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血鴨屬贛菜系萍鄉菜一支,是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的一道漢族名菜。蓮花血鴨因具有「色美味香、鮮嫩可口」的特點而被列入「十大贛菜」之一。血鴨本地叫鴨崽裡,為夏秋之際祭祀、待客、節令常菜。2009年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2016年7月4日,「舌尖上的誘惑——尋找中華特色美食」為主題的地方特色菜餚2016CCTV美食推薦活動到達江西萍鄉站,蓮花縣的一把勺蓮花血鴨成為了美食欄目拍攝組關注的焦點
1
簡要介紹
編輯
蓮花血鴨作為江西特色菜之一,是蓮花縣最出名的佳餚
2
相關故事
編輯
蓮花血鴨是一道流傳已久的名菜,不僅色美味香、鮮嫩可口,而且還緣結著一個源遠流長的典故。
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佔臨安,大舉南下。宋丞相文天祥集師勤王,一時間,各地抗元鬥爭風起雲湧。蓮花境內數千壯士群起響應,築起山寨,抗擊元軍。一日,各路豪傑聚會在一起,商量舉國大業,準備升帥旗,飲血酒,但當時缺雞,遂以鴨血代之。
飲血盟誓進行得相當隆重,帥旗飄揚,香菸繚繞,各路豪傑端著殷紅的血酒肅立于帥旗前。盟主端血酒登臺祭旗。一祝文丞相軍隊所向披靡,二祝自己的義軍旗開得勝。祝畢,準備將血酒一飲而盡。忽聽報文丞相到,眾皆歡呼,響徹長空。原來,文天祥自嶺海引兵出江西,一路捷報頻傳,這次到這裡來是為壯大抗元隊伍。文丞相與壯士共飲血酒,更使士氣大振。盟主吩咐擺酒接風。
話說火頭軍裡有名叫劉德林的,是酒店廚師出身,炒得一手好菜。今天為文丞相擺酒接風,非同小可,他心裡有些緊張。慌裡慌張的炒了幾個菜。輪到炒鴨子,他將切碎的鴨子放入鍋內,由於慌亂,把剛才沒有喝完的血酒當成辣醬倒了進去,等到明白過來已經遲了,無可補救。他唯恐倒了血酒不好吃,便小心翼翼的炒著,忽然聞到一股香辣味,仔細一看,見菜呈漿糊狀,紫紅色,嘗一嘗,比往常的味道更鮮美。劉德林大喜過望,心裡說:「今天第一次炒出如此鮮美可口的菜啊。」將菜端出去,文丞相一嘗,贊口不絕,問道「此為何菜?」劉德林一想,答道:「就叫血鴨吧。」文丞相站起來莊重地說「今日各路豪傑會聚一堂,商量利國大業,我們喝血酒,吃血鴨,誓與敵人血戰到底!」山搖地動。是日出師,收復永新等縣,一時氣勢大震,威名遠揚。
從此,「蓮花血鴨」也就名揚天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後來,又承蒙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朱益藩的大力引薦,「蓮花血鴨」成了晚清宮廷的皇家菜譜。於是,「蓮花血鴨」名噪一時,世人皆知!廬山會議期間,曾作為一道特色菜而受到毛澤東的讚揚。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個夏天,一個神秘的電話打到蓮花縣,點名一個叫李桂發的廚師速往南昌,並帶幾隻仔鴨去為井岡山的老同志們炒蓮花名菜――血鴨。這老同志是誰呢?原來是毛澤東、賀子珍、曾志他們。據說因為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就曾吃過這道菜,之後就一直很難忘懷,所以在建國後到南昌視察的機會,專門派人請蓮花的廚師來做這道蓮花血鴨。
不但毛澤東他們對這道菜念念不忘,蓮花人更是如此。農曆七、八月間,鄉間祭祀節日多,不管多麼窮困的家庭,殺只仔鴨還是要的。謠云:七月七,毛雞毛鴨殺一些。將一隻剛長成一斤五六兩的鴨仔殺好,黃酒、茶油、鮮紅辣椒備好,有時也加點絲瓜、青豆、鮮茄進去,精心烹製。大人孩子們敬了神,供完了祖先,就老人吃鴨腎,孩童吃鴨腿,大人一壺小酒,好一頓美吃。在外鄉是吃不到這鴨子的,這非得要蓮花山裡長的叫得脆響的鴨子,蓮花山裡產的清亮亮的茶油,蓮花山裡釀的醇香水酒,蓮花田園裡的紅椒,蓮花老鄉親的手藝……
1、將鴨子宰殺,盛血的碗裡放少許陳糯米酒和鹽,並將血拌均勻,不讓血凝固。
2、將鴨子洗淨,剁成很小的碎塊(刀快的朋友別剁成肉醬)備用。
3、將辣椒切成同鴨塊大小相同的丁塊。生薑、大蒜同樣。一般是多少鴨子用同等份量的配料。辣椒、生薑、大蒜的比例為5∶2.5∶2.5。
4、將紅鍋裡到油,爆燒鴨子,將水分燒乾後放少許陳糯米酒和醬油、鹽;然後倒水,多少水以剛淹沒鴨子為佳。蓋上鍋蓋,待水分剩少許時放入辣椒、生薑、大蒜。
5、起鍋前將鴨血倒入,翻炒後裝盤即既可。
喜歡此文章就發給好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本公眾平臺立場
以上轉載如涉相關版權,敬請留言告知,致謝!
更多信息請關注「老家江西」公眾號
找兼職工作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