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不怕,「破見」可怕;「破戒」有救,「破見」沒救

2021-01-15 淨土釋疑網

擊右側紅字——《佛陀教育:淨土宗全部課程大匯總》



摘自淨空法師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10集  1996/10 講於 新加坡

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弘一大師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


  【比丘雖破戒。深信於三寶。是則解脫因。不應見其過。】

  現代出家人哪個不破戒?!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出家人沒有一個破戒的,這個話看起來好像是兩極端的,相矛盾的,其實是一句話

  近代對於律學有研究的人,我們大家公認的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在他著作裡面,在他《講演錄》裡面,過去他在閩南佛學院講演的《講演錄》裡面有。他說得很清楚,據他的考察,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而比丘受戒至少要五位比丘傳戒,你才能夠得戒,南宋以後中國就沒有比丘了,哪有真的比丘?!這是名字比丘,沒有真的。換句話說,既沒有真正的比丘,你所受的戒都不能得戒,你戒都沒有得,你怎麼會破戒?沒有得戒當然沒有破戒,從這說的。

  所以,明朝末年蕅益大師求戒,用什麼方法求?用佔察輪相求,那也是屬於地藏菩薩三經之一,《佔察善惡業報經》。他用這個方法,在佛菩薩面前自誓受戒,用這個求,他一生持菩薩戒、沙彌戒。菩薩、沙彌戒可以自己在菩薩面前求的,能夠得戒;比丘戒不行,一定要有五比丘以上才能傳戒。所以他受了形式上的比丘戒,自己以後退戒,一生稱菩薩沙彌,他是菩薩沙彌。

  他的徒弟看看老師是「菩薩沙彌」,他都不敢稱「沙彌」,所以成時法師,蕅益大師的著作是成時把他整理流通的,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成時自稱「出家優婆塞」。這是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自己真正的身份是「出家優婆塞」,這是真正的身份,這是我們要曉得。


「破戒」不怕,「破見」可怕;「破見」沒救,「破戒」有救


  縱然「破戒」,古德常講,「破戒」不怕,「破見」就不得了;「破見」沒救,「破戒」有救。瑩訶法師的往生,就是破戒有救。所以真正懺悔,真正回頭,有救。破見是什麼?對於佛法因果不相信,那他就不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想幫忙也幫不上,這就沒救了,要懂得這個道理。「比丘雖破戒,深信於三寶」,可見得他沒破見,沒破見這就是「解脫因」。所以我們對於他破戒的過失,不要去議論他,不要去常常伺求他的過失,那是錯誤。


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造成佛之業


  【摧伏貪嗔難。勿驚於放逸。餘習法應爾。是故不須說。】

  這是教給我們,為什麼不要求人家的過失?為什麼不要說人家的過失?「貪嗔痴」煩惱難斷,不但斷難,伏也難,這個要知道。他的煩惱沒斷,想想我自己的煩惱斷了沒有?看到別人,回過頭來想想自己,這是修行人應當的態度。對於別人放逸也不要去驚怪他,為什麼?習氣!習氣不是這一生的,無量劫來的。

  「餘習法應爾。」這是正常現象,有什麼值得奇怪的?!所以不需要說,不需要舉別人的罪過。

  【若清淨比丘。伺他人過失。是最非真實。不名修正法。】

  佛這首偈說得好!如果是「清淨比丘」,決定不會伺求別人過失、決定不會說別人過失。如果他說別人過失,這不是真實出家人、不是真實比丘;。不但不是真實,是最不真實,他加個「最」字,你說這語氣加得多重,這個不是修行人。所以修行人從哪裡修起?從「不說人過」修起,大家要記住。到道場來還張家長李家短,那你就不是修行人;從前不知道,情有可原,現在知道了,從今而後不要再說是非。大家見面,合掌阿彌陀佛,這就好了,這是正法,不要再說是非。古德常講,「多念一句佛,少說一句閒話」,這個很重要!

