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集錦(合集)董氏奇穴各種穴位位置(圖解)

2022-01-05 林君董氏奇穴網


1.案例集錦 | 腰痛、腰扭傷、盆腔炎、脾肺氣虛 

案例集錦 | 肩周炎(有發炎、肌肉粘黏)痺證脾肺氣虛 

案例集錦 | 皮膚瘙癢

案例集錦 | 無法描述性頭疼

案例集錦 | 月經不來\經常推遲,腰酸,骨質增生

案例集錦 | 右側坐骨神經痛,全身浮腫

案例集錦 | 右側腹股溝腫痛, 婦科巧克力囊腫

案例集錦 |骨刺,咳嗽一月有餘

案例集錦 | 咳嗽、氣喘一月餘,心絞痛

案例集錦 |中風,膝蓋小腿酸痛

案例集錦 |尿床,例假次數多

案例集錦 |中風後遺,骨質增生

案例集錦 |腰痛,肩頸痛職業病

案例集錦 |腸胃不適,膝蓋反覆疼痛

案例集錦 |頸椎病,腦出血引起的部分癱瘓

案例集錦 |不孕症,肢體麻木、胸悶氣短

案例集錦 |左肩不能上舉,滑膜炎積液

案例集錦 | 手臂麻木,腰痛

案例集錦 |手掌骨痛,磨牙

案例集錦 |腰痛、坐骨神經痛,膝蓋痛

案例集錦 |黴菌性陰道炎,頸椎病

案例集錦 |無誘因流鼻血,過敏性鼻炎

案例集錦 |幼兒胃腸感冒,手腳麻木

案例集錦 |背部不適

案例集錦 |靜脈曲張、膝蓋痛,過敏

案例集錦 |持續發燒,腰痛

案例集錦 |痛風,腰肌勞損

案例集錦 |雙腿水腫,突發性腦出血

案例集錦 |嬰兒哭鬧不肯入睡,過敏

案例集錦 |受冷發熱,皮膚過敏

案例集錦 |手指關節痛,全身疼痛

案例集錦 |乾眼症,幼兒胃腸感冒

案例集錦 |腎結石,下肢水腫行走困難

案例集錦 |偏頭痛,急性尿道炎

案例集錦 |中風後遺症並患高血壓,頭暈、心悶

案例集錦 |落枕,面癱

案例集錦 |中風偏癱並妊娠高血壓,感冒、發燒

案例集錦 | 腰痛

案例集錦 |入睡困難,小腿腹脹痛

案例集錦 |受冷發熱,皮膚過敏

案例集錦 |嬰兒哭鬧不肯入睡,過敏

案例集錦 |手指關節痛,全身疼痛

案例集錦 |突發性腦出血,雙腿水腫

久坐腰酸痛、睡眠質量差,80歲老人不能蹲並伴有靜脈曲張

腳踝扭傷拄拐1年半,紅疹

產婦生產,崴腳後腳後跟無法踩地

膝蓋痛,肺癌晚期老人低燒、咳嗽

皮膚過敏,肩臂疼痛

雙膝滑膜炎,膝蓋冰冷疼痛

案例集錦 |頭暈,眼睛看近處朦

案例集錦 |腹痛、嘔吐,高血壓

案例集錦 |高血壓、高血脂,雙手麻痺、痛脹



1.案例集錦合集

2.董氏奇穴刺絡班開始報名了

3.正統董氏奇穴針灸針(堅韌,質量好,價格最低,福利)

4.世界董氏奇穴第二代嫡系傳人鄭承濬博士198元網課(有永久交流群)

5.鄭承濬博士 董氏奇穴精選68穴 書籍 珍藏版

董氏奇穴穴位圖解 

部位查詢穴位:

一一手指部位

二二手掌部

三三前臂部位

四四後臂部位

五五腳部部位

六六腳部部位

七七小腿部位

八八大腿部位

九九耳部部位

十十頭面部位

背腰部位

胸腹部位

楊維傑增補穴位

   

索引查詢穴位:

