整體介紹與背後的故事請查看 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梁思成與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本文主要介紹佛光寺東大殿的那些事。殿後的山巖中有一種五臺山綠巖,約有將近30億年的歷史,是最早的陸地巖石之一。與這些巖石的年歲相比,邊上東大殿的歷史也就是倏忽一瞬。但這「倏忽一瞬」的千年歲月,對人間來說,又早已是滄海桑田。
  • 林徽因與佛光寺的緣分
    五臺山佛光寺為何被譽為「亞洲佛光」,鎮寺之寶是哪四絕?林徽因,這位女建築師,「卻是第一個發現這座中國最難得古廟的捐獻者也曾是一位婦女」,是否因緣際會?一起穿越時間的距離,走進千年佛光寺,聆聽歷史的故事。我們在大殿(編註:佛光寺東大殿)工作的第三天,我的妻子覺察到在一根梁底上有非常模糊的毛筆字跡象。
  • 佛光寺,何以成為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建築第一瑰寶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輾轉多地,騎馱騾入五臺山,走過崎嶇陡峻的山路,第一次發現了華夏大地尚存的唐代木構建築——佛光寺東大殿(正殿)。在此之前,曾有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構建築,中國人要想研究唐代木構建築,只能到日本去。而梁林夫婦等人的發現有力地打破了這一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