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前員工爆料:資金壓力高企 多元化後遺症顯現

2020-12-27 新浪科技

來源:時代周報

Keep前員工爆料:多元化後遺症顯現

時代周報記者 張夢琳 發自廣州

「投資方比較看好這個賽道,在線上運動科技品牌中,Keep規模是最大的,因此受到資方的青睞。」5月21日,Keep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這番話的背景,源於兩天前的一筆融資。

5月19日,Keep(北京卡路裡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已於今年初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時代資本領投,GGV紀源資本、騰訊、晨興資本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等原有股東跟投。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Keep已完成7輪融資,累計金額超2.5億美元,成功踏入運動科技領域金字塔塔尖。

不過,與前幾次相比,此次融資並不容易。

Keep上述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18年以後,資本市場環境沒有那麼理想,投資金額和數量都在整體下滑,基於大環境,公司受到影響。

但前員工李芯(化名)認為,資本寒冬只是影響Keep融資的其中一項因素。

此前,李芯在Keep工作超過三年,但其已於今年離職。5月23日,李芯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Keep這次融資相對比較艱難,首先是因為資本大環境確實太差了,其次與自身經營有關。「影響程度分先後。」李芯強調。

事實上,在各方資本加持下,Keep一直被看做是運動科技行業中的「明星公司」,其創始人王寧曾多次在公開平臺上不斷向投資者勾勒出發展藍圖,決心要將Keep打造成數位化賽道裡的Nike。

但在光鮮背後,Keep經營危機爆發,關店、裁員等消息接踵而至。能否成為下一個Nike,被打上問號。

資金壓力高企

完成此次E輪融資之前,Keep曾出現資金斷裂前兆。

2019年10月下旬,Keep被曝出大量裁員消息。有報導稱,此次裁員涉及人數或有兩三百人。彼時keep否認這一說法,解釋此輪優化實際佔800人的10%―15%,這一行為是公司優化人才結構、提升組織效率,屬於正常調整。

李芯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去年下半年傳出的裁員消息屬實。李芯認為,業務版圖擴張,導致Keep成本壓力激增。

近幾年來,Keep一直在探索最佳商業模式,從線上到線下,從工具到生態,Keep想要通過業績向資方證明自身實力。

「2018年以來,Keep同時開啟了多條業務線探索,包括智能硬體、內容付費、會員、線下空間、輕食配送等等。」李芯表示,但跑了一年多,部分業務的結果未達預期,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多項業務並行帶來的管理複雜度也成倍上升。

多元化後遺症正在顯現,除了裁員外,Keep正在縮小關停負擔業務及時止損。

今年3月底,Keep關閉了旗下三家上海線下門店,分別是靜安大悅城店、長風大悅城店和金橋店,這也是Keep在上海地區的全部門店。其中靜安大悅城店為上海首店,於去年3月開業,也就是說,上海門店的最長存活時間也僅為一年。

目前,keep的線下門店數為十家,全部位於北京。

Keep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線下門店屬於重資產業務,關停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戰略調整,但外界傳言關停的業務有的還在運行中。

但李芯透露,其實在2019年3―4季度,Keep就採取探索業務關停、裁員、辦公樓退租、停止廣告投放等方式控制了運營成本。

「生態並不容易建立,Keep只是產業中細分的一環,不具備整合產業鏈形成生態的能力,由此看來,Keep競爭優勢仍不穩定。」5月24日,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距Nike還有多遠

一直以來,Keep將Nike視為目標。

王寧曾多次公開表示,欲將Keep打造成數位化賽道裡的Nike,成為像它一樣受到大眾歡迎的運動品牌。

「Keep是服裝、運動空間、智能硬體,還是App,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想創造一種體育信仰,改變年輕人的生活狀態。」2018年3月,王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但在實現宏偉壯志之前,Keep該如何規整業務、增加收入,達到投資方對其業績的要求?

