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三味》談書法:一要人品高,二要師法古,那便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應熟之於手,首先要讓自身修德。德行配位了,再去寫書法,才可以稱之為書。
中國書法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歷代大家在書法上的造詣愈來愈高,書法也隨之成為表現作者精神風貌的寄託。
比如,王羲之寫行書,猶如行雲流水,沉著飄逸;懷素寫狂草,放蕩不羈,無拘無束……當代中國也不乏書法家,今天便來談談當下對中國書法界有影響力的兩個人物——蘇士澍和田英章。
蘇士澍、田英章皆為人才
蘇士澍生於1949年北京,滿族人,任全國政協常委和書畫室副主任、國家文物局出版社社長等多職。他與書法的緣離不開金石名家劉博琴。年少的蘇士澍在名家的指導下日益精進,學有所成。於1965年,獲得北京市少年書法大賽一等獎。
後又結交啟功先生,於八零年進入文物出版社做編輯。
漸漸地,他在書壇嶄露頭角,書法技藝也更為高超。他曾多次在日本和港澳臺地區舉辦書法講學活動。1997年,中國文聯授予他"德藝雙馨"百家會員稱號,國務院政府授予他特殊津貼。
他還曾榮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的稱號。他編輯出版了多部古代各種書體工具書,而且在文物界還是搶救文物書籍的先鋒。可見蘇老在當代書法界是不容小覷的。
田英章生於1950天津,著名書法家、教育家。他從小隨父兄學習書法,曾五次榮獲國內外書法展一等獎。於81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此後九年間,他在國家人事局擔任《國務院任命書》書寫員。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應日本邀請,在日本創寫印刷字體楷書、行書兩套,約五萬餘字。多年來,他應邀海外辦展講學和交流。同時,開設很多培訓班,利用網絡招收廣收門徒,出版字帖等。
一年下來營業額過億。雖然田英章不在中國書協,吸金能力卻可見一斑。都說"樹大易招風",這一點就淋漓盡致地體現在田英章身上了。這也就是為何要把蘇士澍和田英章一起講,而不是其他人了。因為蘇士澍曾在公開場嚴厲批評田英章的書法,並且表示書協不會接納他那種人。
兩人各自受眾,"恩怨"何在?
蘇士澍雖在書法教育的普及與推廣方面有貢獻,學養卻有待提高。相信不少人已經聽聞過蘇老經常寫錯別字的事情。若是一次不小心寫錯還好,可是這種情況屢屢出現。
不過支持他的人也不在少數,認為他"兼習諸體,擅長雞毫作篆隸,饒有特色;行草流暢,韻味極濃篆刻宗秦法漢,寓己意於古風之中。"反觀田英章的書法,顯得嚴謹工整,規範標準,字體清秀。
他因此受到了不少學生的追捧,可謂桃李滿天下了。不過也有人覺得他成在規範,敗也在規範。蘇士澍就是認為田的書法囿於法度,失去了書法的內在精神,既沒有變化而且刻板,這是誤人子弟的!
蘇士澍對田英章的批評很嚴厲,不過經過搜查,網上並無田英章對此事的回應。或許可以說,這是單方面的"恩怨"了。
書法界亂象要杜絕,也要支持不同書法齊開放
近年來,書法界醜態百出。很多自稱書法大家的人打著創新傳統書法的旗號,開始寫醜書,而且越醜越覺得好。這樣以醜為美的畸形審美,其實就是在抹黑傳統書法。
他們在書法上大搞噱頭,博取大家的眼球,僅僅是為了炒作名氣從而獲得個人利益。他們表面看起來和氣,實則在背地裡互相醜化抹黑。這不,曾有書法協會內部人員爆料,怒斥書法界黑幕:一上高官位,身價即刻水漲船高;開書法展覽,沒錢沒門入;界內亂成一團,各家各圓其說……
那些喜好投機鑽營的人便不擇手段想要爬到高位,而這些往往在藝術創作上造詣平平。簡直書法界的悲哀矣!社會大眾紛紛高喊:撤掉中國書法協會!啟功先生也曾提出過,書法協會若是到了不可控的地步,那就必須下一劑猛藥。撤銷書協以及書法家們的桂冠。
讓他們憑藉真本事和能力吃飯!蘇士澍近年一直倡議整治書法界亂象,禁止醜字盛行,這興許是個不錯的決定吧。可是蘇老自身的學養問題又頻頻遭到大家吐槽,所以他能不能先正己身呢?
而像田英章沒有進入書協的民間書法家,憑藉自己的頭腦進行商業經營,也沒什麼不可以。但難免遭人眼紅妒忌啊!"中書協永遠都不歡迎田英章,永不會接納其楷書"的言論又是否太過狹隘了呢?未免有"排異"之嫌?再說文化創作本就有千面,應多多包容。心正則筆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書法練習,非一日之功。古時王羲之曾在池塘邊勤練書法,每每寫完,就在池塘裡洗筆硯,直到整個池水都變黑。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才有了書法寫得入木三分的王羲之啊。
在書法創作上,王羲之是沒有功利心的。如果把藝術創作和功利心聯繫在一起,那麼創作的本心就變了,所作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真正的藝術創作應該摒棄浮躁,回歸藝術本身。"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藝創作本就應雅俗兼併。
回首當下,雖然外界對蘇士澍和田英章褒貶不一。不過,他們為當代中國書法的付出毋庸置疑。正所謂"君子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大概便是如此吧。至於中國書法協會的廢存問題,時間終將會給出答案。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