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八佰》刪改的一些看法

2020-08-15 第一導演

終於看了《八佰》。

昨天(8月14日)中午12點27分,《八佰》全國首場點映結束,影評如前天的京城暴雨,大壩開閘一樣瞬間衝下來。

戰鬥場面看懵了,鄭愷一跳太燃了,口罩全哭透了……這是一部會被直觀情緒吞噬掉心情很久很久的電影。

十幾二十個角色,沒有核心主角,但任何人都可能是單場戲主角,就這樣,把敘事情緒像接力棒一樣一衝至頂。

毫不猶豫,豆瓣四星走起了。

好,調性一定,大家可以安心二刷三刷。但此刻,我想先談談一些內裡的問題。

別誤會,這個「問題」不是指犯了「錯誤」。

而是指一種少見的「創作事實」——那就是,《八佰》這部電影在這「禁映」的一年裡,除了按照「上級要求」修改內容,同時,它還做了更精確的修正。

第一導演至少通過五位內部人士證實,目前的147分鐘公映版本,和此前160分鐘原版相比,不僅損傷不大,反而更凸顯節奏,更好看!!

所有關心《八佰》的觀眾,必然會聚焦在那場護旗戲上。那是上級的大忌,又是全片大高潮,是《八佰》能否公映的終極矛盾。

而結果是,護旗戲不但基本得到保留,表意未遭重創,相反,另有戲份做了顯著刪節,甚至是直接刪掉一個重要角色。

說「因禍得福」有點不地道,但說「隨機應變」,打個巧,這絕對實屬。

唯結果論,《八佰》,到底是幸運的。

01.CG製造「灰」天白日旗,精剪弱化重複性煽情

開門見山。

電影裡,青天白日旗有戶外變色能力,在疊好時是正常顏色,攝影也給了特寫。

但是一旦把旗張開,或者被掛起,就被CG修成了類似於淺灰色,一面「灰」天白日旗,有時候還會被攝影卡在畫外。

與之搭配的,是同時刪除了一點主戰場四行倉庫內的升旗鏡頭,以及在電影故事開展到「第三天」時,最關鍵的升旗護旗場面裡,國軍戰士的煽情戲碼變少了

當然,這些修改,在整體情緒上也就弱化了5%都不到吧,至少觀眾不會因為跳剪而產生「咦,他們在幹嘛」的斷裂,同時情緒抵達度也恰到好處。

看完了我就和朋友開玩笑,電影裡那面「灰」天白日旗,大可以做成周邊,那真的是《八佰》獨有配色。

這麼嚴肅的事情,做周邊?能不開這個玩笑嗎?

那你好好想想,這個配色的是誰造成的呢。這還真不能簡單甩鍋電影局。大家也都明了,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外部的意見,十幾位老前輩聯名上書表達訴求,在去年那個特殊的場合中,《八佰》確實沒有冒尖的時機。

一個有趣的事情是,這一次,《八佰》的電審批號從2019年內部試映的88號,變成了2019年第800號

隨著「等燈,等燈燈燈」龍標出現時,後排的觀眾隨口而出「800?」

是的,《八佰》有一個只能歸其所有的獨家編號!

如果批號能這麼操作,毫無疑問,總局明擺著是無比支持這部電影的

事實上,總局一直支持管虎拍《八佰》,總局也希望《八佰》能給國片提升高度。

在拍攝前,管虎是和電影局的人溝通過的,電影局的人也知道諸如升旗護旗的存在,當時的建議是不給旗子特寫,但從沒否定,這場戲不能拍。那意思就是,咱們將來商量著來。

管虎也在現場動用了多種拍攝方案,至少三種吧,你要是但凡了解這種A級製作都明白,你不可能一種方案拍完了爽了了事,這不可能的,這是5億造價的製作。當然這第一種方案,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儘可能全景展示

其實吧,在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史實中,就沒有這個肉身護旗這碼事,從歷史真實性而言,這場戲的成立與否,完全是可以再做討論的。

但《八佰》的表達核心在哪?

就在於,蘇州河南岸那邊的國人,看到蘇州河北岸的血戰,能否覺醒,以及何時覺醒

什麼是覺醒?覺醒不是睡一覺醒來,拿著別人給的歷史書這麼一看,說一聲「知道了」。

覺醒是,你不睡覺,也得拼著命的,去用自己之所能,查閱這件事的歷史真相。

覺醒,是一種已經形成了本能的自省,是對我們中國人民族性的長久要求,它一直處在緊迫的狀態裡。

這就涉及到影片的一處遺憾。

阮經天角色被刪

阮經天


02.民粹批判消失,小粉紅的臉躲過重擊

阮經天演了啥?