根據Keep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Keep線上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86%,包含線上付費課程、會員及運營活動等;線下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0%,包含智能硬體、運動器械、輕食、服裝及運動周邊,其中智能硬體同比增長177%。具體營收數據以及成本支出尚未披露。

雖然各項業務營收均呈現大幅增長,但截至2019年末,Keep業績仍未達到收支平衡。

李芯還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去年底對成本進行了大幅收縮,今年應該能收支平衡了。

具體是如何做到收支平衡的?Keep相關負責人坦言,相對於線下門店重資產模式,發展比較快速的是消費品和線上運營,會先夯實這方面。

事實上,Keep已經快馬加鞭強化重點業務盈利能力。

在線上產品銷售方面,Keep主要售賣路徑分別是站內、京東和天貓。「從銷量結構來講,我們站內的銷量佔30%,70%是在京東、天貓完成的。」2019年10月,Keep合伙人、副總裁劉冬對媒體表示。

而在App會員增值服務上,Keep同樣沒有懈怠。

時代周報記者在Keep平臺上留意到,原價每月19元的會員價,一直採用首月立減10元的優惠。而在春節過後,Keep將會員價再次打折,首月只需6元消費者就能成為會員一族。

「強控成本後,資源投入聚焦到App會員增值服務上,2020年一季度實現同期數倍的收入增值。」李芯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但在業內看來,此類盈利模式並非長久之計。

5月23日,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Keep想要通過電商和內容收費維持盈利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想通過這兩項賺錢或者持續高額盈利並沒有那麼容易。」

去年5月,王寧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坦言,「現在這個時代,再做一個消費品類的公司,或再做一個線性的公司,指望能像當年的耐克和星巴克一樣一路爬到頂峰,其實是比較難的。」

用戶流量動蕩

在多業務並行的模式下,Keep曾經引以為傲的用戶流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根據QuestMobile公布數據顯示,雖然在2019年Keep的活躍用戶數從近600萬人成倍增加約至1200萬人。但是用戶使用時長在2017年達到頂峰近5億分鐘後,便一路浮動下滑,到了2019年7月,已跌回到2016年近3億分鐘的水平。

對此,Keep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內容形態豐富後,用戶選擇性也會較多,以前打開是鍛鍊,現在有可能打開App只是為了買個裝備。

但李芯認為,Keep在多項業務並行模式下,App變得非常複雜,健身作為核心功能體驗反倒不如當年,使用時長下滑是必然現象。

「在不斷融資之下,如果不能儘快提高營收和利潤,就無法滿足投資者的要求。」沈萌表示,但過於注重營收和利潤,勢必會引起用戶對過度商業化銷售的牴觸,容易流失用戶。

好在疫情期間用戶居家運動熱情高漲,扭轉了局面。

QuestMobile在3月末發布的《2020年新冠疫情洞察報告》顯示,在健康生活方面,運動健身App行業活躍用戶規模快速上漲至8928萬,同比接近翻倍。其中,Keep在節後發起了健康減肥互助監督局的活動,活動期間日活躍用戶規模上漲60%達到613萬。

「Keep未來是希望給用戶提供完整的健身解決方案,涵蓋各種長尾的健身需求。在這一點上,Keep還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而且外部的內容平臺也在和Keep競爭健身用戶的使用時長,這都在倒逼著Keep升級。」王芯表示。

Keep相關負責人也坦言,今年的戰略重點首先是完善運動解決方案以及加強內容打造,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業務發展。

