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八佰》的「誤解」,我們至少錯了30年

2020-12-26 週遊世界電影

院線復工後,《八佰》作為第一部有重量級的國產電影上映。這部在上映前就備受爭議,命途多舛的電影,在上映後,依然沒有擺脫悲劇性的命運。雖然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國產電影,導演管虎極具開拓性的採用了較為新穎的電影創作手法,並巧妙地將民族情緒,愛國反思,人性自私通過一場極具代表性的戰役,在銀幕上進行了多視角全方位的展現,並以此在每個觀眾的靈魂深處,稱量出家國民族的重量。然而影片上映後,在口碑上卻遭遇了兩極分化的境遇。週遊君總結,影片口碑兩極分化的最大因素在於,喜歡的觀眾來自於被影片幻化出的民族情緒所感染,不喜歡的觀眾,則斥訴影片肆意改編歷史。

討論這個話題時,我們首先要以《八佰》是一部「電影」為事實基礎。每個觀眾在進入電影院時,都會意識到銀幕上的故事,和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歷史的真相,肯定有某種聯繫,但是電影絕對不是討論事實的依據。所以我們以《八佰》這部影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不夠,來否定《八佰》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這個邏輯本身是有問題的。而且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許多觀眾因為同樣的邏輯,而對許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在內心深處關上了一扇大門。

和許多藝術作品一樣,電影也是通過對現實生活或者歷史故事進行加工和再創造誕生的。而好的藝術作品,不僅要展現出所描述對象的「形」,而且要更深層次地展現出所描述對象的「神」。並且通過不同角度,不同距離的窺探,結合不同層次的剖析,藝術家總能在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中,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覺察到的詩意景象。所以藝術作品的好壞與否,絕不僅僅是以對真相的還原程度來衡量,更是透過真相,揭示出事情更為本質的內在邏輯和內在價值。

在2002年,國內上映了一部大名鼎鼎的電影作品,影片名叫《英雄》,由最優秀的國內導演張藝謀執導,由李連杰、梁朝偉等華語頂級巨星主演。這部影片的故事,改編於歷史故事「荊軻刺秦王」。由於影片投資空前,所以當《英雄》上映後,國內也因為《英雄》掀起了一場對電影的大討論。其中對《英雄》最大的反對聲音,便是這部影片混亂篡改歷史。使得小朋友看過電影後,會對歷史產生深深的誤解。

也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張藝謀導演後來在拍攝歷史武俠題材的影片時,再也不敢在歷史的基礎上加以改編。2018年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影》,其中有一部分便是改編自《三國演義》中的橋段,同時借鑑了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影子武士》,但是影片中的人物名字都經過了修改。在這裡體現出了兩個問題,首先電影藝術不是歷史教學課,而且不僅僅是電影,任何藝術都有其表現形式,所以作為藝術作品,用是否符合事實去評判電影的優劣,是一個站不住腳的論點。

但是我們會發現,國內的電影凡是涉及到歷史題材的作品,其實都比較尷尬。而且不僅僅是涉及到歷史,即便是涉及到名著改編,也會遭遇極大的阻力。在1995年,周星馳和劉鎮偉便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創作了一部影片《大話西遊》。這部如今被觀眾們讚譽有加的電影,在當年上映時,遭遇了極大的非議。而其中最大的爭議,則來源於影片對於傳統經典的肆意改編。曾經在86版《西遊記》中主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更是對這種改編現象大加斥責。

《大話西遊》中,周星馳無釐頭式的表演風格,以及劉鎮偉天馬行空的故事邏輯,的確把原著改編的面目全非。如果這樣的話,為什麼還要以原著為故事,而不是另外塑造一個形象呢?在這裡週遊君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舉一個科學規律發現的例子。在牛頓發現力學三定律之前,科學家伽利略已經對力學定律有了一定的總結,而在伽利略之前,亞里斯多德也對力學定律發表了自己的認識。而這裡牛頓則說了一句經典的名言:「我之所以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此可見,牛頓做出的成績,也是來源於先前眾多科學前輩的努力。