一名有著特殊身份的南岸記者。他極力反對日本的侵略,宣傳反戰。誰知在南岸百姓的抗日熱情被調動起來後,大家竟然發現,阮經天是一個日本人,也不管三七四十六,就給他一頓揍,下場,基本算是打死了。

這場戲,在公映版完全消失。

現在尚不得知刪節原因,但是可以猜測那麼幾點。

一來,阮經天這個角色所揭露的意識形態矛盾,在南岸裡不齊平。啥意思呢?就是說,南岸的人雖然需要開智覺醒,但電影裡著重刻畫的那些角色大部分都帶著身段地位的,具體人名不列了,總之是些黑幫老大、女權先驅、知識分子、電影明星、京劇名角兒……這些人,本來就是有智慧的。

什麼是開智啊,開智的前提就是你得已經積攢了很多智慧。所以,阮經天這名日本記者的這種悲慘結局,和整個南岸群像不匹配,你會糊塗——哪來這群傻B刁民要揍他?

另外一個猜測,在《八佰》的某一版本劇本中,在四行倉庫裡,也有一名日本人,並且還是一名日本女子,她隨著英國記者混入倉庫,找她的中國丈夫。但是丈夫沒找到,卻被一些諸如姜武扮演的老鐵這樣的角色佔便宜了,其實也是一種對人性的批判描寫,但是呢,管虎最終沒有拍這個角色,或者是拍了,但並未放在最初終剪版本裡。

這名日本女子與阮經天的角色,是有主題呼應感的,但是女子不在,男子單獨留在這,顯得單薄了。

還有更加靠譜的猜測——阮經天那段戲,拍得太亂,節奏很不好,刪了可以鋪平節奏。

那敢情還是工作量太大角色太多承載不到了。

太可惜,因為阮經天這個角色在表意上無比重要。

某種程度上,阮經天的結局,就是批評極端愛國主義,怒打小粉紅的臉,怒打那些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混來混去的鍵盤暴民

覺醒,其實分兩層,第一層是對國家危難、國人意識的覺醒,而第二層覺醒,是對人性的覺醒,我們要有包容,要有冷靜的歷史觀。而不是,你佔領了釣魚島,我TM就去砸你的日本車,TM就不是這個道理對吧。

《八佰》裡還是有少數戲份,微弱地表達了這個方向,比方說,南岸第一場群戲描寫,童子軍發放物資時,新來南岸的人群起鬨搶。還有,日軍的芥子毒氣從四行倉庫飄到南岸,老百姓頓時騷亂起來,賭場裡,有人順手牽羊,賭場外,有人偷街邊小攤的包子,童子軍楊慧敏帶老奶奶進賭場求救,刀子此時並沒開門。

咱們再說回阮經天,他讓我想起《葉問1》裡最後林家棟那個「良心漢奸」角色,當年葉偉信也是到最後把那個角色刪除了,為啥呢?還是怕得罪觀眾太多。當時那場戲,寫的就是葉問打贏了日本軍官,坐在外面觀看的日本副官怒了,拔槍要殺葉問,林家棟衝了上去,導致副官只是打中葉問的胳膊,豈料,奪過槍的林家棟,卻被老百姓誤解成漢奸原形畢露,他竟被活活打死

我還是覺得,那才是管虎真正想說的,現在刪節後,確實有點單一的「國軍主旋律」了。批判上的狠度,是打了折扣的。

03.其它寓意

除了護旗和阮經天,電影裡還有非常多細枝末節的刪改與剪輯調整。

諸如故事結局中那段慘烈的過橋戲(歷史中並沒有那麼慘,電影這麼拍也是做情緒用的)在篇幅上有一定的壓縮,王千源、姜武、李晨、餘皚磊最後組成的狙擊敢死隊原本是有最後的戰鬥場面的,為了另一邊過橋戲的節奏,全刪除

過橋

這種刪節還算涉及到劇作構思,很多刪改其實並不涉及於此,一開場,主席的題字沒有了,同時去掉的,還有關於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戰績的旁白,這都無所謂吧

因為電影片長和鏡頭數高度密集的原因,很多在去年看過原版的媒體人或者影評人,也都記不清楚目前公映版本到底刪節了多少,他們只有一個感覺,就是敘事變得更加清晰流暢

全片看似視角混亂,這角色來一筆,那角色來一嘴,但其實管虎是用主角能量遊動式的拍法,當那幾個著墨極多的主角犧牲之後,那種戲劇時刻下形成的情緒能量,最後會一點點積累匯聚到第三幕的主角謝晉元身上