然而,該如何把握三者齊頭並進,對Keep而言仍是考驗。

相關焦點

  • 年底資金壓力激增,警惕市場暴雷!
    年底資金壓力激增,警惕市場暴雷!還有三個月工資被壓,年底工廠關門、員工討薪的消息再次讓市場引起關注。、貨款帳期變長也是導致紡織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接下去如何緩解資金壓力應收款收不回,壓力還是在企業身上。
  • 皇氏集團多元化失意:折價1.3億賣子止損,陷併購後遺症!
    8月31日,業界知名新媒體《斑馬消費》對外發布一篇標題為《皇氏集團多元化失意:折價1.3億賣子止損,陷併購後遺症》的深度調研文章,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 業績大變臉,歸咎於在4年前開始大躍進式多元化戰略,尤其是影視公司盛世驕陽的拖累。 為及時止損,皇氏集團在6月份將盛世驕陽以7.3億元賤賣給寧波智蓮,公司控股股東黃嘉棣甚至不惜借款1.6億元給接盤方。
  • 瑞康醫藥的快與慢,商譽高企,營利雙降,何破併購藩籬?
    瑞康醫藥2019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收269.44億元,同比增長9.73%;淨利潤5.79億元,同比減少30.56%。其中,第三季度甚至出現營收、淨利雙降局面。當期實現營收89.87億元,同比減少0.68%;淨利潤1.96億元,同比減少22.7%。
  • Keep還能keep嗎?課包價格上調 健身群變微商群
    課包漲價前(消費者供圖)課包漲價後(消費者供圖)Keepland之前單節課程價格在79元左右,價格上漲後,按照每周至少2次,每月4周的健身習慣計算,要多花費近百元,對於想要堅持的普通工薪階層而言並不是一筆小金額。
  • P站前員工爆料:每天看1200部A片已崩潰,站內違規黑幕驚人
    面對資金來源斷裂,P站也終於出了新規則,現階段只讓認證用戶的內容被顯示,未經過審核的內容禁止上傳,並且刪除了1000萬條視頻。P站想通過這些擺脫危機,但在他人看來完全是「沒有誠意」。很多之前在P站工作的員工都開始爆料P站內幕,涉及審查標準不嚴、審查人員不足等情況。在國外媒體的一篇報導中顯示,一名前工作人員每天需要觀看1200部影片,整個人已經崩潰了。
  • ...這家新造車企業陷入資金困局 員工稱離職前拖欠超五個月薪資
    6月28日晚,黃希鳴發布內部信對此前的傳聞進行回應,表示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都會待在國內,全力保障員工的合法利益。對此,證券時報記者聯繫了黃希鳴本人,希望了解其對公司後續的安排。截至記者發稿前,暫未收到相關回復。一位近期剛從博郡離職的員工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在離職前,公司已有超過五個月沒有支付其薪資。
  • 富士康前員工爆料新款iPhone,又有驚喜?
    是時候該去接受一些新鮮事物了,一位自稱是富士康離職員工爆料,今年的iPhone的竟然還有別出心裁的地方?跟著豪仔去瞅瞅,大家一起樂呵樂呵暢想一下未來,多好! 老哥,都9102年了,後置相機的三攝升級方案,給果粉們爭點氣可以嗎?
  • 英國「脫歐後遺症」顯現!蘇格蘭「脫英」箭在弦上
    來源:央視原標題:英國「脫歐後遺症」顯現!蘇格蘭「脫英」箭在弦上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在2020年最後一天晚上,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妮古拉·斯特金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布聲明,蘇格蘭將很快回到歐盟。多家外媒解讀稱,斯特金在暗示蘇格蘭應獨立於英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重返歐盟。
  • 盛泰集團IPO:關聯交易頻繁,與雅戈爾關係千絲萬縷,資產負債率高企...
    根據招股書,盛泰集團本次擬募集資金6.95億元,主要用於面料技術改造、生產線技術改造升級及補充營運資金。  盛泰集團IPO:關聯交易頻繁,與雅戈爾關係千絲萬縷,資產負債率高企、22億短期借款規模居高不下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導  據了解,盛泰集團主要從事紡織面料及成衣的生產與銷售,前身是嵊州雅戈爾色織科技有限公司,於2007年5月在浙江嵊州成立。
  • 廣州港:流動負債高企 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流動負債高企 短期償債壓力較大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負債總計73.7億元,其中流動負債63.3億元,非流動負債10.4億。短期借款中信用借款達18.1億。報告期內,本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呈現波動上升的態勢,存在一定短期償債壓力,可能導致公司在面臨突發性大額現金需求的情況下出現短期流動性困難。
  • 影院開展外賣業務緩解資金壓力
    日前,阿里影業宣布聯合「餓了麼」,推出「影院賣品外送」業務,通過「餓了麼」平臺,為影院的賣品提供線上售賣的渠道,幫助影院降低賣品庫存、緩解資金壓力。  受疫情影響,全國影院自春節檔以來停工,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 誰受益誰投資,四川探索地災工程資金投入多元化
