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
保農產品供應
雪中搶收綠葉蔬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1月7日一大早,廣漢市連山鎮錦花村種糧大戶楊萍在麥田邊轉了一圈,漫天飛舞的雪花讓她喜不自禁。楊萍種植有1100畝小麥,「一畝田的治蟲費用要10多元,低溫再持續幾天就不需要這筆開支了。」
對我省多地的小麥種植戶而言,本輪寒潮帶來的低溫天氣不僅有助於病蟲害防治,更有利於後期穩產。「目前全省90%的小麥還未進入拔節期,低溫延緩了小麥生長。」省農科院作物所副所長湯永祿分析,「但本次降溫並不厲害,最低氣溫在零下1℃至2℃,基本不用擔心小麥凍害。」
此外,雨雪還補充了土壤水分,有助於改善麥田墒情。然而,降雪降溫對綠葉蔬菜種植戶卻並非好事——7日的降雪就讓彭州市濛陽街道白土河村種植大戶趙光友著急萬分,他緊急組織了70多人搶收蔬菜,「光人工費就增加了3萬多元。」
趙光友的300多畝露地蔬菜如今已進入成熟期,地裡的兒菜、油麥菜、萵筍等正待上市。「現在特別擔心地裡的菜凍壞了。最危險的是『葉葉菜』,葉子凍爛了就賣不掉了。」趙光友說,去年12月底,自己就開始提早預防。「目前絕大部分露地蔬菜已蓋上薄膜,我們還給蔬菜噴施了防凍液和葉面肥。」
為了給蔬菜保暖,趙光友在前期蓋薄膜上已投入2萬多元的人工費,眼下搶收蔬菜,每天又多了一大筆費用。「我省冬季露地蔬菜本身比較耐寒,只要做好防護措施,損失不會特別大。」省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房超建議,採取物理覆蓋、噴灑防凍劑等方法給蔬菜防寒保溫。
保電
保生產生活用電
成都電網負荷一天兩創新高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欣憶
1月7日,受取暖負荷激增等因素影響,11時22分,成都電網負荷達1503.3萬千瓦,為8年來首次在冬季創歷史新高。20時26分,成都電網負荷達1542.1萬千瓦,一天之內第二次創歷史新高。
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成都供電公司多措並舉,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全力保障生產生活用電。輸變電設備運維班組全員到崗,加大電力通道、關鍵設備運維力度,採用人工現場巡視與高清視頻、智慧機器人等智能巡檢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特殊巡視和帶電檢測,保障設備健康運行,確保電網最大出力。與此同時,1978名客戶經理與2265名社區網格員、5750名村社網格員嚴陣以待,及時響應用電需求。
目前,成都電網整體運行平穩。
保暢
保雪天道路暢通
全省3萬餘警力上路護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松
1月7日,我省各地迎來2021年的第一場降雪天氣。我省交警部門以提高雨雪低溫冰凍惡劣天氣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為重點,迅速啟動雨雪冰凍惡劣天氣道路交通管控應急預案,全省3萬餘名民(輔)警全警上路、周密部署、強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雪天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受降雪影響,雅西高速泥巴山、拖烏山路段路面結冰。為確保高速行車安全,從1月7日7時30分開始,省公安廳高速公路公安局六分局對貨車進行編隊,由警車帶道通行。警車帶道是為控制車輛速度,而貨車一般質量較大,可對道路上的冰凌進行碾壓,能短時間達到破冰效果。截至17時,由警車帶道通行車隊達20餘趟次,車輛估算6500餘臺次。
雅西高速在上午貨車先行後,再由私家車、客車通行,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有序。目前所有車輛均安全駛過結冰路段。
保氣
保群眾溫暖過冬日採天然氣超2000萬立方米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欣憶
寒潮來襲,天然氣是否夠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旗下的西南地區最大「天然氣銀行」——相國寺儲氣庫,自去年11月10日開啟第七採氣期調峰保供工作以來,至今年1月7日,已連續44天以日採氣量超2000萬立方米高位運行,創造了連續高位運行歷史新高,為川渝地區及全國溫暖過冬提供堅實保障。
據西南油氣田公司生產運行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入冬以來,川渝地區城市民生用氣從5000萬立方米/日快速攀升至7000萬立方米/日,峰值較去年同期提高約1200萬立方米/日。「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暖用氣等增長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