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看微信遊戲最近出的綜藝節目

2021-01-18 觸樂

微信遊戲推出了一個綜藝節目,節目的名字叫《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按微信遊戲自己的說法,叫「熱門遊戲最強搭檔挑戰綜藝」。從這個綜藝的名字則可以看出來,這是個遊戲綜藝節目,而且裡面除了有遊戲,另一個主要的元素就是「好友」。

《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每一期都有一個遊戲作為主題。從形式上而言,它吸引我的地方是把綜藝和遊戲(是真的遊戲)結合在一起。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偶爾會產生一點奇妙的聯想。有時候你能看到一群主播坐在臺下,兩個主播在臺上玩三消遊戲,主持人在旁邊解說,臺下主播驚叫連連,這種時候我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感覺,就好像某個周末下午,一群朋友在客廳裡,幾個人在玩,更多人在看,而且一邊看一邊聊天和評論一樣。

節目中出現了不少熟悉的遊戲

《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的重點偏重於「組隊」或者「挑選隊友」,在過程中也有足夠多的環節和交友相關。這個切入點其實相當聰明。畢竟社交是大部分有網絡功能的遊戲精髓,如果說有什么元素能夠超越具體的遊戲而具備一般意義上共情的可能性,那麼「人與人的關係」顯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我想這個概念同時也跟微信本身的社交屬性比較貼合,微信想要面向它的用戶(不是純粹的遊戲用戶)宣傳遊戲,所以它選擇了從「人與人的關係」入手。這個概念足夠普適,不管是什麼遊戲,只要有網絡功能,不管是組隊還是對抗,總需要有人一起玩,既然有人,就必然產生人際關係。

一群人坐在一起玩手機,這個畫面相當寫實

當然這也同時帶來了一個問題,即節目的效果更多地依靠主播們的表現,而主播們——雖然他們在直播的時候矯若遊龍,但實際上去了綜藝節目裡似乎還稍顯陌生,這恐怕需要主持人和節目設置提供更好的引導。微信遊戲大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第二期節目的效果在我看來明顯比第一期好了許多,節目推進速度和節奏相當合理。

我之前看過一些遊戲類綜藝,比如《終極高手》,或者《集結吧王者》,這兩個綜藝各有特色,但都偏重於電子競技,看著好像來到了某個電競比賽的決賽現場,而且真的經常有熱血時刻。與之相比,《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就沒那麼熱血,也沒那麼專業。換句話說,如果其他遊戲類節目的主題是「遊戲」,那麼這個節目的主題反而好像是「綜藝」。它看起來更像是一群大學同學在無所事事的下午湊在一起,因為實在無聊,所以才要玩點什麼。

「綜藝效果」

但我最喜歡《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的一點反而是它沒那麼「遊戲」。沒有四處閃著霓虹燈的舞臺,也沒有看起來像個電競場地的演播現場,整個綜藝節目本身瀰漫著一股相對輕鬆愉快的風格,這反而更加契合大多數觀眾的日常狀態。

遊戲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裡的「我們」並不是說你我身邊的人,而是幾乎所有人。遊戲越來越變得普通,就是那種「你不會特意想起,但是沒有了會有點彆扭」的角色。所以,往小裡說,《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至少提供了我和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看電視的機會。有了這個機會,很多事情,比如相互了解和溝通就存在可能;往大裡說,我始終覺得,對於遊戲行業而言,當前比較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向那些輕度遊戲用戶和更廣泛的社會人群進行普及和宣傳,通過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讓其他人——比如我的家人、一些不太玩遊戲的朋友,或者其他什麼長輩——逐漸熟悉和接受遊戲。這個過程當然會很漫長,而且可能會有些反覆,但它至少是可能的。

「綜藝」有可能對「遊戲」產生什麼作用?

在某種程度上,《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就是用這種精神來面對遊戲的,遊戲不再是某些特定人群的享受,它就和其他所有娛樂品類一樣。這一點是我最喜歡它的地方。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我們現在是否需要遊戲類的綜藝節目?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從任何角度來想,我們都沒有理由不需要這樣的東西。我們需要用各種形式表現和表達遊戲,我們也需要用各種形式來表現玩遊戲的人。為什麼不該有一些遊戲綜藝節目呢?