而《大話西遊》對《西遊記》進行再創作,自然也是利用《西遊記》這個深入觀眾內心的故事。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影片中的緊箍咒、筋鬥雲、金箍棒、500年前、齊天大聖、西天取經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觀眾進入影片的故事。而且《大話西遊》最大的特點,還在於,它通過一個新穎的故事,對《西遊記》中原著人物,進行了更加貼近原著視角的還原。《西遊記》中的神話故事,之所以能夠歷經幾百年,仍具有感人的力量,是因為故事通過神話的方式,對現實生活進行了深層次的結構。如原著中的師徒四人的取經團隊,如原著中師徒四人真正面臨的取經困境。其實《大話西遊》在對原著作品改編時,不僅沒有改變原著的立意,反而是加深了原著的立意。

所以相對於《西遊記》而言,《大話西遊》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藝術沒有定式,如果藝術家把自己框定在一個範疇內創作,那麼他的才華也基本就結束了。藝術的魅力來源於天馬行空的想像,而不是遵循守舊的故步自封。所以藝術創作,更談不上所謂的歷史還原。電影就像它的主要創作工具攝像機一樣,它遊走在事情的各個角度,通過不同的光線,構圖,遠焦,近焦,來給銀幕前的觀眾,展現電影的創作者們對事物本身的自我發現。這其中並不是灌輸某種思想,也不僅僅是渲染某種情緒,這是一種在心靈深處,細膩的探討和交流。

所以作為藝術作品,電影本身只有好壞,沒有對錯。談了這麼多,我們再回到關於影片《八佰》的討論。《八佰》的特點,在於它不是一部簡單的說教片,在影片中,雖然有大量渲染情緒的鏡頭和剪輯,但是影片沒有給予銀幕前的觀眾某種特定的思想,影片中的小湖北、端午的事跡固然讓觀眾感動,但是老算盤等人的想法,也能夠引起銀幕前觀眾的共鳴。在這種討論中,影片沒有給出具體的答案和定論,但是通過平民、西方世界對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圍觀,影片的創作者給了銀幕前觀眾討論的基礎。

這是影片《八佰》的立意,雖然這個立意本身還稍微欠缺一些火候。但是影片的評論者們,以影片展現的內容不符合歷史來評價這部電影,顯然有失偏頗。就像史匹柏的反映德國納粹集中營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一樣,難道因為畫面是黑白的,就認為這部影片不符合歷史嗎?影片在藝術和歷史之間,它完全傾向於藝術。即便是以還原事實為目的的紀錄片,其實也是經過了剪輯和再創作的。如果說有真的是記錄事實的影像的話,應該是監控錄像相對更符合這種功能。

而近日關於電影《八佰》的討論,體現出國內某些電影觀眾,依然繼續著30年來對電影的認知誤解。這也是國內電影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創新怕觀眾跟不上,不創新,國內的電影創作在近20年來,幾乎停滯不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國外電影同仁們甩在身後。如近期在好萊塢剛剛興起的時間穿越,其實在《大話西遊》中華語電影已經有了同類型的創作思路,但是就因為觀眾們的接受程度,使得電影人不得不放棄了某些創新。所以對於電影的創作,我們要多一些批判式的鼓勵,而不是窮其所能地抹黑和中傷。

雖然《八佰》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是作為觀眾也應該放下對電影藝術的誤解,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更多的好電影。