B

C

D

E

F

G

H

J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論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近年風行世界,不論在歐美及大陸皆掀起一片學習及研究熱潮,個人忝為董氏嫡傳門生,並首先編寫發揮董氏奇穴之專著,至感榮興。三十年來,曾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地講述董氏之學。有關董老師之學術淵源及理論基礎,個人於1973年董師出版「董氏正經奇穴學」時,曾向老師提間。老師曾說:「此系祖傳而來,自己亦有發現發揮,原理與易經及內經有關。」此外即未再多言,至其1975年去世,亦未再提及其淵源學理。個人據此線索,努力探求,深入研究,結合自己之大量臨床經驗,攢研其間三十多年,每隨經驗而有新悟,益覺其博大精深,今不揣淺陋,將個人對恩師學術思想之體會及心得概介如下:

董氏奇穴系董氏紹衍祖學,研究發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學,是一種療效高,應用容易的針灸之學。

董師景昌,山東省平度縣人,生於民國五年,逝於民國六十四年,臨床四十年,臨診四十萬人次,其中包括對軍公教及貧困民眾之義診,即達十萬人次,曾數度榮膺好人好事代表。並於民國六十年至六十三年間五度前往高棉為龍諾總統治療半身不遂,功在邦交,而榮獲先總統 蔣公頒贈最高榮譽狀,為中醫界獲得此項殊榮之第一人。

董師除對奇穴頗多發明外,對於臨床應用各家學說亦多發揮,恩師學間精深,學生雖窮數年心力,但所能領悟者僅其十之一、二,願就所知內容儘量述介於後:

一、董氏奇穴之穴位與取穴

(一)董氏奇穴之分布

董氏奇穴內容計有七百四十餘穴,分別散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雖不若十二經絡之循環不斷,相接無端,但亦有一定脈絡可尋,規律而簡單,例如指部稱「一一部位」,手掌部稱「二二部位」,小臂部稱「三三部位」,大臂部稱「四四部位」,足趾部稱「五五部位」,足掌部稱「六六部位」,小腿部稱「七七部位」,大腿部稱「八八位」,耳朵部稱「九九部位」,頭面部稱「十十部位」,另有「前胸部位」及「後背部位」。也是十二個部位,並不難於找尋。同時,這些穴位的分布,在效用方面和十二經穴亦有一定的聯繫,比如肝門能治急性肝炎,位於小腸經上,腕骨能退黃亦在小腸經上,這是認識到小腸為分水之官,能清利溼熱的應用。又如心門與小海相近而治心臟病變,其門其正其角在大腸經上能治痔瘡,解穴能治氣血錯亂與梁丘相近……等等,便都足以說明董師對經絡及髒象學說有深刻認識,才能創見這麼多新穴。

此外董師對神經學說的應用,也有特別的發揮。神經解剖學知識指出,人體各部在大腦皮層上的投射代表區的大小,與該部的功能繁簡成正比,手是勞動器官,足是運動器官,功能都很複雜,它們在大腦皮層上的投射代表區也就較人體其它部份為大,如此,在大腦皮層上與其相連繫的神經元數量也就較多,其主要機能就較大,而有利於臨床的應用,董氏奇穴大部分布於肘膝以下,就是此一原理的發揮。還有在手上腳上,拇指、拇趾的功能就比其它的指趾複雜,療效當然更為廣泛,這也就是董師何以樂用大敦、隱白、太衝等穴並在拇指附近研創婦科、制汙、止涎、五虎、靈骨等穴的原因。

(二)董氏奇穴之命名

董師雖然創見奇穴甚多,但從無一穴以自己姓名命名,他認為醫學為救人之利器,為社會之所需,不應私秘而主張公開,編寫奇穴之目的,亦無一絲名利之圖,其偉大精神令人欽佩,反觀時下偶有一見,尚未定論,恐或為別人所據,即迅速冠以某某合谷、某某血海、某某三陰交者,又豈可以道裡計。至於那些剽竊別人創見將穴改名,企圖偷天換日之人,則又豈能不覺愧恥。

