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關注微信號:ztyxpxw,海量手法針灸視頻,免費觀看。
董氏奇穴,曾是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療效極佳,其效果較「十四經穴」有過之而無不及。董門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為造福百姓,後經其傳人傳出。「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740穴,分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為實用方便,我把「一一部位(手指部位)」、「二二部位(手掌部位)」的穴位綜合在一起,並分別繪製成手掌部及手背部董氏奇穴實圖發表在博客上,與朋友分享。手掌部的董氏奇穴共為55個穴位(或穴組)。
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見、摸得著、易自療,且療效顯著,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組成部分。單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與14經的穴位結合應用,既可用於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種疾病。
董氏手部穴位的資料多來源於錄象資料及楊維傑先生的「董氏奇穴針灸學」。其手圖是我經長時間的反覆核對相關資料繪製的,但難免有不準確的地方,敬請專家指正。
施術方法:⑴手掌部針刺一般可1—3分,留針15分鐘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籤捆綁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點刺2-3分鐘以上。⑷按穴位圖、找到痛點即可下針或按摩,穴位不準也絕無副作用,建議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試用。(5)撓側是大指一側,尺側是小指一側,這裡的所有的手指寬度均按一寸計。
手掌部董氏穴位詳解:55個穴組。
手指部位:39個穴組
1.五虎穴:拇指一節中線之撓側5分線上,5個穴點。治療全身骨腫、肺炎、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扁桃腺炎、腳掌內側部份腫痛、肝腫大、肝硬化。以三稜針刺出黃水效佳。治療全身骨腫,或藥物性骨腫,可配靈骨穴、大白穴、復原穴效果佳。
治全身骨痛,足踝扭傷。
2.三黃穴:拇指一節中線尺側3分線上,3個穴點。主治肝炎、肝硬化、肝癌、子宮炎、卵巢炎、脅痛。
3.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痠痛、背痛。
4. 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撓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5.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6. 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7. 沉陰穴:小間穴撓側二分處。主治:睪丸癌、睪丸瘤、疝氣痛、攝護腺腫大、前列腺腫、陰莖痛、陰門腫痛。
8. 木穴:食指一節中央尺側3分處是穴及上下二分半處的兩個穴,共三個穴。主治:肝火旺盛、眼病、口苦耳鳴、脾氣暴躁、肩膀酸痛、項緊痛、膽固醇過高、脅肋痛、胃脹氣。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臨床應用上,可任取一~二穴
9、雙喘一、二穴:食指第一、二節之間的指橫紋橈側及尺側盡頭處是穴。主治: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發高燒。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立即見效。
10. 下間穴: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心悸、疝氣、背痛、頭暈、膝蓋痛、兩眼發酸。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為治療疝氣之特效穴
11. 浮間穴:食指第二節中央偏撓側三分上一分半處是穴。主治:疝氣、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寒脹。如刺出黃水神效。
12. 外間穴:當浮間穴下三分處是穴。主治:疝氣、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腸脹氣。如刺出黃水神效。浮間、外間通常兩穴一起取用(效果佳)
13.天、人、地陽穴:人陽穴:掌心向上,當食指第二節中央撓側五分處是穴。天陽穴:當人陽穴直上二分半處是穴。地陽穴:人陽穴下二分半處是穴。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陰囊水腫、陰莖痛、疝氣痛、前列腺腫大、隱睪症。
14. 內陰穴:食指第三節中央偏撓側四分下二分半處是穴。主治:睪丸炎、睪丸痛、陰莖痛、疝氣痛。天陽、地陽、人陽、內陰、沉陰五穴,為治療睪丸疾病的特效。對疝氣、前列腺腫、陰莖腫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15. 火星上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穴。火星下穴:中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
主治:心悸、頭暈、狹心症、心臟性喘息、心臟瓣膜症、肩胛骨痛、胸痛、肺癌、多發性骨癌、兩腿痛、五十肩、嗝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治療肺癌用於配穴,有立止胸痛之效果)特效主治:打隔
16. 土興穴:兩個穴。土興一穴:中指第一節中央的火星上穴下三分處是穴。土興二穴:在火星上穴上三分處。主治:胃痛、急慢性腸炎、兩脅痛、脾臟炎、胃腺癌、牙痛。
17. 火龍穴:中指第一節中央撓側三分線上、包括上下二分半處的穴共三穴。主治:心窩痛、心悶、胸痛、背痛、心臟擴大。特效:心絞痛、心臟麻痺。
特效配穴:火龍穴任取一~二穴配心靈穴、肺靈穴治心絞痛、心臟麻痺奇效。
