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手掌圖)

2021-02-12 針推醫學推廣

 提示:關注微信號:ztyxpxw,海量手法針灸視頻,免費觀看。










董氏奇穴,曾是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療效極佳,其效果較「十四經穴」有過之而無不及。董門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為造福百姓,後經其傳人傳出。「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740穴,分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為實用方便,我把「一一部位(手指部位)」、「二二部位(手掌部位)」的穴位綜合在一起,並分別繪製成手掌部及手背部董氏奇穴實圖發表在博客上,與朋友分享。手掌部的董氏奇穴共為55個穴位(或穴組)。
  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見、摸得著、易自療,且療效顯著,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組成部分。單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與14經的穴位結合應用,既可用於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種疾病。
  董氏手部穴位的資料多來源於錄象資料及楊維傑先生的「董氏奇穴針灸學」。其手圖是我經長時間的反覆核對相關資料繪製的,但難免有不準確的地方,敬請專家指正。
  施術方法:⑴手掌部針刺一般可1—3分,留針15分鐘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籤捆綁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點刺2-3分鐘以上。⑷按穴位圖、找到痛點即可下針或按摩,穴位不準也絕無副作用,建議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試用。(5)撓側是大指一側,尺側是小指一側,這裡的所有的手指寬度均按一寸計。
  手掌部董氏穴位詳解:55個穴組。
  手指部位:39個穴組
  1.五虎穴:拇指一節中線之撓側5分線上,5個穴點。治療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份腫痛、肝腫大、肝硬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效佳。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佳。
  治全身骨痛,足踝扭傷。
  2.三黃穴:拇指一節中線尺側3分線上,3個穴點。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宮炎、卵巢炎、脅痛。
  3.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4. 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撓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5.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6. 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7. 沉陰穴:小間穴撓側二分處。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8. 木穴:食指一節中央尺側3分處是穴及上下二分半處的兩個穴,共三個穴。主治:肝火旺盛、眼病、口苦耳鳴、脾氣暴躁、肩膀酸痛、項緊痛、膽固醇過高、脅肋痛、胃脹氣。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臨床應用上,可任取一~二穴
  9、雙喘一、二穴:食指第一、二節之間的指橫紋橈側及尺側盡頭處是穴。主治: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發高燒。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10. 下間穴: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心悸、疝氣、背痛、頭暈、膝蓋痛、兩眼發酸。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為治療疝氣之特效穴
  11. 浮間穴:食指第二節中央偏撓側三分上一分半處是穴。主治:疝氣、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寒脹。如刺出黃水神效。
  12. 外間穴:當浮間穴下三分處是穴。主治:疝氣、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脹氣。如刺出黃水神效。浮間、外間通常兩穴一起取用(效果佳)
  13.天、人、地陽穴:人陽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中央撓側五分處是穴。天陽穴:當人陽穴直上二分半處是穴。地陽穴:人陽穴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陰囊水腫、陰莖痛、疝氣痛、前列腺腫大、隱睪症。
  14. 內陰穴:食指第三節中央偏撓側四分下二分半處是穴。主治:睪丸炎、睪丸痛、陰莖痛、疝氣痛。天陽、地陽、人陽、內陰、沉陰五穴,為治療睪丸疾病的特效。對疝氣、前列腺腫、陰莖腫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15. 火星上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穴。火星下穴:中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心悸、頭暈、狹心症、心臟性喘息、心臟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發性骨癌、兩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治療肺癌用於配穴,有立止胸痛之效果)特效主治:打隔
