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車水馬龍間穿行
我總是警惕又機敏
出門從不是為了玩耍嬉戲
只因為
我和同伴們承擔著一份
光榮的使命
——如果見到我,不必害怕
但也請讓我專注於我的工作
我與牽引繩的另一端
有一個約定:
我們兩個
要一起走過花紅柳綠
擁抱希望與光明
視頻來源:Southeastern Guide Dogs《Pip》
各位志願者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青新!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我的小夥伴豆豆~
豆豆,前兩天是你的節日:國際導盲犬日,我很抱歉沒能及時送上祝福!
小青新,別自責!祝福只是一種形式,我和其他導盲犬夥伴們最希望的是能夠得到大家的理解與關心~
我們導盲犬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狗,屬於工作犬。經過訓練的我們習慣於頸圈、牽引帶和其他配件的約束,懂得許多口令,可以幫助視障人士安全出行,引導主人避開危險。
訓練我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1819年海爾·約翰在維也納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相關的訓練機構,後來還出版了一本詳細描述中心工作的小冊子。但在當時,這個項目並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與重視。直到幾乎100年之後,人們才開始認識到這一舉措的價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德國士兵失去了視力,為了幫助他們適應戰後的生活,醫生赭哈德在德國開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訓練學校。
而如今,距離我的老祖先——現代第一隻候選犬進入學校接受正規學習,也已經過去了近一百年。從戰後輔助行動不便的軍人,到如今成為視障人士的「第二雙眼睛」,我們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我們導盲犬並不是天生就具備輔助盲人的本領,也不是每一隻狗狗都能夠成為導盲犬,在成為導盲犬之前,我們需要走一條很長的路。
目前我們導盲犬的隊伍中,主要的4個品種分別是拉布拉多犬,金毛獵犬,德國牧羊犬和標準貴賓犬(傳說的巨型貴賓)。
因為我們具有體型適中和性格溫順兩個突出特點,恰到主人站立時膝蓋左右的位置,能讓主人很好的感知我們的肢體動作,有緊急情況時也能起到保護作用;我們天性攻擊性低,即使被路人不小心踩到尾巴也不會炸毛,十分聰明,學習能力強。
我們的培訓過程長達18個月,綜合費用達25-29萬元(一隻狗)。培訓開始於我們出生後2個月。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訓練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們進行評估:一是對學習的態度,渴望學習或不願意學習;二是集中精力的技巧,是否容易被周圍環境分散注意力;三是性格特徵,是否緊張、好鬥、不能長時間安靜等等。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培訓工作通常由養育志願者家庭承擔,約持續12個月。在這一年裡我們主要有幾項任務:熟悉人類居住環境,即熟悉人群、房屋、汽車、道路以及其他小動物等等;熟悉各種公共場合,比如商店、餐廳、遊樂場、學校、電梯、人行橫道、公共運輸工具等等;訓練一些基本的服從命令,比如坐、等待、站立、行走等。
當然除了培訓任務,「爸爸媽媽」們最主要的還是要為我們精心準備飲食及健康照料,保證我們的健康成長。
第二階段:
12個月後,我們就要被送到培訓學校集中專業培訓5個月。這階段的工作由職業訓練師承擔。在經過一個月的最初考察後,我們將依據對我們表現的評估被分為三類:能夠開始正式培訓、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不適合承擔這項工作。第三類的同伴雖然被淘汰,但仍能作為治療犬為醫院病人提供服務,通常幼年時的養育家庭擁有對我們的撫養優先權。
開始正式訓練的我們從早上7點開始學習,晚上8點回到宿舍,周末休息。我們在學習都遵守嚴格的作息時間,這是為了讓我們適應日後主人的作息時間。這4個月的訓練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訓練我們走直線,並在橫過馬路的邊沿前停住;第二階段是訓練我們聽懂並服從必要的指令術語;第三階段是訓練我們自如地完成所有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術,比如行走時緊貼著主人的左邊並稍微領先、在樓梯或十字路口停住等待指令、繞開橫向和縱向的障礙物、靜靜地臥在餐廳或辦公場所、必要時違反指令(當該指令可能使主人處於危險境地)等等。
第三階段:
訓練的最後一個月需要未來的主人和我們一起參加訓練:主人要學習如何照顧我們、如何與我們一起工作、如何發出指令等等;我們則要熟悉新主人的居住與工作環境、認識主人身邊的家人朋友等等;雙方都要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性格規律、行為特徵等。通常我們在更換主人時還要參加測試和再培訓,檢測我們是否還具備應有的能力。
對於失去光明的主人來說,我們就是他們的眼睛。我們不僅履行著指路導航的職責,更是主人生命的忠實守護者,是主人親密的家庭成員。
通常在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我們會對主人的規律性作息時間非常熟悉,比如上下班路線、常去的餐館、超市、朋友的住宅等等;我們能記住主人朋友的住址,即使一年後仍然會引領主人到達那個地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和主人會結成非常牢固的關係,這種關係充滿感情有時甚至超過親屬關係。