  【如理修行者。當須自觀察。求道諸比丘。舍離惡言論。常以歡喜心。獨處於閒靜。】

  「如理修行。」如佛之教誨,佛經教裡有道理、有方法,而且說出這些善惡因果的境界,我們修行要如理如法,修正自己的行為。

  「當須自觀察。」修行從哪裡修起?自己要知道觀察。觀察,依照這部經上所說的就好,可以從這部經下手

  「求道諸比丘,舍離惡言論。」世論、世話尚且要舍,何況世間的惡言論?!諸位要曉得,說這些惡言論,你每說一遍你阿賴耶識裡頭又落下一個惡的種子,你說多麻煩!為什麼不讓阿賴耶識落阿彌陀佛的種子?所以古人才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這個話很有道理。你說一句話,那個話是廢話;如果話是惡話就更麻煩,你就在造惡業,阿賴耶上落下一個惡的種子,就是你在造惡業起心動念都是造業,為什麼不造佛業?成佛之業,為什麼不去造?

  怎麼造成佛的業?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你是造成佛之業。你要想世間人我是非,你造六道輪迴的業;你再要搞貪嗔痴慢,那你就是造地獄業,你何苦來?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自作自受,沒有別人在管這樁事情。佛不管這個事情,神也不管這個事情,閻王小鬼也不管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到底從哪來的?自作自受,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舍離惡言論」,這個非常重要!


  「常以歡喜心,獨處於閒靜。」人喜歡閒靜很難!難在哪裡?閒靜裡面的滋味你沒有嘗到。你現在嘗的是亂烘烘的滋味,覺得很熱鬧、很喜歡。歡樂場所那個味道你嘗到,寂靜之樂不知道超過那個多少倍,你沒有嘗到。這也就是一般講你水平還不到,要好好去修養,你看諸佛菩薩真樂。

  這個二十四首偈頌裡面多半是屬於重頌,孤起頌不多。


我們大家天天去湊熱鬧,沒有想到熱鬧裡頭有這麼多的過失


  我們看末後的結論。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

  這是對世尊的讚嘆。

  【耽著憒鬧。乃有如是無量過惡。】

  這從來沒有想到的,實在說彌勒菩薩哪有不知道?!我們大家沒有想到,天天去湊熱鬧,沒有想到熱鬧裡頭有這麼多的過失。

  【退失功德無有利益。增長煩惱墮諸惡趣遠離白法】

  所修的功德都失掉了,確實沒有絲毫的利益;不但沒有利益,而且「增長煩惱」。這是你現前確實,你一天到晚是非人我,你離不開憂慮煩惱,將來還要「墮諸惡趣」,果報更苦。

  「遠離白法。」「白法」是世尊教給我們一切善法你都忘掉、都捨棄了。


念念是阿彌陀佛,不想是非人我,這是現代人「樂處閒靜」


  末後這一句,彌勒菩薩非常感嘆的說:

  【何有菩薩求善法者。聞是過失而不樂於獨處閒靜。】

  要是真正的菩薩,菩薩就是覺悟之人,這個人真正覺悟了。

  「求善法者。」一心一意求善法,善法當中最殊勝的、最究竟的、最圓滿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今天聽到世尊為我們講這些過失,就應當舍離、應當放下。

  「而樂於寂靜。」大眾之中、處眾之中,我們今天講現前的社會環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我們要找個牛叫聽不到的環境已經不容易了。從前地球很大、人口很少,現在人口密集,所以環境上是難得,可是在心境上就不難。雖然在大眾、處眾之中,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不去想是非人我、不去想名聞利養、不去想五欲六塵,保持清淨心,這就是現代人「樂處閒靜」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在現代環境當中怎樣如理如法的修學,不辜負世尊對我們的期望。

  這一段到這裡講完,底下一段要說世話的過失,我們下次再講。



如何學佛?答案在這裡——點擊紅字閱讀正確的學佛方法

淨宗經教網「佛陀教育共修系統」:www.foxdwedu.com

 

  