在董師感召之下,個人多年來雖亦發現數十奇穴,亦不敢冠以維傑某某穴,仍從恩師命名之法,命定穴名(例如小節穴)。

董氏奇氏之命名有以部位名命者,如正筋、靈骨、正會、肩中、側三裡、四花中、外穴等。有以效用命名者,這一類比例極大,又分以五行命名者如土水、木穴、水金、木火、木鬥、木留等,以髒象命名者如婦科、脾腫;眼黃、肝門、腸門等,也有以部位與效用結合命名者如手解、指腎等。還有以穴位之數字命名者如三重、三江、雙河、七星、五嶺等,了解了董氏奇穴命名的方法,不但對奇穴的位置易於控制,對於其應用更能掌握。

(三)董氏奇穴之取用

1.暗影及青筋

暗影有時亦可稱之為發烏,亦系病變之一種反應,即當某臟腑或某經絡有病變時,常常在某處發現暗影,一般而言,在手掌及面部較易出現,身體其它地方也會有此現象,不過較難發現而已,這種方法除了反應病變有助診斷外,並且有些可以以之施針發生治療作用,此法董師甚為精通,以此形成固定治療穴位,例如水金治咳喘,五虎穴治手腳痛,重子、重仙治肩背痛……等,就是此一方法之發揮。

此一法則與兒科三關診斷法之原理頗為接近,主要與靜脈壓有關,靜脈壓愈高,暗影越明顯。它圖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體內缺氧的程度,缺氧愈甚,血中還原血紅蛋白量就愈高,青紫色的紋路(暗影)就越明顯。由於各臟腑之壓力不同,反應之部位亦不盡相同。

青筋相當於靜脈瘀,據經驗血壓心臟病變及呼吸病變較為常見,其它病痺證亦可見及。這種靜脈形狀特別顯著,顏色特別紫藍,俗稱「青筋」,此症多發生在委中、尺澤、臂上部;間或四肢外側及魚際、然谷部也有、更有發生在腸骨前沿及肩胛與腹壁的。

凡全身都可因此引起病患。若不注意此症,其所有患處則永不能根治;若能治此、其病患常在一兩周後,最遲一兩個月,不加治療就霍然而愈。

據個人經驗,有些病治療一次,即有全愈者,一般經針治一次後即大見減輕,數次後,其病就根治。治療時用三稜針刺破絡脈,流出些黑血,每隔五六天再放一次,到脈管不一現瘀脹為止。董師亦常根據手掌及手指之青瘀部位診斷疾病,發展出獨門之「董氏掌診學」。

2.全 息

在中醫天人合一學說中認為每一個局部均與全體相關,每一個局部均能反應全體,也皆能以之治療全體,這就是全息論的觀點。因此有掌針、眼針、耳針、足針、頭針等多種針法的發明。當然最重要的是體針,體針雖以十四經絡對應五臟六腕。但若將手臂足腿每一部皆再予區分,每一部份仍能各自治療全身疾病。這種事實充分反映了人身整體相關。全息論的出現深化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按生物全息論,人體任一肢節都是整體的縮影。都有與整體相應的穴位,例咁第二掌骨側,這裡的穴位從指根向掌根歧骨,對應有頭、頸、上肢、肺、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等各部位穴位,第五掌骨側也有這樣的對應。在各個節肢及其它較大的相對獨立的部份中,都有著與第二掌骨側相同的穴位分布規律,各節肢的各穴分布都遵循著與第二掌骨側同一比例:頭穴和足穴聯機的中點是胃穴。胃穴與頭穴聯機的中點為肺穴。肺穴與頭穴聯機分為三等分,從頭穴端算起的中間兩個分點依次是頸穴和上肢穴。胃穴與足穴的聯機分為六等分,從胃穴端算起的中間的五個分點依次是十二指腸穴、腎穴、腰穴、下腹穴和腿穴。上述穴位只是具有代表性的點,其它穴位可以以這些穴位為參考點得出。

