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的真相:我們誤解了幾百年

2021-02-15 騰訊新國風

 

被無數中小學教材引用的「程門立雪」的故事真的像後人書寫的這般嗎?程門立雪發生在何時,又是否真的是站在風雪之中?搞清歷史的真相或許能幫助我們更深刻的理解故事背後的寓意……

終於踏上了北宋二程子兄弟的故裡——河南省嵩縣田湖鎮程村。

  讀二程子的書這麼多年,夙願一朝得遂,既喜且怯。「喜」中更多的是按捺不住的興奮,「怯」則是近鄉情怯的怯。二程子的哲學,一直是我的精神故鄉,此番朝聖之旅,睹物生情,謹記一點感想於此。

  參拜完二程祠堂的正殿及庭院內的匾額、碑刻等歷代遺蹟,我沿路來到故居後院,只見這裡綠草叢生,還有兩塊現代人樹立的簡體字石碑,一塊是刻有「程門立雪處」的隸書石碑,緊挨著它是一塊方形的石碑,上面刻著《程門立雪》的故事和程頤的《立雪詩》,同行的學者爭相與之合影。


程門立雪真的像圖中描繪的這樣嗎?(資料圖)

  程頤晚年移居耙樓山下,繼續著書立說,完成理學思想研究。有一冬日下午,弟子楊時與遊酢前來拜訪,他們二人隔簾望見老師正瞑目而睡,便悄悄退了出來,站在庭院等候。這時,天上飄起雪花。過了一會兒,雪越下越大,他們渾然不覺,仍靜立在風雪中。

  兩個時辰過去,程頤醒來,見門外的楊時和遊酢立在雪地上,身上落了一層厚厚的白雪,便說:「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程頤對弟子的虔敬十分感動,寫了《立雪詩》以記之:

  遊楊託意遠,夷然總不屑。

  伊闕牆門峻,仰止寸心折。

  顆若非浮慕,久立在冰雪。

  偶然成感兆,風格兩奇絕。

  正氣終日互,吾道豈磨滅。

程門立雪圖(資料圖 圖源網絡)

此碑用淺顯直白的文字講述了程門立雪的故事,還引了一首詩作為結尾,立意非常之好。但我讀了之後,覺得有不少問題,比社會一般流傳的程門立雪的事跡還要嚴重,亟需訂正。

  作為勵志的好素材,程門立雪與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一樣,在流傳過程中早已變形了。首先,立雪是什麼時候的事呢?歷來眾說紛紜。碑文說是程頤(1033—1107)晚年移居故裡耙樓山下發生的,這個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僅就現存的文獻而言,考定立雪的具體時間還是非常困難,我認為不能排除發生在程顥生前的可能,即元豐八年(1085)之前。要確定立雪的具體年月,尚需要新的資料與有力的證據。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程門立雪不是程頤晚年的事,最遲也是發生在五十幾歲的中年。

仇英《程門立雪圖》(資料圖)

碑文說遊、楊望見程頤「正瞑目而睡」,這是個很大的誤解,我見過的一些學者的文章和中小學教材講程門立雪的故事,要麼說是程頤在打盹、打瞌睡、睡午覺,要麼就說是在作氣功或閉目養神,這些都是以訛傳訛。

  《二程外書》記載的「瞑目而坐」就是閉目靜坐,靜坐乃宋明理學家重要的修身功夫之一,程頤非常喜歡靜坐並大力提倡,認為閉目靜坐可以養心,故每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在他晚年病重時仍堅持靜坐不間斷。程頤睜開眼睛後所說的那句「賢輩尚此乎」,意即你們還在這裡啊?一個「尚」字說明遊酢、楊時剛來的時候,程頤就已察覺到了。試問睡覺的人如何知曉?早在明代,畫家仇英繪製的《程門立雪圖》中程頤的形象就是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張岱也說程頤「隱几而臥」(《夜航船》卷五《倫類部·師徒先輩》)。被仇英《程門立雪圖》誤導的人也不在少數,如清人張四科的題畫詩云:「先生隱几虛堂中,兩賢拱立無惰容」(《寶閒堂》卷三《題仇十洲畫<程門立雪圖>》),可見誤解由來之久。

  還有,碑文說遊、楊站在庭院等候程頤,雪越下越大,二人仍然靜立在風雪中,兩個時辰後,程頤醒來看見門外的二人立在雪地上,身上落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這也是很多人對「立雪」二字的誤解,其實《侯子雅言》說的「侍立」不是站立在庭院中,而是在室內恭敬地站在一旁,「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說的也不是遊酢、楊時站在風雪中,而是說他們等候了老師很長時間,當出門回去的時候,門外的積雪已深達一尺,形容等候的時間之久。二人若是站在庭院中,《侯子雅言》怎麼會使用「侍立」和「及出門」這樣的字眼兒呢?我看過一些藝術家創作的《程門立雪圖》,除了仇英的畫以外,遊酢與楊時都是佇立在風雪中,其場景的確令人感動,可是並不符合事實。即使遊、楊沒有立於門外頂風戴雪,也絲毫不會減損他們精誠真摯的心情和我們的敬仰。

