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令人垂涎,然而生活中舌尖上的安全有時卻讓人心驚肉跳。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體會:某種火鍋、小龍蝦或者擀麵皮等特別好吃,一段時間不吃就想得慌?你也許想不到,食品裡這「給力」的味道,可能是因為添加了罌粟殼。
△央視新聞頻道11月2日《新聞直播間》視頻
多地驚現罌粟殼當調料
9月下旬以來,陝西延安、榆林、寶雞等多地的麵皮、羊雜湯等風味小吃中,先後檢測出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罌粟殼成分。一些食客吃完後,在毒品尿檢中查出呈陽性。
9月26日,寶雞市新民路的「小孟華麵皮寶雞總店」,被查出在複合調味粉、油潑辣子中放了罌粟殼成分。在神木縣,一家羊雜店的湯中被查出含有罌粟鹼、嗎啡等,其中,嗎啡含量嚴重超標。在延安,也發現有飯店將罌粟殼作為食品調料添加。
事實上,將罌粟殼作為調味品在食品中添加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記者在陝西、四川、上海等地調查了解到,一些小飯店在火鍋、麵皮、小龍蝦等食品中都添加了罌粟殼。
上海嘉定區小艾龍蝦店的何濤,在用於加工小龍蝦的原料中添加罌粟殼,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川一位在多家火鍋店做過十多年的廚師告訴記者,餐飲店用罌粟殼作「秘方」是為了留住客人,一般小店用的多。「以前是把粉直接放在火鍋底料裡,但監管部門來查的時候都要抽取底料化驗,所以,現在很多商家都把罌粟粉放進味精或者吃火鍋的碟子裡,這樣不容易被查出來。」
批發市場暗地銷售罌粟調味品
央視記者近日在江西九江、南昌批發市場發現,不少商家在暗地裡銷售添加了罌粟的調味品和被包裝成調味料的罌粟粉。
在南昌洪城批發大市場,世輝餐料商行的店主向記者推薦了賣得最火的兩款調味料,「奇子香魔粉固態調味料」和「澳宴奇油脂粉末固態調味料」,並稱這兩款裡面的「蘇子粉」就是罌粟粉。
在另一家調味品批發店,老闆娘拿出一包櫃檯上沒有的調味品「澳奇鑫牌鮮香王精品籽精複合調味料」,並稱這包料放在食物中,「就是提鮮香味的,吃了還會想吃的,就是罌粟花提煉的,不等它那個長成形,長成形勁道更好。」
在九江京九批發市場,一家店主從閣樓裡拿出「味鵬牌櫻慄回味粉」,說只需25元保證提鮮。記者看到,這包調料粉的包裝上印著罌粟花的圖案,顯示用量建議是原料總重量的0.1%-1%。
記者調查發現,罌粟粉不單是放在一些調味品裡暗裡銷售,市場上還有一種用罌粟殼敲碎形成的粉末,每斤高達200至500元。在南昌市洪城批發大市場,批發商王老闆在銷售這種高純度罌粟粉。這位王老闆警惕性很高:「我們一般不相信第一次做這個生意的人,我也不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他甚至提出買罌粟殼要留身份證複印件,出了事各負其責。
化名「米殼」網際網路上公開銷售
網際網路上,公開銷售罌粟殼的商戶更多。在網上,罌粟殼又叫米殼,多家網店在出售。
在一家名叫「聚寶堂中藥」的網上商店,記者看到寫著「鎮店之寶、米殼批發」,還配了一幅火鍋的圖片,上寫「麻辣有癮,美食中的癮君子」。記者聯繫賣家,賣家回答說一斤297元,最便宜的一斤270元包郵。
一些店家雖然沒有直接寫「米殼」,但是用「纓粟增香粉」「櫻粟回味粉」「櫻酥」等同音字作掩飾,有的商家還直接將罌粟的圖片放在頁面上,配上「點滴悠香」「忘不了」「回味」等文字。
調查發現:真的有飯店用罌粟調味!
南昌建德觀是有名的火鍋一條街,記者進入其中一家火鍋店,店主推薦一種號稱提味提鮮的調味料,並端出一碗黃色粉末,倒進了火鍋裡,表示這就是罌粟殼。老闆明確表示是不讓賣的,「抓到要罰款的,店都封掉的。」
在南昌另一家比較火的雷胖子狗肉店,店老闆雷永珠介紹,她們的火鍋裡可以添加沒有被碾成粉末的罌粟殼。當記者選好湯料上桌後,老闆還親自來加料。隨後,記者向江西省食藥監局舉報,執法人員在收銀臺內一個被鎖的抽屜裡,找到用黑色塑膠袋裝的罌粟殼,並在二樓老闆的房間裡也找到一大袋藏在酒箱裡的罌粟殼。
「聞不見」「看不到」 誰來監管?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醫師趙嵐表示,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少,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容易成癮。並且,長期食用含有罌粟殼的食物,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並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非法運輸、買賣、儲存、使用少量罌粟殼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三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早在2008年,在衛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罌粟殼就被列為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然而,多地發現罌粟殼入調料的現象,食品監管何以存在如此大的漏洞?
江西省公安廳禁毒總隊副總隊長郭建寧說,現在對使用罌粟殼的行為處理很輕,情節嚴重的,拘留10日到15日,處3000元以下罰款。要持有50公斤以上才構成犯罪。而只持有不販賣,法律上就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追究不了刑事責任。
延安市食藥監局應急協調科科長劉英表示,對不法攤主違法在食料中添加罌粟殼的查處上,存在取證難、查處難等困難。「為了掩人耳目,一些不法攤主往往將罌粟殼碾成粉末,隨後將其添加進辣椒油、味精等調味品中,肉眼很難發現其中的違禁成分,『聞不見』『看不到』是這類案件的典型特徵。」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視點)
本期監製丨宣明棟
主編丨侯振海
編輯丨李偉 黃元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央視新聞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央視新聞
添加朋友→搜號碼:cctvnewscenter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