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與全息律亦有極相似之處,董師強調任一局部皆能治療全身疾病,董師雖然將全身區分為十二治療部位,但每一部位均可獨立治療全身疾病。臨床施治時,常藝術化的由病人決定針手或腳而治療病人。同類性質作用的穴道在手及腳皆有分布,例如指五金、手五金、足五金;指駟馬、足駟馬即是顯例。再如一個穴組本身即常蘊有全息意味。例如靈骨、大白並用董師溫陽補氣要穴,治病之螱,幾乎全身無所不包,療效之高,亦非其它穴位所可比擬。大白位置與三間相符,而貼近骨頭,三間系大腸經俞穴,靈骨穴在合谷後叉骨前,兩穴合用涵蓋俞原所經之處,若以全息律而論,大白主上焦,靈骨主下焦。又大白、靈骨皆以深針為主,又深透側面之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論縱橫,此二針皆涵蓋三焦,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再如五虎穴,自指尖向手掌,依序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五虎穴董師原治全身骨腫。按此五穴之分布及主治本身即有全息意味,五虎一常用於治療手指痛、手掌痛及腱鞘炎;五虎三用於治療腳趾痛,(五虎二則用於加強五虎一、二之作用);五虎四用於腳背痛;五虎五用於治療腳跟痛。再如八八(大腿部位)七七(小腿部位)之一些主治全身病變的穴組,例如駟馬上、中、下之治肺系疾病;天黃、明黃、其黃之肝系疾病;腎關、人皇、地皇之治腎系疾病。每一部位全息下點與另一全息上點相交之處,則上下病變皆能治療。例如靈骨可治腳跟痛,也能治頭暈。曲池能治頭暈,也能治下部之膝蓋痛。

董師的倒馬針法常用兩三針並列,雖說因並立加強了治療作用,但何嘗不是借著全息作用,全體互應的結果。尤其是八八部位三針並列的臟腑治療系列,更與全息律有著不謀而合的關係。例如:治肺臟病的駟馬上、中、下;治心臟病的通關、通山、通天;治肝臟病的明黃、天黃、其黃;治腎臟病的通腎、通胃,通背。就有上針治上部、中針治中部、下針治下部的作用。整體合用,全體照應,療法當然突出。

3.對 應

標幽賦說:「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董師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針右,右病針左,絕不在局部針刺,其治病常採對應取穴,效果卓著。董師常用之對應取穴法有下列八種:

等高對應 即在痛點對側相等部位施針,左側病痛可取右側等高點,右側病痛也可取左側等高點,例如左曲池痛可針右曲池。這與物理學說之共振理論,有其相合之處,推廣應用治療內科病也可不採用雙側同穴針刺,而採用單側或雙側異穴針刺。

手足順對 將上肢與下肢順向並列,以肘對應膝為中心對應,可有下列對應:即肩對髖、上臂對大腿、肘對膝、下臂對小腿、手對腳。如髖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澤(肘後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髖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個人常以五虎穴治腳趾痛,以小節穴治腳踝痛,即系一此一對應之運用。

手足逆對 將上肢與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對應:即肩與足、上臂與小腿、肘與膝、下臂與大腿、手與髖。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療,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師常取手上靈骨、後溪等穴治療坐骨神經痛,個人亦常取支溝、外關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應用。

手軀順對法 上肢除與下肢有對應關係外,與軀幹亦有對應關係,將上肢自然下垂與軀幹呈順向並列對置,則有如下對應:上臂與胸(或背)脘,肘與臍(腰),下臂與下腹(腰骶),手與陰部。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療,陰部病可取手部穴治療(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骶部穴位施治)。董師以大間等五個間穴治疝氣即與此一原理有關。

手軀逆對法 將上肢與軀幹呈逆向並列,可有下列對應關係:即手(腕)與頭(頸),前臂與胸(背)脘,肘與(腰)上臂與下腹(或腰骶),肩與陰部。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治,下腹有病可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穴位施治)。董師以肩部之天宗、雲白等穴治婦科陰道病。目前流行之手針以手指治頭部都與此一原理有關。

足軀順對法 下肢除與上肢有對應關係外,與軀幹亦有對應關係,肢與軀幹順向並列對置,則有如下對應:即大腿與胸(背)脘,膝與臍(腰),小腿與下腹(腰骶),足與陰部。如胸背有病可針大腿,下腹有病可針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臨床常以內庭治經痛,大敦、隱白治崩漏,以及復溜治腰骶痛,三陰交治下腹病……等,其運用皆與此一原理相合。