程頤(右)、程顥(左)(資料圖 圖源網絡)

我們還原真實的「程門立雪」,事情經過大致是這樣的:遊酢、楊時一同去拜見程頤,而恰巧程頤正在靜坐,未予理會二人,遊、楊既不敢驚動老師,也沒有離開,等程頤靜坐結束,睜開眼睛時發現二人仍然站在旁邊恭敬地等候,而此時天色已晚,就命他們回去,二人出門時外面的積雪已有一尺。

  這個短小的故事意義有三:

  一是讚揚遊酢、楊時尊師求道之心虔敬真切,二人的行為正符合古人所謂對於師長、父執的禮節——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

  二是表明程頤性格嚴厲剛方,其弟子王蘋回憶學生們和程頤在一起時,「坐間無問尊卑長幼,莫不肅然」(《二程外書》卷十二引《震澤語錄》)。程頤的確做到了其兄程顥所說的那樣,能令人心生敬意,尊嚴師道。後世的學者在評價二程兄弟時,多認為程頤的「立雪」過於嚴毅,不如乃兄「如坐春風」般的粹然和氣,我卻不以為然,寬嚴相濟方合教學之道,二程迥異的性格正相互補,故而程門英賢濟濟,才開創出了儒學復興的新局面。

  三是如實地記錄了程頤的學問生活的一個日常場景即靜坐,二程兄弟皆推崇靜坐工夫,身體力行,而他們的靜坐與佛教、道教截然不同,其目的在於收斂身心,持敬定本,涵養體察,程學後來發展到道南的羅從彥、李延平這一代,就開始提倡於靜坐中體察「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遊、楊乃程門之翹楚,據同門謝良佐(1050—1103)回憶,在眾多的弟子中,程顥最喜愛楊時,程頤則最愛遊酢(《上蔡語錄》卷中),而遊、楊果然不負老師的厚望,程學南傳入閩後,人才輩出,終由四傳弟子朱子集道學之大成。

  師嚴而後道尊,道尊而後學進,學進而惑解道傳,程門立雪之寓意大矣!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讓後人了解、認知歷史的真相和二程兄弟新儒學的真精神,我雖不敏,而不敢少讓。

