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 iPad 來了!全新 AI 晶片 + 雷射雷達,價格感人,還要滅掉...

2020-12-25 雷鋒網

猝不及防,蘋果新品在線上直接發布了。

這次發布的主要是兩款新品:最新款的平板電腦 iPad Pro 和最新款的輕薄筆記本 MacBook Air。這兩款產品本來應該是在 3 月份的蘋果春季發布會上線下發布的,但受到疫情的影響,蘋果也就省去了這一頗具儀式感的發布程序。

儘管如此,這兩款產品的亮點可一點都不打折扣。

iPad Pro 2020:雷射雷達 + A12Z 仿生晶片 

與上一代 iPad Pro(2018 年發布) 相比,這次的 iPad Pro(行文方便,稱之為 iPad Pro 2020)更 「飄」 了。

在外觀上,iPad Pro 2020 似乎與前作區別不大,但是蘋果方面特地強調了這款產品的屏幕。這是一塊 Liquid 視網膜顯示屏,它擁有超高的色彩精準度,120Hz 的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亮度最高達到 600 Nit,支持超低反射率、原彩顯示和 P3 廣色域。

不過,iPad Pro 2020 最為重磅的升級,在於它的攝像頭模塊。

雷鋒網注意到,iPad Pro 2020 採用了全新的 1000 萬像素超廣角攝像頭和 1200 萬像素廣角攝像頭——這是蘋果首次在 iPad 產品線上添加後置雙攝像頭。同時,它增加了錄音棚級的麥克風和四揚聲器系統,志在為用戶打造一套多鏡頭電影拍攝裝備。

不過,真正對後置雙攝像頭形成加持的,是 iPad Pro 2020 攝像頭模塊配置的雷射雷達掃描儀。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雷射雷達 (LiDAR 光探測和測距) 是通過測量光觸及物體並反射回來所需的時間,來確定距離——而在這款產品中,它也被精心加入其中。特製的雷射雷達掃描儀利用直接飛行時間 (dToF),測量室內或室外環境中從最遠五米處反射回來的光;它可從光子層面進行探測,並能以納秒速度運行。

不僅如此,雷射雷達掃描儀與後置雙攝像頭、運動傳感器和 iPadOS 內的架構協同合作,進行深度測量——如此以來,在雷射雷達的加持下,iPad Pro 2020 就為增強現實(AR)和其他領域添加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對於在新款 iPad Pro 上的 AR 效果,蘋果表示: 

增強現實類 app 能給人更強烈的真實感。放置虛擬物體現在能即時完成。逼真的物體遮擋功能,可讓虛擬物體在現實場景結構中前後穿插。動作捕捉和人物遮擋功能也經過優化,精準度更高。 

當然,超廣角攝像頭的加持,也能夠讓 iPad Pro 2020 的拍攝視角更大,在 4K 視頻和圖像方面,也是更大的提升。 

在攝像頭系統之下,iPad Pro 2020 在性能方面也進行了升級。 

它搭載了全新的 A12Z 仿生晶片,蘋果表示它的速度 " 快到讓很多筆記本電腦都羨慕";其中的 8 核圖形處理器,也讓那些吃性能的 app 和遊戲有著更好的表現和真實感,也為 4K 視頻剪輯、3D 設計和增強現實等任務帶來流暢表現。

另外,A12Z 仿生晶片也內置了由蘋果設計的神經網絡引擎,則讓設備端的機器學習技術為下一代專業類 app 準備就緒。 

值得一提是,為了配合這款全新的 iPad Pro 2020,蘋果還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妙控鍵盤。其產品亮點如下: 

  • 採用懸浮式支架設計,通過磁力吸附與 iPad Pro 相連,讓用戶輕鬆調節適合自己的觀看角度;

  • 擁有全尺寸鍵盤,採用獨立的硬質鍵帽及一毫米鍵程剪刀式結構,輸入體驗大幅度提升;

  • 點按效果全面一致的觸控板,可以用來控制 iPadOS 中的全新光標,還能在觸控板上使用熟悉的多點觸控手勢,比如輕掃返回主屏幕、切換不同空間等;