當然,這種拍法吧,還需要觀眾是否足夠沉浸。

《八佰》能聊的實在太多了,好片子就需要多侃侃,像什麼動物隱喻,老鼠鑽洞與白馬繞樓,都很有意思,和《老炮兒》鴕鳥壓馬路或者《鬥牛》裡老牛上房是一個念想。

所以,今天這篇就是開胃菜,咱下周,接著細聊《八佰》。

撰文/法蘭西膠片

相關焦點

  • 關於「八佰」的一些想法
    八佰其實我在14號點映的時候就買了票,真的很久沒有進電影院看電影了,所以我對八佰的預期還是蠻高的,更加因為八佰是管虎拍的,他的電影我一直很喜歡,各種方面的喜歡。但是作為一個懶狗,經常是買完票才去搜相關信息,結果看到了有人說管虎屁股歪,可能藏私貨了,然後我就猶豫了。
  • 刪《八佰》忍了,《一秒鐘》不行
    到昨天終於公映,也算是2020中國電影在《八佰》之後,又一個欣慰。,並沒有那麼嚴重,至少沒有《八佰》傳聞的十幾分鐘那麼誇張。《八佰》的擰巴,有刪改的原因,比如阮經天的人物被完全拿掉,削弱了南岸人民覺醒的份量,但也有自身的問題,因為真實的歷史事件,並不能和愛國覺醒劃等號。
  • 《八佰》:歷經刪改終上映,到底都有哪些變化
    二刷《八佰》,和一年前的版本有不同,但劇本上的調整絕沒有陰謀論所說的那麼大。按影片記憶從頭開始順調整的部分。以下為之前版本與最終上映版本的區別。1.去年的龍標是2019 888號,上映版本改成2019 800號。定製版龍標,電影局這個面子給的非常大。
  • 再談,關於《八佰》的爭議
    》太火了,火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引起爭議,這是一種規律,所以《八佰》也不可避免。這種爭議 從《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到《八佰》,一浪高過一浪。再看《八佰》,遭遇了多次撤檔、刪減和封播,所以從意識形態方面,形成了今天評論這部電影的熱潮。
  • 「影評」《八佰》:駁關於本片的兩種觀點
    4/5非常推薦有劇透(其實很少啦,對歷史題材不影響)前言《八佰所以接下來,本文大概會分為這麼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戲外風波:主要談一下我對導演微博、撤檔、刪改這三方面的看法。第二部分,戰爭:主要評論一下電影中的戰爭部分,包括史實、戰術、武器裝備。
  • 都在討論13分鐘刪改,我來告訴你《八佰》真正致命的問題是什麼
    更甚的是,一些看過第一版的朋友說,刪改版,也比原版更流暢。加上之前被聊得最多、擔心也最多的旗幟還在(雖然還是做了模糊處理,且沒了特寫),於是,一個很自然的觀點是:剪掉了13分鐘的《八佰》,其實受到的影響,並不怎麼重。
  • 關於電影《八佰》
    因為各種原因撤檔並延遲一年的電影《八佰》終於在8月21號全國上映。從8月14號點映開始,好評如潮,無數人在影院中落淚的同時也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潮。當然,關於這部電影大熱,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也冒了出來。
  • 《八佰》故事的背後
    看過《八佰》的人,大部分都認可:這是一部史詩級的大片,是近幾年抗戰題材少有的,讓人刮目相看的一部好劇關於淞滬會戰,關於影片主角,杜淳飾演謝晉元的原型。《八佰》影片這樣介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頭腦敏銳,英勇善戰,頑強抗敵,堅守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國抗戰史上慘烈戰爭之一。經過查百度百科、宋希濂《淞滬會戰》、梅州日報APP,閱讀了記者對謝晉元的次子謝繼民的採訪實錄等等。
  • 一條關於《八佰》的不正經影評
    《八佰》,由知名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黃千源、姜武等知名演員主演的抗日戰爭電影。首先我覺得《八佰》好的地方還是有挺多的,交戰場面拍攝的質量不僅高而且緊密,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真實的戰場,而且戰場上人的血與肉的消逝,雖然會覺得有點血腥但卻不會覺得很暴力;在不影響電影的整體走向的情況下加入一些小角色,比如,租界的外國記者、賭場老闆、黑幫老大、青年等,其中還有個名場面——女孩泅水送旗,這似乎有點類似於寫文章的側面描寫,從側面為構造一個大環境起襯託作用
  • 劉曉慶因拍《八佰》摔倒!這一摔,摔掉了不少人對她不好的看法!
    劉曉慶因拍《八佰》摔倒!這一摔,摔掉了不少人對她不好的看法!文/小雪《八佰》上映以後,網上出來很多關於當時拍攝時的場景,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譯準備逃跑被歐豪發現後,他用力全身力氣說的那一番話,拍攝的時候管虎看了都哭了!