18.心常穴:中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線上、共三穴。主治:心悸、心臟性風濕病、心肌梗塞,狹心症、肺癌、肺結核、胸痛。配穴:心常一穴、二穴、三穴配靈骨穴、大白穴治肺癌、肺氣腫特效。
19.雙靈一、二穴(係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中指第一、二節橫紋正中央兩側各二分半處是穴。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治小兒疾病,以三稜針刺出水或血效著。
特效主治:肺氣腫、肺癌配穴:雙靈穴、火海穴、火靈穴、木華穴、靈骨穴、大白穴。胃腺癌配穴:治療配門金穴、四花上穴、通胃穴、通關穴、土水穴(特效)
20. 脾腫一、二穴:可雙手取穴。中指第二節中央火星下穴上下各二分半處。主治:脾腫大、脾臟發炎、胃脹、腳趾酸痛、胸痛、肺炎、心臟病、背痛。特效主治:脾腫大。配穴:配三重一穴、二穴、三穴效果顯著。
21. 木華一、二穴:中指第二節正中央撓尺側五分處。主治:小腿脹痛、胃腸脹氣(肝病引致)、脾臟腫大、腿部抽筋。又治肩痛。特效主治:小腿脹痛,木華一穴、二穴中任取一穴,治療小腿脹痛有(立解之效。)
22. 開脾穴:中指第三節正中央點。主治:食慾不振,胃口不開、嘔吐、心悶、頭昏。
23. 土航一穴: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處是穴。主治:頭昏、嘔吐、胃脹、氣喘。特效主治:腹痛。
24. 土航二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腳麻、小腿外側痛、腹痛、頭昏。特效主治:腹痛
25. 三眼穴: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點偏撓側三分處、共三穴。主治:消化不良、胰臟炎、脾臟炎、下痢、胃病嘔吐、失眠症、發燒、功同足三裡,本穴具有預防疾病、保健及強壯的作用、相當於足三裡。治療失眠配鎮靜穴。
26. 鳳巢穴: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撓側五分上二分半處、共三穴。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子宮炎、月經不調、赤白帶、崩漏、輸卵管不通、子宮前傾或後屈、不孕症、陰門腫痛、肩凝症、卵巢炎。特效主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特效配穴:以鳳巢一穴、二穴、三穴配婦科穴治子宮炎、子宮瘤、卵巢炎特效。主治:婦科百病。
27. 復原穴:無名指第一節中央偏尺側三分及上二分半處,共3穴。主治:骨骼腫大、骨膜炎、筋腫痛、脊椎骨疝板症(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
28. 木靈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無名指第一、二節間之橫紋中央內外側二分半處,共2穴。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脅痛、膽囊炎、膽道蛔蟲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
特效主治:肝膽疾病
特效配穴:木靈穴配木海穴、木神穴、三黃穴、木黃穴治療肝膽疾病(特效)。
29. 定喘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撓側二分半是穴、共三穴。主治:支氣管喘息、脾喘、右心衰竭。特效主治:喘息特效配穴:定喘穴配木炎穴治喘息(效佳)。
30. 還巢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撓側五分是穴、共三穴。主治:子宮癌、子宮瘤、卵巢炎、卵巢囊腫、月經不調、赤白帶、輸卵管不通、子宮不正、安胎、陰道炎、尿道炎。配婦科穴治婦科百病。
31. 木炎穴: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尺側二分半是穴、共三穴。主治:各種肝炎、肝硬化、腹水、兩?痛、腳抽筋、氣喘。特效主治:B型肝。特效配穴:木炎穴配合耳針肝治療B型肝。
32. 偏肩穴:無名指第二節中央尺側五分處是穴。主治:肩背痛、五十肩、頸項痛、手背外側痛、慢性肝炎。偏肩穴配靈骨穴、大白穴、中白穴效果更佳。
33. 太陽穴(原名眼黃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央處是一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二穴。主治:太陽穴痛、偏頭痛、黃膽病、頭暈、頭昏、低血壓高、三叉神經痛、眼病、手指痛、眉稜骨痛。特效主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
特效配穴:太陽一二穴配靈骨穴治偏頭痛、太陽頭痛、頭暈,下針(一分鐘立癒)。
34. 分水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太陽一穴撓側三分及上下二分處三個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腎炎水腫、耳鳴、耳型、腰脊椎疝板症(骨刺)。
35. 水源穴: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三個穴。主治:頸椎骨骨刺、手麻、腹痛。(水源穴配中自穴治頸部骨刺)。特效主治:手麻特效配穴:水源穴配肺靈穴治手麻(卓效)。
36. 通骨穴:小指第一、二節橫紋中央內外側三分、二穴。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脊椎長骨刺。
37. 水清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撓側三分及上下二分處、三穴。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特效主治:偏頭痛、腰痛、腿痛、睪丸炎、腎炎水腫、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配穴:水清穴任取一~二穴配中白穴。
38. 水海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尺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共三穴。主治:項緊痛、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特效主治:腰背酸痛。特效配穴:配腕順一、二穴治腰背酸痛有(卓效)。