    「比如一條泥石流溝,上遊威脅企業,下遊威脅老百姓,按照相關規定,威脅企業的部門應該由企業出錢修,但為了項目的整體性和效果,一般就是財政資金全部買單了,資金沒有發揮最大效益。」為進一步落實企業和市政設施主管單位防災主體責任,精細化管理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和資金,最大限度發揮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績效,撬動多元化資金投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省廳按照保護對象涉及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投資比例進行劃分,省級財政、企業和市政設施主管單位分別按投資總額的70%、20%和10%分攤。
  • 前員工爆料:在《艾倫秀》工作喪失人權
    據前《艾倫秀》的攝影助理爆料,《艾倫秀》的工作環境堪比《穿普拉達的女王》裡的時尚雜誌社,而艾倫本人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34;,剝奪了片場工作人員的&34;。根據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員工表示,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當艾倫進入片場時,所有人都需要迴避。因為這位喜劇明星不願和別人待在一個房間裡。有時艾倫的保鏢會主動上前來為她開路。當員工看見保鏢來了,就會自覺地離開。所以這位前員工在《艾倫秀》工作一年多,都沒有見過艾倫本人。
  • 創業公司要不要多元化?
    「創業要專注,還是多元化?」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幾乎所有創業者都會面臨的一個現實選擇。如果放在兩年前,讓我分享這個話題我會覺得特別沒意思,覺得只要效果好,不用管它專注還是多元。此外,如果新的商業機會確實很好,那你依然要考慮到公司當下的組織能力和資金是否能夠連續地支撐你抓住這個商業機會,不要貿然行動,被可能的機會迷惑。以上是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遇到的兩個典型場景,你必然會面臨:到底是進入新業務進行多元化拓展,還是堅守專注原有業務的糾結之中。這些問題一定要想清楚之後再做決定,因為這時候的決定可能關乎企業的生死。
  • 愛爾眼科一口氣吞下30家眼科醫院,攀高的商譽或成「後遺症」?實控...
    大肆燒錢併購很容易造成資金吃緊,至少在對外數據來看,快速打造百餘家眼科連鎖醫院暫時還沒有看出對其產生的資金拖累。   收購擴張對於愛爾眼科來說,早以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為了擴張提速,2014年後愛爾眼科不再通過自有資金完成網點布局,而是引進產業基金,產業基金投資一般五年為限。培育後再收購,是愛爾眼科的擴張路徑之一。
  • 高企風險警示:必須填報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情況及明細表
    否則可能面臨處罰包括:1、取消高企資格;2、補繳稅款及繳納滯納金;3、退回高企認定獎勵。再強調一遍,是所有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必須填報。請大家務必重視,立即核對更正,2018-2019年已經有數家企業因為這個原因被取消了高企資格,不光是小微企業,包括營收上億的大企業。
  • 財報解讀 | 思柏科技:兩度「失血」應收帳款高企 為「零人」公司...
    此外,其客戶及供應商集中度高企,2019年第一大供應商現「零人」公司,思柏科技與該供應商逾5千萬元的交易數據真實性或遭「拷問」。  與此同時,2020年半年報顯示,思柏科技共有155名員工,其中專科及專科以下學歷人數138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89.03%。     二、通信線纜和電力傳輸產品營收佔比逾七成,毛利率逐年走低  成立於2011年1月20日,思柏科技主要從事數字通信線纜、光電複合纜、電力傳輸、通信配件等產品的生產、研發及銷售。
  • 雲求助|聲稱資金斷鏈,四川德陽一塗料公司拖欠員工工資 勞動部門介入
    與公司多次協商無果後,被拖欠工資的員工向封面新聞發起雲求助。網友向封面新聞發來雲求助3月3日,這家公司的法人鍾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公司資金斷鏈,處於停產狀態。只有引入新的資金盤活公司或者被其他公司收購後,才能支付拖欠的工資。「最壞的結果就是到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通過法定程序解決。」
  • 曾是「地王收割機」,今成負債高企!
    在2018年,相關的排行榜顯示,在全國房企排行榜前20強中,閩系房企佔到了5個左右,其中有6家閩系房企的年銷售額突破了千億元。但令人驚訝的一點是,在前幾年經歷了快速擴張的閩系房企,現如今的銷售增速明顯放緩了,有的閩系房企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從目前來看,閩系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三道紅線」出臺之後。
  • 各類整容後遺症大盤點!整容失敗會變啥樣?
    身體受之父母,改變自己的容貌這在早幾年前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但是隨著思想的開放和年輕人對於外貌的重視,整容大潮隨之而來,各種整容被人們所接受,並且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去韓國整容,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人都認為整容很正常,但是小月並不是很提倡整容的,整容又風險,下面小月給大家總結下整容的後遺症吧。削骨瘦臉手術的後遺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