相關焦點

  • 破戒與破見有什麼分別?
    破戒可懺悔,破見不通懺悔;破戒是個人行為上的過失,可以懺悔糾正,破見是根本思想的錯誤,在見解上無法再接受佛法真理,就永遠與佛道無緣
  • 破戒了 怎麼辦?
    信眾:請問師父,破戒後,有補救的辦法嗎?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真誠懺悔,也得下地獄嗎?
  • 《瞄準》池鐵城冷血無情,曾經卻為救蘇文謙以身犯險,唯一一次破戒
    《瞄準》池鐵城冷血無情,曾經卻為救蘇文謙以身犯險,唯一一次破戒。這部劇由黃軒,陳赫,楊採鈺,李溪芮,張洪睿,林棟甫等演員領銜主演,是一部很精彩的諜戰片,屬於年度獻禮大劇。這部劇的演員陣容超級豪華,有好多實力派演員和老戲骨的加盟,陳赫和黃軒兩人的對手戲相當精彩。
  • 579【解密】破戒類型
    記得以前我做學生黨時,周末和賴床時也經常破戒,根本無法自控,那時我還處在強戒階段,心魔大BOSS一來,馬上就投降,根本就沒還手之力。因為強戒,因為無人引導,因為不知道正確的戒色方法,我被心魔虐了十幾年,虐出來一身的不適,後來基本虐成了行屍走肉,鏡子裡的人在一天天憔悴,未老先衰,那時的我就是心魔的傀儡,心魔的提線木偶。
  • 破戒前的10種心理狀態
    他能準確識別每種破戒的想法,知道得非常清楚,一旦出現那種想法,馬上就會幹預,絕不會讓那種念頭得勢,在萌芽之初就能把它消滅掉,這樣就不會被那種念頭所控制。 邪念的力量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變得兇猛可怕,越晚斷就越被動,最後就會被邪念牽著鼻子走,完全身不由己。越早斷越能掌握主動,對自己也越有利。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 《以戒為師》第六章:破戒類型
    就像你知道哪裡有陷阱,從而可以順利避開一樣。破戒類型有很多,我們都應該了解並且熟記,這對於戒色成功也是非常關鍵的。6.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熟知了破戒類型,就可以有效提高你的警覺性,因為你知道了何種情況下容易破戒,而一旦出現那種情況,就會格外警惕。就像你開車,你知道了前面有一個大拐彎,你就會自動把車速放慢下來,並且提高了自己的注意力,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出事故的概率。
  • 破戒了怎麼辦?
    大家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戒了已經一個月了,但是前些天不小心看片了破戒,然後忍不住,一破戒之後我就連續破戒四五次,現在非常難受,非常難過
  • 【破戒反省】戒了9個月破戒的情況
    2014年5月25日  破戒的大概情況   邪淫近10年了,陸陸續續一直戒著,破戒的主要原因是遺精後欲望特別強
  • 【破戒反省】戒色一年九個月後破戒的感受!
    二還是怕影響士氣,戒了這麼久,破戒之後的症狀還是比較明顯的!我接下來會細數自己破戒後碰到的一些問題。但是也擔心戒友們看到之後會覺得戒了這麼長的時間,破一次居然會那麼產生那麼嚴重的後果,還不如不戒!戒是肯定還是要繼續戒的,戒了起碼你的身體不會再受到損害,如果之前沒戒我現在估計都去見閻王了!而且每個人身體是不一樣的,產生的狀況不盡相同,恢復的程度也不一樣!
  • 《只狼》狼學家,破戒僧和源之宮的秘密,破戒僧到底破了什麼戒?
    今天這篇文章來聊聊破戒僧和源之宮。破戒僧破了什麼戒?佛門有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依漫聊君所見,他出現在水生村的最後入口,此時他是以幻影出現的;第二次出現在源之宮入口,此時才是真身。他明顯被當成了源之宮的守門人,作為一個會殺生的僧兵,顯然是一個強力的守門人。
