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異自本相——第三屆上海銅版畫展暨義大利佩魯賈美術學院邀請展
展覽時間:2014年9月30日至10月20日
展覽地點:徐匯藝術館 (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413號)
講座活動:2014年10月10日將邀請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主講《銅版畫的藝術表現》
什麼是銅版畫?
作為凹版的銅版畫,是利用金屬版版畫凹下的線條和形體肌理部分而印刷的畫面。它的製作過程是在一塊夾帶的金屬版面上(銅版、鋅版、鐵版或鋁版等)用雕刀或刻針直接地進行刻畫造成凹痕形體,或先在乾淨的版畫塗上一層薄薄的防腐膜,而後用針或刻刀及其他工具在上面刻制所造成的畫面形象,再放入酸性溶液中腐蝕,經過刻畫而被腐蝕的部分形成凹下的溝紋線條或塊面和其他肌理形體等,當除去防腐膜之後,版畫的圖像就清晰可見了。印刷時將油墨擠嵌入被直刻或經腐蝕而凹下的線紋或塊面的痕跡部分,隨後慢慢揩抹版面的餘墨和浮墨,獲得理想的版上形象效果之後再置於銅版機上經過壓印,將凹處的油墨吸印於紙面而產生的畫面,即為銅版畫。
銅版畫始於歐洲,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在文藝復興前期,當時義大利、德國的手工業相當發達,金工匠師們最初運用雕刻刀直接於金屬器皿上鏤刻裝飾圖案,這些供雕刻的金屬器物大都屬銅質製品,故歷來稱這種雕刻工藝為「銅刻」。而後在銅刻凹紋製作的基礎上演變沿用於印刷事業,即成了凹版的製版工藝,隨著凹版印刷的發展而出現了銅版畫藝術。
早期的銅版畫大都是一些複製性的宗教宣傳品,也有禮拜卡、名片和紙牌之類的畫片。這些銅版畫大都幅面較小,畫面刻畫手法以細密線條為主,從這些精緻的畫面上可以感到當時對於線條的運用也十分成熟,在金屬板上用線的表現技能一直沿用於今天。就銅版畫而論也可以說是在線條運用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成為獨具風貌的一個藝術畫種。
銅版畫的繪畫性很強,特別是在版畫繪製時會自然體驗到一種思維與勞動的心靈活動的感應,而繪畫的製作性顯得十分獨特。它是一門任其反覆推敲和磨打而極具藝術表現力的畫種。它使用的是堅固的金屬版材,故可印出相當數量的多份原作,版子也不易損壞,並可經久保存。
銅版畫是一種習慣的名稱,在歷史上銅版畫家們曾用過鐵版和鋁版甚至用銀版來製作畫幅,但終因銅質的性能堅韌耐磨,刻畫時硬軟適度,在酸性溶液中腐蝕所起的反應也甚穩定,經刻制和腐蝕之後的凹痕蝕刻線條又很清晰精緻,故畫家們大都採用銅質的板材製作銅版畫(現代畫家表現粗狂的畫面也採用鋅版製作)。在各類書籍和譯本中也有各種不同名稱,如「金屬版畫」,「鏤刻版畫」,「蝕刻版畫」(英語中的etching即蝕刻之意),「銅版版畫」,「蝕鏤版畫」等等。也因為要和其他版種如木刻、石版、絲網在材質媒體上有明確的區別,故習慣而合理地稱之為銅版畫。我國的銅版畫雖起步較晚,但可預見它將隨著整個藝術事業的進一步拓展,而以自身獨特的風採與其他畫種並駕齊驅,贏得聲譽。
——文字部分摘自王維新《銅版畫藝術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