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戲的變遷
崑腔只見過大審,未見起解。大審與二黃組織相仿,起解當然應有。
漢調是全本,但手下無此本子。
(二) 詞句之變遷
舊派在行路一場,有十恨唱詞,現已不用。然所謂舊者,亦系後改,非盡系張芷荃一派。不過張派十恨唱詞,與此亦所差無幾。茲將新舊兩派此段唱詞,分別列後。所謂新派,系最近通行者。
(舊派)一恨那王八鴇兒心腸太狠,他不該買我入娼門。(或唱一恨那爹娘心太狠,他不該將親女賣入娼門。)二恨那山西沈延林,他不該花銀錢替我贖身。三恨那春錦小短命,他不該私通趙監生。四恨那皮氏狗賤人,他不該害死沈延林。五恨那貪贓王縣令。六恨那眾衙役分散贓銀。七恨那禁卒叫李虎。八恨那趙書吏改了招承。九也恨來十也恨。洪洞縣裡無好人。
梅蘭芳之《起解》
(新派)我心中只把爹娘恨,他不該將親女圖財賣與娼門。可恨那山西沈延林,他不該與我來贖身。皮氏賤人心腸狠,為甚麼用藥面害死夫君。可恨那春錦小短命,他不該私通那趙監生。主僕二人把計定,竟把我無罪人送到衙門。可恨那貪贓王縣令。眾衙役三班等分散了贓銀。悔不該屈打來招認。你夥計賊李虎他騙我招承。越思越想心頭恨。洪洞縣裡無好人。
舊派(即張芷荃派)無定計遞狀一段話白。後改派及新派均有此。下場四句,新舊兩派,詞亦各異。列舉如下:
(舊派)酒逢知己千杯飲,話不投機無耳聽。遠遠望見太原省,怕的是此去無有生。
(新派)適才父女把話論,猶恐路上有人聽。遠遠望見太原省,此一去有死無有生。
(三) 腔調之變遷
上場搖板二黃與反二黃,新派與舊派,均無更改。到行路一場快三眼,舊派有唱南梆子者。後改一派,即唱快三眼,至今沿用不變。
王幼卿之《起解》
南派上場唱二黃搖板。北派現在所唱反二黃之處,南派系唱正板二黃。現在北派第二場「人言洛陽花似錦」一段搖板(此段有唱流水板者)南派唱西皮正板。後一段行路十恨,南派全唱南梆子。現在上海旦角,全依北派。此種南派唱法,已不復見。
(四) 角色
(1)蘇三(旦) (2)祟公道(醜) (3)禁卒(醜)(4)典史(醜) (5)二役(雜行)
(五) 場子之變遷
(舊派——即張芷荃派)蘇三帶枷上。投文時,蘇三不下,在臺上作睡勢。投文畢,崇公道將蘇三喚醒出城。系在唱「低頭離了洪洞縣」一段快板時出城。出城後再跪。
(後改派——即王瑤卿派)在投文時蘇三下。再上,唱快板時先跪下。話白後,唱「人言洛陽花似錦」一段搖板時出城。其餘均與舊派相同。
白壽芝之《起解》
(新派)與後改派相同。惟近來北平有兩場蘇三均從下場門上者。此則新舊各派所俱無也。餘紫雲,時小福,陳德霖,孫怡雲,均不演此戲。張芷荃因系二路旦角,前臺不甚注意。德珺如唱旦角時,曾演過此戲。均系舊派。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等,由光緒末年起至現在,唱法漸有改變。最新一派之唱詞,系由王瑤卿所改變者。
以上舊派及後改一派,由陳墨香述。新派及南派,由王瑤卿述。張芷荃一派,尚待詳考。(茗生附記)
(邵茗生筆記)
(《劇學月刊》第1卷第2期)
- 歷史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