  原文:《程門立雪的真相:我們誤解了幾百年,二程故裡紀念碑文也錯了》,文章有刪節。

相關焦點

  • 紀念專輯 | 石立善:「朝聖偶見」 ——談談「程門立雪」與《立雪詩》
    不管怎樣,可以肯定的是程門立雪不是程頤晚年的事,最遲也是發生在五十幾歲的中年。碑文又說遊、楊望見程頤「正瞑目而睡」,這是個誤解,齋主見過的一些學者的文章和中小學教材講程門立雪的故事,要麼說是程頤在打盹、打瞌睡、睡午覺,要麼就說是在作氣功或閉目養神,這些都是以訛傳訛。
  • 程門立雪的主人公是誰,程門立雪成語典故
    「程門立雪」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意思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
  • 程門立雪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中理學的興起,建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後人尊為「閩學鼻祖」 。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造句舉例】             對於求武心切、有程門立雪精神的求學者,他才會偶爾會網開一面,不過這個概率實在是太低了,有點像買彩票撞大運一樣。
  • 學生零下51度上學 程門立雪和這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學生零下51度上學 程門立雪和這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了時間:2020-12-18 10: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學生零下51度上學 程門立雪和這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了 近日,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小鎮氣溫降至零下51℃。
  • 【成語廣播劇】程門立雪 編劇/蘊拙
    成語廣播劇《程門立雪》編劇:蘊拙入冬,寒風呼嘯,陰雲密布,大街上空空蕩蕩的,遠處有二人頂著寒風走來……楊時:遊師兄,這天就要落雪了,我們抓緊時間趕路吧!遊酢:好,我們走快些吧!遊酢:楊師弟,近來你的學識可有長進?楊時:唉……別提了,想當年小弟我跟隨程顥先生學習,朝廷宣我進京做官我都沒去,那時,我跟著先生深研義理,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那是多麼歡暢啊!遊酢:是啊,只可惜程顥先生思慮過度,不幸仙逝!
  • 關於電影《八佰》的「誤解」,我們至少錯了30年
    每個觀眾在進入電影院時,都會意識到銀幕上的故事,和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歷史的真相,肯定有某種聯繫,但是電影絕對不是討論事實的依據。所以我們以《八佰》這部影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不夠,來否定《八佰》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這個邏輯本身是有問題的。而且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許多觀眾因為同樣的邏輯,而對許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在內心深處關上了一扇大門。
  • 關於電影《八佰》的「誤解」,我們至少錯了30年
    討論這個話題時,我們首先要以《八佰》是一部「電影」為事實基礎。每個觀眾在進入電影院時,都會意識到銀幕上的故事,和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歷史的真相,肯定有某種聯繫,但是電影絕對不是討論事實的依據。所以我們以《八佰》這部影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不夠,來否定《八佰》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這個邏輯本身是有問題的。
  • 很多時候我們失去愛情,是因為我們誤解了愛情
    但是由於誤解,兩個人錯過了太久了。但是,離婚時間差不多了。實際上,只要女人要另外一個句子或男人要解釋另一個句子,就沒有任何誤解。我一言不發地把自己的話藏在心裡,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被誤解了一段,消耗了我的愛。
  • 《蝸居》大結局令人淚崩:關於愛情和婚姻真相,我們都誤解了
    我們想要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我們想要的婚姻是真心忠誠的,但是這部劇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奢望。或許,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真相,我們都誤解了。高估了愛情,就是高估人性,可是人性幽深複雜,你又要如何信任。下面我就幾個大家疑惑的問題,進行分析。
  • 與寒冬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程門立雪、天下無雙、冬日可愛……這些與冬日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再現「程門立雪」典故   程門立雪  北宋時期,福建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歡鑽研學問。為了豐富自己的學識,他毅然放棄高官厚祿,到處尋師訪友。
  • 專訪|《其實你不懂進化論》作者史鈞:我們對進化論充滿誤解
    近日,一本關於進化論的掃盲書《其實你不懂進化論》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該書是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史鈞寫作10年後全新修訂的作品,講述了關於生物進化論百年論辯的歷史,探尋生命進化的真相。我們現在就生活在進化論的光芒之下,如果我們居然對這個偉大的理論缺少基本的了解,那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我想這本書就可以起到讓讀者懂一些進化論的作用。」《其實你不懂進化論》顛覆了大眾對生命進化的認知,比如不少人以為「人是猴子變的」是達爾文說的,事實上達爾文從未如此說過。「很多人對進化論都有著深刻的誤解,要麼是根本不了解進化論,要麼是徹底搞錯了進化論的含義。」
  • 我們可能被歷史老照片騙了幾百年
    展覽主題為 Grand Illusions: Staged Photography from the Met Collection,我理解為 「偉大的擺拍假象」,它們的存在就是用來顛覆了大伙兒 「有圖有真相」 的天真想法的。
  • 斷章取義,我們到底還要誤解這個世界多久?
    所以我在網上搜羅了一些被我們深刻誤解的古話,讓大家看看斷章取義的結果是什麼,貽害多少人啊。以下內容全部摘自網絡,若有侵權實屬無意,還請來信告知刪除。翻譯出來大致為:「我們生死不分,我們早已立誓。讓我握著你的手,同生共死赴戰場。」 這是一首典型的戰爭詩,講的是戰士之間盟誓,共赴戰場,同生共死。現在卻被誤用為男女之情。
  • 《百年孤獨》震撼人心的經典語錄,句句都是生活真相,扎心扎肺!
    《百年孤獨》最震撼人心的經典語錄,句句都是生活真相,扎心扎肺!1、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 揭秘世界真相:我們是什麼?我們該怎麼辦?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38)《我們的存在》窮盡世界以後最大的迷惑莫過於我們自己的存在,我們自己是什麼?我們自己是一種什麼性質的存在?我們存在的真相是什麼?我們的存在真相用不著燈籠火把滿世界去尋找,我們就是存在本身,存在就是我們的存在。這就是說,我們不僅僅是幾十公斤的肉體,我們認識到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這種說法讓人暈菜,世界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成什麼了?這可不是腦筋急轉彎,是我們原來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都錯了,不但大錯特錯,錯得沒邊沒際,最要命的是,把我們自己弄沒有了。我們成了渺小無比的,棲居在世界上的人。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們讀錯了「為」的讀音,才誤解它數百年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對很多千古名句形成誤解,比如這一句著名的揭露人之惡性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一句古諺語,沒有對應的古籍出處,但其流行程度極廣,以至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現代人總喜歡望文生義,曲解古人的意思。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為自私自利者自我辯護的最佳託詞:人生在世如果不為了自己,那麼就無法在世上生存。
  • 《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最絕望的家庭關係是沒有誤解
    這部家庭劇的主題就是誤解誤解再誤解。一切的錯誤都是因為誤解而起。 大姐誤會媽媽在她小時候想餵她喝毒藥與她一起死。其實那根本不是毒藥,只是她誤解了。 二妹誤會大姐不關心她諷刺她,其實那是大姐忠言逆耳加另有苦衷,只是她誤解了。
  • 方言的真相和對它的誤解
    方言的真相和對它的誤解 一般基督教界所說的方言與聖經所說的方言的區別
  • 我們誤解了嗎?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都習慣了看圖說話,儘管有生命力的是文字,但當沒有人關注時,文字也屬虛無。看圖,真相一目了然,確為一個扶著自行車的女性,她的腿很長,膚色很健康,身材很勻稱,個子很高挑,背影很迷人。圖片忠實地反應了一切目光所及的事物,但圖片之外的事情卻要我們「想」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 我們對它存在太多誤解
    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到現在還有人對「老實人」蜘蛛存在誤解吧?通常大家的認知裡都覺得蜘蛛是一種及其危險的「昆蟲」,說它是「老實人」開什麼玩笑?先別急,聽我給各位細細道來。在生活中,蜘蛛算得上我們的鄰居,在各個地方,你都能發現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