  16. 土興穴:兩個穴。土興一穴:中指第一節中央的火星上穴下三分處是穴。土興二穴:在火星上穴上三分處。主治:胃痛、急慢性腸炎、兩脅痛、脾臟炎、胃腺癌、牙痛。
  17. 火龍穴:中指第一節中央撓側三分線上、包括上下二分半處的穴共三穴。主治:心窩痛、心悶、胸痛、背痛、心臟擴大。特效:心絞痛、心臟麻痺。
  特效配穴:火龍穴任取一~二穴配心靈穴、肺靈穴治心絞痛、心臟麻痺奇效。
  18.心常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線上、共三穴。主治:心悸、心臟性風濕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胸痛。配穴: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靈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氣腫特效。
  19.雙靈一、二穴(係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中指第一、二節橫紋正中央兩側各二分半處是穴。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治小兒疾病,以三稜針刺出水或血效著。
  特效主治:肺氣腫、肺癌配穴:雙靈穴、火海穴、火靈穴、木華穴、靈骨穴、大白穴。胃腺癌配穴:治療配門金穴、四花上穴、通胃穴、通關穴、土水穴(特效)
  20. 脾腫一、二穴:可雙手取穴。中指第二節中央火星下穴上下各二分半處。主治:脾腫大、脾臟發炎、胃脹、腳趾酸痛、胸痛、肺炎、心臟病、背痛。特效主治:脾腫大。配穴:配三重一穴、二穴、三穴效果顯著。
  21. 木華一、二穴:中指第二節正中央撓尺側五分處。主治:小腿脹痛、胃腸脹氣(肝病引致)、脾臟腫大、腿部抽筋。又治肩痛。特效主治:小腿脹痛,木華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療小腿脹痛有(立解之效。)
  22. 開脾穴:中指第三節正中央點。主治: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嘔吐、心悶、頭昏。
  23. 土航一穴: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處是穴。主治:頭昏、嘔吐、胃脹、氣喘。特效主治:腹痛。
  24. 土航二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腳麻、小腿外側痛、腹痛、頭昏。特效主治:腹痛
  25. 三眼穴: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撓側三分處、共三穴。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裡,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相當於足三裡。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26. 鳳巢穴: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撓側五分上二分半處、共三穴。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崩漏、輸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後屈、不孕症、陰門腫痛、肩凝症、卵巢炎。特效主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特效配穴:以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特效。主治:婦科百病。
  27. 復原穴: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尺側三分及上二分半處,共3穴。主治:骨骼腫大、骨膜炎、筋腫痛、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
  28. 木靈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無名指第一、二節間之橫紋中央內外側二分半處,共2穴。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脅痛、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特效主治:肝膽疾病
  特效配穴:木靈穴配木海穴、木神穴、三黃穴、木黃穴治療肝膽疾病(特效)。
  29. 定喘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撓側二分半是穴、共三穴。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特效主治:喘息特效配穴: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30. 還巢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撓側五分是穴、共三穴。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卵巢炎、卵巢囊腫、月經不調、赤白帶、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安胎、陰道炎、尿道炎。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
  31. 木炎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尺側二分半是穴、共三穴。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痛、腳抽筋、氣喘。特效主治:B型肝。特效配穴:木炎穴配合耳針肝治療B型肝。
  32. 偏肩穴: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尺側五分處是穴。主治:肩背痛、五十肩、頸項痛、手背外側痛、慢性肝炎。偏肩穴配靈骨穴、大白穴、中白穴效果更佳。