  • 自帶的 USB‑C 接口還能直通充電。

蘋果表示,全新妙控鍵盤可以說是 iPad Pro 2020 的絕妙搭檔。

除此之外,iPad Pro 2020 的重量僅為 1 斤左右,續航最長可以達到 10 個小時,蘋果表示電量可以滿足 1 天所需;支持 WiFi 和 4G LTE 網絡連接,支持 USB-C 接口。

價格方面,iPad Pro 2020 擁有 12.9 英寸和 11 英寸兩個版本,最低搭配 128GB 存儲空間(最高 1TB),標配無線區域網機型,可以加配蜂窩網絡,售價分別為 6229 元起和 7899 元起,頂配版本為 13099 元——所有版本擁有深空灰色和銀色兩種配色。

依照尺寸不同,妙控鍵盤的價格分別為 2399 元和 2699 元。

雷鋒網注意到,在 iPad Pro 2020 上架之後,前代的 iPad Pro 已經下架;但目前新品的送達日期尚未確定。

MacBook Air 2020:全新鍵盤設計 + 全新處理器

本次更新的 MacBook Air(稱之為 MacBook Air 2020),可以看做是 2019 款的升級版本。

與前作一樣,MacBook Air 2020 的屏幕擁有 2560 x 1600 的解析度,依然是 13.3 英寸的屏幕尺寸;但這塊屏幕可顯示色彩增加了 48%。 

MacBook Air 2020 最高可以選配 4 核 Intel Core i7 處理器,官方宣稱提升了 2 倍,圖形處理性能最高可提升 80%——固態硬碟起始容量由之前的 128GB 提升為 256GB,最高可以選配 2TB 容量。 

當然,這款產品最令人關注的更新還是鍵盤。

MacBook Air 2020 採用了與 16 英寸 MacBook Pro 上完全一致的全新妙控鍵盤。它採用了優化的 1 毫米鍵程剪刀式結構;擁有呈倒 T 形排列的方向鍵,光按鍵配合環境光傳感器,還能幫用戶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進行輸入。

其他方面,MacBook Air 2020 採用了與前作一致的觸控板大小,同樣使用 Touch ID 和 Apple T2 安全晶片,擁有兩個 USB-C 接口。不過在聲音層面,新品的音效更好——立體聲揚聲器帶來了兩倍的低音範圍,並提升了 25% 的音量。

價格方面,MacBook Air 2020  起售價為 7999 元起,比 2019 年版本的 8899 元起售價低了不少——新款同樣擁有深空灰、金色和銀色三種配色。

目前,MacBook Air 2020 的發售時間也未確定。

雷鋒網總結

本次更新中,iPad Pro 2020 毫無疑問是絕對主角。

無論是包含雷射雷達的攝像頭模塊,還是它所搭配的全新妙控鍵盤,以及 A12Z 仿生晶片,乃至伴隨著硬體更新的 iPadOS,這款產品都充分展示了蘋果對於在 iPad Pro 這個產品線上打造生產力的努力和堅持,而 AR、圖像和機器學習也越來越成為蘋果在產品構建中的著力點。

如今來看,在新品的加持下,iPad Pro 系列越來越具備生產力設備的特質了。

與之相比,MacBook Air 2020 的更新更像是陪襯。不過,儘管硬體的重要更新主要體現在鍵盤,但 7999 的起售價和 256GB 的起始存儲空間,依然充分表明了蘋果對潛在用戶群體釋放的誠意。

所以,靈魂之拷問:

6229 元起的 iPad Pro 2020,7999 元起的 MacBook Air 2020 ,到底香不香?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蘋果iPad Pro發布:新晶片、鏡頭模組、妙控鍵盤
    去年一整年,蘋果並沒有發布新iPad Pro,致使iPad Pro還一直停留在2018年,還搭載比目前晚一代的A12X晶片,在目前所有iPad陣容中,它依舊還是最強勁的那一款
  • 更強大的iPad Pro,更強大的雷射雷達掃描儀,讓AR變得更炫酷!
    3月18日,蘋果正式發布了2020款的iPad Pro,與上一代iPad Pro相比,新款的iPad Pro配備了突破性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雷射雷達掃描儀攜手 Pro 級攝像頭、運動傳感器、專業級性能、專業級音頻、絢麗的 Liquid 視網膜屏和眾多功能強大的APP,讓 iPad Pro 成為了體驗增強現實 (AR) 的強大裝備。
  • 五大雷射雷達技術路線分析:齊聚美股 車載雷射雷達將走向何方?
    本田(HMC.US)和豐田(TM.US)已確定在其L3級自動駕駛車型上使用雷射雷達;奔馳、沃爾沃、寶馬、蔚來(45.77, -1.24, -2.64%)(NIO.US)和小鵬(XPEV.US)等廠家也準備在2021年的量產車上選用雷射雷。 可以說,雷射雷達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2、按照目前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的預估,1000美元以下是L4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規模化採購的價格目標,而L2+、L3的價格目標在500美元以下。3、雷射雷達要想成為「車規」級產品,必須要同時滿足「成本夠低」、「可靠」以及「可量產」三個重要條件。我們從投資的角度來分析Luminar。首先,我們要看行業。
  • 晶片/電池/雷射雷達都沒準備好
    該報導還稱,蘋果的晶片製造合作夥伴臺積電(TSMC)正在與蘋果合作,雙方正在聯手開發一款「自動駕駛晶片」。另外根據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一份數據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平臺是表現最糟糕的自動駕駛系統。
  • 2020最強終端AI加速晶片Top10排行榜
    隨著行業竭力尋求最佳方法來加速人工智慧性能以適應尖端神經網絡的要求,世界各地湧現了許多新興公司,通過跟蹤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大約60家AI晶片初創公司,為如何最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了新思路。
  • 雷射雷達成功「破圈」,駛入量產快車道
    圖片來源:青桐資本晶片技術路徑上,矽光也是行業「熱詞」,其主要將光晶片、探測器晶片集成於同一矽基襯底。矽光的價值之一,在於大幅降低固態雷射雷達成本。早在2007年,Velodyne就推出64線機械式雷射雷達,售價高達8萬美元,主要因為機械式的結構複雜、精密光學元件多,成本高昂。歷經13年,雷射雷達技術、價格不斷迭代,2020年國內迎來千元級產品。1月,大疆覽沃發售的Horizon、Tele-15兩款產品,售價分別僅6499元、8999元。成本的降低,無疑將帶動雷射雷達的放量應用。
  • 雷射雷達:為什麼馬斯克不要我?_易車網
    這也正如我們打桌球擊球和接球的過程,區別在於人類用眼睛結合大腦來判斷球速和旋轉;而雷射雷達通過雷射發射與接收器等硬體,結合軟體算法來判定障礙物方位。但如果你認為雷射雷達只會進行障礙物方位的判斷,那就太小看它了。雷射雷達可是由四大護法加身,分別是前面提到的雷射發射、接收器和掃描、信息處理系統。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編者按:蔚來周六發布了旗下首款轎車ET7,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配備了雷射雷達。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發布會上強調,對於高級別自動輔助駕駛來說,雷射雷達「不可或缺!」相比之下,特斯拉則一直鄙棄雷射雷達,堅持以視覺識別為主。目前電動車市場對於雷射雷達的態度已經形成明顯對立的兩派,那麼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對於自動輔助駕駛有多大意義?華泰證券在一篇報告中做了詳細說明。
  • 華為高性能車規級雷射雷達首發,將面向百萬級量產需求
    在部分難點場景下,例如城區非規範行人、非規範道路,甚至是非規範駕駛的行為,都急需車規級雷射雷達來解決。 華為或將成為雷射雷達的價格屠夫 目前車規級雷射雷達價格高昂,全球最大的雷射雷達供應商Velodyne旗下一顆最基礎的16線雷射雷達價格就需要