39. 失枕穴: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偏尺側二分上二分處是穴。主治:頸項痛特效,失枕、用腦過度致頭昏腦脹。特效主治:失枕穴治療落枕之特效穴。效果神速(針下立除)。
手掌部位:16個穴組
40. 土水穴:手掌的拇指第一掌骨之撓側骨下、大魚際的上方、共三個穴。劑量:沿骨下直刺五分~一寸半。主治:全身骨腫痛、骨膜炎、坐骨神經痛、腰痛、兩腿內側肌肉痛,急慢性胃炎、久年胃病、咳嗽、氣喘、扁桃腺炎。
41. 重仙穴:手掌向上,當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骨縫下是穴。與手背靈骨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三稜針刺出血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
特效主治:治療背痛、胸痛。配穴:重子穴配重仙穴治療背痛、胸痛(特效)。
42. 重子穴: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穴。與手背大白穴相通。
劑量:直刺一~二寸。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特效:小兒疾患,三稜針刺出血(特效)。
43.金星上穴:在掌麵食指第二掌骨中央撓側。金星下穴:在金星上穴尺側的三分。劑量:針2-4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肺病、肺結核、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金星上下穴配靈骨,大白兩穴使用效佳)
44. 三風穴:手掌朝上,食指與中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頭風痛、項緊痛、偏頭痛、兩肩痛。
45. 三齒穴:手掌朝上,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牙齒痛、齒齦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胃炎、胃痛。
46. 三河穴:手掌朝上,當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上2分半、5分、7分半處共三穴。
劑量:直刺二~四分或使用三稜針點刺出血。主治:坐骨神經痛、子宮痛、下腹痛、兩腿痛、膽疾、脊椎骨長骨刺。特效主治: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
47. 三毛穴:手掌朝上,當食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
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腺癌、肺結核、肺癌、鼻癌、支氣管炎、氣喘、扁桃腺炎、肺病。
48. 三火穴:掌面朝上,當中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心律不整、心臟性風濕病、狹心症、心臟擴大、胸痛、背痛、耳鳴、偏頭痛、前額頭痛、頭暈。選顏色青紫之穴位下針奇效。
49。三星穴:掌面朝上,當無名指掌骨骨上正中央上5分、1寸、1.5寸是穴。劑量:斜刺三分。直刺二~五分。 主治:兩脅痛、肋膜炎、黃疸病、肝炎、口苦、耳聾、兩腿內側筋痛、胃脹、脾臟腫大。
50. 手解穴(董氏三十二解穴之一):小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是手解一穴,距一穴上五分「向手腕方向」是手解二穴。劑量:直刺二~八分。針下立解或用三稜針扎出血即解。主治:解暈針,或下針以後引起之麻木、針口痛、氣血錯亂之刺痛、坐骨神經痛、(下針立解)腰痛、三叉神經痛、全身痛、開刀後傷口疼痛、又解食物中毒、藥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疼痛難忍、拔牙時麻醉止痛、子宮手術之麻醉止痛(當麻醉使用,需配心靈穴)。二穴兼能治膽疾、膽石症、膽囊炎、神經麻痺。針下立解,或以三稜針出血即解。(手解穴為最佳之止痛穴,故治療肺癌、鼻癌時必須加針本穴。)
51.上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一穴上一寸「向手腕方向」或手解二穴上五分為上高穴。直刺2-8分。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特效主治:腹膜炎。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為治療腹膜炎之特效穴。
52.下高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處,手解一穴上二寸,手解二穴上一寸處(向手腕方向)。主治:腹膜炎、肋膜炎、盲腸炎、卵巢炎、急慢性小腸炎、增高。
特效主治:增高。特效配穴:上高穴配下高穴同時具有促進腦神經皮質素分泌之作用,故又可以增高,下針二十次約可增高五~十公分,超過二十歲以後,效果較小。
53.三海穴:手掌朝上,當小指掌骨上正中央是二穴,下五分(向手指方向)是一穴、上五分處(向手腕方向)是三穴。劑量:直刺二分~五分。主治:急慢性腎盂炎、膀胱炎、子宮瘤、卵巢瘤、子宮炎、卵巢炎、坐骨神經痛、腰痛、脊椎炎、腎虧陽萎、早洩、增高、項緊痛、後腦疼痛、膽汁分泌不足。
54. 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向手指方向)五分偏撓側五分或食指與中指叉口直上腕橫紋處下五分。劑量:直刺三~五分。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半身不遂(特效)脊椎骨增生壓迫神經痛(骨刺)十二指腸炎、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
特效主治:坐骨神經痛(奇效)
55. 穴道名稱:木關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掌朝上,當腕橫紋正中央下五分偏尺側五分處是穴。亦即中指與無名指叉口處直上至腕橫紋下五分偏尺五分處。劑量:直刺二~五分。主治:腰痛(特效)心悶、兩脅痛、黃疸病、坐骨神經痛、腿痛、腹膜炎、全身關節痛(特效)解尿酸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董氏三十二解針之一)特效主治:全身關節痛、尿酸性關節炎。
配穴:骨關穴,木關穴治療尿酸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