但我們已經太長時間沒有見過把「遊戲」和「綜藝」結合起來的東西。這裡面當然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可是誰都沒法否認這或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切入點。為什麼不能有個節目把年輕人們喜歡的幾乎一切因素結合在一起?如果有一個綜藝,以遊戲為題材,裡面聚集了足夠優秀的遊戲和足夠有影響力的主播,綜藝本身用各種形式反映和表達出人和人在遊戲中和遊戲外互動的模式,又會有誰不喜歡呢?

我偶爾會想想這個綜藝節目會對行業產生什麼影響——其實我不太確定,它當然有足夠的想像空間,不過,反而因為過於有想像空間而難以確定。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目前節目所涉及到的遊戲大部分都是騰訊旗下的遊戲,但在未來,它也許會和其他遊戲開始合作;而另一個想法是——也許它本身能像那些獲得巨大成功的綜藝節目一樣,在社會上宣傳遊戲,促進觀眾對遊戲和遊戲者的理解。

許多主播和他們的「梗」已經流傳到了遊戲領域之外

我曾經相當奇怪於為什麼微信遊戲要做這件事情。我個人的猜測是這樣:首先,像我們知道的那樣,微信遊戲是個體量相當驚人的遊戲分發渠道;其次,微信遊戲在這一兩年裡默默地加入了不少內容——如果你打開微信遊戲中心,就會發現裡面包括了遊戲、好玩(可以看到好友在玩什麼)和微信直播。很顯然,除了分發,微信遊戲還想要提供更多的內容給用戶。可能正是在這個前提下,他們選擇了製作這樣一個綜藝節目。用微信遊戲的優勢將這些遊戲資源和內容整合到一起,它最適合做這件事。

我現在已經看到了第二集,的確有時候它顯得有點生澀,但它的進步速度飛快,讓我覺得有點吃驚。目前看起來,整個節目顯得越來越熟練,或者說好玩了。

我應該會一直看下去。我能理解微信遊戲的野心。他們試著把已有的元素——遊戲、主播和綜藝——組合起來,把各個領域裡的成功者和頂尖產品放在一起,然後用綜藝的形式進行表現,看看是否可能作出一些新的東西。而對於用戶而言,無論是喜歡主播或者喜歡遊戲,又或者只是在某天覺得無聊想要消磨一點時間——對於所有這些目的,一臺能集合領域裡最優秀資源的綜藝節目的確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辦法。