足軀逆對法 將下肢與軀幹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對應關係:即足與頭、踝與頸項、小腿與胸(背)脘、膝與臍(腰)、大腿與下腹(腰骶)。如胸脘有病可針小腿,下腹有病可針大腿,反之胸脘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臨床常以臨泣治偏頭痛,陷谷治陽明頭痛,束骨治後頭痛。董師亦以正筋、正宗治頸項不適,都與此一對應法有關。

頭骶對應法 除了手與腳及手腳與軀幹的對應外,頭面與尾骶亦形成一種對應。例如臨床以骶部之長強治癲狂之腦病;以頭部之百會治療脫肛就是常見的例子,董師亦常以衝霄穴治頭痛,也是此一原理之運用。

頭足對應 頭頂百會與腳底之湧泉也形成對應,即所謂「天頂對地門」,所以用湧泉治療頂痛及腦部病變。

前後對應 人身前後亦有對應關係,如胸背對應,腰腹對應,頸口對應等,董師常以頸部之總樞穴治發音無力,嘔吐等,一般十四經穴則以承漿治項強,就是這種對應的應用。

4.體 應

體應是董氏奇穴在治療方面最有針對性的發明及應用,掌握此一原則,不只能將董氏奇穴應用得更深入更有效,以之於用在十四經穴方面,也能加強及突出其效果。體應之要點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脈治脈。

以骨治骨 治骨刺常用削骨針,即四花中及其下三寸的倒馬針,兩針緊貼骨頭才有作用。本組穴位治療膝蓋骨刺,肥大性、退化性關節炎療效很好。董師扎針,能貼骨就儘量貼骨,例如靈骨、火主、大白等穴貼骨而入,不但針感強而且療效高。又如常用九裡(風市)穴每每深至貼骨,治療各種風病、疼痛以及半身不遂,療效哀好。目前有一派說法強調骨膜傳導,認為骨膜有傳導作用,因此扎針時儘量貼骨或抵骨,療效較佳。

以筋治筋 貼筋進針可治筋病,例如尺澤在大筋旁,可治全身的筋病,對運動病變效果很好。又如正筋、正宗(阿基利斯腱)是一大筋,針刺入正筋、正宗可治療頸筋強硬,小腿筋緊等多種筋病。

以肉治肉 例如駟馬及肩中皆是肌肉較為豐富的部位,最常用來治肌肉方面的病變,尤其是肌肉萎縮,療效甚好。在十四經面,曲池、手三裡、合谷都是肌肉較豐富的地方,治療肌肉病變效果也較好。當然肌肉萎縮多為陽明溼熱或火爍肺金,針這些穴位對清陽明及肺金的療效都很高。駟馬、肩中、曲池、手三裡、合谷等穴治療皮膚病效果也很好。

以脈治脈 緊貼脈管的穴位可治脈病,例如針人宗、地宗,因靠近血管,調整血液循環,治心臟病及血管硬化效果很好。肺經的太淵穴在脈旁為脈會,治療脈管病效果很好。此外,根據五行對應原理,還能以骨治腎,以筋治肝,以脈治脾,以皮治肺等,董師書中隨處可見,這裡就不再多與例證。

                                            

1.董氏奇穴視頻帶真人實操(合集)經典案

2.案例集錦合集

3.董氏奇穴刺絡班開始報名了

4.正統董氏奇穴針灸針(堅韌,質量好,價格最低,福利)

5.世界董氏奇穴第二代嫡系傳人鄭承濬博士198元網課(有永久交流群)

6.鄭承濬博士 董氏奇穴精選68穴 書籍 珍藏版

7.案例集錦(合集)董氏奇穴各種穴位位置(圖解)

8.66種皮膚病專科道家絕技(斑禿、白癜風、帶狀皰疹,蛇盤腰,黃褐斑)

