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

2021-02-15 每日成語故事

【成語】  

       程門立雪

【拼音】

       chéng mén lì xuě

【釋義】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處】

       《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解釋:楊時與遊酢二人去拜見老師程頤,正碰上老師坐著小睡,他們怕驚動老師,就在門外等著,一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門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

【近義詞】

       尊師重道  尊師重教

【反義詞】

       班門弄斧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比喻非常尊敬老師。

【成語故事】

   

       在宋朝時期,有兩個兄弟,一個叫程顥,另一個叫程頤。兄弟兩都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都是極有學問的人。每天慕名前來拜訪求學的人絡繹不絕。在當時有一個叫楊時的人,從小就聰明好學,他四歲就開始念書,七歲就可以寫詩作畫,八歲就能寫詞作賦,人稱神童,遠近聞名。

       楊時十五歲時開始攻讀經史,在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終於登進士榜。從此之後,他開始一生立志著書立說,並且雲遊四方,所經之地也是講學授課,深受當地的學者歡迎。當他來到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時,發現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於是打算長期居住在此,專心研究理學,著《列子解》。

  

  有一年,楊時要赴瀏陽縣令上任,楊時早就仰慕程頤的學問才華。雖然上任路途遙遠,但是他任然不辭勞苦,繞道經過洛陽,想去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程頤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路上都沒有了一個行人。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門口時,適逢程頤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和遊酢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於是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中理學的興起,建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後人尊為「閩學鼻祖」 。

      他的著述頗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楊龜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學思想繼承了二程的思想體系,被後人稱之為「程氏正宗」。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造句舉例】

       

      對於求武心切、有程門立雪精神的求學者,他才會偶爾會網開一面,不過這個概率實在是太低了,有點像買彩票撞大運一樣。

      武俠小說中最惡搞的情節之一,是拜師學藝時候學生程門立雪、久跪不起,幾天幾夜最終感動了師傅,收為徒弟悉心傳授。

      更多成語視頻請關注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