相關焦點

  • 我看了看微信遊戲最近出的綜藝節目丨觸樂
    按微信遊戲自己的說法,叫「熱門遊戲最強搭檔挑戰綜藝」。從這個綜藝的名字則可以看出來,這是個遊戲綜藝節目,而且裡面除了有遊戲,另一個主要的元素就是「好友」。《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每一期都有一個遊戲作為主題。從形式上而言,它吸引我的地方是把綜藝和遊戲(是真的遊戲)結合在一起。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偶爾會產生一點奇妙的聯想。
  • 綜藝風盛行遊戲界 玩家去哪兒看我是Gamer
    這種方式,雖然來得快,但去得也快,無形中造成的是大量成本的浪費。過度依賴出位的內容推廣,用表象化的內容可以吸引到群體關注,而沒有真正的內容產品粘住玩家,達成持續購買的效果。對於遊戲產品深層文化的忽略,導致了目前遊戲推廣成本高,卻收效不佳的主要因素。
  • 八小妹帶你看大尺度綜藝節目
    為了解答廣大朋友對於八小妹到底去哪兒的好奇心,妹子我決定重出江湖,親自揭秘。首先對於坊間「八小妹和麻師傅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的傳說給予否定,八小妹最近只不過是失戀了。(此處省略N萬字。)後來妹子我在北京霧霾天氣中同呼吸共命運才體會到一個真諦,與其靠男人還不如出來八卦!只有八卦才是正途,才是拯救人類與苦難的傳送門。。。。。。
  • 2020年不得不看的五大綜藝節目
    不停地換電視臺,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看的。因為現在生活壓力大,而綜藝節目有一定的娛樂性,正好人們可以看看它來解壓,畢竟它一周才一次更新,也不用耽擱太多的時間。作為一個經常看綜藝節目的人,看了太多非常好看的,所以就想分享給大家。
  • 聊聊我最近看的神仙綜藝!2019高分綜藝安利,太讓人上頭了
    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真的特別特別喜歡看綜藝節目,每天都在追不同的綜藝節目。基本上除了歌舞類的綜藝,其他大大小小的綜藝節目我都看過。今天就給大家安利幾部比較有代表性的好看的綜藝節目。看了這個綜藝我只想感嘆:優秀的人都這麼努力了,你還有什麼資格當鹹魚? (偷偷說一句:我真的太喜歡何運晨小哥哥了!)
  • 日本人日常看的綜藝節目有哪些
    日本綜藝節目極富創意,各種策劃,各種預算任性燃燒,各種為收視率鋌而走險。很多剛開始看日本綜藝的朋友表示根本get不到笑點,可能日本人的笑點和我們不一樣,不過看多了就會發現,笑點其實是世界共通的……-1- 男女糾察隊/ロンドンハーツ、London Hearts
  • 遊戲綜藝新浪潮時代:節目新模式的探索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18年內,便有超過50檔遊戲綜藝欄目如《超越吧英雄》、《王者出擊》等陸續上線。然而,遊戲綜藝如何把握競技性和娛樂性的平衡至今仍是行業一大難題。在此現狀下,微信遊戲在近期推出的一檔自製遊戲綜藝節目《微信遊戲邀請賽》,引發了來自不同圈層的玩家熱議。
  • 以《正大綜藝》為例看綜藝節目的娛樂化流變
    《正大綜藝》是以臺灣中視的「繞著地球跑」為藍本製作的演播室猜謎節目,由「世界真奇妙」、「五花八門」、「名歌金曲」三部分構成。以世界各地的旅遊文化為切入點,圍繞「看」做文章,通過猜謎的形式向觀眾介紹世界各地的風光、習俗、名勝、趣事。這種問答式的遊戲雖然簡單,遊戲規則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但已經用遊戲取代了文藝化的表演,從根本上反叛著傳統的綜藝節目。
  • 為大家整理堵門遊戲,多年的綜藝節目不是白看的
    現在各大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多的不要不要的,其中的遊戲也有很多又好玩又可以造氣氛,下面就為大家從眾多綜藝節目中整理一些好玩的遊戲。(那麼多的綜藝節目也不是白看的!!)新郎伴郎參加遊戲。伴娘團事先準備好一些詞語。伴娘說一個詞語,伴郎們要反著說一遍,比如「新年好」,遊戲者要立刻說出「好年新」,說錯或者愣住的人即被淘汰。可以從三個字開始說起,第二輪四個字,第三輪五個字,以此類推,估計到五個字以上的時候他們就不行了。
  • 你最近被微信小遊戲連結騷擾了嗎?微信小遊戲轟炸微信群
