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右側紅字——《佛陀教育:淨土宗全部課程大匯總》
摘自淨空法師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10集 1996/10 講於 新加坡
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比丘雖破戒。深信於三寶。是則解脫因。不應見其過。】
現代出家人哪個不破戒?!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出家人沒有一個破戒的,這個話看起來好像是兩極端的,相矛盾的,其實是一句話。
近代對於律學有研究的人,我們大家公認的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在他著作裡面,在他《講演錄》裡面,過去他在閩南佛學院講演的《講演錄》裡面有。他說得很清楚,據他的考察,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而比丘受戒至少要五位比丘傳戒,你才能夠得戒,南宋以後中國就沒有比丘了,哪有真的比丘?!這是名字比丘,沒有真的。換句話說,既沒有真正的比丘,你所受的戒都不能得戒,你戒都沒有得,你怎麼會破戒?沒有得戒當然沒有破戒,從這說的。
所以,明朝末年蕅益大師求戒,用什麼方法求?用佔察輪相求,那也是屬於地藏菩薩三經之一,《佔察善惡業報經》。他用這個方法,在佛菩薩面前自誓受戒,用這個求,他一生持菩薩戒、沙彌戒。菩薩、沙彌戒可以自己在菩薩面前求的,能夠得戒;比丘戒不行,一定要有五比丘以上才能傳戒。所以他受了形式上的比丘戒,自己以後退戒,一生稱菩薩沙彌,他是菩薩沙彌。
他的徒弟看看老師是「菩薩沙彌」,他都不敢稱「沙彌」,所以成時法師,蕅益大師的著作是成時把他整理流通的,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成時自稱「出家優婆塞」。這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自己真正的身份是「出家優婆塞」,這是真正的身份,這是我們要曉得。
縱然「破戒」,古德常講,「破戒」不怕,「破見」就不得了;「破見」沒救,「破戒」有救。瑩訶法師的往生,就是破戒有救。所以真正懺悔,真正回頭,有救。破見是什麼?對於佛法因果不相信,那他就不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想幫忙也幫不上,這就沒救了,要懂得這個道理。「比丘雖破戒,深信於三寶」,可見得他沒破見,沒破見這就是「解脫因」。所以我們對於他破戒的過失,不要去議論他,不要去常常伺求他的過失,那是錯誤。
【摧伏貪嗔難。勿驚於放逸。餘習法應爾。是故不須說。】
這是教給我們,為什麼不要求人家的過失?為什麼不要說人家的過失?「貪嗔痴」煩惱難斷,不但斷難,伏也難,這個要知道。他的煩惱沒斷,想想我自己的煩惱斷了沒有?看到別人,回過頭來想想自己,這是修行人應當的態度。對於別人放逸也不要去驚怪他,為什麼?習氣!習氣不是這一生的,無量劫來的。
「餘習法應爾。」這是正常現象,有什麼值得奇怪的?!所以不需要說,不需要舉別人的罪過。
【若清淨比丘。伺他人過失。是最非真實。不名修正法。】
佛這首偈說得好!如果是「清淨比丘」,決定不會伺求別人過失、決定不會說別人過失。如果他說別人過失,這不是真實出家人、不是真實比丘;。不但不是真實,是最不真實,他加個「最」字,你說這語氣加得多重,這個不是修行人。所以修行人從哪裡修起?從「不說人過」修起,大家要記住。到道場來還張家長李家短,那你就不是修行人;從前不知道,情有可原,現在知道了,從今而後不要再說是非。大家見面,合掌阿彌陀佛,這就好了,這是正法,不要再說是非。古德常講,「多念一句佛,少說一句閒話」,這個很重要!
【如理修行者。當須自觀察。求道諸比丘。舍離惡言論。常以歡喜心。獨處於閒靜。】
「如理修行。」如佛之教誨,佛經教裡有道理、有方法,而且說出這些善惡因果的境界,我們修行要如理如法,修正自己的行為。
「當須自觀察。」修行從哪裡修起?自己要知道觀察。觀察,依照這部經上所說的就好,可以從這部經下手。
「求道諸比丘,舍離惡言論。」世論、世話尚且要舍,何況世間的惡言論?!諸位要曉得,說這些惡言論,你每說一遍你阿賴耶識裡頭又落下一個惡的種子,你說多麻煩!為什麼不讓阿賴耶識落阿彌陀佛的種子?所以古人才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這個話很有道理。你說一句話,那個話是廢話;如果話是惡話就更麻煩,你就在造惡業,阿賴耶上落下一個惡的種子,就是你在造惡業。起心動念都是造業,為什麼不造佛業?成佛之業,為什麼不去造?
怎麼造成佛的業?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你是造成佛之業。你要想世間人我是非,你造六道輪迴的業;你再要搞貪嗔痴慢,那你就是造地獄業,你何苦來?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自作自受,沒有別人在管這樁事情。佛不管這個事情,神也不管這個事情,閻王小鬼也不管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到底從哪來的?自作自受,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舍離惡言論」,這個非常重要!
「常以歡喜心,獨處於閒靜。」人喜歡閒靜很難!難在哪裡?閒靜裡面的滋味你沒有嘗到。你現在嘗的是亂烘烘的滋味,覺得很熱鬧、很喜歡。歡樂場所那個味道你嘗到,寂靜之樂不知道超過那個多少倍,你沒有嘗到。這也就是一般講你水平還不到,要好好去修養,你看諸佛菩薩真樂。
這個二十四首偈頌裡面多半是屬於重頌,孤起頌不多。
我們看末後的結論。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
這是對世尊的讚嘆。
【耽著憒鬧。乃有如是無量過惡。】
這從來沒有想到的,實在說彌勒菩薩哪有不知道?!我們大家沒有想到,天天去湊熱鬧,沒有想到熱鬧裡頭有這麼多的過失。
【退失功德無有利益。增長煩惱墮諸惡趣遠離白法】
所修的功德都失掉了,確實沒有絲毫的利益;不但沒有利益,而且「增長煩惱」。這是你現前確實,你一天到晚是非人我,你離不開憂慮煩惱,將來還要「墮諸惡趣」,果報更苦。
「遠離白法。」「白法」是世尊教給我們一切善法你都忘掉、都捨棄了。
末後這一句,彌勒菩薩非常感嘆的說:
【何有菩薩求善法者。聞是過失而不樂於獨處閒靜。】
要是真正的菩薩,菩薩就是覺悟之人,這個人真正覺悟了。
「求善法者。」一心一意求善法,善法當中最殊勝的、最究竟的、最圓滿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今天聽到世尊為我們講這些過失,就應當舍離、應當放下。
「而樂於寂靜。」大眾之中、處眾之中,我們今天講現前的社會環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我們要找個牛叫聽不到的環境已經不容易了。從前地球很大、人口很少,現在人口密集,所以環境上是難得,可是在心境上就不難。雖然在大眾、處眾之中,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不去想是非人我、不去想名聞利養、不去想五欲六塵,保持清淨心,這就是現代人「樂處閒靜」。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在現代環境當中怎樣如理如法的修學,不辜負世尊對我們的期望。
這一段到這裡講完,底下一段要說世話的過失,我們下次再講。
如何學佛?答案在這裡——點擊紅字閱讀《正確的學佛方法》
淨宗經教網「佛陀教育共修系統」:www.foxdw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