相關焦點

  • 關於電影《八佰》的「誤解」,我們至少錯了30年
    《八佰》是一部「電影」為事實基礎。每個觀眾在進入電影院時,都會意識到銀幕上的故事,和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歷史的真相,肯定有某種聯繫,但是電影絕對不是討論事實的依據。所以我們以《八佰》這部影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不夠,來否定《八佰》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這個邏輯本身是有問題的。而且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許多觀眾因為同樣的邏輯,而對許多優秀的電影作品,在內心深處關上了一扇大門。
  • 電影《八佰》一定錯不了
    「八百壯士」的催淚家書對這部電影我其實這一年來一直想說點什麼,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現在終於可以簡單的說那麼一點了,其實戰爭片一直是我國電影的一個短板,雖然我們拍的數量不少,但是真正到位的屬實是不多,缺少真正的硬核戰爭片,去年《
  • 關於《八佰》刪改的一些看法
    終於看了《八佰》。昨天(8月14日)中午12點27分,《八佰》全國首場點映結束,影評如前天的京城暴雨,大壩開閘一樣瞬間衝下來。而是指一種少見的「創作事實」——那就是,《八佰》這部電影在這「禁映」的一年裡,除了按照「上級要求」修改內容,同時,它還做了更精確的修正。第一導演至少通過五位內部人士證實,目前的147分鐘公映版本,和此前160分鐘原版相比,不僅損傷不大,反而更凸顯節奏,更好看!!
  • 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八佰》講述1937年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電影《八佰》觀後感,來欣賞一下吧。電影《八佰》觀後感篇一《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電影中是四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
  • 關於電影《八佰》
    因為各種原因撤檔並延遲一年的電影《八佰》終於在8月21號全國上映。從8月14號點映開始,好評如潮,無數人在影院中落淚的同時也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潮。當然,關於這部電影大熱,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也冒了出來。
  • 電影《八佰》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讓整個業界更為驚喜的是,電影《八佰》正式上映的第8天,觀影人次竟然接近4000萬 !電影《八佰》到底講了什麼故事?關於電影本身,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情呢?,但是由於不明原因,在2019年6月25日,電影官方宣布撤檔,聲明指出:「經片方與各方協商,《八佰》取消原定7月5日公映的安排,暫別暑假檔,新檔期擇日公布。」
  • 《八佰》,這電影是好是壞,請至少看過再評價
    《八佰》,是我疫情以來第一次去電影院,電影的故事與特效,至少給我的今年第一看遞交了滿意的答卷有人說它是近年來最好的戰爭片,不記得多少次熱淚盈眶;有人卻說它是虛假空洞、強行煽情,關於電影的爭論從未停歇。當然每個觀眾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希望你是在認真觀影后,有屬於自己的判斷,而不是隨波逐流。
  • 在電影《八佰》裡 尋找我們自己
    昨天,看了電影《八佰》,發現曾在《黑洞》裡演小警花的梁靜已經是他的太太並製片人了。對應的是,當看到很多3、4歲的孩子在電影院裡滿場跑的時候,我覺得這是觀眾對《八佰》最大的誤解。這種誤解,可能與大多數中國人的經歷相似。據說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到了不惑之年之後,才發現很多抗戰電影與實際戰爭有著雲泥之差:手撕鬼子是超出藝術的誇張,到了昏昏欲睡的境界。
  • 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介紹
    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歷史背景參演此片的姚晨曾發博,稱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幕。有鑑於此,加上電影片頭掛著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故現把搜集到的四行倉庫之戰的一些情況發一下,供大家參考。一、謝晉元守四行倉庫,是所謂「為掩護數十萬大軍撤退"嗎?
  • 王中磊回應《八佰》近30億票房:我們只做了一個有勇氣的決定
    華誼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在論壇現場對於熱門電影《八佰》所獲得的近30億元票房成績給予回應。截至2020年9月22日,《八佰》仍以總票房29.13億的成績拿下本年度全球票房總冠軍,這是華語電影首次問鼎全球票房總冠軍,也是本年度單憑地區票房紀錄就拿下全球票房冠軍的影片。而根據之前的官方消息,《八佰》的密鑰將延長一個月,最晚到10月21日,橫跨國慶檔,票房突破30億預期目標幾無懸念。
  • 八佰其實只有四百,講述電影背後的歷史,一篇關於《八佰》的科普