英國每日郵報曾經報導了一位盲人和他的導盲犬的故事。導盲犬和主人共事七年形影不離,但在某日外出200多公裡後出現異常,途中主人感到它身體不適十分擔心,但它堅持帶著主人換乘列車,安全走過人行橫道,最後送入家中,當主人鬆開繩子的那一瞬間,導盲犬一頭栽倒,後經醫生診斷,它殉職於癌症晚期。
2001年「9·11」事件中,當恐怖襲擊發生後,現場一片混亂,導盲犬羅澤爾冷靜地帶領主人麥可從世貿中心第七十八層逃離到安全地帶,正是忠誠、冷靜、專業的羅澤爾拯救了麥可。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為我的這些朋友感到驕傲,同時也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感到自豪。
現在我們在中國的同伴並不算多,同時由於大眾對我們的誤解和歧視,我們的工作遭遇了重重阻礙。
根據統計,目前中國有一千七百多萬視障人士,但目前我們只有不到兩百隻——這是阻礙視障人士正常生活的一大阻力。
雖然我們素來有馴順、乖巧的名聲,但很多人面對我們時,還是會擔心遭到攻擊或者擔心公共場合的衛生問題。因此,各種公共場所曾一度拒絕我們出入,這無疑也拒絕了我們守護的視障人士融入社會。
近日,山西太原一位志願者扮作盲人帶導盲犬上公交車被拒的新聞上了熱搜。
新聞裡公交車司機的拒絕、乘客的冷漠無疑都是社會對導盲犬態度的其中一種反映——不了解,不關注,不接納。
其實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了相關法律規定,允許導盲犬陪伴盲人出入公共場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58條: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2012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第16條:視力殘疾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無障礙服務。
2015年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研究制定《視力殘疾旅客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若干規定(試行)》。
2006年《深圳市養犬管理條例》第27條1款規定:禁止攜帶犬只進入下列場所,但盲人攜帶導盲犬和肢體重殘人攜帶扶助犬的除外。
2008年《山西省殘疾人保障條例》第41條1款規定:殘疾人憑殘疾人證優先購票、優先搭乘各類公共運輸工具,免費攜帶輔助器具和導盲犬。
2011年《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第23條第3款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的,不受本條規定的限制。
2012年《大連市殘疾人保障若干規定》27條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相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便利。
儘管越來越多的政策規定出臺,但是要讓盲人真切的體會到社會的關愛,還需要人們對導盲犬的出行更多一些理解,對殘障人士更多一些包容。
為了讓大家對導盲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給大家推薦幾部與之相關的電影和書籍。
(1)1歲前的導盲犬需要在人類家庭中寄養,喜歡狗狗的同學可以和導盲犬基地聯繫,幫忙照顧幼犬,幫助他們認識人類世界。國內有大連、陝西、廣州三家大型的導盲犬基地,這幾家基地都有公開的聯繫方式和求助新聞,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嘗試和基地聯繫認養細節。
(2)導盲犬退役或淘汰後同樣需要寄養家庭,因為我們大多性格溫順,同學們也可以放心大膽地和導盲犬基地聯繫收養退役犬哦。
(3)由於培養一隻優秀的導盲犬需要耗資龐大,許多導盲犬基地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熱心的同學們可以在網上「雲認養」導盲犬,認領金將用於狗狗的日常營養、保健以及學費支出,請同學們務必甄別雲認養機構的真偽。你每一份小小的心意,都可以幫助基地培養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儘快為盲人朋友提供服務。
能夠雲領養&線下認養導盲犬的相關公眾號:
【微寵星球】(陝西導盲犬發展服務中心)
【愛心導盲犬】(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
【廣州賽北鬥導盲犬服務中心】
(4)在生活中遇到我們時,建議遵循「四不一問」原則:「四不」即不餵食、不撫摸、不呼喚、不拒絕,以免導致我們分心或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給我們的主人帶來不便甚至危險;「一問」即主動詢問我們的主人是否需要幫助,在徵得同意後可提供及時協助。
親愛的志願者們,希望聽完我的講述,你們能更加了解、接納、幫助我們。祝願未來的街道,能讓視障人士和他們的小夥伴安心行走。也盼望能看到更多的同伴與他們陪伴的主人,無論是穿行於鋼筋水泥,還是漫步於大街小巷,都能夠腳下有路,心中有光。
文字:助殘項目部劉曉炫 餘典 王思源
圖片:來源於網絡;公眾號愛心導盲犬 侵刪致歉
編輯:宣傳推广部 李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