  • 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介紹
    關於電影八佰的一些歷史背景參演此片的姚晨曾發博,稱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幕。有鑑於此,加上電影片頭掛著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故現把搜集到的四行倉庫之戰的一些情況發一下,供大家參考。一、謝晉元守四行倉庫,是所謂「為掩護數十萬大軍撤退"嗎?
  • 陪朋友二刷《八佰》,對於人物塑造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捨生取義 兒所願也二刷《八佰》絕對不是因為《八佰》值得二刷,而是答應請看電影的朋友點映那天沒空,為了守諾請朋友看《八佰》二刷了,理由有點大寫的囧…>閒話少扯,結合一下資料能考證的幾個歷史原型來談談我對《八佰》人物塑造的一些看法。
  • 八佰:慘烈悲痛,熱血燃魂
    《八佰》點映目前已超千萬,但還是輸給《哈利波特1》帶著回憶強勢而來。但真正上映的時候,相信這撥口碑會反覆發酵,人們不斷感慨著莫名的刪改,一邊忍不住進影院,在兩個多小時的轟炸和感慨中得到非常飽滿的情緒滿足,進而都有不甘心的難受,但能夠感受到主創拳拳的誠意,或多或少有點感慨,生不逢時。豆瓣破天荒已經打分,有8.2。毋庸置疑,《八佰》就是國片救世的野心,它某種意義上也匹配得上。
  • 《八佰》中一些被「美化」過的地方,你知道嗎?
    《八佰》確實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從8月14日開放點映以來,《八佰》的成績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截止昨天,電影《八佰》的點映累計票房已經突破了1億,觀影人次也已接近三百萬,甚至還拿下了最近這幾天的全球單日票房冠軍。
  • 充滿血性與魄力的《八佰》
    「八佰」看完,8分夠了一年多的等待,抱著很大的期待來看,可圈可點,足夠好看,沒能有機會看到近三小時的版本有些遺憾。戲外「八佰」那些爭議沒必要再講,只論電影,在當下這個時間點能上確實很驚喜。護旗的段落也讓人感動,鮮活生命逝去的背後充滿了對家與國的擁護,一個個小人物個體匯聚成了「八佰」,充滿力量,更讓電影充滿生命。
  • 從歷史的角度看《八佰》,它是不是一部合格的電影?
    前言距離《八佰》上映已經有些時日,但是關於影片的餘韻仍然沒有散去。雖然說影片上映之後收到了戲內戲外的一致好評,但其實創作之路遠比今日所要想像的坎坷。在影片上映前,便相繼出現了導演微博、撤檔以及刪改等種種風波。所以如果要細說這部影片的影評的話,首先就是要排除該影片的一些風波,以免這些風波會干擾觀眾的判斷。
  • 《八佰》成功的幾點原因,七位影帝功不可沒
    而且一部電影的成敗好壞也不僅僅是一些細節能夠決定的,電影票房的成功必然有其原因。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八佰票房成功的原因。《八佰》17年九月開拍歷時230天於18年四月正式殺青,《八佰》定檔於19年上映不知什麼原因撤檔拖到了20年八月二十一日才正式上映。據說《八佰》在這段時間內刪改數十處甚至刪掉了十多分鐘,這可能也是影片中許多劇情硬傷的最好的解釋吧。
  • 《八佰》阮經天戲份被刪光引爭議,醜化國民還是批判人性?
    管虎執導的戰爭大片《八佰》去年曾遭遇撤檔刪改,而刪改後的版本成為今年疫情過後第一部新鮮上映的大片。《八佰》以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敵軍的真實故事為背景,描繪戰爭中各個階層人物的命運
  • 中國電影市場應該要有更多的《八佰》,少一些《戰狼》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儘管他在口碑風評都在迅速下降,但不妨礙我這麼認為。那麼我們許多人現在去看《八佰》可能也會存在一些特定視角所帶來的問題,比如《八佰》講述的是國軍抗日的故事,再比如「八佰將士」的目的、戰績與結果都存在爭議與不同角度的解讀。
  • 關於《八佰》,你應該知道……
    01關於《八佰》,你應該知道>《八佰》上了,票房很炸。10年籌備,40次改稿,足足耗時8個月拍攝,1比1還原真實戰場……這種程度的籌備工作,早已讓很多人對《八佰》期待不已。《八佰》講的,正是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中最悲壯的一役,四行倉庫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