  • 看A片與破戒的關係,這些你知道嗎?
    大家可知道取樂於黃色影片,就必滅亡於黃色影片,因為黃色影片是戒友破戒手淫意淫的來源。如果真的要說完色情影片對我們個人家庭和社會有什麼害處和影響,那恐怕連續說幾天幾夜都說不完,今天長話短說,只談黃色影片與破戒手淫的關係。第一點:戒友接觸黃色影片時的心理變化
  • 重讀經典《破戒》:經典的現實意義
    《破戒》是日本作家島崎藤樹上世紀初的作品,讓現代的我們來讀,難免會有些代入感不足,畢竟歷史在發展,文學也在發展。就像我們不能要求明清小說貼近現代生活一樣,我們也本不能要求《破戒》完全滿足現代讀者的要求。
  • 《破戒》:努力者衝破「圈層」限制,行走間不忘心中有「戒」
    父親隱忍一世,卻沒逃脫人生的意外,慘死在種牛的獸性大發狂暴的牛角之下。臨終前父親的遺言依舊務必牢記「穢多」身份不可告之任何人,絕不可破戒。主持夫人講述丈夫的豔史一口一個「和尚的病」,尤讓人發怵,沉香嫋嫋的寺院主持破了「色戒」不是意念之執,品行不端,反倒成了「疾病」,可見封建社會思想的腐朽化,白說成黑,黑說成白,沒理硬是「合理化」的迂腐。
  • 為什麼破戒僧人值得去頂禮?
    為什麼破戒僧人值得去頂禮?       因為破戒也好,受戒也好,只是外相,而內在的那個,從來都是清淨的,和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 皇帝逼迫和尚破戒,否則屠城!無奈悲壯破戒,還吟出名句傳誦千古
    和尚一般都是六根清淨可守戒律,不殺生、不喝酒、不吃肉、不近女色,如果讓和尚破戒的話或許比殺了他還要痛苦。曾經在明朝滅亡之後,有個皇帝用一城百姓的性命威脅和尚破戒,這個和尚因此還吟出千古名句。佛教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歷代皇帝中也有不少佛教的信徒,但最痴迷佛教的皇帝莫過於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梁武帝非常崇尚佛教,每天都跑到寺廟裡研習佛法,甚至是放著皇帝不當跑去出家。他認為佛家子弟以慈悲為懷,應該戒殺生,所以自那以後他就下令禮佛之人都要吃素,這個規定也一直流傳了下來,成了佛教之人一直遵守的信條。
  • 破戒:破出身階級之桎梏,看知識分子之突圍
    與日本傳統自然主義有所不同,島崎藤村的小說創作方向與寫《棉被》的田山花袋是截然不同的,他更多的是吸收了現實批判主義小說的特色,將自己對社會劇變中的觀念與自己的藝術理想相結合,寫出了《破戒》這部傑出的小說,被當時文豪夏目漱石稱讚為「明治時代真正的小說」。《破戒》是島崎藤村中年時期創作的作品,小說有其原型。
  • 金庸武俠中的破戒和尚 兩個被動 一個主動
    今天小編聊一聊金庸武俠中的破戒和尚,何為破戒和尚?破戒和尚是指出家期間不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存有近女色、喝酒、吃肉、殺生等不良行為的和尚。《天龍八部》中的虛竹父子是破戒和尚的典型代表,不過他倆都是在被動的情況下破戒的,而《笑傲江湖》中的不戒和尚則不同,他出家做和尚就是為了破戒。虛竹母親主動投懷送抱,一代高僧破了色戒,秒變渣男
  • 戒色半年嘗到甜頭,破戒幾十次又變醜了!(圖片對比,不戒色怎麼辦?)
    要降伏心魔,必須對戒色要有很深的理解和體悟,要徹底弄清破戒的規律,要做到知己知彼,並且在戒色的過程中要有很強大的執行力,務必做到堅決果斷,對意淫就必須零容忍,有你沒我,這是你死我活的戰鬥!你是否極度渴望變得強大,你是否極度渴望戰勝心魔,如果你真有這種強烈的企圖心,那就應該全力以赴、拼命頑強地學習戒色文章。