    為了能夠賺取經驗、遊戲中續命,玩家們不得不將遊戲連結轉發到微信群裡,而這樣也就造成了微信群被遊戲連結狂轟濫炸,而不止一次的轉發而另一位市民莊莊則表示自己最近在玩的一款小程序遊戲名為「萌犬變變變」,在這款遊戲中可以把兩隻相同品種的萌犬相結合,進而解鎖一隻新品種的萌犬。
  • 遊戲綜藝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並且基於網絡放大不同主體審美主張的特點,網絡綜藝又衍生出內容愈發豐富的垂直綜藝,像前兩年的直播綜藝、二次元綜藝,以及最近的遊戲綜藝等等,上到資本、中到遊戲廠商、下到製作團隊無不傾巢而動、好生熱鬧。包括微信遊戲,最近也推出了一檔遊戲綜藝節目《微信遊戲:加個好友吧》,試水遊戲綜藝這個尚處在早期,外界質疑目光不斷的細分領域。
  • 沒看過日本綜藝?那是你沒看對節目!
    題圖:《男女糾察隊|ロンドンハーツ》比起韓綜,日本綜藝的關注度在國內要弱許多。一是因為門檻高,需要觀眾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其次,日本綜藝的熟肉(即有翻譯)比較少,限制了大眾觀賞。但是金子總會發光,你不愛看日本綜藝?那是你沒看對節目。不如來看看這10部良心日本綜藝。
  • 室內綜藝遊戲節目或重新洗牌
    相比較來看,室內綜藝,卻一直不溫不火,尤其是真人秀節目,嘉賓依然穩坐檯上,你秀才藝我點評,大有萬年不變的勢頭,相對而言,室內遊戲類節目,如《快樂大本營》倒是在穩中求變著,就是進化速度如春風化雨般,不急不躁。
  • 臺灣看大陸綜藝節目 至少落後二十年?
    那時候臺灣各種綜藝節目  長期霸佔著內地綜藝市場  綜藝節目也是各種風格都有  校園綜藝、街頭美食綜藝、遊戲綜藝等  臺灣綜藝基本都是以調侃嘉賓為主調  一說到大陸綜藝節目  海小峽和臺灣網友一比較  感覺我就是一個假大陸人
  • 智力午餐 | 綜藝節目的遊戲
    新媒體管家近年,綜藝節目非常火爆,而遊戲環節成為了節目的標配。
  • 日本人日常看的綜藝節目有哪些?
    很多剛開始看日本綜藝的朋友表示根本get不到笑點,可能日本人的笑點和我們不一樣,不過看多了就會發現,笑點其實是世界共通的……-1- 男女糾察隊/ロンドンハーツ、London Hearts日本富士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是一個交戰型節目,該節目目前每周日19:00-19:58(日本時間)於富士電視臺及其聯播網播出。在節目的起首,會先說明對抗的內容和分別簡要介紹一下「矛盾」雙方。
  • 純屬瞎掰:盤點適合改編遊戲的綜藝節目
    [詳情]將熱門綜藝節目開發成掌機遊戲的例子在國外十分常見,而中國大陸,除了好聲音之外,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熱門綜藝,它們中又有哪些適合被改編成為遊戲呢?不妨讓我們來猜想一下。(點此看大圖)《快樂大本營》遊戲改編類型:闖關類小遊戲《快樂大本營》這類多元素的綜藝節目改變成遊戲還是比較難定型的,姑且可以試試看闖關類的手機遊戲
  • 抱著學習的心態,我看了這9個奇怪的日本綜藝節目
    而今天七哥帶來的獵奇分享也是一種日本流行的文化產物-日本綜藝節目。談到日綜,肯定有很多老蛇皮讀者會本能地想到一些深夜檔綜藝的GIF動圖。但七哥平時聊的都是一些奇怪的東西,所以今天還是按照這個調調給大家找類似的日本綜藝節目吧。1.是不是糖果「是不是糖果?」是一個日本遊戲節目的名字,參加者需要品嘗各種各樣看起來不能吃的東西,如植物、門把手、鞋子等。
  • 芒果兩檔綜藝,看哥哥的節目很放鬆,為何看浪姐越來越壓抑
    看浪姐越看越壓抑,節目高開低走《乘風破浪的姐姐》和《元氣滿滿的哥哥》都是芒果衛視的王牌綜藝,之前浪姐的熱度要遠遠高過哥哥們,節目還沒播,姐姐們就熱搜不斷,本是一檔詮釋「女性價值」的正能量選秀節目,卻因為一些有爭議的鏡頭,引發一系列負面的熱搜。
  • 綜藝節目採用直播模式,你怎麼看?
    說到綜藝節目,你腦海中會聯繫到什麼畫面?主持人和一群嘉賓在玩遊戲,還是選秀節目中的:坐在評委席的評委們以各種犀利的言語評論著選秀選手,又或者是主持人在特定的空間環境裡採用問答形式與嘉賓交流?可能以上都是你對綜藝節目的認知和印象。這些綜藝節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也是綜藝節目的常見模式:錄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