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五穀豐登。從柳林縣孟門鎮到三交鎮黃河沿岸,近百裡的沿黃紅棗林帶,到處可以看到紅彤彤的棗兒掛在枝頭,一派豐收的場景。
9月29日,在美麗的清河之畔,柳林縣第二屆紅棗文化節暨2020年農民豐收節開幕,本屆紅棗文化節以「棗香天下,誠信柳林」為主題,為期兩天。
秋來紅棗壓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盤。紅棗文化節期間,「漫山紅透」採摘季,遊客可以沿途觀摩各紅棗觀光採摘園,在紅棗觀光採摘區進行採摘,找回兒時摘棗的記憶;「棗王」評選、認領棗樹、「墨香棗園」書畫、攝影展覽及「說唱柳林」地方特色文藝展演+匯演等多項活動,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在去年首屆紅棗文化節原有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增加了棗王評選、棗樹結緣、棗鄉漫遊、黃河文明看柳林、古韻柳林看今朝等活動。」柳林縣委書記趙建喜介紹到,我們要讓柳林紅棗、柳林文化不僅「紅」在九月,「紅」在柳林,更要「紅」遍大江南北,真正讓世界了解柳林,讓柳林走向世界。
棗樹在柳林縣被稱作「鐵桿莊稼」,有1300餘年歷史。柳林紅棗主要品種木棗是全國十大名棗之一,自古有著「中華木棗源遠流長,柳林紅棗甲天下」的美譽。
柳林的紅棗具有個大、肉厚、色鮮、味甜的優點,富含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成分,素有「人參果」的美稱。
1998年,柳林縣被國家農業部和中國特色之鄉組委會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三交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棗第一鎮」。
柳林縣現有紅棗林28萬畝,年產量3000萬公斤,有達滋、六郎、億得利、呂梁山、山嬌等一批享有著名商標的知名紅棗品牌企業,年加工轉換量1.2億公斤,紅棗產業及其連帶產業年產值達5億元。
去年,該縣成功舉辦首屆紅棗文化節,吸引5萬多市民、外來客商參觀、購物,實現銷售總額48.4萬元。來自北京、山東、浙江、福建、內蒙等地的友商達成16項紅棗及特色農產品貿易協議,籤約總金額4080萬元,讓紅棗、幹制紅棗、棗夾核桃、黑珍珠小米、南瓜子等柳林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向了全國。
「紅棗作為柳林轉型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紅棗產業,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趙建喜擲地有聲。
近年來,柳林縣將紅棗產業放到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重要位置,全面打響紅棗振興戰,整合12家企業成立紅棗振興公司,與山西農大、山西中醫藥大學開展校地合作,作為山西藥茶系列的柳林棗芽茶應運而生,研發出紅棗咖啡、青棗圈、黃芪雜糧餅等功能性食品,高標準打造科技示範園區,推進紅棗產業提質增效。
同時,藉助「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東風,在太原、北京、深圳等地成立柳林商會,,暢通紅棗外銷渠道。紅棗已經成為傳播柳林文化的良好載體、實現群眾脫貧致富的「頭號產業」,也成為老百姓的「鐵桿莊稼」。
目前,該縣已建起10個紅棗初級科技示範園區,培育壯大3家省級、16家市級紅棗加工龍頭企業,加工生產有蜜棗、貢棗、灘棗、空心棗、玉棗、脆棗、珍珠棗等二十餘個加工產品,產品遠銷全國二十餘個省市和東南亞各國,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重要依託。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
借力「人民優選」直播大賽 呂梁藥茶香飄全國9月26日,在首屆山西(呂梁)乾果交易會、第六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暨2020農民豐收節開幕之際,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山西賽區呂梁藥茶專場也在呂梁電商創業扶貧孵化園精彩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