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佛光寺

2020-12-19 秀容小夥

來源:葉子的攝影記錄

記錄於9月20日

佛光寺很有名,那是因為中國的建築學泰鬥奠基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多年對古建研究最為重大的發現成果,具有中國古建築標誌性的意義。更因這一座不大的寺廟「中國第一國寶」,是中華留存唯一的唐代國家工程。但去過五臺山的遊人卻不一定都來過這裡,因佛光寺距離五臺山臺懷鎮有較長的路程,它位於五臺縣城東北32公裡,距離五臺山臺懷鎮也有30多公裡。

我們去的時候已近傍晚,想像著兩位大師當初應該是騎著毛驢走了很久,千般尋找才得以發現在佛光山山腰的這個寺廟吧。大夥急急踏進寶殿,觀賞著、思考著、驚嘆著。

一位八十歲的老婦人,獨坐在照壁下擺賣自己做的手工飾品。

同去的朋友說,十年前這裡是另一塊略小的石頭。

飛花的日子,師兄在此拍攝了一幅花下僧人閱讀的美圖,很是喜歡。

那個背影就是師兄
唯一見到的僧人
從這裡拾級而上就是大殿

「佛光寺的東大殿是唐代晚期的皇家高官捐資興建的,建築構造、佛像設計思想都是來自京都長安的工匠和全國及五臺高僧的共同設計。」

佛光寺的大殿是我國早期建築最為重要的標準器,也就是說,建築學家、現代仿唐城市建設、寺院仿唐建設,都必須用佛光寺大殿進行比照方知是否為原汁原味的唐風。

目前中國保存的唐代建築公認的木結構建築有三座:五臺南禪寺大佛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山西廣仁王廟。

走進佛光寺,可以看到1200年前唐代寺院的原貌,以及歷次修繕的痕跡、碑刻、題記、塑像、壁畫(有些被保護看不到),他們能真實的反映中國佛教的滄桑變化,體現中國及五臺山的宗教、經濟、文化、建築等發展與變遷。

大殿內有一書法遺蹟被玻璃保護著,是唐人留下來的墨跡。拍虛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實地去看能飽眼福。

「佛光寺祖師塔在大殿的東南角,屬於亭閣式塔。建於北魏時期,是五臺山也是中國最早的佛塔,是我國罕見的北魏古塔。」

大殿後面的石山

大殿與石山之間是這樣紋理的地面,諮詢地質「心向大海」老師,回復為綠泥片巖。它是變質巖的一種,具有片狀構造,片狀變晶結構。

佛光寺反映了當時建築的、繪畫、書法等印記,也是中國古建築的頂峰時期最為高超的營造技術。(文字參考五臺山清心 文)

