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葉子的攝影記錄
記錄於9月20日
佛光寺很有名,那是因為中國的建築學泰鬥奠基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多年對古建研究最為重大的發現成果,具有中國古建築標誌性的意義。更因這一座不大的寺廟「中國第一國寶」,是中華留存唯一的唐代國家工程。但去過五臺山的遊人卻不一定都來過這裡,因佛光寺距離五臺山臺懷鎮有較長的路程,它位於五臺縣城東北32公裡,距離五臺山臺懷鎮也有30多公裡。
我們去的時候已近傍晚,想像著兩位大師當初應該是騎著毛驢走了很久,千般尋找才得以發現在佛光山山腰的這個寺廟吧。大夥急急踏進寶殿,觀賞著、思考著、驚嘆著。
一位八十歲的老婦人,獨坐在照壁下擺賣自己做的手工飾品。
同去的朋友說,十年前這裡是另一塊略小的石頭。
飛花的日子,師兄在此拍攝了一幅花下僧人閱讀的美圖,很是喜歡。
「佛光寺的東大殿是唐代晚期的皇家高官捐資興建的,建築構造、佛像設計思想都是來自京都長安的工匠和全國及五臺高僧的共同設計。」
佛光寺的大殿是我國早期建築最為重要的標準器,也就是說,建築學家、現代仿唐城市建設、寺院仿唐建設,都必須用佛光寺大殿進行比照方知是否為原汁原味的唐風。
目前中國保存的唐代建築公認的木結構建築有三座:五臺南禪寺大佛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山西廣仁王廟。
走進佛光寺,可以看到1200年前唐代寺院的原貌,以及歷次修繕的痕跡、碑刻、題記、塑像、壁畫(有些被保護看不到),他們能真實的反映中國佛教的滄桑變化,體現中國及五臺山的宗教、經濟、文化、建築等發展與變遷。
大殿內有一書法遺蹟被玻璃保護著,是唐人留下來的墨跡。拍虛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實地去看能飽眼福。
「佛光寺祖師塔在大殿的東南角,屬於亭閣式塔。建於北魏時期,是五臺山也是中國最早的佛塔,是我國罕見的北魏古塔。」
大殿與石山之間是這樣紋理的地面,諮詢地質「心向大海」老師,回復為綠泥片巖。它是變質巖的一種,具有片狀構造,片狀變晶結構。
佛光寺反映了當時建築的、繪畫、書法等印記,也是中國古建築的頂峰時期最為高超的營造技術。(文字參考五臺山清心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