相關焦點

  • 第二章 楊維傑經絡思路在董氏奇穴的應用 第一節 循經取穴思路與董氏奇穴
    楊維傑經絡思路在董氏奇穴的應用第一節 循經取穴思路與董氏奇穴董氏奇穴雖名為「奇穴」,但董老師常說其奇穴為「正經奇穴」,其原著亦稱《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我認為書中的「正經」即是十四經。若非對十四經穴有極為深刻的認識,董氏斷難發現如此多與十四經相關的奇穴。
  • 零基礎學習董氏奇穴/9天視頻直播!
    董氏奇穴奇在哪裡?董針的下針手法究竟如何操作?董針的組穴方法、秘訣又是什麼?想了解真實可靠的董氏奇穴,從這裡開始。董氏奇穴簡便、易學、實用,在臨床經常運用,讓病患和學員感慨萬分,喜愛之極。二、董氏奇穴一般僅取四肢穴位進針治療,這樣安全,醫療風險小。        三、很多學員反饋董氏奇穴取穴簡便、取穴少、易學,而且應用安全。那些沒有針灸基礎的學員,也容易學會扎針並能準確的取到穴位。
  • 【中醫】董氏奇穴丨手掌部穴位詳解(收藏版)
    董氏奇穴,曾是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療效極佳,其效果較「十四經穴」有過之而無不及。董門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為造福百姓,後經其傳人傳出。「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740穴,分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
  • 董氏奇穴之眉稜骨痛、前額痛
    眉稜骨痛董氏奇穴治療眉稜骨痛主要是兩個方法:二角明穴
  • 第八章 第三節 治法針法史觀與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的火連,治療血壓高而引起之頭暈眼昏、心跳、心臟衰弱。火菊穴治療手發麻、心跳、頭暈、腳痛、高血壓、頭腦脹、眼昏、眼皮發酸、頸項扭轉不靈,皆應系厚土滅火及子能令母實之雙向作用。蓋火連穴位置與脾經太白穴位置相符,為脾(土)經輸(土)穴,為土中之土,為真土穴,土甚厚。本穴可扶脾胃,理氣機,清心火。
  • 第一章 第五節 楊維傑對應平衡觀詮解及應用董氏奇穴
    對應取穴法是一種取穴簡單,效果卓著的針灸療法,我在應用針灸治療時,不論十四經穴或董氏奇穴,這種針法應用得很多,這裡整理個人的經驗,以及針法,略作敘述。對應取穴法為何效果顯著?2.頭與尾骶對應例如臨床以骶部長強治癲狂、腦病,以頭部百會治療脫肛就是常見的例子,以頭部董氏奇穴後會治療尾椎痛,以在尾椎的董氏奇穴衝霄穴治頭痛,也是此原理之發揮運用。3.頭腳對應頭頂對應於腳底,常以湧泉穴治頭頂痛,也可用百會治腳底痛,董氏奇穴足底的_上瘤穴可治療腦部病變及腦瘤,也是此一對應。
  • 董氏奇穴(手掌圖)
    董氏奇穴,曾是董門祖傳數十代之針灸絕學,療效極佳,其效果較「十四經穴」有過之而無不及。董門歷來口授心傳,不著文字,不傳外姓。為造福百姓,後經其傳人傳出。「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計740穴,分布於手、臂、足、腿、耳及頭面等處,區分為十個部位。為實用方便,我把「一一部位(手指部位)」、「二二部位(手掌部位)」的穴位綜合在一起,並分別繪製成手掌部及手背部董氏奇穴實圖發表在博客上,與朋友分享。手掌部的董氏奇穴共為55個穴位(或穴組)。  董氏手部穴位是看得見、摸得著、易自療,且療效顯著,是董氏奇穴重要的組成部分。
  • 董氏奇穴:治療疝氣的經驗方
    常見的疝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於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疝氣最明顯的症狀是引起疼痛,造成患者行動不便,此外,疝氣嚴重了還會影響生育功能。
  • 董氏奇穴四四後臂部位 背面穴
    2.背面穴位置相當於大腸經之肩偶穴,一說後一寸,用三稜針點刺在肩偶穴至其後一寸之周邊,點刺出血即可,不必拘泥穴位。運用三稜針點刺可治療全身 疲勞,兩腿發酸,嘔吐,肝霍亂,腸霍亂,陰陽霍亂各症,確有卓效。
  • 董氏針灸依據什麼取穴?