  33. 太陽穴(原名眼黃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一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二穴。主治:太陽穴痛、偏頭痛、黃膽病、頭暈、頭昏、低血壓高、三叉神經痛、眼病、手指痛、眉稜骨痛。特效主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
  特效配穴:太陽一二穴配靈骨穴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下針(一分鐘立癒)。
  34. 分水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太陽一穴撓側三分及上下二分處三個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腎炎水腫、耳鳴、耳型、腰脊椎疝板症(骨刺)。
  35. 水源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三個穴。主治:頸椎骨骨刺、手麻、腹痛。(水源穴配中自穴治頸部骨刺)。特效主治:手麻特效配穴:水源穴配肺靈穴治手麻(卓效)。
  36. 通骨穴:小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內外側三分、二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脊椎長骨刺。
  37. 水清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撓側三分及上下二分處、三穴。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特效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配穴:水清穴任取一~二穴配中白穴。
  38. 水海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尺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共三穴。主治:項緊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主治:腰背酸痛。特效配穴:配腕順一、二穴治腰背酸痛有(卓效)。
  39. 失枕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尺側二分上二分處是穴。主治:頸項痛特效,失枕、用腦過度致頭昏腦脹。特效主治:失枕穴治療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針下立除)。
  手掌部位:16個穴組
  40. 土水穴:手掌的拇指第一掌骨之撓側骨下、大魚際的上方、共三個穴。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
  41. 重仙穴:手掌向上,當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骨縫下是穴。與手背靈骨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三稜針刺出血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
  特效主治:治療背痛、胸痛。配穴:重子穴配重仙穴治療背痛、胸痛(特效)。
  42. 重子穴: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穴。與手背大白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特效:小兒疾患,三稜針刺出血(特效)。
  43.金星上穴:在掌麵食指第二掌骨中央撓側。金星下穴:在金星上穴尺側的三分。劑量:針2-4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肺病、肺結核、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金星上下穴配靈骨,大白兩穴使用效佳)
  44. 三風穴:手掌朝上,食指與中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頭風痛、項緊痛、偏頭痛、兩肩痛。
  45. 三齒穴: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牙齒痛、齒齦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胃炎、胃痛。
  46. 三河穴:手掌朝上,當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坐骨神經痛、子宮痛、下腹痛、兩腿痛、膽疾、脊椎骨長骨刺。特效主治: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
  47. 三毛穴:手掌朝上,當食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
  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腺癌、肺結核、肺癌、鼻癌、支氣管炎、氣喘、扁桃腺炎、肺病。
  48. 三火穴:掌面朝上,當中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心律不整、心臟性風濕病、狹心症、心臟擴大、胸痛、背痛、耳鳴、偏頭痛、前額頭痛、頭暈。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
  49。三星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兩脅痛、肋膜炎、黃疸病、肝炎、口苦、耳聾、兩腿內側筋痛、胃脹、脾臟腫大。
  50. 手解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是手解一穴,距一穴上五分「向手腕方向」是手解二穴。劑量:直刺二~八分。針下立解或用三稜針扎出血即解。主治:解暈針,或下針以後引起之麻木、針口痛、氣血錯亂之刺痛、坐骨神經痛、(下針立解)腰痛、三叉神經痛、全身痛、開刀後傷口疼痛、又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疼痛難忍、拔牙時麻醉止痛、子宮手術之麻醉止痛(當麻醉使用,需配心靈穴)。二穴兼能治膽疾、膽石症、膽囊炎、神經麻痺。針下立解,或以三稜針出血即解。(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鼻癌時必須加針本穴。)