  • 華為雷射雷達參數解釋, 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功能有什麼區別
    馬斯克否定雷射雷達狂吹低端的攝像頭(起了個機器視覺的酷炫名字),絕不是因為技術先進,只是為了特斯拉能繼續採用低端廉價的傳感器而辯護而已!至於客戶死活,那不重要。人類視覺本身就是有局限的,用攝像頭+晶片去模擬人眼,那不叫無人駕駛,那叫擬人駕駛。機器視覺在模擬人眼的同時,將完美的保留視覺識別的缺陷。
  • 蔚來跨越2020:150度的電池包來了,帶雷射雷達的NT 2.0也來了
    此前已有消息披露,蔚來在內部討論自研晶片,但這一自研投入短期內肯定沒法量產。 NT2.0 平臺的硬體會採用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大算力晶片,並搭載雷射雷達,軟體層面則會全棧自研。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目前,最常見的ToF(飛行時間)雷射雷達系統工作在波長850和905納米,接近可見光光譜。因此,最大雷射功率受到限制,探測距離存在瓶頸。 此外,通過使用專有的線性晶片技術,Scantinel公司的FMCW傳感器可以即時測量任何測量點的距離和速度。
  • 根據價格來選擇適合你的iPad,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我推薦這幾款
    本文將會以價格區間來推薦,畢竟價格也是選擇的關鍵之一。一、2000—2500價位這個價位推薦的為iPad2019,這個價格區間可以說是購買最近二年版本的最低價格了,比這個價格低的話只能選擇購入老款的iPad設備,但數碼產品買新不買舊。老款無論是性能,還是電池上都顯得跟不上現在的需求了。
  • 從FaceID到iPhone12雷射雷達,蘋果依然領先國產機
    眾所周知,這次iPhone12發布之後,蘋果在手機上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技術,那就是雷射雷達(LiDAR)。雖然之前蘋果在iPad Pro上使用了,但放到手機上還是第一次。雷射雷達是什麼?其實它的原理就是TOF技術,就是利用光源發射出去,然後再返回的時間,來計算物體的距離等,從而形成對物體的建模。只是TOF技術大家一般使用的是紅外線,比如VIVO、OPPO的手機上就使用了紅外TOF來進行人臉解鎖技術,華為也使用過TOF技術,使用紅外光,精度在釐米級。
  • 禾賽站上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
    據悉,禾賽未來銷售收入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國內外無人駕駛、 高級輔助駕駛、機器人與車聯網等領域對雷射雷達需求的增長、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及戰略客戶開發進度等因素。技術是雷射雷達的核心要素。根據招股書顯示,禾賽具備先進性體現在雷射雷達整機系統、晶片化研究成果、雷射雷達通用技術研究成果、雷射氣體傳感器技術研究成果等方面。
  • 雷射雷達即將迎來大爆發,你看得懂它麼?科普雷射雷達指標參數
    ,主要從馬斯克的角度講解了特斯拉對雷射雷達的態度和思考。然而,不管馬斯克是個啥態度,該來的還會來。時間即將進入2021年,隨著雷射雷達的裝車,國內新能源市場,也將迎來無人駕駛的戰國時代。然而這不耽誤安卓廠家繼續在攝像頭參數上面下功夫,因為在晶片來源單一的情況下,攝像頭的參數是最直觀的。「劇場效應」很好的解釋了這個現象:大家都坐著看電影,第一排的人突然站了起來,結果第二排只能跟著站起來,然後是第三排......直到最後全劇場的人都站起來。
  • 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
    12月22日,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日, 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
  • LiDAR技術晶片化又有新突破,LuminWave展示矽光OPA200線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晶片和模組企業洛微科技(LuminWave)在本月舉辦的CIOE上展示了國內首款基於矽光OPA的200線純固態成像級雷射雷達(LiDAR)。早在今年1月的CES期間LuminWave就推出了世界上尺寸最小的基於自研光晶片技術的MicroLiDAR傳感器晶片,主要用於自動駕駛近距補盲和手勢識別。
  • 華為車規級前裝雷射雷達的詳細介紹
    此前,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負責人黃鑫曾表示:「通過安裝雷射雷達,L3級自動駕駛的適用場景增加了20%,但成本增長了40%-50%。」 這說明中短期內,受制於單品價格過高,雷射雷達的車場應用滲透率較低,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