    疫情之後,全國影線復工,那麼最火的電影是哪一部?目前看應該是《八佰》,截止到8月25日,電影《八佰》的票房已經累計突破10億,這在抗戰題材電影中絕對是一枝獨秀。電影《八佰》的宣傳海報而電影本身而言,場面宏大,也展出了國產戰爭電影的進步,不過從劇情而言又稍顯曲折複雜,讓很多對這段歷史不是十分清楚的影迷出現疑惑
  • 關於電影《八佰》的名詞解釋
    電影《八佰》公映後,引起觀眾普遍好評。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其中涉及的許多人名、地名以及軍隊番號又是怎麼回事呢?1925年12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等職務。淞滬會戰中領導八佰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後為叛徒所殺。 1947年上海市政府將上海北火車站到四行倉庫這條路改名為晉元路,將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並將附近一所中學改名為晉元中學。1982年,謝晉元墓遷至上海虹橋宋慶齡陵園右側。
  • 電影《八佰》到底在給我們講述什麼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電影八佰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真正的抗戰神劇《八佰》。電影《八佰》的故事背景,想必大家多多少少也有點了解了,我這裡稍微說一下:1937年8月13日,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全面爆發。這也是全面抗戰後,中國軍隊和日軍進行的一次大型會戰。歷時三個月的激戰,中國軍隊傷亡30萬人,陣亡15位將軍,真的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 為什麼是《八佰》?
    自電影院開放以來,電影《八佰》就像一匹黑馬,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在海外上映,8月28日《八佰》就已經成為澳洲首日單廳票房第一,總票房也衝進了全澳前三。而在國內,光點映票房就突破1.8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被稱為「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
  • 為什麼是《八佰》?
    雖然相較於《人民的名義》幾十家投資方跑路,全靠高亞麟抵押房產拍攝,《八佰》的故事不夠傳奇,但網友對電影評論的反轉仍然相當具有戲劇性。在上映之前導演管虎被人誤解為拿金馬獎而拍,上映過程中不斷改檔又被誤解為套路營銷,但上映後票房卻一路高升,成績遠超網友們的預期。部分網友這才開始改口,表示票房可以衝榜30億,並以調侃的心態稱只要不被強制下映,還有十足的後勁。
  • 關於《八佰》,數字背後的故事
    以數字作為主題的電影很多,著名的《2012》,《1984》、《1942》、《2046》-----不過這些數字背後無一不是一個個宏大的專題,2020年的今天我們在這個時間《八佰8月25日零時,由華誼公司出品、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票房突破10億元,成為2020年首部進入「10億俱樂部」的影片,同樣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75部票房達到10億的影片。《八佰》則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
  • 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在電影之外,《八佰》本身的經歷也足夠曲折:電影去年臨時撤出暑期檔,如今成為影院復工後首部上映的華語大片。停滯半年的影院,正等待著這樣一部大片提振信心。在14日的首映禮上,導演管虎說:「《八佰》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意義——疫情對中國電影影響這麼大,我們第一個走上來面對了。」
  • 《八佰》:「恥辱」和「榮耀」屬於我們每個人
    電影《八佰》是院線復工之後,至今上映的最受關注的國產大片,這裡沒有之一。至於其中原因眾說紛紜,在這裡週遊君不再贅述。關於電影《八佰》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這部影片與以往主旋律電影所不同的地方。從影片的結構和敘事邏輯可以看出,《八佰》不是一部單純以說教為目的的主旋律電影。
  • 《八佰》:倉庫之後,電影之外
    圖片來自《八佰壯士》導演管虎心裡的那面旗是責任感。50歲的當口上,他將要完成40歲的夢想,扛起那面旗——關注戰爭中的困境、絕境,以及個體命運。「而這種關注在中國電影中是缺乏的,至少我們這代人中應該有人來做這件事,至少(我們)有這個責任。」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 《八佰》:倉庫之後,電影之外
    「而這種關注在中國電影中是缺乏的,至少我們這代人中應該有人來做這件事,至少(我們)有這個責任。」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事實上,那些士兵的命運和這部電影形成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微妙互文。鮮有人知道,八佰壯士的殘酷命運並非終結在四行倉庫,《八佰》的困境也遠在電影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