    董公原著《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僅僅講述了數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諸多內容尚未公開,楊師根據董公生前之口授心傳,結合自己多年的臨證參悟,構築了董氏奇穴針灸完整的理論框架。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與全息律亦有相似之處,董公強調任一局部皆能治療全身疾病,董公雖將全身區分為十二治療部位,但每一部位均可獨立治療全身疾病。一個組穴本身即常蘊有全息意味。例如靈骨、大白並用為董公溫陽補氣要穴,治病之多,幾乎全身無所不包,療效之高,亦非其它穴位所可比擬。
  • 董針奇穴
    內容依據董針泰鬥胡文智編著之「新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溯本根源,法有所本。(二)董針奇穴面部美雕穴位簡介與應用說明:本課程附加效益:董針十十面部部位含括了顏面神經、五藏內腑神經等,除了主治相關疾病外,對臉部的拉提、除皺有極佳的效果,使用董針,讓您每天都有好氣色!(三)治療疾病部分1、頭部、頸項部、顏面部疾病、眼耳鼻喉口項部疾病。
  • 16個穴位一分鐘治病
    倪海廈師父周左宇講針灸周左宇先生為與董氏奇穴齊名的臺灣四大針灸醫派(臺灣四大針灸醫派:董氏奇穴、古典針灸、飛經走氣和華陀派)之一古典針灸派傳人。膝關節疼痛的治療大法針灸治療口眼歪斜的深層竅門400個穴位的來龍去脈及其前世今生
  • 經驗奇穴,立竿見影的好方子
    4、治療牙痛的秘穴 這個穴位沒名,但出自<<針灸大成>>。 只需要這一個穴位,1分鐘治療牙痛奇蹟。位置;足內踝高點 治療方法:平臥位,斜刺進針0.3——0.5寸.進針後強刺激,使針感向上傳導。左邊的牙痛取右邊的穴位,交叉取穴。治療牙痛,確實一次見效.對牙齦腫痛潰瘍著也有一定的幫助恢復作用!
  • 楊維傑教授就董氏正經奇穴學答疑(十七)
    也不能說我寫了幾本董氏奇穴的書或因為是董氏門生就是奇穴派,我寫的十四經穴書籍比奇穴更早、更暢銷、更多,尤其臨床以五輸穴應用最多,這方面也寫過專書,又因為我用穴多採各種古詞賦歌訣之取穴為主。稱我五輸派或歌訣派的也有人在,這又怎麼說呢。 在我個人看來以靈樞經之刺法如官針篇之九刺五刺十二刺等針法為主,取穴以五輸穴為主的的就可算是正統古法針灸。
  • 穴位養生 | 六大壯陽穴位按摩方法圖解
    關元穴位於人體「陰脈之海」的任脈,肚臍之下3寸的位置,又稱為下丹田,具有培補元氣、強壯身體的作用。這裡的寸是同身寸,每個人手掌四指併攏的寬度,就相當於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關元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量出四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關元穴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關元穴時,首先可以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
  • 安神奇穴——四神聰
    是否有過下樓之後精神恍惚,忘記是否關門而來回跑兩三趟確認的經歷,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熬夜等原因,早早就出現了失眠、健忘等症狀,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安神治療失眠的奇穴——四神聰。四神聰穴,是一個不在12經之內的經外奇穴之一,位於頭頂部,原名為「神聰穴」,因為它在頭頂百會穴的前後左右1寸處都有一個穴位,共由4處穴位組成,所以稱之為「四神聰穴」。
  • 經絡穴位圖解治療-【手陽明肺經】三間
    亦可以從董氏奇穴靈骨大白穴的倒馬刺考慮。 溫馨提示:針刺需臨床證明,請謹慎操作。 精選筆記: 三間穴,最善通經行氣,上可通達頭面,治療三叉神經痛、牙痛、齒痛、目痛、咽喉痛和肩膀;下能通腹行氣,瀉洩可止,便秘可通。
  • 痛症針灸治療(七字歌訣+穴位圖解)
    今天分享一個超有用、超全面的東西——各種痛症的針灸治療(歌賦),而且都是只選一兩個穴位。 ● 頭痛前針中脘穴 ● 後尋至陰偏太衝 ● 胃痛中脘膽膽囊 ● 急腹三裡腎精靈 ● 上牙下關下合谷 ● 咽痛廉泉目光明 ● 臀針奇穴向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