相關焦點

  • 林徽因與五臺山佛光寺
    ▲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書中描繪的敦煌第61號洞窟的兩張唐朝壁畫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其中一幅《五臺山圖》形象地描繪了以五臺山為中心,東起河北鎮州(今河北正定縣),▲《五臺山圖》局部突然「大佛光之寺」,幾個大大的黑字就像一道閃電,出現在了茫茫暗夜。
  • 去山西玩兒啊 - 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寺東大殿修建於公元857年,唐玄宗大中十一年。它是目前中國幾座唐代建築裡體量最大,而且是唯一的一座殿堂式結構。梁思成先生當年認為是「中國第一國寶」。在1937年的6月26日下午,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在山西的五臺山發現這座當時中國第一座唐代的木結構建築,梁林對佛光寺東大殿的唐代建築的認定打破了日本學者的論斷。佛光寺是在五臺山的五座山峰之外的寺廟,佔地面積大概有34200平方米左右,是一座三進的院落。一依山而建,步步高升。
  • 五臺山瑰寶-佛光寺的興衰歷程
    五臺瑰寶_佛光寺的興衰歷程(原創)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豆村鎮北十裡有餘的佛光村南側,距五臺縣城32公裡,離臺懷鎮47公裡。屬豆村鎮轄區,從豆村沿繁五公路往北走8華裡到閆家寨村口往東走2華裡許就能到達佛光寺。此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古建築悠久的寺廟瑰寶之一。
  • 五臺山佛光寺明年1月1日起開始收費了……
    忻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 忻發改發[2020]166號 忻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於佛光寺門票有關事項的通知 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
  • 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梁思成 林徽因)
    編 者 小 記1937年6月,梁思成夫婦第四次來到山西,與中國營造學社調查隊一起深入五臺山地區,終於發現了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佛光寺。後梁思成撰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登載於《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七卷一、二期。
  • 五臺山佛光寺:全國最大唐代建築保存千年的秘密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之大佛光寺 佛光寺內所存的東大殿是目前我國已知第三早的木建構建築。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佛光寺東大殿,就是這次1150多年前重建的遺物。佛光寺大殿的側視圖之後,宋、金、明、清,均對佛光寺進行了修葺,再加上民國初年增築的窯洞和南北廂房。如今規模的佛光寺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 除了佛光寺,五臺山還有一座國寶級的唐代佛寺,趙樸初曾詠詞盛讚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先生《五臺雜詠》詞中對唐建南禪寺和佛光寺的評價。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稱國寶,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1961年,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忻州五臺山,徐帥故裡,佛光寺和南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
    繼7月2日,五臺縣文化旅遊招商新聞發布會後,五臺山與秀容古城遙相呼應,相得益彰,貫穿「逛品識古城忻州,居業遊聖境五臺」這一主題的文化活動精彩呈現。朔黃鐵路、滄榆、黎高速縱貫全境,距北京市380公裡,距天津市400公裡,距太原市135公裡,距五臺山飛機場26公裡,處於京津冀雄400公裡自駕出行圈內。五台鐘靈毓秀,人傑地靈。
  • 揭開佛光寺的「面紗」
    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下了佛光寺東大殿殿門打開後的那個瞬間。【壁畫中的歷史】佛光寺位於距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南臺豆村東北約5千米的佛興山山腰,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唐代時重建。今天所能見到的木結構建築,多為明清時期存留的。在佛光寺被重新發現以前,唐代木結構的建築形制大多只能在史料文獻中查證。
  • 「中國古建第一瑰寶」佛光寺,是如何被梁思成發現的?
    83年前,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與中國營造學社人員一行人,發現了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而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只剩4座唐代中晚期的寺廟,其中就有被建築學泰鬥梁思成發現的,建築年代久、規模大(七開間)、等級高(廡殿頂),稱之為「第一國寶」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 林徽因與佛光寺的緣分
    五臺山佛光寺為何被譽為「亞洲佛光」,鎮寺之寶是哪四絕?林徽因,這位女建築師,「卻是第一個發現這座中國最難得古廟的捐獻者也曾是一位婦女」,是否因緣際會?一起穿越時間的距離,走進千年佛光寺,聆聽歷史的故事。我們在大殿(編註:佛光寺東大殿)工作的第三天,我的妻子覺察到在一根梁底上有非常模糊的毛筆字跡象。
  • 夢回大唐,打卡梁思成夫婦發現的佛光寺,看1200年前的木結構建築
    山西五臺山雖以佛教聞名,建築卻是看點之一。五臺山佛教建築群始建於漢明帝,現存有唐代以來七個朝代的寺廟68座。日本建築史學者曾說過,中國全境內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中國人要想研究唐朝建築,只能到日本來。這一說法,卻在上世紀30年代,因梁思成夫婦發現佛光寺而遭到顛覆。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佛光寺,何以成為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建築第一瑰寶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輾轉多地,騎馱騾入五臺山,走過崎嶇陡峻的山路,第一次發現了華夏大地尚存的唐代木構建築——佛光寺東大殿(正殿)。在此之前,曾有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構建築,中國人要想研究唐代木構建築,只能到日本去。而梁林夫婦等人的發現有力地打破了這一言論。
  • 是什麼促使梁啓超與佛光寺的結緣?這背後發生了什麼傳奇故事?
    因此修心養性是我們每個人所嚮往和追求的,佛教聖地無疑是我們最佳的心靈安放場所,今天,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五臺山第一大寺廟——佛光寺。來感受這偉大廟宇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心境。佛光寺佛光寺位於五臺縣的佛光新村,因寺歷史悠久,建築古老,寺內佛教文物藝術價值非凡,享有「亞洲佛光」的美稱。
  • 建築、塑像、壁畫和墨跡「四絕」,山西五臺山最美風景探秘
    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今天我們就走進500裡佛國清涼世界,去探秘發現山西五臺山最美風景。 處於五臺山風景區的臺懷鎮,有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到了臺懷鎮,就到五臺山了。五臺山,方圓500裡清涼世界。
  • 佛光寺東大殿(上):唐風悠悠吹不盡,鑿巖建寺已千年
    關於五臺山國寶佛光寺的整體介紹與背後的故事請查看 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梁思成與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本文主要介紹佛光寺東大殿的那些事。而佛光寺的重建,據記載,是宣宗讓僧人釋願誠號召僧眾,「特許修營佛光寺」。我們所見的東大殿,便來自於此次重建。
  • 千年佛光寺 循著梁思成林徽因足跡,尋找唐代大木作
    這個冬日,終於踏上追尋之路,車子離開五臺山臺懷鎮,向西大約行駛大約三十多公裡,進入一片人煙稀少的山野,順山道蜿蜒而上,一座氣勢巍峨,褐黃色的古廟建築,透過林木的縫隙,赫然入目,似一位古樸莊重的智者站立於山崖之前守望著一方水土。佛光寺,我的心瞬間被一種神秘感拉扯著激動不已。
  • 【短視頻】航拍古建~佛光寺
    因為現在佛光寺後山不讓人上去了,很多人再去佛光寺已經看不到東大殿舒展的大屋頂了,所以酸秀才拍攝了以上視頻,奉獻給您,從空中看全這座唐代古建的飛簷大屋頂。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所有中國古代文化愛好者一生必須去的景點之一。抑或是絕對值得一去再去、多次去體會盛唐文化的所在。
  • 佛光寺大殿:是中日歷史建築學術之爭,更是傳統建築之美的縮影
    揚木質材料的受彎和受壓之長處,避木質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處,並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在很早的唐代,中國木結構建築方式就已經自成一套非常嚴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們今天要探索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國歷史上現存的唐朝木質結構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它帶我們一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蘊,一起了解唐代木結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