  51.上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一穴上一寸「向手腕方向」或手解二穴上五分為上高穴。直刺2-8分。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特效主治:腹膜炎。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為治療腹膜炎之特效穴。
  52.下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一穴上二寸,手解二穴上一寸處(向手腕方向)。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特效主治:增高。特效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同時具有促進腦神經皮質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以增高,下針二十次約可增高五~十公分,超過二十歲以後,效果較小。
  53.三海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是二穴,下五分(向手指方向)是一穴、上五分處(向手腕方向)是三穴。劑量:直刺二分~五分。主治:急慢性腎盂炎、膀胱炎、子宮瘤、卵巢瘤、子宮炎、卵巢炎、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腎虧陽萎、早洩、增高、項緊痛、後腦疼痛、膽汁分泌不足。
  54. 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向手指方向)五分偏撓側五分或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劑量:直刺三~五分。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半身不遂(特效)脊椎骨增生壓迫神經痛(骨刺)十二指腸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
  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
  55. 穴道名稱: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尺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下五分偏尺五分處。劑量:直刺二~五分。主治:腰痛(特效)心悶、兩脅痛、黃疸病、坐骨神經痛、腿痛、腹膜炎、全身關節痛(特效)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特效主治:全身關節痛、尿酸性關節炎。
  配穴:骨關穴,木關穴治療尿酸性關節炎。

相關焦點

  • 【中醫】董氏奇穴丨手掌部穴位詳解(收藏版)
    董氏奇穴,曾是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療效極佳,其效果較「十四經穴」有過之而無不及。董門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為造福百姓,後經其傳人傳出。「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740穴,分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
  • 案例集錦(合集)董氏奇穴各種穴位位置(圖解)
    董氏奇穴近年風行世界,不論在歐美及大陸皆掀起一片學習及研究熱潮,個人忝為董氏嫡傳門生,並首先編寫發揮董氏奇穴之專著,至感榮興。董師除對奇穴頗多發明外,對於臨床應用各家學說亦多發揮,恩師學間精深,學生雖窮數年心力,但所能領悟者僅其十之一、二,願就所知內容儘量述介於後:一、董氏奇穴之穴位與取穴(一)董氏奇穴之分布董氏奇穴內容計有七百四十餘穴,分別散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雖不若十二經絡之循環不斷
  • 第二章 楊維傑經絡思路在董氏奇穴的應用 第一節 循經取穴思路與董氏奇穴
    楊維傑經絡思路在董氏奇穴的應用第一節 循經取穴思路與董氏奇穴董氏奇穴雖名為「奇穴」,但董老師常說其奇穴為「正經奇穴」,其原著亦稱《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我認為書中的「正經」即是十四經。若非對十四經穴有極為深刻的認識,董氏斷難發現如此多與十四經相關的奇穴。
  • 董氏奇穴:治療疝氣的經驗方
    收錄於話題 #董氏奇穴針方常見的疝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於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疝氣最明顯的症狀是引起疼痛,造成患者行動不便,此外,疝氣嚴重了還會影響生育功能。
  • 董氏奇穴之眉稜骨痛、前額痛
    眉稜骨痛董氏奇穴治療眉稜骨痛主要是兩個方法:二角明穴
  • 零基礎學習董氏奇穴/9天視頻直播!
    董氏奇穴,對熱愛中醫的人來說並不陌生。
  • 第一章 第五節 楊維傑對應平衡觀詮解及應用董氏奇穴
    對應取穴法是一種取穴簡單,效果卓著的針灸療法,我在應用針灸治療時,不論十四經穴或董氏奇穴,這種針法應用得很多,這裡整理個人的經驗,以及針法,略作敘述。對應取穴法為何效果顯著?2.頭與尾骶對應例如臨床以骶部長強治癲狂、腦病,以頭部百會治療脫肛就是常見的例子,以頭部董氏奇穴後會治療尾椎痛,以在尾椎的董氏奇穴衝霄穴治頭痛,也是此原理之發揮運用。3.頭腳對應頭頂對應於腳底,常以湧泉穴治頭頂痛,也可用百會治腳底痛,董氏奇穴足底的_上瘤穴可治療腦部病變及腦瘤,也是此一對應。
  • 第八章 第三節 治法針法史觀與董氏奇穴
    這種刺法與董氏奇穴的倒馬針法類同,這裡同樣指明治兩髒病,但強調通接經氣,由於這種針法有通接經氣的作用,董氏奇穴大量地運用此種針法,相連的兩個穴位一起用, 面省去了補瀉法。三、 刺血針法(金元四大家皆善刺血)刺血(絡)為人類各種醫療方法中,最具歷史的一種,《靈樞。小針解)曾說:「宛陳則除之。」意思就是說,久病應以放血刺而除去。
  • 董氏奇穴四四後臂部位 背面穴
    背面穴(圖4-8) [董師原文] (本文章摘自楊維傑董氏奇穴穴位詮解,如有侵權聯繫我們刪除)
  • 董氏針灸依據什麼取穴?
