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09:43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張悅
字號內容摘要:「電視和音樂,其實是和鳴鏘鏘」——音樂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與新趨勢.如何實現平臺之間的交換,能夠上接最好的節目、下接最好的平臺,實現數據上的共享和實時交互,這對於產業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關鍵詞:電視綜藝;音樂;節目;資源圖;源泉
作者簡介:
廣播電視音樂產業處於中國音樂產業的拓展層,是中國音樂產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且具有蓬勃的發展前景。近年來,隨著我國電視、網絡綜藝節目製作能力與水平的不斷提高,觀眾的文化消費升級,電視以及網絡綜藝音樂節目已成為綜藝娛樂節目的主力軍。圍繞音樂節目的投資、研發、生產、分銷、播出等各環節延展出的與音樂密切相關並產生價值的部門也愈來愈多。那麼目前電視以及網絡綜藝音樂節目的發展現狀和新趨勢是什麼?不久前,在第三屆中國音樂產業高端論壇的分論壇上,音樂業界的專家便做出了一些解析。
流行音樂是最大公約數的社會審美
徐帆,原燦星製作研發總監,現任華錄百納藍色火焰內容開發的總經理,她談到了電視音樂節目的蓬勃現狀。「我們做的節目有《跨界歌王》《旋風孝子》《女神的新衣》,這個月我們還要在湖南衛視推出一檔新的戶外真人秀《來吧,說做就做》。音樂在電視節目裡有無限的生命力,其實從早年的《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還有《我是歌手》,以及燦星去年引進的《蒙面歌王》,再到現在各種各樣類型的比如《中國好歌曲》等,都是音樂在電視節目領域具有無限生命力的寫照。」
徐帆特別談道一個現象,「我做了不少音樂節目的策劃,但『很可悲』地發現,對中國的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幾乎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唯一的審美。燦星也曾經做過很多、很好的舞蹈類節目,比如《中國好舞蹈》等,但後來都做不下去了,因為大多數中國老百姓根本看不懂,他們只是覺得這個舞跳得很好,但他們卻沒有審美的能力。但對於流行音樂,稍微有審美能力的人都能明白,某個歌手唱得好或是差。因為音樂是一個最大公約數,特別是流行音樂。再者音樂不僅僅是將情感吸納進自己的內心,也是向外的一種表達。為什麼唱吧會紅,為什麼KTV、卡拉OK有市場,因為它們是大部分人都具有的一種審美表達或者說是社會表達。」
「鳳凰于飛,和鳴鏘鏘。電視和音樂其實是和鳴鏘鏘的,誰也不要看不起誰,誰也不要踐踏誰。」徐帆認為按照當下的發展趨勢,還會有更多音樂類的節目出來,「電視綜藝節目對音樂創作的貢獻可能是有限的,但音樂對電視綜藝節目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源泉和資源。無論《中國新歌聲》《蒙面歌王》,還是《我是歌手》《跨界歌王》,在電視和音樂領域的交集當中,現在已經有一些很強的現象級項目出現了。我認為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還有很多嘗試可以進行。」徐帆表示。
音樂綜藝節目與產業還未建立良好互動
彭侃是樂正傳媒的聯合創始人,負責國際合作與模式研發業務,他在綜藝節目研發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曾擔任數十檔節目的模式顧問或創意指導,其中包括《中國星力量》《天下無雙》《十三億分貝》等音樂真人秀節目,並應邀為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開設電視策劃課程,還曾為全國上百家電視臺講授電視創意。「我是研究國際節目模式的,每周都會和團隊花費超過50個小時時間,來觀看和了解世界各地、不同語種的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我們注意到,其實音樂綜藝節目是很主流的類型,在全世界不管哪個國家,音樂綜藝在其收視排行榜中都是佔據前列的。」
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彭侃看來,中國的音樂綜藝節目還沒有跟音樂產業本身建立特別良好的互動關係。他說到,「每一年的音樂節目給人的感覺都是『選手荒』,也就是挖不到好的選手了。雖然他們上了節目後會有一定的反哺功能,通過電視影響力對音樂產業有一些正面引導,但總體來說,這種互動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更多的節目和製作公司僅僅是把音樂綜藝當成節目做,並沒有把它作為一個可以開掘出產業價值、能夠有後續開發空間、可以跟現代音樂工業有良好互動的產品來做。」
彭侃認為,音樂綜藝節目具有非常大的產業開發空間,現在的音樂工業已經由傳統的唱片式工業過渡到網際網路化、數位化、在線化的方式,包括一些傳統的音樂節目形式,也已經不太適應現在這種網際網路化的潮流。在未來,如何讓音樂選秀和音樂綜藝節目更好地發展,怎樣才能與網際網路有更深度的結合,如何才能讓產業鏈有更好的延展,是值得業界深入思考的問題。
希望海量用戶得到直播共享
王飈舵現任夢響強音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其公司負責《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蒙面歌王》《致敬格萊美——中國之星》《蓋世英雄》等音樂節目獨家衍生產業的運營開發。他主管多屏互動網絡海選平臺、線上線下一體化海選娛樂平臺、直播互動平臺等娛樂體驗產品。王飈舵談到網絡直播綜藝的新樣態,認為「正是因為有了直播與綜藝的嫁接,才使得網際網路和節目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王飈舵從自身出發談到他的入行經歷,「我是IT男,一開始做實體網站、聊天工具,原先的視頻網站是點播,那麼一開始怎麼盈利?只有發展聊天室。從聊天室發展成最火的直播秀場,視頻網站很燒錢,所以很多家視頻網站都轉型做秀場經濟,由視頻網站轉變為視頻直播網站。那視頻直播網站怎麼贏利呢?通過虛擬道具、虛擬禮物打賞來獲利。在當時,用模擬禮物打賞是具有創新意義的。直播綜藝是怎麼來的?就是從秀場衍生過來的。」
如今直播綜藝冒出水面的60多個節目中,跟音樂相關的有40多個,這正印證了為什麼音樂類節目容易扎堆。王飈舵分析認為,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門檻低,什麼人都能參與;更喜聞樂見,大眾容易接受,選手也容易參與。而從現狀問題角度來看,直播綜藝現在是高度蓬勃發展時期,因為製作成本不高,模式容易被模仿,因此同質化很嚴重。還有一個深度互動的問題有待解決,「通過給選手投票已經是一種很延遲的互動形式了,不會給觀眾帶來刺激性的參與。」王飈舵說。
如何充分釋放節目端和製作端所有的創意、發揮,把平臺端利用好,需要有合理的分工和密切的協作。王飈舵分析說:「目前直播播出平臺單一,這是現狀也是問題。暢想一下,我做一個直播互動節目,如果能在10個最好的直播平臺上做直播,顯然是對節目最有利的,對平臺端來說這是優質節目的集合。最好的局面是,所有直播平臺能共享優質的直播節目,把用戶群充分利用起來,讓海量用戶得到直播共享。但現在的問題正是產業界缺乏打通的平臺——直播互動的大數據交互平臺。如何實現平臺之間的交換,能夠上接最好的節目、下接最好的平臺,實現數據上的共享和實時交互,這對於產業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