    篇重點闡釋董氏奇穴針灸獨特的理論體系。董公原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僅僅講述了數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諸多內容尚未公開,楊師根據董公生前之口授心傳,結合自己多年的臨證參悟,構築了董氏奇穴針灸完整的理論框架。
  • 董針奇穴
    內容依據董針泰鬥胡文智編著之「新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溯本根源,法有所本。1、董氏針灸正經奇穴特色針法應用及理論系統說明,如(1)上下、左右附針法(即平衡針法)(2)指揮針法:倒馬針、動氣針法(3)72絕針介紹(4)32解穴介紹2、董氏針灸特有掌診解說與應用3、董氏針灸一一、二二部位主治、定穴說明及臨床實操練習,主治:心臟病、膝蓋痛、小腸氣、疝氣、眼角痛、睪丸墜痛、支氣管炎、尿道炎、牙痛、胃痛、心悸、胸悶、頭暈
  • 董氏奇穴(手掌部位):靈骨穴
    血管: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的起部,穴位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神經: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手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定位及取穴:靈骨之取穴法,緊貼骨緣下針,效果尤佳。
  • 經驗奇穴,立竿見影的好方子
    經驗奇穴1、立竿見影的頭痛、失眠奇穴 拇指背面末節中央.毫針垂直刺入,刺入深度為1cm 左右 ,留針30分鐘 .每日一次.連用1-6次 .>9月14日9.00~9.10(開幕式)9.10~9.20(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吳剛致辭並發表重要講話)9.30~10.00演講嘉賓:呂即來演講主題:如何快速成為針灸高手110.00~12.00 演講嘉賓:胡光演講主題:和諧針法及董氏奇穴
  • 林正泰董氏針灸 | vol.32 胸悶噁心、甲狀腺、耳朵出水泡、失眠、手掌發麻、眼角癢、月經不調、腳裸腫脹、喉嚨失音
    董氏針灸威力驚人!女孩1990年的五年前【甲狀腺癌手術】!這幾年複查都不理想。淋巴結腫大、血項檢測指標尖頭都是朝上!媽媽急的不行!我在南通出差!媽媽就帶著女兒來要求中醫針灸調理,因為工作原因孩子不能經常扎針!給她做了個方案!每個月必須堅持三天針灸!半年下來!昨天全面檢查各項指標正常!淋巴結腫大消失!正常了!媽媽今天電話裡激動的哭了!在此!要感恩董事針灸的驚人效果!
  • 楊維傑教授就董氏正經奇穴學答疑(十七)
    也不能說我寫了幾本董氏奇穴的書或因為是董氏門生就是奇穴派,我寫的十四經穴書籍比奇穴更早、更暢銷、更多,尤其臨床以五輸穴應用最多,這方面也寫過專書,又因為我用穴多採各種古詞賦歌訣之取穴為主。稱我五輸派或歌訣派的也有人在,這又怎麼說呢。 在我個人看來以靈樞經之刺法如官針篇之九刺五刺十二刺等針法為主,取穴以五輸穴為主的的就可算是正統古法針灸。
  • 迅遊網遊加速器前瞻 劍網3唐門奪魄流奇穴分享
    提起唐門就不得不讓人想到各種毒藥,其實除了毒藥外唐門的機關也是名震天下,在《劍網3》中,唐門更是憑藉暗器和機關聞名江湖,不過,要想全力發揮唐門的實力還得點對奇穴才可以,雖然目前唐門奇穴大部分都是暴雨流,但其實奪魄流也是非常不錯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唐門奪魄流奇穴如何點。
  • 打通任督二脈 《天道》奇穴系統助全民練武
    人之合於天道也,內有五臟奇穴,外有六腑經脈,以應六律,此五臟六腑所以應天道。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統共這四者以與四海相應,故證道開啟氣海打通全身奇穴,有如洗髓伐毛,身似弓身勁似弦,穴如的兮手如箭。《天道》新推奇穴系統,助玩家打通任督二脈,開創全民練武的大江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